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称建立大病医保制度最大难题是增加财政投入

2014-01-09 14:10:57 来源:网络

  覆盖13亿人、实现“全民医保”的今天,百姓对医疗服务有着更高的期待——“希望看病更方便”“希望给困难群众多些帮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提出,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公平”成为当前民生领域改革的关键词,深化医改,也要致力于实现医疗公平。

  医疗公平主要包括筹资分配、服务提供方面的公平性。目前,我国基本医保大部分由政府财政来补助,是二次分配的重要手段。保障其公平性,可以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目前,河北、山西等26个省份印发《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实施方案》,辽宁、吉林、湖北、青海、江西、重庆等在全省(市)推进。大病患者费用报销比例基本能达到60%以上。随着筹资水平提高,新农合提供的医疗服务包也越来越大。不仅覆盖了住院服务,门诊统筹也全面开展,切实减轻了农民看病负担。

  尽管我国织起了全球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但是公费医疗、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新农合等制度,按照城乡、区域、身份建立各自制度,筹资水平、支付水平差距较大。有的保险因为支付能力低,能够报销的医疗范围有限,会导致自付的比例较高。有专家提出,要逐步缩小政府医保之间的差距,不再按区域、身份来保障病有所医,而是按照年龄、收入等要素来进行,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政府医保资源分配体系,给予困难人群更多支持。

  目前,医保已覆盖了全国95%以上的城乡居民,百姓得个普通的病不会不敢去看。政府还可以再进一步,挖潜节余,加大对重大疾病的保障力度,让百姓大病治得起。要实现真正的“大病医保”,还必须有中央的统一安排,把大病医保纳入全民医保范围,拓展和延伸基本医保的功能,使之成为制度化的社会保障,不受户籍限制,城乡居民都可以享受。因为,面对花费不菲不可预知的大病,不仅农村家庭需要救助,城镇居民同样需要一份保障。

  虽然基本医保主要是政府的责任,但民间公益查漏补缺、监督促进的作用也不可或缺。此外,大病纳入基本医保,也可以学习民间公益项目的运作经验,引入商业保险机构,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以较少的资金投入,放大基本医保的效用,强化社会互助共济的功能。

  建立大病医保制度,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要增加财政投入,也就意味着要压缩其他政府投资项目或者政府自身开支,这难免会遇到一定阻力。但必须指出的是,公共财政资金更多投向医疗、社保等民生领域,不仅是偿还历史“欠账”,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还可以解除很多家庭的后顾之忧,增强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这对拉动居民消费、促进相关产业发展、推动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都有重要作用。因此,这笔钱花值得,不仅可以促进公平正义,还会带来很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

  我说几句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系教授朱铭来:建议细化灾难性支出的标准,将人群按收入进行分档,设置不同起付线、赔付率等,实行差异化管理,使那些真正弱势的人群得到更有效的保障。同时,提高统筹层次,更好地发挥大数法则的作用。另外,建议保险公司每年出具一份疾病风险分析报告,以确定合理的临床路径和支出,控制过度医疗费用的恶性增长。

  世界银行高级卫生经济专家张硕:疾病造成的灾难性支出,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应由社会保险来承担。国际上通用的做法是对疾病支出设立止损点,即参保人看病的自付费用到达一定水平,新增的费用就全部由保险来承担了。我国现有的基本医保的筹资水平尚不能支撑这样的保障,因此考虑建立大病保险和大病保障,也是一种过渡办法。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应通过监管、合同约定,使大病患者的报销便利、快捷。同时,为避免一家公司形成垄断,应引入市场机制,使每一个患者可以有选择的余地。各地的医疗保险或者合作医疗收入的情况不一样,使用的情况不一样,结余的情况也不一样,可能会出现差距。因此,应该在实施一定的时间后,根据积累的经验采取办法调整。

(责任编辑:DF083)

,分析称建中国四大名山 立大病医保制度最大难题是增加财政投入

相关:

赵晓:2014年的中国经济会有多差今年外需回暖带动出口增长和消费的改善,完全有能力抵消掉投资下滑的冲击,加之改革红利已经开始释放,与市场的悲观相反,我乐观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增长将在7.8%左右,甚至不排除年末带给我们更大惊喜的可能。  在潜在增速下滑的背景下,2013年的中国经济延续了平稳走势,三季度企业阶段性补库存,令国内生产总值(GDP)超预期回升至7.8%,全年增长仍能维持在7.7%左右。目前,市场对今年GDP增长的一致预期在7.5%左右,比去年略低,..

专家点评:CPI重回2时代 经济仍有通胀风险  今早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1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5%。同比增速创7个月新低。2013年全年CPI同比涨2.6%,远低于“2013年物价涨幅控制在3.5%左右”的调控目标。去年12月PPI同比降1.4%,同比增速与上月持平。全年PPI同比降1.9%。  对此数据,多位经济学家在其微博上进行了解读。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CPI准,PPI跌幅比预期的大,经济承受下行压力和通缩风险。  西南证券研究发展中心首..

廖群:12月CPI增长温和 显示反腐措施见效  国家统计局公布去年12月全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总水平同比上涨2.5%,低于市场预期的2.7%,环比上涨0.3%,全年CPI远低于3.5%的调控目标。   中信银行国际首席经济师廖群表示,12月份的通胀水平温和,反映内地的需求有所放缓,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中央近期反腐反公费消费,往年12月通常是送礼的旺季,在相关政策下送礼大幅降低,特别在奢侈品市场方面。   对于今年CPI的走势,廖群预期其将同比上升约3%,调控目标预..

余秋梅:CPI环比转升 工业生产者价格格局未变  国家统计局今天发布的2013年1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显示,CPI环比上涨0.3%,同比上涨2.5%;PPI环比持平(涨跌幅度为0),同比下降1.4%。  对此,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对数据进行了解读  一、CPI环比由降转升,同比涨幅有所回落。从发布的环比数据看,食品和非食品价格环比分别上涨了0.6%和0.1%。食品中,粮食、肉禽及其制品、蛋、水产品、鲜果、液体乳及乳制品价格..

芮萌:12月租金涨幅较大 实体经济仍显疲软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1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5%。同比增速创7个月新低。2013年全年CPI同比涨2.6%,远低于“2013年物价涨幅控制在3.5%左右”的调控目标。去年12月PPI同比降1.4%,同比增速与上月持平。全年PPI同比降1.9%。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芮萌表示,12月份CPI增长2.5%,其中主要的驱动因素是食品价格,上涨4.1%;以及居住价格,尤其是租金,涨幅为4.7%。从全年2.6%的增长来看,略有通胀,..

余秋梅:CPI环比由降转升 工业生产者价格格局未变  国家统计局今天发布的2013年1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显示,CPI环比上涨0.3%,同比上涨2.5%;PPI环比持平(涨跌幅度为0),同比下降1.4%。  对此,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对数据进行了解读  一、CPI环比由降转升,同比涨幅有所回落。从发布的环比数据看,食品和非食品价格环比分别上涨了0.6%和0.1%。食品中,粮食、肉禽及其制品、蛋、水产品、鲜果、液体乳及乳制品价格..

新年看中国的平衡术  索罗斯又发言了。这次是关于中国政府面临的决策困境。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索罗斯近日在Project Syndicate网站上发表的一篇观点文章中就中国问题提出了忠告。他警告说,中国迅速崛起所依赖的增长模式已经失去了后劲。中国央行2012年大力控制债务,但随后中国经济遭遇了真正的困境。中国政府下令钢铁厂商重启熔炉,银行家放宽信贷,情况随之有所好转。他写道,中国领导人将经济增长放在结构性改革之前,这样做是正确的..

李大霄:去年CPI远低于目标值 股市影响正面  1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013年1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5%。其中,城市上涨2.5%,农村上涨2.5%;食品价格上涨4.1%,非食品价格上涨1.7%;消费品价格上涨2.2%,服务价格上涨3.3%。2013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6%。  对此,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在其微博中表示,2013年12月CPI同比上涨2.5%低于预期,全年2.6%远低于目标值3.5%,股市影响正面。 (责任编辑:DF010)

连平:今年CPI将继续上升 PPI有望转正  今日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2013年12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数据,数据显示12月CPI同比上涨2.5%,环比上涨0.3%;12月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数据显示,PPI同比下降1.4%,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1.4%,环比均持平。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今年将是物价上涨阶段的第二年,PPI有望实现由负转正。  CPI同比数据显示,食品价格和服务价格上涨幅度较大,为主要推高因素。食品价格上涨4.1%,非食品价格上涨1.7%;消费品价格上..

王小广:全年无通胀风险 PPI转正概率小  今早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1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5%。同比增速创7个月新低。2013年全年CPI同比涨2.6%,远低于“2013年物价涨幅控制在3.5%左右”的调控目标。去年12月PPI同比降1.4%,同比增速与上月持平。全年PPI同比降1.9%。  对此数据,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王小广进行了解读。他表示,今年CPI的主要影响因素食品价格相对还是比较稳定,12月份的涨幅也没有超过5%。其中,粮食价格上涨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