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停房贷真是无奈?

2013-11-28 11:59:18 来源:网络

  据最新调查数据显示,32个城市中已有17个出现暂停房贷现象。一边是房价野马般狂奔,不断增大购房者的购房资金压力,另一边却是银行房贷收紧甚至暂停房贷,加剧了普通百姓首套房的购房难。对于这种让市场担忧的现象,相关人士解读为银行上半年放贷过猛,透支信贷额度,导致下半年“囊中羞涩”,甚至“无款可放”,这仅是银行的一种银行无奈之举。

  但这真的只是无奈之举吗?从市场来看,今年以来市场供需两旺以及预期向好等因素,确实导致住房按揭贷款出现快速增长,消耗了银行贷款额度,但央行今年以来发布的上半年和前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均对于商业银行要防范房地产泡沫风险做出警示。在收益不佳且风险增大的情况下,银行对房地产市场泡沫风险的担忧加重了,开始看空房地产后市。出于对房贷的安全性考虑,收紧或者暂停了房贷,这也属于正常的风险预判。

  从银行方面来看,6月20日钱荒以来,银行间资金一直处于紧缺状态,银行间拆借利率和国债收益率都呈现上升趋势。很多银行通过理财产品等变相提高利率,资金来源成本大大提高,使得曾经的优质贷款——房贷的利差大大缩小。银行发放住房按揭贷款特别是打折扣的首套房优惠利率贷款已经无利可图。而且,在长期的利率管制下,我国的商业银行已经习惯坐享天然的“利差红利”,应对市场变化和存款搬家时显得非常迟钝和捉襟见肘,应对存款利率市场化的创新手段不足。在利率市场化、基准利率存在上涨预期的背景下,由于个人房贷无法出售或证券化,银行被迫要将个人房贷持有到期,被迫承担期间存款利率上升而房贷利率无法相应调整的期限风险和流动性风险,所以银行发放住房贷款内部动力已经大大降低,个人房贷无疑是最可能被“牺牲”掉的业务。

(责任编辑:DF050)

,醉拳1 暂停房贷真是无奈?

相关:

房地产调控不宜硬泼冷水  新一届政府上任后,一直以来饱受高房价之苦的老百姓对房地产调控寄予极大希望。但从现有政策来看,并未出现严厉之声。而另一方面,政府高度重视保障房建设,专门召开会议研讨这一话题。种种迹象显示,新一届政府在房地产政策上的调控更加市场化,也就是让市场的归市场,涉及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的则做好顶层设计,尽最大力量保障低收入阶层的居住权。  三中全会并未出现房地产调控方面的字句,新一届政府的领导人也并未在公开..

叶檀:如果国企改革不到位 难免为A股捏一把汗  国企改革与土地改革、金融改革,是我国未来的改革重点,关系改革成败。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对于国企改革的表述,正在被各界解读,一些解读偏离市场化的方向,向着产融结合、权力更大的方向疾驶。片面解读与反对改革混合,将使国企改革夭折。  11月25日上午,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表示,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 《决定》提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今后不仅是民资,也允许外资控股国有企业..

反垄断有“牙齿”才能维护市场公平  负责反垄断的国家发改委、工商总局和商务部等三部委正在酝酿《反垄断法》相关细则,《反垄断法》将为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的深化经济改革助力。  2008年8月1日实施的、有“经济宪法”之称的《反垄断法》,由于执行标准、审查规范不明确,使得反垄断部门现行查处权限和执法力度受到限制。反垄断被称为“没有长牙的老虎”。据媒体报道,商务部正在对《经营者集中附加限制性条件的规定》、《关于经营者集中简易案件适用标准的暂行..

准确定位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职责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市场经济下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服务效率的重要举措;是改善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满足社会公众对多元化服务需求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社会组织发展,激活服务业市场活力的重要方式。今年是政府推进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的重要一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为这项改革提供了明确的思路。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政府如何才能归位、补位、不缺位、不越位?  政府购买公共服..

国企反腐要用制度“组合拳”治理  近期国企高管连续出现腐败被查案件,显现出中央正在加大对央企的反腐力度,这给深化国企改革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据不完全统计,十八大以后,已有十余名重量级央企高管被查,涉及能源、电信、海运等大型央企。大型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命脉,也是综合国力的载体,而一宗宗被揭露出来的央企腐败案,触目惊心,让国人愤怒心寒的同时更令人深思。  本报记者经过梳理发现,在国企高管贪腐案件中,窝案、大案不在少数,行贿、..

消除体制机制弊端 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专家建议,应改善预算管理、完善税收制度、理顺中央与地方财权与事权,改变政府对资源的配置、减少不合理的干预  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之路。而在涉及经济、社会等诸多项改革中,《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把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单列一章,其关键词是“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财税改革一直被很多学..

科技正成为转型升级的最大推动力  11月26、27日,连续参加两天2013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候选人论坛后,记者有了一个较为直观的感觉,今年的中国经济年度人物与科技进步带来的企业转型升级有着很大的关联,这让记者再次想起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  从出席活动的前八位候选人来看,因为走在某一领域的科技前沿并带领企业获得飞速发展而入选候选人的有好几位,比如11月26日出席活动的候选人蛟龙号项目主管侯德永和胡震、杉杉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

专家表示:改革落实将给中国经济带来六大变化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黄益平27日在此间说,中国经济正站在历史转折点上,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改革清单若能真正得到实施,许多习以为常的经济特征将发生“根本性变化”。   黄益平认为,这种“根本性变化”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增长速度下降,成本普遍而持续上升,收入分配改善,经济结构变化,产业升级不断加速,中国的经济周期会很明显。   “市场化改革意味着今后政府对经济的影响会越来越小,经济增长..

专家:改革户籍制度是推进城镇化关键  乔润令称要推进城镇化,必须改革户籍制度。对于城市来说,户籍制度肩负着分配资源的依据,如何解决钱的问题,是户籍制度改革的关键。从农村角度来说,是土地为题。城市资金问题、农民的土地问题,这是解决户籍制度改革最关键的问题。 (责任编辑:DF050)

评论:宏观经济将支撑经济改革  三季度以来,我国宏观经济数据逐步走好,各项经济改革也已初见成效。预计宏观经济数据会继续走好。我国宏观经济数据的逐步走好,表明宏观经济稳中有升,而这样良好的经济形势,又将对下一步的经济改革形成支撑。  今年经济改革工作“大刀阔斧”  今年可谓是经济转型与改革的关键之年。5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今年经济体制改革9项重点工作。分别在行政体制、财税、金融、投融资、价格、民生、统筹城乡、农业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