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无人区”,广汽科技转型又进一步

2023-06-28 15:01:45 来源:网络

凤凰网汽车讯 “我们的科技转型不是很好,是要落地。”6月26日,在2023广汽科技日(GAC TECH DAY 2023)上,广汽研究院院长吴坚对于广汽集团的转型这样说到。

近几年,不断攀升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和市场份额,让电动化、智能化成为汽车产业的主要趋势,技术正在不断重塑整个汽车产业。

面对不确定的未来,如何保持持续的竞争力?本届广汽科技日以“科技思变”为主题,给出了自己的应对方式。

进入“无人区”,广汽科技转型又进一步

在2023广汽科技日上,以“出行思变”“能源思变”“智联思变”为三大篇章,展现广汽集团对未来出行的深入思考和应对之策。

具体为,广汽集团飞行汽车GOVE首发亮相,搭载氢电混合系统的整车、全球首款乘用车氨发动机、N合一集成电驱系统,以及广汽魔方场景共创平台等崭新科技成果逐一发布。

对于这些新技术、新领域的探索,冯兴亚表示“汽车产业化是多种多样的,能源结构现在也是这样,以电为主,其他的技术路线兼顾。一旦环境条件成熟,我们就更好的转型。”

出行思变:飞行汽车亮相 构建立体出行生态

此次科技日,最大的亮点之一是广汽飞行汽车GOVE的首发亮相,以及首次试飞。

据了解,广汽飞行汽车GOVE利用分离式机体构型,飞行舱和底盘可自由分离或组合,在动态一体中达到飞行和地面行驶、飞机和汽车两大场景和属性的最优利用。

进入“无人区”,广汽科技转型又进一步

以场景化思维进行技术布局,广汽拆解出地面行驶、空中飞行和空地对接三大场景。在地面场景中,广汽搭载ADiGO PILOT自动驾驶系统,使底盘成为全自动的移动起降站点,飞行汽车既能即飞即降,也能全向移动,并具有共享属性,让飞行舱自由配对、随时补能。

空中场景上,广汽采用90%的轻量化复合材料,搭载三余度飞控系统和多目识别技术,实现汽车飞得更高更稳。同时,瞄准航空领域的更高标准,广汽运用领先的新能源三电系统,让飞行更绿色更强劲。空地对接上,航空航天级别的高精度对接技术的应用,使飞行舱在降落时能被底盘提前瞄准、精准对接。

在保障飞行安全方面,研发设计上,广汽使用了在航空航天领域广泛应用的MBSE系统工程理念,构建了基于模型系统工程的飞行汽车研发体系,保障了研发到未来量产环节的安全可靠。动力方面,双备份多旋翼动力系统的冗余设计,让飞行舱即使在空中出现单套动力单元异常,也能够从容地完成既定的飞行任务。

进入“无人区”,广汽科技转型又进一步

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

“我们是真心实意的打造一款产品,很多研究机构或投资人,他们更多是做一些资本方面的工作。”对于飞行汽车GOVE的研发,吴坚这样说到,“无论是从整机,飞控、动力系统、安全的设计等等,我们都是按照产品级的研究来做。”

其实,飞行汽车并不是新鲜事物,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有相关研究和产品。但是,飞行汽车的量产和商业化发展十分缓慢。商业化前景并不明朗,广汽集团为何仍坚持研发飞行汽车?

对此,冯兴亚认为“你不研究飞行汽车,你就无法洞察和把握这部分消费者的需求是怎么样的,用什么样的形式可以满足这样的需求,你必须研究,必须介入。”此外,他认为,研究飞行汽车可以通过对新技术的研究,反哺到汽车产业。“智能化的新能源汽车,它是相辅相成的。”

进入“无人区”,广汽科技转型又进一步

广汽研究院院长吴坚

在广汽集团看来,飞行汽车GOVE代表了广汽立体出行的一种探索。广汽集团将以此飞行汽车项目为出发点,带动上中下游产业链共同投资运营,打造“多元站点-地面交通-空中交通”全链条立体出行服务。

能源思变:氢混、氨混多能源技术

尽管当下以纯电和插电为主,但在动力技术路线上,广汽集团同样坚持多样化战略布局。

目前,广汽研究院坚持聚焦REEV(增程式混合动力)、PHEV(插电式混合动力)、HEV(混合动力)等XEV技术路线和氢、氨等多种灵活燃料发动机技术的研发。

此次亮相的氢电混合系统整车,正是去年广汽科技日发布的钜浪-氢混动系统,经过一年的研发及验证,成功搭载在旗舰车型广汽传祺智电新能源E9上。可以看作是,去年的技术成果在产品上的落地。

据了解,氢混版E9搭载了广汽自主研发的2.0L氢发动机+GMC 2.0机电耦合系统大扭矩版。在保留传祺智电新能源E9多模驱动混动系统的基础上,广汽研究院针对氢燃料开发了专用燃烧系统,采用中高压缸内氢直喷、专用高效进气管理系统、高压缩比及爆震抑制技术,搭载传祺智电新能源E9实测百公里氢耗低于1.4kg,整车续航近600公里。

进入“无人区”,广汽科技转型又进一步

此外,今年的科技日上,广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款乘用车氨发动机正式亮相。

目前,氨发动机主要在航空航天、船舶运输以及商用车领域均有应用,但是在汽车领域特别是乘用车领域仍处于空白。与氢能相比,氨发动机同样有着零碳排放的清洁特征。

广汽集团亮相的首款乘用车氨发动机,采用液态氨作为燃料,通过精确控制液态氨燃料供给相变过程,使得发动机运转平顺稳定,并利用超高能点火技术实现了缸内氨燃料的可靠点火,功率达到120kW,减碳率提升到90%。

显然,在乘用车氨发动机领域,广汽集团走在了行业的前面。

在核心“三电技术”(电池、电驱、电控)方面,本次科技日上,广汽集团发布了面向A级纯电平台的产品——N合一集成电驱系统。这是今年3月广汽埃安发布的夸克电驱技术群孕育出的又一极致电驱技术。

据了解,N合一集成电驱系统,是将电源、电驱、热管理深度集成,利用高集成化设计深度赋能,实现N合一集成电驱系统最优化设计。功能的深度集成,N合一集成技术最大的亮点是兼备高性能和低成本。

显然,N合一集成电驱系统,对当下十分内卷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将助力广汽集团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智联思变:用户、企业和第三方共同合创新未来

软件定义汽车,已经成为智能汽车时代的共识。但是,广汽集团认为“定义汽车”并不是车企的使命,而应该由用户来主导。

进入“无人区”,广汽科技转型又进一步

为此,广汽集团在软件领域,打造了——广汽魔方场景共创平台。

“整车两千多个功能全部服务化,利用独创的车载低代码技术,将每个服务封装成代码块;让功能可以像“搭积木”一样,在图形化界面中任意编排组合,创造无限多个个性化场景。”

显然,在广汽研究院副院长梁伟强看来,用户让用户自由定义自己的汽车,才是真正的从用户需求出发。并且,这一思路的转变,“广汽魔方极大降低了软件开发门槛、缩短了开发周期,带来真正的车载软件开发革命!”

这一平台,可以实现软件以分钟迭代,让人人都能成为开发者,让用户定义自己的出行场景。ADiGO MAGIC广汽魔方颠覆了车载软件的开发模式,创造了全新的软件生态。

进入“无人区”,广汽科技转型又进一步

据了解,广汽魔方场景共创平台,将随首款搭载星灵架构的埃安Hyper GT量产。

2019年,广汽集团提出向科技型企业转型,并喊出“无科技不广汽”。如今已经进入到第4个年头,广汽在科技上的创新有目共睹,并且这种创新带来的市场和经营效益也十分明显。

数据现实,2022年广汽集团新增专利申请3255件,新增研发投入65亿元。每天研发投入近2000万元,这在整个汽车行业中都是难得的大手笔。

“对于科技创新,广汽集团的态度是坚定的,战略也是清晰的。”冯兴亚表示。透过一年年的科技日,可以看到广汽集团在新领域、新技术、新场景、新生态上的不断探索和布局,广汽集团的转型,正在用一项项新技术,将未来变成现实。

,百洛油 进入“无人区”,广汽科技转型又进一步

相关:

专访《两种孤独》译者侯健:回归拉美文学爆炸原点,理解孤独《两种孤独》记录了两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秘鲁作家巴尔加斯·略萨和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于1967年的一次对谈。那时,拉美文学正处于“爆炸”盛况之中,对谈的双方都还是年轻的拉丁美洲小说家,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刚刚问世,而略萨凭借1966年出版的《绿房子》获得了罗慕洛·加列戈斯文学奖。在这本书的译者侯健看来,现在的读者回过头再看他们五十多年前的谈话,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可以让自己“回归到1967年去,..

自卖自夸和自怜自伤是小说家的大忌乔治·奥威尔“世间已不再会有像乔治·奥威尔的《1984》这样的小说……这不仅是因为奥威尔‘简洁、质朴、精练‘的语言风格鲜有人能企及,更是因为这本小说在题材上独树一帜、自成一家。”《小说创作大师班》的作者威廉·凯恩这样评价奥威尔。美国文学理论家、耶鲁大学教授哈罗德·布鲁姆则说:从美学上讲,奥威尔作为散文家的成就远胜于他作为小说家的成就。奥威尔的许多散文同样具有一种非凡的力量,不只是文学或美学上的,更是社会性的力量..

法国小说《大莫纳》中的青春历险与成长破碎《大莫纳》是法国文学中被翻译得最多、受众最广的作品之一,仅次于《小王子》。自1913年在《新法兰西评论》上以连载形式刊发以来,截至二十世纪末,《大莫纳》的简装本在不到100年的时间里销量超过了400万册。在2023年5月6日上海图书馆“‘如此年轻,如此勇敢,却已经如此严峻’——《大莫纳》新书分享会”上,《大莫纳》译者、浙江大学世界文学和比较文学研究所教授许志强 、上海文艺出版社编辑江晔和字句策划苏远共同探讨了《..

玫瑰、雾与火焰:埃科小说中的符号游戏一天,意大利作家翁贝托·埃科在书架上发现了一本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从第一百二十页“喜剧艺术”部分开始,湿气与污渍导致书页严重受损,多处黏连。这本书的形象似曾相识——它出现在埃科最著名的推理小说《玫瑰的名字》中。唯一的区别在于,小说涉及的亚里士多德《诗学》第二卷,是被狂热的修士用毒药黏在一起的。埃科恍然大悟到,自己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此,他感慨道:我在年轻时买下了这本书,匆匆翻了一下,很讨厌它污秽不..

《水浒传》中一百零八人之外的大英雄林冲被诱骗,持刀误入白虎节堂,高俅想借开封府的刀砍林冲的头。这时,林冲的丈人张教头买上告下,使用财帛,要救林冲性命。林冲刺配沧州牢城,董超、薛霸押送林冲出开封府,林冲的丈人和众邻舍在府前接着,到州桥下酒店里坐定,翁婿之间此时有一段对话,明万历袁无涯刻本眉批曰:“此一番往返语,情事凄然,使人酸涕。”金圣叹的眉批曰:“一路翁婿往复,凄凄恻恻,《祭十二郎文》与《琵琶行》兼有之。”他们都看出了这段对话中..

你穿什么,决定了你是谁每天早晨工作、上学之前,我们经常苦恼的第一件事:今天穿什么呢?这个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无伤大雅,但从整个社会看,却有着群体性的意义——比如,牛仔裤是对自由的追求、厨师的白衣是为了展示公共卫生、邮递员的制服则让他们看起来值得信赖。《制服:你穿什么决定你是谁》的作者保罗·福塞尔从制服看社会。他认为,“无论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如何,只要穿上制服,就表明他是有工作的……制服将一个人与成功联结在一起。”通俗点..

那些太阳下的风景:追忆为黄永玉先生拍摄纪录片的日子文/刘沙白黄老突然就走了,走得洒脱。得知这个消息,我正在青岛开往北京的高铁上,车轮声将我带入当年跟随黄老乘绿皮火车回他老家湘西凤凰的回忆中……那是1996年,我在湖南电视台社教中心。早春时节,听闻黄老回湖南了,我找到他在蓉园九所的住地,很冒昧地求见,当面向他提出想拍一部关于他的纪录片,在此之前,还没有人拍过他的纪录片,这次终于等到他回家乡了,我觉得机会难得。黄老得知我的意图,没有马上同意,只说你们记..

作物的故事︱一花一落一世界:花生何时“落”入中国?探讨花生传入中国的时间,需要从史实层面揭示两个问题:第一,花生的起源地及其开展全球性传播的历程;第二,中国与花生互动关系的形成源于怎么样的历史脉络,即中国花生的引种何以发生。一、花生的起源与驯化花生(英文名peanut,学名Arachis hypogaea L.),豆科(Leguminosea)落花生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关于花生的起源,中外学者不乏考证,有“南美洲原产”“非洲原产”“中国原产”三种观点,多数学者认为花生起源于南美洲..

《抄写员巴特尔比》:严肃的艺术努力导致自我毁灭式的失败?《艺术的罪与罚:从陀思妥耶夫斯基到科波拉》一书探索了文学创造力与暴力之间令人不安的紧密联系。作者指出潜藏在许多浪漫主义文学幻想之下的欲望,是一种将要颠覆世界经济与文化秩序的力量。本文摘自该书第六章《故意成为孤儿的人们》,澎湃新闻经南京大学出版社授权发布。《艺术的罪与罚:从陀思妥耶夫斯基到科波拉》,[美]弗兰克·兰特里夏、[美]乔迪·麦考利夫著,刘洋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23年1月。经历了他最宏大的两本书..

短视频就是这个时代的形式如今,短视频正在改变互联网用户的浏览和消费习惯,成为现代人“杀时间”的第一大利器,其内容的碎片、杂糅免不了被众多人诟病。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毛尖却为短视频做出辩护,她认为短视频带来的不一定就是浅阅读,短视频里藏着这个时代的灵魂,“全世界短视频创作者联合起来,未尝没有时代美学的新可能。”或许可以说,短视频正是我们与这个世界短兵相接的最好的方式之一。本文原刊于公众号“文汇报”,公众号“保马”推送其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