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上市房企税负:纳税额超净利润两倍

2013-11-29 02:23:05 来源:网络

  业界关于房企欠缴巨额土地增值税的激烈交锋,因国家税务总局的表态而画上句号,但由此引发的房地产企业纳税从严清算才刚刚开始。

  11月26日,国家税务总局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完善制度措施,加强土地增值税征管,推动土地增值税清算工作全面深入开展。

  这也让房地产行业繁杂且相对较重的税负现状再次引发关注。今年前三季度,A股上市房企纳税总额与净利润之比超过2:1.

  按照“赚钱多交税多”的税收制度设计,房企高税负交织着复杂的现实因素,而由此衍生的高税负助推房价问题一直备受诟病。

  房企纳税额超净利润两倍

  虽然业界不断强调房企税负太重,但关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到底要缴纳多少种税,这是一个甚至连不少业内人士都不太清楚的问题。

  专注于财税咨询的汇力基金副总裁李明俊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房地产行业税费有十七八种,其中涉及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主要有11种。

  这些税费包括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企业所得税、耕地占用税、个人所得税以及契税等。此外,还有一些地方教育费、河道维护费等地方性收费。

  上述税费中,营业税、土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构成了房企纳税主体,但房企财报中披露的这三项税费与实际纳税额存在较大出入。

  为更贴近房企当年实际纳税额,记者采用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的各项税费”指标进行分析,同时用1.1的系数进行数据矫正。

  这一矫正系数来自于记者对多家上市房企财务人员的采访,因为“各项税费”与实际纳税额仍存在差距,一般在15%至40%之间。

  以万科A(000002.SZ)为例,该公司在2012年度的实际纳税额为211亿元,是其财报中披露的“各项税费”总额的1.17倍。

  记者通过统计发现,2013年前三季度,132家A股上市房企总纳税额为1015亿元,减去3.2亿元税费返还后的净纳税额为1012亿元;合计净利润494亿元;净纳税额与净利润之比为2.05:1.

  这一比例水平显得颇高,由于全年净利润有望在第四季度进行较大调整,因此全年净纳税额与净利润之比有望下降。

  以六年观察期来看,从2007年至2012年上市房企全年净纳税额与净利润之比通常保持在1:1左右。这意味着,每年这些房地产企业在赚取1元净利润的同时,税务部门也同时征税约1元,前后两者基本保持一致。

  当然,毛利润不同的房企税负水平也完全不同。2012年,万科纳税额一般是净利润的2倍,保利地产(600048.SH)和招商地产(000024.SZ)的纳税额分别是净利润的1.4倍和1.5倍。

  房企赚钱速度不及税负增速

  从整体水平分析,近年来上市房企纳税额一直不断上升,2007年至2012年纳税额分别为233亿、300亿、415亿、563亿、830亿和 978亿元,分别增长了76.32%、28.66%、38.39%、35.62%、47.6%和17.71%,今年前三季度增长28%左右。

  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的研究也发现,在2012年地方政府土地出让金明显下滑的同时,房地产税收总收入却不断增加。数据显示,2012年地方房地产税收总收入为10128亿元,比2011年上升了23.2%,是2001年的20倍。

  纳税额的变化基本与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冷热程度保持相同节奏,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反映中国楼市景气度的“晴雨表”。

  由于纳税额与市场总量上涨有关,仍不能很好反映房企税负水平,记者则进一步选择了纳税额与营业收入之比,业内也通常以该指标反映房企税负水平。

  2007年至2013年前三季度,上市房企营业收入总和分别为1986亿、2142亿、2810亿、3776亿、4510亿、5730亿和3954亿元。

  与此相对应的纳税额与营业收入之比,则分别是11.73%、13.99%、14.76%、14.90%、18.41%、17.06%和23%左右。

  这反映了纳税额在营业收入中的成本比重,可以看出,自2007年以来上市房企总体税负水平呈现不断上升趋势。

  当然,每家开发商的税负存在不小的差异,根据李明俊的统计分析,2012年标杆房企中中海地产和万科的税负率为16%,保利地产、恒大地产(03333.HK)和碧桂园(02007.HK)在17%,世茂房地产(00813.HK)为18%,华润置地(01109.HK)和富力地产(02777.HK)为20%,龙湖地产(00960.HK)和雅居乐(03383.HK)分别为21%和24%。

  伴随销售规模的持续扩大,上市房企纳税额也水涨船高,万科2007年至2012年纳税额分别为48亿、78亿、65亿、94亿、146亿和181亿。保利地产纳税额从2007年的15亿增加至2012年的136亿元。其他房企基本都在增加。

  尽管房企缴税增长曲线与房企净利润增长曲线保持正相关,但近年房企净利润增速却不及纳税额的增长速度。

  根据年报统计,2008年至2012年上市房企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1%、56%、32%、21%和16%,增幅仅低于当年纳税增速。

  税负最终转嫁房价?

  需要强调的是,尽管进行数据矫正,但上述房企纳税额与实际纳税额仍可能存在一定差异,这与各公司的会计处理方法不同,部分税种如印花税会被直接计入成本费用,以及补税退税的动态因素有关。

  但这并不妨碍对房企纳税现状和变化情况的认知,房企税负水平较重以及由此推高房价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房企税负额的增加直接与销售金额不断扩大有关,2007年以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销售规模已经翻了几番。

  兰德咨询总裁宋延庆分析,房地产税金支出增加的原因包括房企营业收入、净利润等增长,导致营业税基附加、所得税也随之增长。

  而随着土地出让金收入增幅下降,已对土地财政产生严重依赖的地方政府,也不断加强对房地产企业的税收征管和清算加大力度。自2007年以来,国税总局先后八次发文,要求严格征管土地增值税,各地税务部门一到年末更是对土地增值税频频出手。

  当然,营业税、土地增值税和所得税是房企纳税额总体上升的主要动力。有公开资料显示,2012年房地产业销售6.4万亿元,缴纳契税2874亿元、房产税1372亿元、营业税4051亿元、土地增值税2719亿元。

  以SOHO中国(00410.HK)为例,2012年该公司实现营业额153.05亿元,同比增长169%;核心纯利33.35亿元,同比增长135%。但同期SOHO中国缴纳的所得税为29.77亿元,同比增长514%;土地增值税34.10亿元,同比增长315%,结构因素显而易见。此外,去年银行房贷余额12万亿元,获8400亿元利息,土地收入28517亿元,政府和银行从房地产获得收入47917亿元,占6.4万亿元收入的75%。

  当然,上述支出最终都属于开发成本。李明俊直言,无论这些税费是什么性质,也无论房企会计手段多么高明,这些税费最终仍要转嫁至房价之中,由购房者买单。

  宋延庆亦表示,房企税负支出增加将使企业面临更严峻的财务压力,这会使房价的刚性成本增加,并会在一定程度上转移到房价。

(责任编辑:DF126)

,字幕 下载 解构上市房企税负:纳税额超净利润两倍

相关:

大客户项目延期 金风科技存货快速增长   风电行业的存货一直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在风机制造行业整体滑坡的情况下,存货的控制显得更为重要,然而今年以来,包括龙头企业金风科技(002202.SZ)在内的一些风电公司,存货却有上升趋势。  金风科技财报显示,公司进入2013年存货开始增长,6月30日存货余额为人民币43.49亿元,较2012年年末增加23.84%。而到了9月30日,存货余额再次增加,余额为人民币52.03亿元,较2012年年末增加了48.16%。  有业内人士透露,金风..

中石化爆炸波及下游炼厂减产 百万吨乙烯项目或推迟   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爆炸造成的影响仍未平息,这起重大安全事故已对山东、乃至整个华东地区的油品市场产生直接影响。  11月27日,来自“11·22”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处置现场指挥部的消息称,经指挥部决定,东黄输油管道黄岛泄漏段将永久停用,并进行改道,黄岛秦皇岛路、刘公岛路现有全部石油和化工管线迁至北部辽河路化工专用通道,而网管改道的具体方案将按规定进行公示,并征求当地市民意见。  作为中国北方最..

上海12月推地超120万方 开发商称机会终于来了  上海土地市场即将迎来的新一波供地高潮,让此前频频抱怨“有钱也难拿地”的开发商们激动不已。  “最近都在忙着看地。”一家上市房企董秘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我们已经注意到年底上海土地市场供应放量的现象,政府加大土地供应,对于高烧难退的楼市来说,确实是一种有益的变化。”  据相关机构统计,12月上海土地市场将有37幅经营性用地出让,其中住宅用地23幅(包括普通商品房、商住、住办用地),商办用地14幅..

向先行二十年的台湾学买房  大陆人移居去境外最能适应的地区是哪里?我觉得非台湾莫属:地理距离很近,上海飞台北与飞北京耗时都是不到两小时;气候、饮食习惯类似,同文同种;尤其是在语言上,不就是把普通话里的北方口音换成江浙口音吗?  最近去台湾行走一圈,不禁要惊叹,连房地产市场的现状和历史都是如此相似!不过台湾发展要早上20年左右,经验教训值得大陆管理层、业界和购房者镜鉴学习。  与北上广深相比,无论豪宅价格还是整体均价,台湾..

互联网浪潮来袭 券商研究所格局重塑  券商研究领域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与当地政府沟通后,发现当地的土地全是国有土地,跟现在热炒的土改关联不大。”这样一条某土改概念上市公司的草根调研信息在网页上发布后,一位资深房地产研究员明显感受到了压力——互联网的生产方式已经蔓延到研究行业。  互联网是券商研究所强大挑战之一,但某券商研究所负责人认为,除了互联网,券商研究所至少还面临业务模式调整、佣金危机等的挑战。券商研究所目前的格局将..

符号化的李嘉诚  今年以来,全球华人首富李嘉诚的系列跨洋投资一直牵动着市场神经,这一被外界喻为“脱港入欧”的“撤资”风波,再度把李嘉诚推向风口浪尖。  当前正值中企旋起新一轮跨境并购潮,加之裹夹着内资外流、欧美资本回流,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膨胀的资产价格泡沫,及国内边际投资收益率下降等“可塑”元素,若把李嘉诚的举动放置在这个大背景下,其根源实属商人基于商业周期判断下的商业行为,硬要衍生出其他要义,则就见仁见智了..

传统媒体“变现”读者资源 试水电商  [ 传统媒体进军电子商务领域的优势非常明显,在所有品牌都在拥抱电商渠道的当下,传统媒体试水电子商务的推广成本很低,而自身的品牌效应让读者和消费者对之拥有可信度,而这些恰恰是其他电子商务平台最大成本的花费所在 ]  以财经报道为特色的《华尔街日报》不再只“卖”新闻了,最近它开始卖奢侈品。随着The Shops在线销售平台的上线,这家老牌新闻媒体正式进军电子商务领域。  在这之前,更偏向产品导向的时尚杂志..

中金四年首度强烈看多 私募称“值得好好思考”  中金四年首度强烈看多私募称“值得好好思考”  “在经历了近四年的疲惫市场之后,我们对A股在2014年的走势变得乐观。”在中金公司 2014年A股投资策略报告正文的第一句便如此铿锵有声地写道:“预计上证指数有望实现约20%的年度收益,这也是四年来首次实现两位数以上的年度回报。”  “虽然在很多逻辑上并没有太多新意,但该报告却的确非同寻常,因为它是在斯时市场羸弱且对于未来行情看空成为主流之音之时,中金公司此..

肖钢首提统一监管  11月,肖钢二度亮相,“五指论”后,这次回归到他力推的“法治”。  11月28日上午,肖钢出现在北大,参加上证法治论坛,用近5000字的篇幅阐述一个主题——证券法修改。  这也是近年来证监会高层首次用如此大篇幅集中阐述证券法修改的思路,目前,证券法修改已被全国人大列入立法规划第一类项目。  肖钢“五指论”已将证监会比作小指,意为离法最近。离资本市场头号法规最近的人,从三方面七要点首次描绘理想中的证券法..

外资看多2014 QFII疑似提早抄底布局  11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第三届中法金融论坛上发表讲话表示,中国将加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并进一步扩大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和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的主体资格,增加投资额度。条件成熟时要取消对QDII和QFII资格额度审批。  汇业证券策略师岑智勇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如果中国经济和改革的进度良好,那扩大QFII或许是好事,能让更多外资进入A股市场。”  与此同时,近一周的时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