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晓蕾:利率市场化不能靠自贸区“试点”

2013-12-05 10:43:58 来源:网络

  有观点认为,央行本周一发布《关于金融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试验区建设的意见》(下称《意见》),对利率市场化着墨不多。笔者认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最大的理论突破就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而资金是重要的要素资源,利率是资金成本,所以利率市场化是实现资源市场化配置最重要的制度变革之一。既然是“市场配置资源”,那当然应是全国范围内的“市场”而不仅仅是自贸区内的“市场”。更重要的是,利率市场化是金融体系的制度性变革,利率的形成过程必须由整体市场参与,仅在自贸区内形成的“市场利率”,没有推广的意义。

  很显然,利率市场化的形成过程是“全”市场行为,不是光几家金融机构参与能完成的。很多人认为,放开银行贷款利率是市场化的最后堡垒。似乎利率市场化过程就是存贷款利率限制逐渐放松的过程。假如是这样,除了放开存款利率上限,利率市场化似已仅一步之遥了。如果放开存款利率就算完成了利率市场化,当然不能仅放开自贸区的存款利率限制,否则就是人为地制造了新的利率非市场化的分割现象,与改革的大方向根本相背离;而且,因为利率的不一致而导致资金在区内区外流动,也会破坏自贸区的金融秩序。所以,存款利率的放开,不能仅在自贸区“试点”。

  再说,利率“放开”就是利率市场化的认识也是不够准确的。存贷款利率放开是利率市场化的前提,存贷利率限制“放开”了,才能有“市场化”的空间。所以,存贷款利率放开只是“市场化”的开始。“市场化”利率的“形成”才是利率市场化的核心。利率市场化形成必须有基准利率的引导。基准利率市场化的形成,更必须是对称整体市场信息的过程,不可能在区内外形成不同的基准利率。

  什么是基准利率?有观点认为是债券市场各种衍生品的“交易价格”。笔者认为这个观点有误。“交易价格”受投机信息的影响太大,不可能有均衡点。利率市场化的作用是能实现更有效地配置资源,基准利率一定是与优化实体经济的资源配置相关的利率。在间接融资过程中,利率形成过程是通过银行来完成的。资源优化配置的市场化过程,原则上是银行信贷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流向可承受最高资金成本的资金需求方。在直接融资过程中,市场化利率主要通过债市的各类债券类产品的一级市场发行“招标”产生。

  因此,在放开利率限制的同时,引导性的基准利率的形成格外重要。银行根据什么制定合理的资金成本,债市如何确定招标的参考利率?市场化利率的形成,不能是“漫天要价”、“就地还钱”的无序过程。只有形成完善的市场基础利率,才能确立合理的市场化利率水平,才能避免无序的“价格”竞争。而基准利率形成机制,不可能由自贸区的试点产生。

  在当今国际上,利率市场化的基准利率有两种体系:伦敦的libor体系与美联储调整联邦基金利率引导市场利率的体系,联邦基金利率调整也是美国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美国公司直接融资比例较大,美联储的基准利率调整可直接影响市场利率,并引导资源配置。对于我国来说,不论采取哪类体系,都不是由自贸区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所能完成的。笔者认为,我国间接融资比例较大,以再贴现利率作为窗口指导性利率,引导银行系统的信贷利率,然后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微调进而引导债券类产品的利率和价格,可能是比较合适的引导基准利率的运行体制。

  另外,充分认识“真正”的利率“市场化”会带来什么变化,进一步的制度性建设,也必须达成“全面”的改革共识。

  利率市场化后,可能会出现存款的流动,大额存单转让平台的建立,是稳定流动性,防范风险的有效做法。《意见》也提到自贸区要搭建转让平台。与此同时,区外的大额存单转让也在同步积极准备,说明利率市场化推进的准备并非自贸区先行。

  仅仅停留在利率市场化可能带来价格战和存款转移的层面,不足以防范利率市场化带来的风险。根据各国利率市场化的不同经历,与利率市场化同步推进汇率市场化,带来的影响将是利率频繁波动特别在最初阶段可能大幅波动,加大风险。对此,我国金融机构的准备是不充分的。尽管利率市场化已讨论了多年,但我们对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制度变革和影响,特别是如何根据市场引导性的基准利率来管理机构资产负债表的能力和控制风险能力,尤其不足。

  利率波动,需要配套一些利率衍生工具来对冲风险。金融机构利用衍生工具对冲的意识和能力需要加强。一些机构可能会借机过度推出所谓防范利率波动风险的衍生工具。监管部门在平衡对冲需求与投机需求时,特别要注意防止利率衍生工具演变成纯粹的大规模投机套利的交易工具,衍生出新的金融风险,对此,我们也需要有所准备。

  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合理的存款保险制度至关重要。鉴于利率市场化后我国银行体制将发生根本变化,政府全额担保的银行存款,注资银行剥离坏账的机制将不复存在。银行经营风险将加大,如果存款保险制度不完善,可能会让中小银行包括未来的民营银行遭遇破产风险。

  自贸区内金融机构为数不多,而且并非独立法人,如果发生利率的大幅波动,相信抗风险能力不会高,必须借助其母公司或者更大的金融市场来规避风险。所以,在自贸区独立推动利率市场化的试点,是行不通的。

  还有,《意见》已允许自贸区内的个人设立证券投资账户,投资国外的证券市场包括债券市场。区内个人投资国外债券市场一定根据国际债券市场利率变化来做投资决策,国际债券市场更透明、更市场化的利率,显然比人为分割的区内的所谓市场化利率更重要。从《意见》强调利率市场化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角度可知,扩大债券发行的一级市场规模,是加大直接融资的比重最关键的环节。想来,债券类证券产品的一级市场应是利率市场化的主要市场之一。而债券市场的扩张以及债市的利率市场化,也不可能在自贸区内完成。

  综上所述,利率市场化必须一体化推进,在自贸区内先行是“行”不通的。《意见》没有强调自贸区内利率市场化的“试点”,或正预示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将会是全面推进。(作者左晓蕾,系银河证券首席总裁顾问)

(责任编辑:DF078)

,左周德华 晓蕾:利率市场化不能靠自贸区“试点”

相关:

机构预测:11月份CPI或同比上涨3.2%   12月9日,国家统计局即将公布11月份宏观经济数据,东方财富网今日对10家权威机构预测值进行汇总,统计数据显示,10家机构对11月CPI涨幅平均预测值为3.2%,与上月齐平。  10家机构中,11月份CPI最低预测值来自方正证券、申银万国、交通银行和瑞银证券,四家券商一致预测为3.1%;最高预测值为国开证券和光大证券,预测值为3.3%;湘财证券、海通证券、浙商证券、中信证券则一致预测为3.2%。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宏..

民族证券:IPO改革催生两大机会  新股发行改革将带来两大相对明确的投资机会:蓝筹股需求量的增长和新股上市后的“慢牛”走势。  《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 中有四点值得特别关注,第一,明确扼制“三高”和“超募”,第二、“建立以新股发行价为比较基准的上市首日停牌机制,加强对”炒新“行为的约束。”第三、“网下配售的股票中至少40%应优先向以公开募集方式设立的证券投资基金和由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管理的社会保障基金配售。”第..

陈志武:房地产泡沫破灭越来越近  陈志武近日表示,老百姓不能还把钱都押在房子上,可以把财富从房产转移到理财产品、到境外投资品种,到美元资产、欧元资产,要分散投资。 因为难以为继。第一,不管是自有房比例,还是人均商品房面积,都已很高。第二,“90后”以独生子女为多,双方父母都有一两套房子,爷爷奶奶也可能有房子,需求的净增长比以前会越来越少。第三,货币政策空间越来越小,之前美国量化宽松、欧洲量化宽松、日本量化宽松等都给中国带来太多..

注册制重塑定价机制 信息披露是关键  “《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是逐步推进股票发行从核准制向注册制过渡的重要步骤。”近日,证监会制定并发布IPO改革意见,使新股发行逐步由核准制向注册制过渡的消息一经披露即引发市场欢呼。接受《金融投资报》记者采访的分析人士认为,注册制更注重信息披露质量和企业认知度,股市定价机制将重新改写,光靠关系已无法顺利发行。  注重企业市场认知度  说到注册制,不得不提新股发行现行的核准制。1997..

牛刀:泡沫破灭的风险正在一步一步逼近  财经评论员牛刀12月5日在其博文中表示,泡沫破灭的风险正在一步一步逼近。   牛刀认为,无论本周五非农数据如何,美元已经跌无可跌,美指多头已经在酝酿一场凶猛的绝地反击,这种态势正在显现。这一轮反击,会一直持续到伯南克离任之前,也是美指与伯南克最后的告别点——美指站稳84点。84点是美元大周期中的生命线,一旦站稳,就标志着美元进入升值周期,世界经济格局就此改变。这是全球经济的大周期,是大的趋势。在这..

陈锡文: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条底线不能突破  三条底线不能突破:第一,不能改变土地所有制,就是农民集体所有;第二,不能改变土地的用途,农地必须农用;第三,不管怎么改,都不能损害农民的基本权益。  误读一:  农村土地都可以入市。  文件解读:  不是所有土地都可以入市,只有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才可以。  我们所说的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主要指内在机制、定价原则等方面的统一,而不是说各种不同用途、不同类型的土地..

吴福明:如何防范承包地入股风险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最近,无锡惠山区阳山镇桃园村村民王荣发以1.237亩承包地折算49.45股出资额,从村土地股份合作社领到了 《土地承包经营股权证书》。此后15年,他和该村其他232户村民股东,将凭这本证书分享158.893亩承包地的信托收益。  若从折股要素来分,各地农民承包地入股的模式主要有以下两种:其一,以..

王艳明:深圳公务员养老改革 改总比不改要好  深圳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目前采用 “新人新办法”,实行 “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与职业年金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  自从1997年全国统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后,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仍延续退休金制度,便形成了“养老双轨制”的格局。延展至今,期间不乏改革的声音与尝试。譬如2008年国务院通过了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并确定五省市开展试点,但截至目前大多没有实质进展。改革..

任志强:若地方调控政策继续 明年房价还将暴涨  新一届政府对房地产市场首次提出要“调控”,这让明年的房地产市场走势和调控政策走向备受关注。   在昨日的“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2013年会”上,全联房地产商会执行会长、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透露,在近日召开的全国政协讨论会上,多省市达成的共识是:未来房地产调控不宜“一刀切”,短期内不宜频繁出台政策。   任志强透露,中央政治局要求全国政协对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提出意见,近日全国政协召开了关于房地产宏..

上海自贸区站到金改最前线  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将试点构建完整的“走出去”外汇管理促进体系,为“藏汇于民”创造条件  作为上海自贸区方案的金融改革方案“落地”。近日,央行 《关于金融支持上海自贸区的意见》30条正式出台,这意味着上海打造开放型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四位一体”的自贸金融体系雏形正在形成,上海自贸区也站到中国金融改革的最前线。  上海自贸区担当金改先锋  上海自贸区的所谓“四位一体”,主要是指资本项目自由可兑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