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与世界共享改革开放红利

2013-12-02 16:36:19 来源:网络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中国未来十年指明了方向,中国正朝着更为开放的市场经济迈出更坚定的步伐,中国如何与世界互动共融不仅对于中国,而且对于世界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改革开放和深入参与全球化,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年均9.9%的经济增长改变了全球四分之一人口的生活状态和生活模式,形成了自成一体的变革方式,中国的角色与地位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中国身份和角色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改变。35年前的中国是一个低收入国家,1980年中国GDP总量占全球总量的1.9%,位居第七位,而今天的中国GDP总量已升至全球10.5%,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全球最大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和第一大工业品制造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至2012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9.3%。5年间,中国经济净增量占全球经济净增量的29.8%。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7.8%,GDP折美元比上年净增9050亿美元,占当年全球净增量的60.9%。2013年年底,中国经济总量有望超过9万亿美元,超过美国名义国民经济总值的一半,相当于金砖国家其他成员的经济总量之和的1.5倍还多。

  中国与世界持续分享改革开放红利。今后的世界是更加开放的世界,中国的战略机遇期对于全球也是一次难得的战略机遇期。中国坚持“睦邻富邻”政策,主动推动与周边国家和地区自贸区互通互联。目前,中国已与东盟、巴基斯坦、智利、新加坡、新西兰、秘鲁、哥斯达黎加、瑞士、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和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签订了12个自由贸易协定,贸易总额超过了中国进出口总额的1/4,并对已建交最不发达国家近5000个税目商品实施进口零关税。

  近一时期以来,我们一直强调要建立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从命运共同体的发展蓝图来看,显然更有利于东盟国家从中国获取助力,发展本国经济。中国和东盟在过去十年的总体增长均高于世界总体增长水平,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伴随着中国和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的深入,两大经济体之间的经济增长协动性也在上升。2012年中国向东盟的出口规模和东盟向中国的出口规模分别达到2003年数据的6.6倍和4.1倍,双方都为彼此的外需市场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当前,中国已成为马来西亚和泰国的第一大出口贸易伙伴,印尼的第二大出口贸易伙伴,菲律宾、新加坡的第三大出口贸易伙伴,也是越南的第四大出口贸易伙伴,各国的经贸关系更加紧密。比如,中国已承诺帮助泰国发展高速铁路,甚至允许其以农产品抵偿部分建设费,客观上不仅了帮助泰国实现在高铁上零的突破,也帮助其节省外汇,增加了农产品的出口。

  中国越来越多地向世界输出总需求。2000年~2012年,中国对世界出口额增量的贡献率为15%(美国为6.63%),对世界进口额增量的贡献率为11.86%(美国为8.53%).2000年以来,中国累计进口总额超过11万亿美元,为世界各国直接创造了至少上亿个就业岗位。根据世贸组织数据,2008年至2012年,中国进口占全球进口总额的比例由6.9%升至9.5%。金融危机肆虐三年间(2008年至2010年),全球进口总体萎缩8.4%,中国逆势增长23.3%,成为全球需求的支撑者,促进了全球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2020年居民收入翻一番目标”,届时将释放64万亿元购买力,有望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进口市场和增长最快的进口市场。庞大的“中国市场”将成为引领中国乃至全球经济持续增长的新动力。未来随着中国国民人均收入的增长、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升级、生产模式的转变,对全球特别是发达市场的资本设备和商业服务的需求将会继续大幅增长。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瓶颈,中国在国际分工格局中的中低端位置,均与技术落后密切相关。预计今后十年,中国高科技市场年增长率将达到20%~40%,这是巨大的合作机遇。根据我们的测算,如果美国放宽对华出口限制,维持在中国同类产品进口总额18.3%的市场份额,对华高科技产品出口就可达到600多亿美元,这不仅有利于中国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也有利于美国的全球技术扩散和技术投资。

  中国将会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融入世界,构筑“新型中国模式”。当今世界既要正确看待全球化及对国家主权的各种挑战,但也要从对生命、自由、正义和公平的尊重出发,超越国家、种族、意识形态以及经济发展水平之上,寻求全球共同的价值判断。由于各国多样性的历史文化传统及发展阶段不同,在不同国家中共同价值有着极不相同的内涵和意义,唯一有效的出路是“和而不同”,寻找“最大公约数”,以谋求中国利益和全球利益的最大交集。

(责任编辑:DF118)

,中国将与世界共享改革转繁体字 开放红利

相关:

退休体制改革要打组合拳  此次三中全会后公布的《决定》可谓是一道满汉全席,奉上了一道又一道精美可口的“大餐”,众多热点、重点改革安排同时出炉,让许多媒体记者感叹不知该如何取舍。本期《财事焦点》之所以选择退休养老问题进行深度分析,是因为在中国未来20年所面临的众多挑战中,老龄化将是最根本、最长期也最艰难的挑战。要问欧债危机根源何在,日本为何遭遇“失去的20年”,说到底就是由于无可挽回的老龄化危局造成的,以至于即使今天这些国..

马光远:中国企业已迎来信任转折点  马光远在首届中国企业透明论坛上表示,中国企业已迎来信任转折点,信任才能给企业及中国经济带来核心竞争力。  “当前中国经济需要一个强心剂,这就是信任。” 独立经济学家、著名财经评论员马光远日前在“无透明无信任——首届中国企业透明论坛”表示,中国企业已迎来信任转折点,信任才能给企业及中国经济带来核心竞争力。  该论坛在汤臣倍健透明工厂召开,汤臣倍健透明工厂是中国膳补业首个透明工厂,开放了从原料到..

程定华:IPO新政提高新股投资价值 关注防御性行业  证监会11月30日下午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意见》以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为宗旨,着力保护中小投资者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求偿权。调整新股配售机制,更加尊重中小投资者申购意愿。约束发行人定高价,抑制投资者报高价,遏制股票上市后“炒新”行为。《意见》同时表示,这是逐步推进股票发行由核准制向注册制的重要步骤。预计2014年1月,约有50家企业完成程序,并陆续上市。  对此,安..

祁斌:简政放权推动股票注册制改革  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祁斌昨日在参加“第五届全球PE北京论坛”时表示,IPO重启和新股发行改革办法的出台对于资本市场本身是一件好事,因为它激发了市场的活力。  祁斌表示,IPO的重启和新股发行改革不仅为创新型企业提供发展空间,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投资工具,能够参与到中国经济转型进程中去并分享成果。  祁斌用两个“堰塞湖”来形容当前中国经济。他指出,中国社会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某种意义上讲,财富的..

优先股助推电力股 关注政策下步动向  今天IPO将重启的消息对市场形成强烈冲击,特别是对创业板。而一则优先股将展开试点的消息,对此利空形成了有效的对冲作用。以电力为首的公用事业板块,最先可能展开优先股试点。早盘电力板块一路拉升,涨幅近1%。相对于创业板指巨幅下跌,形成鲜明对比。  分析师李世翔表示,优先股相对于A股来说,还是个新生事物。银行、电力等企业业绩稳定,但对资金需求巨大。特别是银行,基本上是过几年就狮子大开口,问市场要钱来补充..

保监会:农村金融体系亟待提升  “在我国,农业保险起步较晚、底子较薄,加上农村金融体系不发达,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民对农业保险的了解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中国保监会财产保险监管部主任刘峰近日做客“部委开放日”,与网友就农业保险发展改革问题进行了微访谈。  刘峰表示,农民“贷款难”是当前农村金融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保监会对此高度重视,会同有关部门进行了积极的研究。由于农业保险保单不具有现金价值,因此在现有法律法规..

互联网金融如何监管  微信支付、P2P、网络银行、手机银行……2013年,中国互联网、电商巨头竞相涉足金融领域,各自推出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这些产品的出现,对监管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努力消除已有风险,积极面对新的风险,与时俱进地看待、管理好新的金融业态。  在刚刚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落实金融监管改革措施和稳健标准,完善监管协调机制,界定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职责和风险处置责任。决定对..

民营银行为何要订立遗嘱  顶层设计对于设立民营银行的条件又有了最新的表态。  在近日召开的“金麒麟论坛”上,银监会副主席阎庆民进一步透露了更多民营银行试点的条件。他称,按照三中全会“在加强监管的前提下,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精神,银监会推进民营银行试点将坚持“纯民资发起、自愿承担风险、承诺股东接受监管、实行有限牌照、订立生前遗嘱”五大原则。这是继“民营银行须自担风险”之后,银监会首..

马光远:新股改革对机构暴利削弱明显 利好A股  证监会11月30日下午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意见》以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为宗旨,着力保护中小投资者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求偿权。调整新股配售机制,更加尊重中小投资者申购意愿。约束发行人定高价,抑制投资者报高价,遏制股票上市后“炒新”行为。《意见》同时表示,这是逐步推进股票发行由核准制向注册制的重要步骤。预计2014年1月,约有50家企业完成程序,并陆续上市。  对此,著..

11月PMI持平暗示需求弱 去杠杆压制经济回升  国家统计局2013年12月1日公布,2013年11月中采制造业PMI为51.4%,为2012年5月以来的高点,连续14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但PMI与上月持平,结束了连续四个月的环比改善。  在各个分项中,生产面和就业面继续向好。不过,鉴于需求面变动还不明朗。海通证券首席宏观债券分析师姜超称,出口订单和产成品库存回升,而新订单、原材料库存和购进价格回落,显示库存回补近尾声。  “2013年以来,工业企业主营活动利润增速与利润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