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更大的勇气担当改革的成本

2013-12-06 01:45:48 来源:网络

  全面深化改革涉及现有利益格局的重大调整。有利益调整就会存在改革成本。

  与35年前不同,那时的改革,因为从一张白纸开始,改革让各阶层普遍受益。但到了今天,我国多层次利益格局已经形成,任何一项改革将不再可能让各方受益。因此,改革就成为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改革形势的复杂性前所未有。对正处在转型升级的中国来说,我们必须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担当改革的成本和风险。

  改革付出了怎样的成本?

  改革是通过一系列体制机制的重新设计,为达到一定目标所采取的政策举措或者制度安排。为落实这样的政策和推行新的制度,需要投入必要的资源、资本,产生一定的利益转换。这就是改革成本。

  在研究改革成本过程中,过去一些学者曾把改革成本分解为实施成本、摩擦成本和适应成本。实施成本指的是实施改革而投入的资源,摩擦成本指的是利益集团反对和抵触改革造成的损失,适应成本指的是新体制确立后为适应新体制而付出的努力。不管哪种成本,都表明改革是有代价的。

  纵观过去30多年的中国经济改革,这几类改革成本在不同阶段、不同领域所占的比重有所不同,但更多的情况是交织在一起的。比如,改革开放之初,我们的改革从农村开始,推进农村联产承包制,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这本质上是还“地”于农民,付出的主要是实施成本。将计划经济时代统制经济下的土地进行切块分割,国家把土地资源的使用权和收益权进行部分让渡。后来,为了保持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加快粮食生产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国家还要不断减免税收,增加各种农业补贴,让利于农民。

  上世纪90年代随着国门的打开,“三资”企业在沿海地区风起云涌,政府以低劳动力成本、低资源使用成本招商引资,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我们利用了比较优势和市场空间换取国外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我们甘守较长时间停留在产业链低端,付出必要的资源代价,得到了中国制造业的培育和壮大。

  还有,我国加入WTO以后,面对开放的国际市场竞争,需要改变一系列贸易规则去学习和适应世界市场,需要花大量外汇培养国际贸易和金融人才,来应对开放性经济。所谓以开放倒逼改革,就是要不断增加适应性成本。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成熟度的提升特别是享受了改革开放的红利,前30余年改革付出的必要成本最终换来了中国经济实力的今非昔比。

  不过,我们必须看到,今天的中国社会形态变得日益多元、多样和多变,社会层级、区域差距、利益分割问题十分明显,事实上近年来形成的权贵资本和日益固化的利益阶层,又会阻碍改革进一步向纵深推进。当今的改革,摩擦成本将成为下一轮改革需要付出的代价。

  关键是让谁来支付成本?

  当前,理论界经常提出新一轮改革需要顶层设计,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设计安排好由谁来支付或者承担改革的成本。

  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改革,改革主导者首先采取的思路是“以增量带存量”和“以局部试点推开全面”。比如,当年的价格双轨制和部分所有制改革,可以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甚至冒着产生权力寻租引致腐败的风险,结果激活了外围市场的力量。其中,谁是得利者呢?是一部分改革先锋,包括那些敢于打破旧体制而“闯关”的企业家、敢于放弃体制内福利“勇于下海”的行政官员。当然这类企业精英,不论后来是否成功实现角色转换,但他们当时是个人承担了牺牲官阶晋升、体制内福利保障而自愿支付了改革成本。

  后来的改革思路是“以开放促进改革”,包括先期进行的“经济特区试点”。沿海经济的快速发展,吸纳了大量农村廉价劳动力和内地知识分子精英,沿海城市经济越来越繁荣,但区域经济差距也越来越大,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变得日益不平衡。事实上,这是以中西部的资源发展潜能支持了东部经济的发展,是由内地承担了全国经济总量快进的发展成本。

  进入新世纪以后,改革的思路和取向逐步转向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着力推进城市重工业化进程。这个时期的城乡二元经济格局越加明显,新的城乡“剪刀差”日益表现在农村土地被扩张的城市所侵蚀。与此同时,快速发展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又将产业资本吸附到金融资本之中,虚拟经济的发展在加快资金周转和提升资金配置效率的同时,事实上又在“掏空”实体经济的骨髓。据此判断,是农村经济和实体经济在支付城市现代经济快速发展的成本。

  另外,近年来中央政府财权的不断收紧、企业改革领域的“国退民进”等所谓“逆改革”进程的演化,则是以牺牲市场的活力来偿付强势政府的政绩收益。

  凡此种种,我们在看到中国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必须看清其背后存在的大量新旧体制之间、既得利益阶层与弱势群体之间始终存在的博弈。其中,大部分的改革成本确是由弱者来承担或支付的。

  当然,还有一类看不见的成本,如资源的过度浪费、环境的过度破坏、资产价格的泡沫、贪污腐败的猖獗、社会矛盾的激化等等,我们已经为此付出太多,这些成本其实已由全体人民来承担了。

  新一轮改革,指向的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促进社会更加公平正义。可以想见,未来改革的实施成本投入将更大、摩擦成本支付将更尖锐、适应成本支撑将更迫切。但可以肯定的是,过去30多年改革的总体收益大于成本的普惠性改革在今后不会再出现,对一部分人来说,很可能还是绝对负收益;而且下一阶段的改革将是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等在内的全面、全方位改革,这些改革都要支付很大成本。

  谁来支付呢?问题可能要留给未来。

  如何以最小的改革成本获取最大的经济社会发展收益?

  经济学的法则是追求以最小的投入博取最大的收益。改革经济学也一样,就是要以最小的改革成本获取最大的经济社会发展收益。

  基本思路应当坚持三条:

  一是要选对改革的方式和方法,确定恰当的改革目标。二是要继续正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要考虑在经济周期的恰当位置和时机选择改革的突破点。特别是要充分考量广大群众对改革的承受能力而不是政府的承受能力,不能让改革的代价更多地由弱势群体来承担。强势利益集团需要给社会必要的利益让渡,需要给弱势群体更多的利益补偿。三是改革切莫瞻前顾后、畏缩不前。改革的确如逆水行舟,只能进不能退。

(责任编辑:DF126)

,以更大的勇气担当重庆生活网 改革的成本

相关:

用分类指导挖掘区域潜力  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司长范恒山近日在由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等研究机构及相关单位发起成立的全国区域发展与产业升级研究联盟上表示,中国经济的潜力,在于调节方式如何把“一刀切”转换成“分类指导”。  “最近六七年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最好的时期,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区域战略和政策的强力推进。没有强力推进,就没有今天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格局。”范恒山围绕以下几点介绍了我国区域经济在这些年来的发展状况。  首..

券商的春天不能仅靠IPO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这句诗来形容券商类个股最近的市场表现可谓恰到好处,而这个春风就是日前证监会表示IPO有望在明年一月重启的消息。从11月14日以来,券商板块成为沪深股市上涨幅度最大的板块之一,从11月14日沪综指收盘2100点算起,截至12月5日收盘,沪综指整体涨幅接近7%。在这短短20天时间里,券商板块涨幅领先,其中国金证券涨幅达到50%,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广发证券、西南证券、招商证券等涨幅..

平安证券荐股成功率不足三成  尽管11月大盘走势整体处于上升通道,可供炒作的市场热点不断,但券商分析师的整体荐股水平却较前一月有所下降。  最新“券商研究能力评价系统”显示,平安证券的荐股成功率不足三成。同样不容乐观的还有高盛高华证券,11月共到期28份研报,仅有4份研报预测成功,成功率以14.29%在全国券商排名中垫底。而航天证券推荐成功率则高达75%,在国内券商排名中遥遥领先。  11月份,上证综指月线收涨3.68%,深成指涨1.16%,大盘走..

11月份17家企业完成定增224亿  本报记者从投中集团获悉,2013年11月,有17家A股上市公司实施了定向增发方案,比上月实施定向增发方案的公司数量减少1家;融资金额总计223.66亿元,环比增加55.36%。  与此同时,本月宣布定向增发预案的上市公司数量为47家,环比减少6%;预计融资金额总计889.38亿元,环比减少1%。  17家企业完成224亿  2013年11月,有17家A股上市公司实施了定向增发方案,比上月实施定向增发方案的公司数量减少1家;融资金额总计223.6..

强势上涨后劲不足 海外蓝宝石供应商股价大幅回调  近期A股蓝宝石概念股强势上涨,但海外主要蓝宝石供应商股价出现大幅下跌。主要公司中,GT高级科技公司股价过去三个交易日累计下跌逾10%,卢比肯科技股价过去三个交易日累计跌幅接近7%,韩国蓝宝石科技公司股价过去五个交易日中累计下跌逾8%。  此前在需求有望显著增长的利好提振下,海外蓝宝石概念股曾普遍实现大幅上涨。但分析人士认为,前期利好消化殆尽,投资者趋向获利了结,导致相关公司股票回调,未来其股价能否进一..

“宽进宽出”才会使“弃壳”增多  停牌逾一个月的江苏索普5日复牌,宣布终止与垦丰种业洽谈借壳事宜。对于重大资产重组筹划为何终止,江苏索普解释称,“各方难以就此次重组事宜达成一致意见”。但该消息被媒体解读为“IPO新政下首单弃壳诞生”,因为借壳方恰好也在筹划上市。  江苏索普是否遭遇“弃壳”引发的猜想,与本次IPO改革同步公布的借壳上市新规有关。证监会发布《关于在借壳上市审核中严格执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标准的通知》明确,借壳上市标..

BDI指数回暖 航运股超跌反弹  近日,在BDI指数回暖的背景下,航运板块个股演绎了一番火热行情。在众多航运上市公司依旧靠卖资产装扮业绩的当下,航运股的反攻是否预示行业的复苏?有资深航运行业人士认为,目前航运业的困境是全球性的过剩,预计国内兼并重组会缓慢发生,航运业的拐点时机还需看宏观经济复苏进展。但从近期该板块的走势看,伴随着BDI指数的走强,资金有试探的意味。  BDI修复两千点  数据显示,从11月25日至12月3日,BDI指数已经连续7..

“601”舰队遭遇融券卖出潮  基于国企改革预期和风格转换预期,近期权重蓝筹股走势明显转强。不过,从12月4日两融看,不少股票代码以“601”开头的大盘蓝筹股遭遇大量融券净卖出,显示投资者对权重蓝筹股后期走势仍然存在较大分歧。  12月4日,沪深股市融资融券余额为3314.00亿元,创出历史新高。其中,融资余额为3271.06亿元,在较此前一个交易日明显增长的同时亦创出历史新高;当日融券余额为42.94亿元,连续第三个交易日处于40亿元关口上方,达到阶..

雾霾天口罩脱销 800亿空气净化市场启航  2013年,雾霾不断侵蚀全国,就连杭州、南京这类宜居城市也加入了重度雾霾的队列。在雾霾天的持续侵扰下,药房口罩不断脱销,北京 、上海等地的空气净化器网购销量也陡然激增。分析人士表示,今年以来,雾霾天的出现总能引发资本市场追逐环保股的热潮,此次雾霾天的扩围更是引发了相关概念股的卷土重来,尤其是以口罩和空气净化器为代表的“雾霾自我防护概念”,昨日雪莱特 、欣龙控股强势涨停,创元科技及横店东磁也出现了..

沪深300指数缩量震荡  昨日,创业板指数的再度破位下跌对蓝筹股构成一定拖累。本周四,沪深300指数受阻2500点整数关口,呈现高位缩量震荡格局,短期反弹受阻迹象比较明显。  沪深300指数昨日以2476.45点小幅高开,并且在开盘后小幅上探2481.75点。但此后,一方面受制于2500点整数位压力,另一方面受到创业板跳水拖累,沪深300现指出现跳水走势,盘中最低下探至2460.58点。午后,现指基本保持弱势震荡格局,尾市以2468.20点报收,跌幅为0.28%。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