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中国改革阵痛或将开始 投资者小心了

2014-01-09 14:56:57 来源:网络

  2014年会成为中国政府最终收起空白支票的一年么?有迹象显示中国正准备终止债务规模大幅扩张的局面,因此投资者们需留意此举可能带来的“伤亡”。

  尽管2014年伊始中国的一些经济数据令人失望,其中汇丰(HSBC)的12月份中国服务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降至50.9,但中国政府似乎会执行严格的紧缩政策,而非往常的经济刺激政策。

  媒体报道显示中国政府准备压缩多个产能过剩的行业,首当其冲的是钢铁和太阳能行业。

  中国政府之所以现在采取行动,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前不久假日期间地方政府债务审计报告的出炉,这份审计报告是在中国领导人的要求下进行的。

  中国审计署的报告显示,截至去年6月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已增至人民币17.9万亿元(合3万亿美元),这意味着,自2010年的上一次审计以来,地方政府债务膨胀了70%。美银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称,2014年将是中国严肃清理地方政府债务及企业债务的一年。

  中国将如何应对这一转型将带来相当大的不确定性。新年伊始,上证综合指数已再次逼近重要心理支撑水平2,000点。

  法国兴业证券(SG Securities)在一份新的报告中称,改革不仅不会改善中国的经济增长前景,相反,该机构警告称,短期内还可能会导致中国的问题债务以更快的速度暴露出来。该机构称,这一问题的解决过程可能不会顺畅,因为中国由国家主导的金融体系缺乏应对金融市场违约的经验。

  从实际操作上看,这可能意味着中国将开始清理依赖廉价信贷资金生存的僵尸企业和那些产品已没有需求的工厂。

  中国的太阳能电池以及钢铁行业或许将面临一场极其艰难的考验。中国政府在大幅压缩中国严重过剩的太阳能电池行业方面似乎尤为坚决。有报道显示,这一行业将只有四分之一的企业能够生存下去,其余被淘汰的企业将无法获得信贷资金或出口退税。其中就包括尚德太阳能(Suntech Power)旗下的核心子公司,这家公司一度成为全球第一大太阳能电池生产商,但之后已申请破产保护。

  与此同时,中国庞大的钢铁行业也面临大规模的产能调整。近日有报道显示,中国政府正在要求最大的钢铁生产省份河北削减四分之一的产能。

  当然,中国政府以前曾经因为面临来自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既得利益者的坚决反对而放弃解决产能过剩问题。不过这一次,中国政府似乎下定了新的决心,同时也具备了采取行动的能力。

  目前外界普遍认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任一年后已经巩固了权力基础。近来他被任命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称,这一任命可能会增强外界对中国政府在推行改革的过程中应对那些既得利益者能力的信心。

  尽管对于把中国经济带上更加可持续的发展道路而言,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和改革被认为是积极的甚至是必不可少的举措,但短期而言,这些调整和改革举措不仅实施起来会遭遇困难,同时也可能造成一些较为严重的棘手问题。例如,这些举措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消息,包括企业关闭工人失业和坏账等。

  而投资者也需要留意可能由此造成的“伤亡”和不利影响。

  例如,对圣诞节前中国货币市场利率大幅上升的一个解释是,这是因为中国银行业对同业拆借的态度变得越来越谨慎。如果这是因为中资银行已预计中国政府准备停止对各类原先偏爱的借款人放贷,这种谨慎心态就可以理解了。

  此外,不难想像,利率的上升可能导致经济结构调整之痛蔓延至中国其他产能过剩的问题行业,比如房地产业。

(责任编辑:DF010)

,华尔街日报中国水利工程协会 :中国改革阵痛或将开始 投资者小心了

相关:

马光远:CPI走低因翘尾因素所致 经济思维须转换  今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最新数据显示,去年全年中国CPI增长2.6%,PPI下降1.9%。12月CPI同比增长2.5%,告别连续3个月至少3%的增长形势。但12月CPI环比回升,增幅0.3%,11月环比下降0.1%。12月PPI同比降幅1.4%持平11月,预期降1.3%。PPI自2012年3月起连续22个月负增长。  对这一数据,经济学家马光远发表评论表示,千万不要被12月份的数据所迷惑。  马光远认为,12月份之所以只有2.5%,完全因为翘尾因素的贡献。由于2012年12..

陶冬:日元可能无序贬值 新兴市场危机刚开始瑞信董事总经理陶冬(资料图)  2014年全球经济全面摆脱衰退、金融危机,央行开始着手退出超常规的货币政策,但是市场却在动荡中起步。今年资产会在五个悬念中摸索前行。   1)美股屡创新高,高处不胜寒,崩盘是否已近?未必。笔者认为看股不要看历史高位,看估值、资金成本和风险回报比。美股PE不算特别便宜,但远未到历史高位。由于储蓄利率为零,迫使零售资金流入401K、流入基金。儘管联储开始taper,利率有相当时间不会上..

一亿进城民工如何变身市民 融不进城市问题待解决  编者按:  “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  旭日阳刚翻唱着《春天里》,令人仿佛看到新一代农民工群体在呐喊,沙哑中衬托着他们的苍凉感——融不进城市,回不去乡村。  这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但必将不会是未来的。  到2020年,要解决约1亿进城常住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约1亿人口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约1亿人口在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三个1亿人”既是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要求,也是农民工心中的“春天..

十年间中央一号文件里的农民工:政策变化引关注  自2004年至今,中央一号文件一直都是“农业”主题。而在其中,关于农民工的部分经常引起人们关注。梳理过去十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其中关于农民工的主要条文如下。  2004年  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大中城市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农民进城就业和定居的条件。  2005年  尊重和保障外出务工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经营自主权。  2006年  进一步清理和取消各种针对务工农民流动和进城就业的歧..

刘煜辉:求解地方债务  ■从经济体内部状态看,流动性错配可能已累积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当长期资产的现金流不能覆盖短期负债成本之时,举新债还本息模式便开始繁荣。如此滚动下来,使得任何地方政府债务都陷入无解。从更深层次讲,这是一种系统性金融风险,症结在于缺乏对投资效果负责的机制和体制。  ■今天中国金融体系的最大脆弱性来自于政府配置资源权力过大所导致的严重的道德风险和债务膨胀。某种程度上讲,整个信用系统都在套体制的“利..

潘璠:养老资源奇缺需多方应对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北京第一社会福利院暂停入住登记,再放开时间待定。该院每年腾出来的床位只有几十张,但已经有1万多人进行了登记。更令人感叹的是,该院两周内新登记人数就会与全年腾出床位数相当。养老资源奇缺可见一斑。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一步加剧,养老资源奇缺无疑会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发展社会养老事业,一方面要有人愿干,干了能赚;另一方面要老人愿住,能承担得起。显然,这需要政府、社会、企业和家庭的..

吴学安:企业“走出去”要防“专利陷阱”  企业要在知识产权问题上赢得主动,根本出路在于提高创新能力,在高新技术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并熟悉、运用好保护知识产权的“游戏规则”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日前就InterDigital诉中兴通讯侵权案做出最终裁定,判定中兴通讯没有违反337条款,未侵犯原告专利。在中国企业频遭专利困扰的当下,中兴胜诉实属可贵。但上述事件仅是专利战争的冰山一角。有媒体报道,伴随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原本鼓励保护创新的专利制度也在..

去年CPI上涨2.6% 专家:今年涨幅同比将略有扩大  编者按:国家统计局今天发布2013年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显示,1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5%。其中,城市上涨2.5%,农村上涨2.5%;食品价格上涨4.1%,非食品价格上涨1.7%;消费品价格上涨2.2%,服务价格上涨3.3%。2013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6%。2013年12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4%,环比持平。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1.4%,环比..

常艳军:政信合作需多一分谨慎  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日前公布,风险总体可控,但部分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存在风险隐患。从债务资金来源看,银行贷款、BT、发行债券是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的主要来源,紧随其后的是应付未付款项和信托融资。  数据显示,在地方政府性债务中,通过信托实现的融资占总体的7.97%,这里面包含负有偿还责任的以及或有债务。如果只计算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截至2013年6月底,信托融资的额度为7620.33亿元。  一直以来,..

马志刚: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  继阶梯电价加速实施之后,阶梯水价政策也终于出炉。最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出台“指导意见”,要求明年底前全面实行居民阶梯水价制度。资源性产品跑步进入“阶梯时代”,非基本需求部分的价格越来越多地由市场调节,意味着我国在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机制上又迈出了一大步。  价格高低主要由市场说了算,是市场经济的普遍要求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基本途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价格是扭曲的,资源配置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