每个人都有只属于自己的“樱桃园”

2018-05-26 14:53:40 来源:网络

空荡荡的舞台,米白色,半倾斜。

年迈的、生病的、被遗忘的仆人费尔斯嘴里嘟囔着,“生命就要过去了,可我好像还没有生活过。”他一动不动地躺着。片刻的宁静之后,斧头砍伐樱桃树的声音从远处的花园里传来……

若按剧本,应该就此幕落。然而,从6月16日演出至7月3日的北京人艺版《樱桃园》,却非如此。

紧接着是超过三分钟的“噪音”,可能是机器轰鸣、可能是建筑轰然倒坍、可能是焊接钢筋,伴随着的是舞台的拆解与分裂,露出后面未加修饰的场景,人艺崇尚的信条——“戏比天大”四个大字歪歪斜斜地躺在一堆杂乱的道具中。

坐在记者旁边的观众表示不解,在网络上甚至有观众为这“噪音”愤怒。倒也有观众告诉记者,“这个要把人从麻木与混沌中震醒的结尾,意蕴丰饶,很李六乙也很契诃夫。”

契诃夫,俄国著名剧作家,四幕喜剧《樱桃园》是他的“绝命之作”。国内公认的契诃夫研究专家、《樱桃园》的翻译童道明介绍说,如同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一样,《樱桃园》也是当今世界剧坛演出最多的经典剧目。“很多在世界剧坛知名的导演,都把排这两部戏当做自己的艺术使命。”

李六乙,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话剧导演,当下最负盛名也颇具争议的导演。

如李六乙所言,“樱桃园就是‘自我精神现象’的一种心理呈现。它不是具象的,只存在于每一个人内心当中。”

勇气与耐心

三个小时的演出,台词、情节之外,就是长时间的停顿与留白。

从舞台到服装全部还原成白色,封闭的舞台上,门其实是地洞……红色乒乓球寓意的樱桃从天坠落,算是唯一的亮色。

《樱桃园》的剧情并不复杂:全剧围绕着一座有着美丽樱桃园的贵族庄园的命运展开——旅居巴黎多年的女地主柳苞芙带着女儿和仆人回到了自己的庄园。她在法国早已耗尽了自己的财产,却一直保留着贵族的生活方式。眼下,曾经的家园将被拍卖用来抵债,所有人都在等待着它的归属……

樱桃园还是被卖出去了,奴隶的儿子、如今的新兴地主罗伯兴成为庄园新的主人,柳苞芙又将回到巴黎。她动情地说着,“我可爱的、温柔的、美丽的花园!……别了,我的生活,我的青春,我的幸福!……别了!”

“樱桃园卖了以后,人们的生活按部就班进行,但感觉是不一样的,会有空落落的心情。再者,就是真正的告别,和樱桃园的告别,这个感受和心理状态,是还难以触摸,却都得面对的。”李六乙给演员讲戏时就说,这第四幕是有难度的。

就整出戏剧演出而言,对心理层面的阐释一直存在,与之相应的就是表演上的“难度”。剧中女主角柳苞芙的饰演者,和李六乙合作十余年的演员卢芳有着鲜明的感受。

记者问她演出《樱桃园》的“难处”,她很诚恳地给出回答:“从表演的角度来说柳苞芙是一个没有未来的人,她又想保留现在的生活习惯。《樱桃园》当中存在着精神家园的流失感、社会新旧交替的现实……很多丰富的内容要展现,很累,累心。”

无疑,导演和演员为《樱桃园》演出所做的挑战,并没有得到外界的盛赞,甚至是剧评界的失语。李六乙身边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导演并未关注演出之后的评论,也不会对观众的疑问做出解释,他要表达的都在剧中。

在商务印书馆最新出版的《樱桃园》一书中,倒是收录了李六乙的导演手记,有一段话颇像是所谓的“解释”——樱桃园存在于“过去”,生活里的所有人都期盼着“未来”,似乎他们只有过去,只有未来,而唯独没有现在。……就舞台而言,他们即是只有“昨天”和“明天”的时间与空间,而没有“今天”的时间和空间。一出没有“时间”和“空间”的表演艺术,纯粹戏剧的美学,通过表现来实现。

“导演的探索是付出勇气的,观众也应该多点耐心。”首演结束后,童道明告诉《工人日报》记者,“我可以想象得到会有一些观众不喜欢,但是我看了两次都是全神贯注地在看。”

渊源与偏爱

1903年2月5日,契诃夫给俄国的戏剧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写了一封信:“……我准备2月20日之后坐下来写剧本,到3月20日我能写完它。它在我的头脑里已经成形。剧名是《樱桃园》,四幕剧,第一幕透过窗子可以看到一片盛开的樱花树,一片蒙蒙的花园。女人们也都穿着白裙……”

1904年1月17日,是契诃夫的44岁生日。莫斯科艺术剧院选择这一天首演《樱桃园》,演出结束前还为他举行了祝寿仪式。这是契诃夫的最后一个生日。

上世纪40年代,北京人艺的创始人之一焦菊隐早年翻译契诃夫的剧本时就评价,《樱桃园》是契诃夫的“天鹅之歌”,是他最后一首抒情诗。

尽管《樱桃园》与人艺早有渊源,但要搬上人艺舞台超过了一个甲子的岁月。

“人艺还是有眼光的,这是一件挺体面的事情。”对于一直致力于在中国推广契诃夫戏剧的童道明来说,这是一件值得欣慰之事。

进入21世纪,契诃夫戏剧才开始受到国人关注。这肇始于2004年,以契诃夫逝世100周年为契机,中国国家话剧院主办了“国际戏剧季——永远的契诃夫”活动。在这期间,国内外的艺术家共推出了4台契诃夫作品的演出,其中就包括俄罗斯青年艺术剧院的《樱桃园》、林兆华戏剧工作室的《樱桃园》。

对于这些年北京上演过林兆华版、俄罗斯版、中戏版(2014年)的《樱桃园》,童道明说每一个戏的排演都是不一样的。不过,透过他对李六乙这一版本的评价是可以读出偏爱的,“李六乙导演把他理解的中国审美放进了剧中,对静态的追求比他以前排的戏剧都要强烈。一首诗需要押韵,他就拿这个静态做押韵,来调动节奏。”

“导演留给观众的,是希望对《樱桃园》的理解更为宽泛。毕竟,每个人的心中都是有一座属于自己的‘樱桃园’。”童道明说。

惜别“樱桃园”

有一段时间,童道明经常讲,今天的观众到剧场去看《樱桃园》,难道是为了了解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俄国社会的阶级变动吗?显然不是。

《樱桃园》之所以成为世界戏剧的经典,时至今日依旧不衰,是因为它讲述的故事永远可以在当下找到注脚。100多年前,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就曾预言:时光流逝,永远迈步向前的契诃夫不会驻足不前,相反他会和生活以及时代一起发展。

进入新的世纪,“樱桃园”被摧毁的“伐木的斧头声”、对所谓“旧的房子、旧的生活”的永别,每天都在不断上演。

童道明总会举一个例子,上世纪50年代,北京的旧城墙被推倒了。1995年,他去北京电影学院做讲座,讲到“樱桃园”时就说出这样一段往事——

50年代时,童道明住在北京和平里小区。和平里是新中国成立后在老北京城北郊兴建的一片新区域。住在北城墙(和平里)和西城墙外(三里河)居民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就是北京13路公交线,开通于1954年12月。为了这条线路就得修路,修路还得拆,那就得先拆城墙豁子。

1951年1月下旬,时任北京市副市长吴晗召开了开辟城墙豁口专题座谈会。在这些开辟的城墙豁口中,1951年的东直门北小街豁口,1953年的雍和宫豁口,都成为13路公交线的站台名。如今依然。

新世纪之交时,童道明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惜别樱桃园》抒发感慨:我们无法逆“历史潮流”,保留住一座座注定要消失的“樱桃园”。但我们可以把消失了的、消失着的、将要消失的“樱桃园”,保留在我们的记忆里,只要它确确实实值得我们记忆。

这种“惜别”,放置于过往与当下,抑或未来都是存在的,必然伴随困惑,带来痛苦。濮存昕说,契诃夫的眼光是深入到生活中最隐秘的部分,谁也看不到的地方。那么真实地完成着每个人的命运演变,人物的内心都是平静地暗暗地在倾诉痛苦。

“契诃夫的戏剧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所有人的无力。觉得过去的生活无趣无味,却又走不出去、走不动,但又会留念。”李六乙就对剧中的人物进行拆解剖析,将隐秘的线索一一缕清。

时代变迁,《樱桃园》各有解读。李六乙在做的,就是呈现以及打破这种“无力”。

,每个人都有只属于自己的“樱桃异星战场下载 园”

相关:

《韩子高》未映却遭片源泄露北京商报讯(记者 卢扬 郑蕊)视频网站已经成为影视剧的主要首发阵地之一,但盗版也是网络影视剧不得不面对的难题。网络大电影《韩子高》于近日正式在优酷上线,可此次上线并非按照原计划,而是因为该片正式上线前遭遇片源泄露,出现大规模的盗版侵权情况。 《韩子高》由鼎韵影视和亿星博纳联合出品,原计划于7月中旬上线,但日前影片出品方却发现该片片源被泄露,同时盗版资源在百度云、微博、贴吧、哔哩哔哩等平台上大范围流传..

尤伦斯确定出售,谁能接盘?关注事件: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将托付新人 核心观点:作为非盈利机构,如果不和盖伊个人艺术收藏打包,又有多少人勇敢接手尤伦斯? 近日,有业内人士披露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即将被出售,随后,UCCA和尤伦斯基金会很快发出联合声明,确认创始人盖伊·尤伦斯希望将UCCA托付新人的消息。虽然被出售的消息已被传数次,但是盖伊·尤伦斯为何下定决心?谁有可能接盘?由此引发了一连串的猜测。 作为非盈利性艺术机构,UCCA于200..

《甄嬛》改越剧为何比话剧成功?关注事件:《甄嬛传》改编 核心观点:如果《后宫·甄嬛传》能搬上舞台,那应该是越剧。 上海越剧院在梅兰芳大剧院举办的“越从海上来——2016年新剧目北京展演”带来了新创剧目《甄嬛》等几部作品。 电视剧改编舞台剧成功的案例不多,而《甄嬛》之前改编话剧也没有引起太多关注。而此次越剧《甄嬛》上下连台本戏却市场大赢,首先是因为该剧人物众多,适合由女子越剧来排演,而恰好越剧的唱腔和身段又能生动地表现角色。而且小说..

大剧院歌剧《长征》首演获赞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7月1日晚,由印青作曲、邹静之编剧、吕嘉执棒、田沁鑫、杨笑阳执导的国家大剧院原创歌剧《长征》拉开首演大幕。著名男高音歌唱家阎维文、王宏伟,男中音歌唱家王海涛,青年女高音歌唱家王 ,青年女高音龚爽等共塑伟大征途上的英雄群像。而在民族唱法组歌唱家首演后,7月2日晚,由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迟立明,国家大剧院驻院歌唱家刘嵩虎,青年歌剧演员梁羽丰、张心、王一凤组成的美声唱法演出阵..

《屠岸诗文集》汇总作者创作北京晨报讯(记者 刘婷)《屠岸诗文集》出版座谈会日前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召开。据出版方介绍,该社近期出版了8卷本的《屠岸诗文集》,将其诗集、散文诗集、文化随笔、文学评论集、散文集、口述自传等作品集悉数收入,同时又整理收入了大量集外散篇作品。 据介绍,屠岸一生著述丰厚,有诗集《萱阴阁诗抄》《屠岸十四行诗》,散文诗集《诗爱者的自白》,文化随笔《倾听人类灵魂的声音》,文学评论集《诗论·文论·剧论》,散文集《..

《布莱梅乐队》 让老人孩子都快乐北京晨报讯(记者 和璐璐)由北京丑小鸭剧团股份有限公司和韩国柳列公司联合打造的亲子家庭音乐剧《布莱梅乐队》将在7月5日至10日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上演。 《布莱梅乐队》改编自格林童话,讲述的是小毛驴、英雄猫、小狗,还有小母鸡追寻着梦想来到传说中的布莱梅,帮助布莱梅夺回乐器的故事。该剧在韩国家喻户晓,斩获国际音乐节Awards松雷奖等数十项大奖,该剧有20首唱段,融合了韩国的传统音乐元素,结合摇滚乐、布鲁斯、贝斯..

雷诺阿晚年作品集中亮相798北京晨报讯 (记者 张硕)继毕加索、凡·高、莫奈之后,又一位艺术大师的作品来京展出。近日,“遇见橄榄树下的雷诺阿——印象派大师雷诺阿家族授权作品全球巡展”首展亮相北京798艺术区百家湖艺术中心,雷诺阿晚年的45幅作品亮相。 雷诺阿是法国著名画家、雕塑家,印象派运动的领导人之一。雷诺阿运用了明亮的色彩、温和的轮廓线和柔软的笔触来刻画19世纪末期原生态的、迷人的巴黎生活场景,他的作品中渗透着一种温暖和宁静。而..

传统文化没必要太傲娇当众人被“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撩拨起续诗的狂欢时,有人在诗兴的盛宴里嗤之以鼻:“网上参加诗歌接龙的很多人对诗的用韵一窍不通,折射出大众对真正传统文化的外行。在任何时代,真正的诗人都是寂寞的,诗歌都是小众的。”使不少网友“诗情酒兴渐阑珊”。 上述观点体现出当今传统文化中存在的一大弊病:总是端着架子,否认群众基础,摆出盛气凌人的高姿态,显得非常狭隘,这恰恰成为传统文化日显落寞的原因之一。依笔者所..

中山音乐堂“打开艺术之门” 北京晨报讯(首席记者 李澄)昨晚(7月3日),北京公益青少年艺术节——“八喜·打开艺术之门—2016暑期艺术节”在中山公园音乐堂开幕。指挥家谭利华率领北京交响乐团为“打开艺术之门”奏响华彩乐章,为“打开艺术之门”开启音乐的大门。演出前,在音乐堂大厅一群小天使们展开甜美的歌喉,迎接听众。 “打开艺术之门”开幕式演出每年都是最受听众欢迎的演出之一。晚上6点30分就有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来到中山音乐堂。6点40分..

中国珐琅艺术大展开幕    昨天(7月3日)下午,首届中国珐琅艺术大展暨北京工艺美术大师精品投资基金启动仪式在荣会艺术馆举行,文化界、工艺美术界专家与大师济济一堂,共赏来自全国的百余件创新珐琅精品。 首席摄影记者 蔡代征/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