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预测:2014年GDP增长目标7%

2013-12-03 14:44:14 来源:网络

  多家智库预测:

  2014年GDP增长目标7%

  将延续积极加稳健的调控政策

  记者日前了解到,多家研究机构预测,将于本月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很可能会将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目标定在7%,比今年下调0.5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控制在3.5%左右,广义货币(M2)增长目标定在13%左右。明年宏观调控的总基调,也将延续今年积极财政政策加稳健货币政策的政策组合,不过在具体操作中会出现微调。

  国家信息中心2日发布的年度报告中对中国经济明年的增长目标提出了建议,认为可以把2014年的经济增长(GDP)预期目标确定为7%,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祝宝良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该中心是“考虑需要和可能,兼顾当前和长远”提出的这一2014年建议调控目标。一方面,这样的目标能较好地协调经济增长、就业、物价三者的关系,合理利用好现有的生产能力,使发展、改革与稳定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另一方面,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留有一定余地,可以引导政府、企业把经济工作的重点放在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不再盲目追求高速度,更加注重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保证经济增长速度与结构、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环境相协调。

  另据了解,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也认为明年的经济增长目标会确定在7%,与“十二五”规划的增长目标相一致。野村证券也做出了同样的预测。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认为,在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中国政府可能会将明年经济增长目标由今年的7.5%调降至7%。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称,预计2014年全球经济增速将略高于今年,中国出口增长将小幅改善。在居民消费升级、政府增加民生支出等带动下,文化体育、商务服务、节能环保、批发零售等产业投资有望继续高增长。但相对于基础设施、房地产和传统制造业,成长性行业对投资稳定增长的支撑作用尚不足,预计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略有下降。信息、文化、教育、健康、旅游等消费热点不断涌现,高端餐饮娱乐场所有望积极面向市场转型,消费结构逐步改善。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略有上升。综合上述分析,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将达到略高于7%的水平,这将有利于为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创造相对宽松的宏观环境。

  在明年经济形势可能进一步放缓的压力下,各方均认为,2014年中国应该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国家信息中心建议,2014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一是适当扩大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二是加快地方主体税建设,除共享税外,地方政府逐步形成以消费税、房产税为主的稳定收入来源。三是加快深化政府预算体制改革,以法治为导向,建立“科学规范、完整透明”的预算管理体制。四是逐步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机制。研究建立一个以市政债市场为基础的、由中央确定总盘子的市场调控性地方债制度。

  同时建议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一是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并坚持中性操作,为“调结构”创造良好的资金环境,为“稳增长”提供稳定的货币条件。二是继续以数量型工具为主,加快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增强价格型工具的有效性。三是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与窗口指导引导货币信贷资金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引导商业银行降低信贷资金成本。四是通过窗口指导在保证信贷资金总量合理、稳定增长的同时,加强信贷资金结构调整,“盘活存量”,“用好增量”。

  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所副所长李雪松也持同样看法。他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2014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但应更好地发挥积极财政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中的重要作用。积极财政政策要注重短期和中长期效果的结合,既要稳增长,又要兼顾培育未来的经济增长点。通过优化投资方向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实现更为稳健和均衡的增长。面对复杂多变的金融形势,货币政策应继续坚持稳健取向,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经济金融最新动向和国际资本流动的变化,按照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稳定性、连续性的总体要求,在继续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同时,着力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协调性,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

(责任编辑:DF050)

,智竹鸡 库预测:2014年GDP增长目标7%

相关:

医保余钱应用在刀刃上 支付原则过于谨慎  《经济参考报》2日报道,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雷海潮在中国卫生经济学会第十六次年会上表示,到2012年底,全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累计结余7644亿元。自1999年至今,除2010年外,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结余率都在20%以上。有专家指出,从实际情况看,目前基金结余比例已经远高于发达国家控制在10%以下的水平。  一方面是参保者抱怨报销比例低,另一方面却有大量医保基金处于“沉睡”状态,网民认为,应完善医保基金使用制度,避..

国企利润30%上缴比例高不高?  11月20日,财政部发布今年1-10月国企经济运行数据显示,前10月,国有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9707.8亿元,同比增长10.1%。其中,中央企业利润14232.8亿元,同比增长13.9%;地方国有企业5475亿元,同比增长1.1%。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377010.5亿元,同比增长11%;累计发生营业总成本362790.3亿元,同比增长11.2%。  对此,财政部财科所国有经济研究室主任文宗瑜分析称:“营业收入增幅和成本的增幅高于利润增幅,说明国..

发改委:资源型城市发展面临四方面问题亟待解决  今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有关情况时表示,目前我国资源型城市普遍面临四个方面的发展问题,亟待解决。  杜鹰表示,首先是资源型城市资源开发秩序不规范,开发强度过大,一些地区生态环境为此付出了过高代价。  其次是资源型城市普遍存在资源型产业“一业独大”的问题,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不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262个资源型城市数据显示..

财政部余蔚平:管理会计是中国会计改革发展方向  财政部部长助理余蔚平2日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举办的“管理会计高级研讨会”上表示,管理会计将作为进一步深化会计改革的重点方向。  余蔚平指出,全面推进我国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可以充分发挥管理会计在推动企业知识产权、防范风险、科学决策方面的基础作用;同时,强化管理会计应用是促进企业管理升级,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价值创造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不断做强做优的重要举措。  余蔚平表示,当前我国的管理会计在..

巴曙松:明年全球经济复苏“弱而稳定”  专访:明年全球经济复苏“弱而稳定”——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哥伦比亚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巴曙松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预计2014年全球经济会出现“弱而稳定”的复苏,总体上全球增速略高于2012年和2013年,但仍低于战后平均水平。  巴曙松说,“稳定”并不是指这一轮复苏经济增长有多强,而是指原来坏的因素在逐步减弱,例如财政约束的冲击在淡化。..

郎咸平:养老金完全是入不敷出 没钱投入到股市  点击查看>>>郎咸平最新观点  编者按: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3年10月透露说,“今年已有3800万人弃缴社保”。此外,人社部最近给出的,参与基本养老保险缴纳的城镇职工人数是2.1亿。数据坦诚地告诉我们,今年大约每7人中就有1人“抛弃”了现行社保制度。目前,尚不清楚有多少人是因为受客观条件制约,“被放弃”缴纳社保,又有多少人是对现行制度感到不满,自动退出。但无可厚非的是“户籍制”等迫使绝大多数农民工“被放弃..

宏皓: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倒逼股市春天  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中国金融智库首席金融学家、中经产业基金理事会秘书长宏皓12月3日在其博文中表示,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倒逼股市春天。  证监会11月30日下午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意见》以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为宗旨,着力保护中小投资者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求偿权。调整新股配售机制,更加尊重中小投资者申购意愿。约束发行人定高价,抑制投资者报高价,遏制股票上..

鲁政委:个人资本项目放开是尺度最大的政策  央行公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金融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意见》(下称《意见》),虽然《意见》涵盖了贸易便利化、人民币跨境结算、外汇管理、利率市场化等四大方面,但打头阵的是资本项目开放。  个人资本项目放开是尺度最大的政策  本次力度最大的政策,是允许试验区内个人在区内获得的收入可向境外进行包括证券投资在内的各种投资,这意味着区内个人可不再受到QDII限制而自行进行。个体工商户可向境外放款..

李斌:快马加鞭推进土地改革  算法经济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土地改革的大方向,但近期的各种迹象表明,土地改革的政策思路还有待于进一步打通,行动上需要加大力度。春回大地,乍暖还寒,一些人还处在犹豫徘徊之中。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理论与思想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  不能与  金融改革同步进行  第一个是“去泡沫”的问题。最近的政策宣示体现了一个总的基调,就是政策制订者对于房地产泡沫的破裂仍然心存恐惧,因而打算“慢慢来”。笔者认..

中国市场化改革为时过晚吗?  昨天,我注意到投资管理公司GMO资产配置团队成员钱塞勒为英国《金融时报》撰稿,认为中国政府最高决策层的改革决定虽然引人注目,但来得太迟。  文章作者还引用了评级机构惠誉中国银行业分析师朱夏莲的话,称在现代历史上最大的一场信贷繁荣期间开展大规模自由化是十分危险的。  这当然不是我前半生听到的最耸人听闻的对自由化或市场化的风险提示。但此时此刻,对这样的警示需要格外重视。  不久前,中国宣布了一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