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2014年的中国经济会有多差

2014-01-09 13:38:07 来源:网络

今年外需回暖带动出口增长和消费的改善,完全有能力抵消掉投资下滑的冲击,加之改革红利已经开始释放,与市场的悲观相反,我乐观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增长将在7.8%左右,甚至不排除年末带给我们更大惊喜的可能。

  在潜在增速下滑的背景下,2013年中国经济延续了平稳走势,三季度企业阶段性补库存,令国内生产总值(GDP)超预期回升至7.8%,全年增长仍能维持在7.7%左右。目前,市场对今年GDP增长的一致预期在7.5%左右,比去年略低,甚至有机构给出7%以下的预测。那么,2014年的中国经济,会有这么差吗?

  政府目标:7%还是7.5%

  回答这个问题,绕不开的关键就是政府将定调今年经济增长是7%还是7.5%。这种增长与改革间的微妙平衡,其对市场释放出的信号意义要远大于数字本身。前者意味着政府对经济下滑的容忍度提高,对改革预留的空间更大,这看似符合近年来管理层的一贯思路。不过,虽不排除政府将经济增长目标下调至7%的可能,但我更倾向于维持7.5%的目标不变。

  原因在于,去年以来,政府对稳增长的底线已经日趋明朗化。去年10月,李克强总理在中国工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做经济形势报告时指出:“我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有关方面反复测算,都认为要保证新增就业10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在4%左右,需要7.2%的经济增长。”同时他也强调,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年均增长速度只要7%就够了。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底线就是7%。

  但底线并不意味着那是短期内的下限。一方面,考虑到今年毕业生人数将达到创纪录的727万,就业压力仍然十分巨大,为保就业,7%的增长显然不足;另一方面,新一届政府上任不久,便将中国经济增长目标下调,对保持外界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信心,会构成不利影响。至于改革空间问题,去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今年改革的首要任务是推进那些方向明、见效快的改革,这意味着短期增长与长期改革的目标将不会出现冲突。因此,将今年增长目标维持于7.5%,可能更符合实际情况。

  不可忽视的积极因素

  历来增长目标与实际增长之间都会出现差距。市场对今年经济悲观的部分原因在于,货币政策去年来的持续收紧会对实体经济造成伤害,加之今年对地方债务风险的把控会对投资构成压力。以上证据虽然不无道理,但如果仅以线性外推的逻辑来思考今年经济,则可能会错过一些已经积极变化的因素。

  第一,2014年,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被低估的可能。2012年,出口仅增长7.9%,去年增长在8%左右,出口连续两年对GDP的拉动为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发挥出口的支撑作用”,这是从内部把出口稳增长的重要性提高了。从外部来讲,全球经济尤其是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的势头仍在持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期持续表态,将上调美国及日本经济增长预期,欧元区2014年亦将摆脱技术衰退的泥淖而重回正增长。

  外部条件的转暖是支撑中国出口的最大动力,一般而言,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综合领先指标(CLI)领先我国出口增速三到六个月,目前这一指标自2012年9月以来仍在持续攀升。而从去年三季度以来,我国贸易的四大伙伴除日本稍逊外,对美、欧及东盟出口同比增速均持续转暖,如今年这一态势能继续,则出口增速全年有望重回10%的增长甚至更高,今年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亦将比去年高出0.3个百分点左右。

  第二,消费情况今年应该不会比去年更差。去年消费增速很大程度受到餐饮收入大幅下滑的影响,今年的反腐倡廉仍将对高端餐饮行业构成冲击,不过从基数效应的角度考虑,其对同比数据的影响将较去年大幅下降。消费增速全年有望较去年回升1个百分点甚至更多。

  在外需温和回升,消费需求缓慢改善的情况下,投资仍将会是经济增长的主要看点。受地方政府性债务偿还高峰来临的影响,今年地方融资平台再融资的压力会升高,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基建投资增速。不过,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已经表态,允许平台公司发行部分债券,对“高利短期债务”进行置换和对无法完工实现预期收益的建设项目,允许发行适度规模新债来“借新还旧”。因此,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对今年基建投资增速的影响或将有限,全年整体投资增速或将小幅回落。

  不排除今年有大惊喜

  综上分析,我认为今年外需回暖带动出口增长和消费的改善,完全有能力抵消掉投资下滑的冲击,加之改革红利已经开始释放,与市场的悲观相反,我乐观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增长将在7.8%左右,甚至不排除年末带给我们更大惊喜的可能。

  物价方面,由于总需求的改善较为温和,因此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的空间也将有限。劳动力成本上升、水电气等资源品的阶梯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等,也会对物价的上涨形成推动作用,但短期较小。整体看,今年CPI仍将很大程度受食品价格波动影响,全年涨幅预计在3%左右。

  2014年,货币政策将是贯穿全年的主题,金融领域的去杠杆仍是主要任务。央行在去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例会上强调,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适度流动性,实现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改善和优化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考虑到央行还强调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汇改,这有极大可能将继续推动利率中枢上移。

  那么,货币政策真无大幅放松的可能吗?我倾向于认为概率较小,“易紧难松”将是今年货币政策的一个常态。货币放松的条件目前来看有两个,一是经济增长出现显著滑坡,超出政府所能容忍的下限。从前面所述看,可能性不大。二是局部地区或行业出现信用违约事件,并由此可能会加大全局性信用收缩风险。目前看可能性也不高。虽然从本次审计署债务审计结果看,今明两年地方政府债务偿还压力将不可避免导致流动性风险上升,但管理层已有妥善部署。因此,总体看今年发生系统性信用风险的可能性也较低,局部风险不妨碍央行对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

  综合来看,我看好在短期积极因素改善下的2014年,中国经济仍能取得平稳较快增长。同时,改革的一系列举措将更大程度地改善中国经济的中长期增长潜能。当前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密切关注全球动向,以及国内政策的累积效应和临界效应,务必做到政策的灵活性和前瞻性,及时微调以避免被动剧调。

  (作者系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DF010)

,赵晓:2014年的中国经济会有多中国四大名亭 差

相关:

专家点评:CPI重回2时代 经济仍有通胀风险  今早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1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5%。同比增速创7个月新低。2013年全年CPI同比涨2.6%,远低于“2013年物价涨幅控制在3.5%左右”的调控目标。去年12月PPI同比降1.4%,同比增速与上月持平。全年PPI同比降1.9%。  对此数据,多位经济学家在其微博上进行了解读。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CPI准,PPI跌幅比预期的大,经济承受下行压力和通缩风险。  西南证券研究发展中心首..

廖群:12月CPI增长温和 显示反腐措施见效  国家统计局公布去年12月全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总水平同比上涨2.5%,低于市场预期的2.7%,环比上涨0.3%,全年CPI远低于3.5%的调控目标。   中信银行国际首席经济师廖群表示,12月份的通胀水平温和,反映内地的需求有所放缓,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中央近期反腐反公费消费,往年12月通常是送礼的旺季,在相关政策下送礼大幅降低,特别在奢侈品市场方面。   对于今年CPI的走势,廖群预期其将同比上升约3%,调控目标预..

余秋梅:CPI环比转升 工业生产者价格格局未变  国家统计局今天发布的2013年1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显示,CPI环比上涨0.3%,同比上涨2.5%;PPI环比持平(涨跌幅度为0),同比下降1.4%。  对此,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对数据进行了解读  一、CPI环比由降转升,同比涨幅有所回落。从发布的环比数据看,食品和非食品价格环比分别上涨了0.6%和0.1%。食品中,粮食、肉禽及其制品、蛋、水产品、鲜果、液体乳及乳制品价格..

芮萌:12月租金涨幅较大 实体经济仍显疲软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1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5%。同比增速创7个月新低。2013年全年CPI同比涨2.6%,远低于“2013年物价涨幅控制在3.5%左右”的调控目标。去年12月PPI同比降1.4%,同比增速与上月持平。全年PPI同比降1.9%。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芮萌表示,12月份CPI增长2.5%,其中主要的驱动因素是食品价格,上涨4.1%;以及居住价格,尤其是租金,涨幅为4.7%。从全年2.6%的增长来看,略有通胀,..

余秋梅:CPI环比由降转升 工业生产者价格格局未变  国家统计局今天发布的2013年1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显示,CPI环比上涨0.3%,同比上涨2.5%;PPI环比持平(涨跌幅度为0),同比下降1.4%。  对此,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对数据进行了解读  一、CPI环比由降转升,同比涨幅有所回落。从发布的环比数据看,食品和非食品价格环比分别上涨了0.6%和0.1%。食品中,粮食、肉禽及其制品、蛋、水产品、鲜果、液体乳及乳制品价格..

新年看中国的平衡术  索罗斯又发言了。这次是关于中国政府面临的决策困境。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索罗斯近日在Project Syndicate网站上发表的一篇观点文章中就中国问题提出了忠告。他警告说,中国迅速崛起所依赖的增长模式已经失去了后劲。中国央行2012年大力控制债务,但随后中国经济遭遇了真正的困境。中国政府下令钢铁厂商重启熔炉,银行家放宽信贷,情况随之有所好转。他写道,中国领导人将经济增长放在结构性改革之前,这样做是正确的..

李大霄:去年CPI远低于目标值 股市影响正面  1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013年1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5%。其中,城市上涨2.5%,农村上涨2.5%;食品价格上涨4.1%,非食品价格上涨1.7%;消费品价格上涨2.2%,服务价格上涨3.3%。2013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6%。  对此,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在其微博中表示,2013年12月CPI同比上涨2.5%低于预期,全年2.6%远低于目标值3.5%,股市影响正面。 (责任编辑:DF010)

连平:今年CPI将继续上升 PPI有望转正  今日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2013年12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数据,数据显示12月CPI同比上涨2.5%,环比上涨0.3%;12月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数据显示,PPI同比下降1.4%,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1.4%,环比均持平。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今年将是物价上涨阶段的第二年,PPI有望实现由负转正。  CPI同比数据显示,食品价格和服务价格上涨幅度较大,为主要推高因素。食品价格上涨4.1%,非食品价格上涨1.7%;消费品价格上..

王小广:全年无通胀风险 PPI转正概率小  今早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1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5%。同比增速创7个月新低。2013年全年CPI同比涨2.6%,远低于“2013年物价涨幅控制在3.5%左右”的调控目标。去年12月PPI同比降1.4%,同比增速与上月持平。全年PPI同比降1.9%。  对此数据,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王小广进行了解读。他表示,今年CPI的主要影响因素食品价格相对还是比较稳定,12月份的涨幅也没有超过5%。其中,粮食价格上涨3.8%,..

王小广:食品价格增幅温和 今年PPI转正可能性小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1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5%。同比增速创7个月新低。2013年全年CPI同比涨2.6%,远低于“2013年物价涨幅控制在3.5%左右”的调控目标。去年12月PPI同比降1.4%,同比增速与上月持平。全年PPI同比降1.9%。   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王小广表示,今年CPI的主要影响因素食品价格相对还是比较稳定,12月份的涨幅也没有超过5%。其中,粮食价格上涨3.8%,也是比较温和的增长。王小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