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中国“新改革经济学”—访北大国发院副院长黄益平

2013-12-05 20:03:52 来源:网络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说,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不仅描述了新一轮改革的路线图,还透露出中国的“新改革经济学”。

  黄益平教授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在他看来,中国的新改革经济学有三大特点,即顶层推动,完全市场化,以及公平、正义优先于效率。

  他说,虽然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具体人事尚未公布,但人们普遍认为它体现了顶层设计、顶层推动,这对到2020年也就是7年后兑现改革清单意义重大。顶层设计的好处,一是有权威性,二是有助克服部门和利益集团阻碍。“下一步改革在决断性和全面性方面将有很大改善。”黄益平说。

  他认为,从决策来说,党的最高层负责全面推进改革工作,重点会非常明确,也确保了权威性。过去的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像农村大包干,都是自下往上推开改革的。但现在改革需要更多的顶层设计。比如,资本项目开放、利率市场化这样的改革,很难从底层自发地试验,顶层设计就很必要了。

  近些年来改革难度越来越大,黄益平认为,其原因固然是难在有很多错综复杂的利害关系克服不了,此次出台的《决定》,体现了最高层的意志和思路,很多过去认为大胆的、难以实施的想法,包括国企改革、计划生育政策等,都写了进去,其突破超出很多经济学家的预期。

  黄益平表示相信,随着新一轮改革终结“不对称市场化”,中国将在2020年之前成为完全的市场经济。

  中国在20年前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改革不断深化,黄益平形容,中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现在到了“临门一脚”的关键时刻,从《决定》设定的时间看,2020年,就是中国成为完全的市场经济体制的时间。

  黄益平说,走过35年的改革,仍然是不对称的、不完整的市场化改革。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产品市场已彻底放开,但劳动力、资金、能源、土地等投入品或说要素市场仍被管制着。

  他认为,这种严重扭曲既带来了经济的超常繁荣,也造成了日益严重的结构性问题。

  “《决定》已明确提出将启动要素市场价格改革,这将终结不对称市场化。”黄益平说。他说,新一轮改革突出强调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就是说,以后凡是市场能决定、做得好的,政府就不干预了,市场做不好的事,或出现市场失败时,政府才出手,这就是真正的市场经济了。

  “中国的市场经济体系会跟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非常接近,”黄益平说,“这也意味着,今后中国经济的波动会增加,因为这是市场经济的规律。”

  他提醒,不要把“改革是最大红利”误解成一改革就又重回过去10%的高速增长了。事实上,随着市场经济走向成熟,潜在增长率会往下走,这是客观规律。其实,改革的最大红利是通过改革实现可持续的增长。

  中国的新一轮改革已经明确,将改变政府过度追求增长的做法,同时实现生产要素市场化。

  黄益平认为,如果这些改变能够实现,中国经济就会进入一个全新的“常规发展”阶段——增长速度会放慢一些,但质量会更高、结构会更平衡,增长也会更加可持续。

  

(责任编辑:DF056)

,理解中国“新改州的笔顺 革经济学”—访北大国发院副院长黄益平

相关:

央企和地方“环保拉锯战”呼唤加快资源税改革  因拒绝按照陕西省相关规定,缴纳总额为8.5亿元的“补偿费”,中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名下的22个银行账号被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法院冻结。经过中石油高层和陕西省政府的协调,目前已有21个银行账号被解封。  有专家指出,央企巨头中石油与地方政府的这起“环保拉锯战”,对中国各地无疑会起到一定“示范效应”,希望进一步加快改革的呼声也日趋高涨。  据悉,在有关部门的协调下,长庆与达成了一份会议纪要。中石油做出了一..

罗杰斯再提“崩溃论” 建议投资者务必当心据外媒华尔街见闻报道,罗杰斯昨天接受加拿大电视台CBC采访时再次重申自己的“崩溃论”,他认为巨额的债务和过度的流动性终将导致全球经济崩溃,并告诫投资者“做好准备,时刻留神,务必当心”。  据外媒华尔街见闻报道,罗杰斯昨天接受加拿大电视台CBC采访时再次重申自己的“崩溃论”,他认为巨额的债务和过度的流动性终将导致全球经济崩溃,并告诫投资者“做好准备,时刻留神,务必当心”。  他认为,巨额的债务最终会导致..

创新宏观经济管理思路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潜在经济增长率下移的新阶段,如何在“短期经济增长与长期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与保持合理增长速度”间找到“黄金平衡点”是摆在新一届政府面前的新的重大挑战。未来中国需要以“降低结构失衡,提高要素效率”为核心目标,创新宏观管理思路,优化中长期供给能力,真正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如何看待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及走势?  1.2013与2012年经济趋势特征较为相似。  2013年与2012年经济运行..

三中全会谋求再平衡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正着手解决有关再平衡的挑战。全会的决议内容,包括减少户籍对劳动力流动的限制,将银行业开放给私人投资者,改善中央与地方的财政体系,开放金融体系等。所有这些都是朝着正确方向的调整。  外界需要密切关注的两个问题是,第一,是否有贯彻落实的措施,第二,中国政府是否坚定地迈出改革的步伐。如果上述政策措施是一系列改革的开始,那么,三中全会将会被视为中国经济增长新时代的开始。如果后续改革..

华媒:从嫦娥三号看中国进步 蕴藏巨大突破  “这是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Thats>化工程的大突破、大跃进。 (责任编辑:DF050)

改革进入落实季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有六个方面的亮点值得关注。改革在这些方面的突破将对中国未来发展产生较大影响。  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将市场的作用从“基础性作用”提升为“决定性作用”,这一改变要得以落实,必然要在一些还很不市场化的领域取得突破,比如,金融资源的配置、市场准入、国企垄断等,不打破这些障碍,就谈不上让市场发挥决定性..

港媒:中央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  自贸区上海一马当先  据1973年海关合作理事会各成员方签署的《京都公约》,自由贸易(园)区是指在缔约方境内的特定区域,进入这一区域的任何货物就进口税费而言,通常被视为在关境以外。  文章称,当前自贸园区的内涵不再局限于海关货物监管范畴,已延伸至贸易、投资、金融、航运、税收等领域实行特殊管理体制和特殊政策的特定区域,具有市场高度开放、生产要素自由流动、贸易投资便利、货币兑换自由、监管高效便捷、法制..

美华媒:李克强总理促销的不是产品是国力  中国总理最近多了一个新角色——“超级推销员”。李克强近日访问罗马尼亚时,推荐中国的核电、高铁等中国装备,此前访问泰国时亦以“极力推荐”高铁知名。大国首脑,成了“上门推销员”;“高铁外交”媲美“熊猫外交”;如此改变,深获追逐平民政治的大陆舆论关切。  “首脑推销员”是国际惯例,正在访华的英国首相卡梅伦就成功“卖”出捷豹、路虎。因此,李克强也是在履行应尽之责,只不过,比“谁在卖”更值得关注的是“..

澳洲网:高铁外交让中国摆脱衬衫换飞机模式  在英国首相卡梅伦访华时,中国总理李克强向他“推介”了中国高铁。而李克强上任以来,已先后向马来西亚、泰国、澳洲等多国提及高铁合作。那么,高铁为何如此受他重视呢?  首先,从发展的规模看,目前中国的高铁通车里程已经近万公里,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国家。中国又具有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不同气候环境下建设和运营高铁的丰富经验。这对于澳洲这样国土广袤、地形复杂的国家非常适用。  其次,建设..

陶冬:明年房地产税或仍处试点阶段 通货膨胀或升温  12月5日,瑞信董事总经理、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陶冬在其博客上表示,2014年经济看点不再是增长、通胀、利率、汇率等周期性故事,而是大题材:结构性突破或系统性风险。  陶东指出,三中全会的改革方案,涉及范围甚广,新意不少,具体到经济领域,首先,财税改革是目前呼声较高,阻力较小的领域。  陶东称,地方政府税源不足,是土地财政的根源,也是房地产市场愈调控房价愈高的原因之一,更为地方债务困境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