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资源”泡沫待重估 严控借壳还需完善退市制度

2013-12-04 16:34:26 来源:网络

  “停而不退”“借壳上市”,A股市场历史上不断上演的“乌鸡变凤凰”的“壳资源”故事,或将在2014年被打断。在中国证监会11月末出台的系列股市新政策中,“借壳上市审核将严格执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标准”的政策引人关注。尽管政策出台后首个交易日两市风险警示类股票全线暴跌,但随后这些“准垃圾股”意外止跌反弹,是什么让“壳资源”泡沫弹性依然不小?

  “壳资源”碰上下马威

  与创业板全线暴跌相似,“披星戴帽”的*ST和ST股票,在12月首个交易日全线暴跌,两市几乎所有风险警示板股票全部跌停。证监会11月30日出台的《关于在借壳上市审核中严格执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标准的通知》,给了很多“待价而沽”的“壳资源”一个下马威。

  记者调查发现,原先每到年末,本是一些“壳资源”在市场上大受欢迎的日子。一些绩差上市公司纷纷得到地方政府的“解囊相助”,各种名目的补贴给这些上市公司“保壳”及时雪中送炭。

  而在“保壳”过后,往往是“壳资源”寻找企业前来借壳上市。更有一些地方“肥水不流外人田”,倾向于找到本地企业前来借壳。2011年,一家农药行业上市公司,选择了当地一家矿业企业,将“壳资源”出让,股价一度大涨一倍。

  华润元大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认为:借壳上市往往成为股市炒作的热点,其股价往往因为借壳的消息而飞涨,也往往因为借壳的失败而急跌。这样的上市渠道本身是合理的,但因为市场的原因,造成了部分投资者的损失。

  对于借壳上市新政策,多家基金公司表示,这对“壳资源”泡沫确实形成挤压。安信基金认为,借壳上市新政主要是提高借壳上市门槛,严格执行IPO标准。当前由于“壳资源”价值的存在,A股市场经常出现上市公司变卖资产保盈利等保壳异象,也间接导致投资者炒作绩差股的怪诞现象。

  不过,在周二、周三两个交易日中,不少风险警示板股票出现反弹,4日,不少*ST和ST股票更是冲击涨停。对于“壳资源”泡沫的弹性,不少市场人士认为,相关配套政策细则还没有完善,因此尽管未来借壳上市的标准严了,但这条路还没有被封死。

  创业板对企业借壳上市说不

  除去主板“壳资源”,近年来也有不少拟上市企业打上了创业板上市公司的主意,希望在创业板借壳上市。对此,证监会借壳新政策中明确规定,创业板不允许借壳上市。

  对此,证监会解释,在创业板借壳上市,与创业板市场定位不符。创业板定位于服务创新型、成长型小微企业,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特征,其准入、退市制度应当与主板、中小板有所区分。从现有主板借壳案例来看,多数借壳企业与创业板企业的特点不同,如果允许在创业板借壳上市,此类企业将登陆创业板市场,弱化创业板市场对创新、创业型企业的服务功能,扭曲创业板市场的定位。

  不少法律界人士表示,如果允许在创业板借壳上市,将与创业板监管政策相悖。另外,由于创业板目前存在“三高”问题,如果允许在创业板借壳上市,将加剧对创业板上市公司二级市场炒作,还易引发内幕交易、市场操纵等违法违规行为。

  记者统计发现,目前仍有20余家停牌的创业板上市公司正在考虑进行重大资产重组,在借壳新政策出台后,其中一些原本考虑以不同形式出借“壳资源”的上市公司或将面临新选择。

  新退市规则有待加强

  华宸未来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表示,上市公司借壳比对新股IPO上市标准,大幅度降低了借壳上市暗箱操作的可能,增强了借壳方资产质量的可辨认度与历史数据可信度,从而有效防止借助借壳故事疯狂炒作股价的可能。

  但如果要想真正严控借壳上市这一“投机性”行为的出现,很多专家建议继续完善退市制度,这样才能一方面严控借壳上市标准,另一方面减少投机性的“壳资源”。

  去年以来,创业板、主板、中小板退市制度陆续发布。虽然与原有制度相比,退市新规更具可操作性,严格了退市条件,明确了退市期限,但从执行上看,新的退市规则仍有待加强。

  多位业内人士反映,政府补贴等非经常性损益,是很多濒临退市风险的上市公司用来避开退市条件而保壳的常用手段,很多公司依然可以靠政府补贴而逃脱暂停上市的命运,根本走不到终止上市这一步,很难有公司会满足退市最后一关的条件,因此“壳资源”自然仍存在泡沫。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认为,去年以来的新退市制度相较以前已有很大进步,但在新旧制度对接上仍对垃圾股手下留情,给人们留下了较大的炒作空间,这不利于发挥退市制度的威慑作用。

(责任编辑:DF050)

,“壳资源”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泡沫待重估 严控借壳还需完善退市制度

相关:

经济温和扩张增长动能犹存  汇丰银行11月21日发布汇丰11月中国制造业PMI指数。11月中国制造业PMI初值为50.4%,低于上月终值50.9%,也略低于市场预期。虽然指数有所回落,但至本月,汇丰PMI仍然连续4个月保持在50%以上。  l从分项指标看,11月新出口订单指数初值回落到49.4%,这是自9月以来首次降至荣枯线50%以下,显示我国外贸出口由于外需市场波动承受压力。以过去年份相关数据分析,国际消费市场年底的季节性和节日性因素往往能够对消费地区市场和..

1~10月工业企业利润数据点评  数据:  1~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6263.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7%,增速比1~9月份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主营活动利润46884.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4%,增速比1~9月份提高0.1个百分点。  数据分析:  工业企业利润增速筑底启稳  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810.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1%,增速比9月份回落3.3个百分点,其中,主营活动利润566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增速比9..

陈元:通过深化改革不断推动制度进步  12月3日,经济体制改革与顶层设计主题座谈会在京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元在会上强调,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完善和发展的角度深化改革,重视制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通过深化改革不断推动制度进步。  陈元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强调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加强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明确了深化改革的重点..

金百临投资:短线热点渐有切换态势  受外围市场大跌的影响,早盘A股市场出现了小幅低开的格局。其中,上证指数向下跳空低开2.7点,以2219.97点开盘。开盘后,瞬间探至2215.92点后就震荡企稳。自贸区概念股、上海国企改革受益类品种在盘中反复活跃,驱动着上证指数节节走高,最高摸至2260.87点。但是,奋达科技等小市值品种在尾盘的暴跌,使得短线筹码迅速松动,创业板指急跌,上证指数也受其拖累而有所回落。但毕竟上海本地股的支撑,上证指数并未持续回落,且..

阎庆民:完善银行业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  在“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到来之际,全国银行业推进“六五”普法工作会议暨“银行法治之窗”启动仪式在京举行。银监会副主席阎庆民表示,要深入推进银行业的法治实践,完善银行业金融机构规章制度、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  阎庆民说,银行业开展普法活动,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银行业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有利于保护银行业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公众对银行业的信心;有利于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金融法律风险..

房价已脱离经济基本面 “永恒上涨论”大错特错  关注我国房价的读者或许近期很困惑,困惑于对于我国房地产市场走势以及房价存在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判断。  一方面中外不少人均直言我国存在严重的房地产泡沫,但他们关于泡沫破灭的时间预言都已失败。另一方面,不少国内的大佬扬言,我国房地产市场还有10到20年牛市。一名人面对上千万的粉丝,不断宣扬“房价永恒上涨论”,更是被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  但是,在全国百城房价连涨17个月的如虹气势下,北京的住房市场成交量..

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出鞘 投行竞争格局生变  人民网北京12月4日电 (吕骞)中国证监会30日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宣告新一轮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方案正式出炉。券商投行高层人士表示,此次改革剑指“三高”发行等股市顽疾,IPO市场上投行竞争格局将发生显著变化。  “盲目炒新屡禁不止,股市投机心理严重,垃圾股备受追捧,蓝筹股乏人问津,新股发行时断时续,20余年的股市发展中IPO停发多达8次。上述问题的根源在于过往的改革并未触及发行审..

任志强:如果地方调控政策继续 明年房价将会暴涨  近日,随着各大城市房价的持续上涨,许多需要在年内完成房价调控目标的城市纷纷出台新的调控措施。继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收紧调控政策以后,南京、南昌等二线城市也相继接过调控的接力棒,使得出台调控政策的城市达到16个。  对此,12月4日,华远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任志强表示,如果地方调控政策继续,明年房价将会暴涨。  任志强称,“今年年底的时候,我们看到有17个城市又出台了一些按照‘国五条’签订的房价上涨..

自住型商品房长期成效待考  11月27日,北京市住建委出台《北京市自住型商品住房销售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集意见稿》),严格规定了自住型商品房的转让环节:5年内不得转让,5年之后转让的不得再次购买。同时明确,自住房摇号由开发商来组织,但必须使用全市统一的摇号软件,而且摇号和选房过程将由公证机关全程公证。  此前,北京曾试推了3年的单限房,也就是自住型商品房的前身。由于之前单限房在已经上市的项目上发生了多次“乌..

土地增值税之辨  时隔半年,房企再陷“欠税”风波。  此次风波的导火索系11月24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的一期报道,其称“从2005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包括SOHO中国、万科在内的45家房地产企业欠缴3.8万亿元增值税”。此报道一出,随即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此后短短三天内,万科、华远、招商地产等超过13家被提名房企纷纷或发布公告或直接对外宣称“自身的清白”,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更是直言要状告央视。  11月26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