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连下四城 王传福再抛拐点论

2018-05-26 12:37:02 来源:网络

比亚迪电动车在2014年的开局比公司掌门人王传福预想的还要顺利。

“从市场订单的反馈来看,去年年底上市的双模电动车‘秦’已供不应求,公司正在加班加点加大产能供应。”穿着一身白色工服的王传福在位于深圳坪山的比亚迪“六角大楼”总部接受了经济观察报记者的采访。

期间,谈及即将被点燃的新能源车私人消费市场,王传福突然加快语速,并断言他期待已久的新能源车商业化拐点即将在今年到来。

进入汽车行业十年来,电池大王王传福一直期待着将“三峡大坝的水变成油”的那一天。他渴望纯电动汽车尽快普及,让三峡大坝发出的电可以驱动足够多的汽车在大街上穿梭。但在基础设施配套和地方保护主义两大障碍面前,王传福的电动车梦想一度面临搁浅。

王传福告诉记者,加快新能源车拐点到来的两大推手是,从中央到地方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力度正在落到实处,巨额的财政补贴很快将催热私人新能源车消费的蛋糕;另一大推手来自日益严峻的大气污染,尤其是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接连出现的覆盖整个华北地区的大面积雾霾天,“石油安全和环境污染会倒逼新能源车加快商业化步伐。”

今年以来,比亚迪两款代表性的新能源车产品——纯电动车E6和混合动力“秦”就分别挺进了北京和上海的私人消费市场。在号称“摇号比中彩票还难”的北京,当地政府对首批申购新能源车的私人消费者,敞开供应机动车号牌;而在一张车牌拍卖价已经超过10万元的上海,申购比亚迪“秦”的私人消费者不仅可以免费获得牌照,还能享受中央的财政补贴。

如果算上2月底刚刚与比亚迪签订K9纯电动大巴批量采购协议的大连市和南京市两地政府,比亚迪已在短短一个月里连续拿下了四个重量级城市的入场券,且在公共交通和私人消费领域均有所斩获。

这样的效率是王传福本人都没有想到的。原本横亘在新能源车制造商和私人消费者之间的地方保护主义厚墙,似乎也开始崩塌。

用投资换市场

2月底的一天,比亚迪与大连市签署了《大连市政府与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产业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大连市将在2014年和2015年分别采购比亚迪K9纯电动大巴各600台,两年共计1200台。协议同时约定,后期大连新增和更新的出租车50%以上将采用新能源汽车。

作为回报,比亚迪承诺将在大连花园口经济区投资建设纯电动大巴工厂,以将新能源车产业链的部分GDP留在当地。这种“用投资换市场”模式,被认为是王传福攻克地方保护主义的“杀手锏”。

就在与大连签约的两周前,王传福用同样的方法拿到了南京公交集团首批采购650辆纯电动大巴的订单。比亚迪还与南京签订了第二批600辆电动大巴采购大单,并投入400辆纯电动车E6与南京公交集团合资组建电动车出租车公司。

“地方政府要发展当地经济,对当地企业适度保护,其实我们也理解,比亚迪不会因此丧失信心,而是会想办法来冲破这个堡垒,也希望各地政府可以高抬贵手。”面对各地水泼不进、或明或暗的地方保护主义条款,王传福没有抱怨,而是潜下心来研究一整套“利益均沾”的商业模式。

以南京为例,比亚迪不仅在当地设厂,而且拉地方政府一起来做新能源出租车的“生意”。通过在各地“投资换市场”,比亚迪纯电动大巴和出租车已相继打入了西安、天津、长沙、成都和昆明等地。去年11月,比亚迪还宣布将与广汽集团在广州增城合资组建一个电动大巴工厂,此举亦被认为是比亚迪为旗下新能源车成功打入广州市铺路。

更大的挑战

如果说纯电动大巴和出租车算是新能源车商业化“桥头堡”的话,那么私人消费市场将是比亚迪未来主攻的阵地。

与政府意志主导的公交和出租车采购相比,如何通过更优化的产品结构和市场推广策略,撬动更加多元化的私人消费市场,将是考验王传福能否打开新能源车通道的关键一役。

根据比亚迪发布的2013年度业绩快报,公司去年实现营业收入528.91亿元,同比增长12.8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53亿元,同比增长579.32%;基本每股收益0.23元。

尽管收益和利润都大幅增长,但比亚迪长期以来依托传统燃油车业务而非投资者更看好的新能源车业务实现营收增长的旧格局,并没有出现大的改变。

在市场终端,北上广等汽车限购城市对私人购买新能源车大开政策“绿灯”,在一定程度上的确可以激活部分购车需求。以北京为例,根据北京市交通委发布的相关消息,预计2014年至2017年,北京将新增小客车指标额度共60万个,其中43万个是普通小客车指标,17万个为北京市示范应用新能源小客车指标。

北京将1/4的号牌资源预留给新能源汽车,意味着政策对鼓励私人购买新能源车将起到更加明确的导向作用。此外,中央财政已明确要将“补贴推广政策”延长到2015年以后,与此同时,新能源车推广应用的城市也将进一步扩大。

有分析人士指出,“与当初实施机动车限购一样,对各地政府而言,北京市的政策导向具有非常明确的示范效应。”

去年12月,比亚迪已经向市场投放了双模电动车“秦”,后者就是王传福希望打入私人消费市场的第一个楔子。截至上月底,“秦”共接到超过6000个市场订单。王传福认定,当“秦”月销量攀升至1万辆左右时,国内新能源车的市场才算真正起来了。售价18.98万元至20.98万元的“秦”是一款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可在纯电动模式下续航50公里,百公里综合油耗仅为2升。

如果算上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对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补贴,以深圳为例,“秦”在当地的实际零售价仅为11.98万元至13.98万元。这个价格仅为国产丰田普锐斯和混动凯美瑞售价的一半,极具竞争力。不过,“秦”后期能否走量,还在于首批客户的反馈和体验以及厂家在品牌营销和传播上能否借力打力。

“私人消费者更注重用车体验,包括造型设计、内饰精致度、操控性以及使用便利性等,这些都对比亚迪提出了严峻的现实挑战,比亚迪真正独特的优势在于新能源车技术的雄厚积淀。”接近比亚迪高层的分析人士认为,王传福最好能打破“技术颠覆一切”的思维,从满足用户更多层次的需求入手,补上新能源车营销这一课。

,樱桃的营养价值 新能源汽车连下四城 王传福再抛拐点论

相关:

六小龄童首部自传《行者》出版 本报讯(记者 路艳霞)备受关注的六小龄童首部自传《行者》,昨天在北京杜莎夫人蜡像馆首发,该书集结了六小龄童从艺几十年来的所思所想。 《行者》独家披露六小龄童以往从未讲述过的内容,呈现一部完整的个人和家族传奇——生命低谷时的心路历程、家族中平凡而伟大的女性、兄弟间的感人情谊、学艺历程、文化传承的思考,都在书中充沛着感人肺腑的力量。 六小龄童说,今年年初,网络上各种“大圣归来”的呼声,让他有一种英雄归..

面目全非演兽人,吴彦祖自言“最成功” 本报讯(记者 陈涛)将于6月8日登陆内地院线的好莱坞魔幻巨制《魔兽》,昨天在京举办中国媒体见面会,导演邓肯·琼斯,兽人古尔丹的扮演者吴彦祖以及半兽人的饰演者葆拉·帕顿到场助阵。对首次借助特效演绎“非人类”的邪恶怪兽,吴彦祖说自己很兴奋,而当被问及是否担心自毁形象时,他回答得很干脆:“我没在乎过自己的形象,这一次没有我的外表,是真正在演戏,也最成功。” 改编自著名游戏IP的这部影片,将故事核心放在了战..

吴彦祖:演坏蛋是最好玩的事   吴彦祖、葆拉·帕顿与导演邓肯·琼斯(从左到右)在见面会现场。   电影《魔兽》中古尔丹角色造型。 《魔兽》中演古尔丹面目全非 根据暴雪游戏改编的特效电影《魔兽》即将于6月8日上映,吴彦祖在片中出演大反派——兽人术士古尔丹。兽人的外形与人类截然不同,古尔丹更是年纪最长的兽人,形象与吴彦祖没有半点相似。昨日,吴彦祖与《魔兽》的导演邓肯·琼斯、饰演半兽人迦罗娜的好莱坞女星葆拉·帕顿一同..

六小龄童:苦练72变 笑对81难北京晨报讯(记者 刘婷)六小龄童自传《行者》昨天在北京杜莎夫人蜡像馆举行首发式。据策划出版方北京长江新世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介绍,该书集结了六小龄童57年来的所思所想。岁月的浓缩造就了他的“七十二变”,同时也给予了他生命中的“八十一难”,而今在这本《行者》中他将娓娓道来。 谈到出版该书的缘起,六小龄童说:“今年是猴年,机缘巧合,也是‘《西游记》之父’吴承恩先生诞辰510周年、我的二哥小六龄童去..

孩子们探寻歌剧“秘境” 国家大剧院献礼“六一”儿童节北京晨报讯(首席记者 李澄)当《卡门》《茶花女》《图兰朵》等歌剧中的经典旋律响起时,孩子们在观众席上聚精会神地聆听美妙的歌声,畅游在绚烂的歌剧海洋中。国家大剧院为献礼“六一”儿童节特别策划推出的《寻找最美的歌声——献给孩子们的歌剧音乐会》前晚成功首演,一场70分钟的演出,带孩子们探寻歌剧“秘境”,领略歌剧之美。精彩演出持续至昨天下午。 演出开始,小晰、妍妍、子竞三个小朋友为了寻找“最美的歌声”摸索到..

王金璐仙逝天堂凑成一台戏北京晨报讯(记者 和璐璐)今年大概是梨园界的“灾年”,从3月份吴素秋去世,4月份梅葆玖去世,5月份李世济去世之后,刚刚6月1日又痛失一位武生泰斗王金璐先生,梨园界顶尖的艺术家几乎可以在天堂上凑成一台戏。 王金璐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教育家,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导师,6月1日7时30分在家中安详仙逝,享年96周岁。 王金璐1919年11月22日生于北京,原名王庆禄,..

画《天安门前》的那位老人走了 本报讯(记者 陈涛)那个为世间留下经典名作《天安门前》的老人走了。著名画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孙滋溪5月30日在京病逝,享年87岁。 作为我国老一代画家,孙滋溪的作品以鲜明的时代性影响着中国画坛。他上世纪六十年代创作有《同学》《天安门前》,七十年代有《草地夜宿》《小八路》,八十年有《小宣传员》《母亲》,九十年代有《五子棋》《突围》《沧桑百年》。 1964年问世的油画《天安门前》,是孙滋溪最早的成名作。作品吸..

千年手工迁纸重焕生机本报记者 颉亚珍 穿过高大的牌楼,车停在院内假山旁,眼前是一幢中式两层小楼,整个院落悄无声息,不像是工厂,倒像是别墅。细看对联,“得山水情农桑已化书中玉 生古今韵迁纸还耕画上田”,才确定这确实是工厂。 “已经下班了吗?这么安静。” “没呢。因为都是手工操作,所以没什么声音。”河北迁安汇远书画纸厂厂长宋玉如一边回答,一边把我领进右侧车间,只见一位妇女正在摔打什么东西。“是浸泡过的桑皮条,要把里面的杂质..

我的天哪,清代考生可真悲催◎鲁念湘 每逢6月,高考总是人们热议的话题,尤其对于有考生的家庭来说,高考无疑是头等大事。为了让考生发挥出优异成绩,从家长到学校,再到考生自身,都在做着各样的准备,每个细节都做得一丝不苟。这也难怪,经历了十余年的寒窗苦读,高考不仅决定着考生能否进入大学的校门,还寄托了家长以及社会的期待。单就这一点来说,高考的意义和古代科举没有分别。不过,相比今天吃穿不愁的考生,以前赶考的读书人则要普遍悲惨得多。 ..

世界是自己的上周,105岁的杨绛先生去世了。老人家一生都过得低调而淡然,走也想要走得安安静静,因此还特别留下遗嘱,表示不要人们为她办追悼会,并希望火化后再发布讣告。然而杨先生绝不会想到,她的遗愿未能实现,不仅噩耗在第一时间就已经传播得沸沸扬扬,而且还在朋友圈里引发了一场口水大战。 第一天,在杨绛先生去世的消息刚刚传出不久,各种内容雷同的悼念文章就纷至沓来。本着“逝者为大”的传统,这些文章里充满溢美之词,在这个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