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分类指导挖掘区域潜力

2013-12-06 01:45:34 来源:网络

  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司长范恒山近日在由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等研究机构及相关单位发起成立的全国区域发展与产业升级研究联盟上表示,中国经济的潜力,在于调节方式如何把“一刀切”转换成“分类指导”。

  “最近六七年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最好的时期,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区域战略和政策的强力推进。没有强力推进,就没有今天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格局。”范恒山围绕以下几点介绍了我国区域经济在这些年来的发展状况。

  首先,从一味强调全国“一盘棋”和实施“大一统”的指导政策,转变为“四大板块”的战略思维与指导政策。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针对日益拉大的地区差距,国家着力研究和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并逐渐形成了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鼓励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为基本内容的“四大板块”的地区发展战略,开始着眼于不同地区的实际制定指导政策。

  其次,从2006年起,依据“四大板块”战略的指导思想,基于发挥地区比较优势,推进区域合作和一体化发展,打破行政板块并推动、促进经济区发展为导向,运用区域规划和方案打造了一批跨省区、跨流域、跨行政区的经济区和经济带,如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原经济区、成渝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等。

  再次,针对制约区域发展的相对贫困地区和其他特殊区域,制定了针对性很强的政策文件来推动其加快发展。包括对西藏、新疆、内蒙古、宁夏、广西等民族地区专门制定了指导意见,对11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专门制定了扶贫攻坚规划,对赣南等原中央苏区、陕甘宁革命老区等制定了专门的支持其发展的指导意见或区域规划。

  最后,选择一些具备条件的地区,围绕促进区域发展或推动改革开放的一些重大任务进行试点、试验、示范,打造了一些特殊功能区。包括建立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舟山群岛新区、广州南沙新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横琴粤港澳合作示范区、连云港东中西合作示范区、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等,上海自贸区也属于这一类,还有一些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等,这些功能区都承担了某些方面的重要改革发展试验任务。

  范恒山认为,下一步,仍然要把细化、实化区域政策放在重要位置,并从以下五方面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一是把实行区别对待作为完善区域政策体系的基本方向。分类指导、区别对待是区域政策的实质和核心。中国之大,与欧洲面积相差不多;中国地区差别之大,远超过欧洲,而欧洲整体和各国都有分类指导的区域政策,在中国搞“一刀切”,就会切出问题来,换句话说,“一刀切”政策最容易制定,但也是最不负责任的政策,要在准确把握国家战略方向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各地的具体差距和实际要求,制定不同的政策,真正实现“一区一策”。

  二是把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缩小地区间差距的根本任务。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内容,不仅有利于经济发展,更关系到社会公平、社会稳定。要通过体制创新和法律保障,实现不分区域、城乡、工农、公私、贫富,一视同仁地实施财政、金融等公共政策;要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投入力度,推进教育、卫生、就业、社保等公民享有的同权化;要加大水、电、路、气、房等民生工程建设投入,让不同地区的人民群众享有大体相当的公共基础设施服务。 三是把促进重点地区加快发展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路径。在这方面,还是要坚持抓两头,一头抓条件较好地区的辐射带动引领示范作用,一头抓欠发达地区的加快发展,把地区发展中的“短板”补齐。

  四是把开展试验示范区作为落实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要围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选择适宜地区开展专项试验和综合试验,实现难点问题的突破。

  五是把建立制度保障作为统筹区域发展的核心要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在根本上依赖于建立健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法规体系,制度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既包括区域管理体制的创新,也包括区域间的利益合理分配机制的建设,还有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法规体系的建设等。应该说,区域法制建设远远滞后于实践的发展,到现在我国还没有一部专门促进区域发展的法规,应把区域法制建设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加以推进。

  范恒山表示,从产业发展角度来看,下一步仍然要优化生产力布局,推进经济结构特别是把产业机构的优化升级作为制定和实施区域战略和政策的一个重要依据;同时要把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结构和产业发展水平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产能过剩是改革开放以来存在的一个顽疾,久治不愈,区域战略和政策的深化细化应该能为克服这个顽疾做出特殊的贡献。

(责任编辑:DF126)

,用分类指重庆师范大学 导挖掘区域潜力

相关:

券商的春天不能仅靠IPO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这句诗来形容券商类个股最近的市场表现可谓恰到好处,而这个春风就是日前证监会表示IPO有望在明年一月重启的消息。从11月14日以来,券商板块成为沪深股市上涨幅度最大的板块之一,从11月14日沪综指收盘2100点算起,截至12月5日收盘,沪综指整体涨幅接近7%。在这短短20天时间里,券商板块涨幅领先,其中国金证券涨幅达到50%,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广发证券、西南证券、招商证券等涨幅..

平安证券荐股成功率不足三成  尽管11月大盘走势整体处于上升通道,可供炒作的市场热点不断,但券商分析师的整体荐股水平却较前一月有所下降。  最新“券商研究能力评价系统”显示,平安证券的荐股成功率不足三成。同样不容乐观的还有高盛高华证券,11月共到期28份研报,仅有4份研报预测成功,成功率以14.29%在全国券商排名中垫底。而航天证券推荐成功率则高达75%,在国内券商排名中遥遥领先。  11月份,上证综指月线收涨3.68%,深成指涨1.16%,大盘走..

11月份17家企业完成定增224亿  本报记者从投中集团获悉,2013年11月,有17家A股上市公司实施了定向增发方案,比上月实施定向增发方案的公司数量减少1家;融资金额总计223.66亿元,环比增加55.36%。  与此同时,本月宣布定向增发预案的上市公司数量为47家,环比减少6%;预计融资金额总计889.38亿元,环比减少1%。  17家企业完成224亿  2013年11月,有17家A股上市公司实施了定向增发方案,比上月实施定向增发方案的公司数量减少1家;融资金额总计223.6..

强势上涨后劲不足 海外蓝宝石供应商股价大幅回调  近期A股蓝宝石概念股强势上涨,但海外主要蓝宝石供应商股价出现大幅下跌。主要公司中,GT高级科技公司股价过去三个交易日累计下跌逾10%,卢比肯科技股价过去三个交易日累计跌幅接近7%,韩国蓝宝石科技公司股价过去五个交易日中累计下跌逾8%。  此前在需求有望显著增长的利好提振下,海外蓝宝石概念股曾普遍实现大幅上涨。但分析人士认为,前期利好消化殆尽,投资者趋向获利了结,导致相关公司股票回调,未来其股价能否进一..

“宽进宽出”才会使“弃壳”增多  停牌逾一个月的江苏索普5日复牌,宣布终止与垦丰种业洽谈借壳事宜。对于重大资产重组筹划为何终止,江苏索普解释称,“各方难以就此次重组事宜达成一致意见”。但该消息被媒体解读为“IPO新政下首单弃壳诞生”,因为借壳方恰好也在筹划上市。  江苏索普是否遭遇“弃壳”引发的猜想,与本次IPO改革同步公布的借壳上市新规有关。证监会发布《关于在借壳上市审核中严格执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标准的通知》明确,借壳上市标..

BDI指数回暖 航运股超跌反弹  近日,在BDI指数回暖的背景下,航运板块个股演绎了一番火热行情。在众多航运上市公司依旧靠卖资产装扮业绩的当下,航运股的反攻是否预示行业的复苏?有资深航运行业人士认为,目前航运业的困境是全球性的过剩,预计国内兼并重组会缓慢发生,航运业的拐点时机还需看宏观经济复苏进展。但从近期该板块的走势看,伴随着BDI指数的走强,资金有试探的意味。  BDI修复两千点  数据显示,从11月25日至12月3日,BDI指数已经连续7..

“601”舰队遭遇融券卖出潮  基于国企改革预期和风格转换预期,近期权重蓝筹股走势明显转强。不过,从12月4日两融看,不少股票代码以“601”开头的大盘蓝筹股遭遇大量融券净卖出,显示投资者对权重蓝筹股后期走势仍然存在较大分歧。  12月4日,沪深股市融资融券余额为3314.00亿元,创出历史新高。其中,融资余额为3271.06亿元,在较此前一个交易日明显增长的同时亦创出历史新高;当日融券余额为42.94亿元,连续第三个交易日处于40亿元关口上方,达到阶..

雾霾天口罩脱销 800亿空气净化市场启航  2013年,雾霾不断侵蚀全国,就连杭州、南京这类宜居城市也加入了重度雾霾的队列。在雾霾天的持续侵扰下,药房口罩不断脱销,北京 、上海等地的空气净化器网购销量也陡然激增。分析人士表示,今年以来,雾霾天的出现总能引发资本市场追逐环保股的热潮,此次雾霾天的扩围更是引发了相关概念股的卷土重来,尤其是以口罩和空气净化器为代表的“雾霾自我防护概念”,昨日雪莱特 、欣龙控股强势涨停,创元科技及横店东磁也出现了..

沪深300指数缩量震荡  昨日,创业板指数的再度破位下跌对蓝筹股构成一定拖累。本周四,沪深300指数受阻2500点整数关口,呈现高位缩量震荡格局,短期反弹受阻迹象比较明显。  沪深300指数昨日以2476.45点小幅高开,并且在开盘后小幅上探2481.75点。但此后,一方面受制于2500点整数位压力,另一方面受到创业板跳水拖累,沪深300现指出现跳水走势,盘中最低下探至2460.58点。午后,现指基本保持弱势震荡格局,尾市以2468.20点报收,跌幅为0.28%。从..

137亿资金“变脸”出逃 防御思维渐成主流  本周,市场剧烈震荡,传统蓝筹在IPO重启的突然袭击下显现出相对占优的防御价值。不过,在创业板大跌所引发的成长股回调的大背景下,市场避险心态渐趋浓厚,继周三资金大举杀入传统蓝筹之后,本周四大批资金又从场内撤出。据巨灵财经统计,昨日两市共有137.33亿资金跑步离场,除了家电板块获得资金的一定青睐外,其他板块全部遭受资金的大举出逃。分析人士表示,在银监会 “9号文”仍未落地、IPO重启冲击尚待继续消化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