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反馈意见密集披露 证监会重组审核要点曝光

2013-11-28 11:53:50 来源:网络

  在年末重组潮背后,仅一天之内,针对证监会行政许可项目审查反馈意见通知书的要求,同时有三家上市公司专此进行回应并发布了经修订后的资产重组报告书。

  11月27日,福成五丰(600965.SH)、达华智能(002512.SZ)和星星科技(300256.SZ)3家上市公司纷纷发布公告称,公司资产重组申请已获证监会核准。

  不过,根据公司申请文件反馈和并购重组委审核意见的要求,公司对重组报告书进行了相应的修订、补充和完善。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上市公司反馈意见密集披露,证监会关于并购重组的审核要点也得以间接曝光。

  对此,当天有一位券商资深保代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今年以来,证监会一直在力推并购重组的市场化改革,包括统一标准、优化流程,大力提升审核效率以及推进审核的全程公开透明。”

  该人士称,目前就提交并购重组委的审核流程而言,主要包括“受理-初审-反馈专题会-落实反馈意见-审核专题会-并购重组委会议-落实重组委审核意见-审结归档。”等环节。其中,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一般审核的时间已缩短至20个工作日左右。

  当天,针对反馈意见书,福成五丰就对重组报告书进行了多达25处的修订。公司称,根据相关审计报告,将报告书中涉及标的资产、上市公司及重组完成后备考的相关财务数据以及相应的财务分析更新至2013年6月30日。

  根据相关盈利预测报告及审核报告,报告书还补充更新了标的资产福成餐饮2013年、2014年盈利预测数据、重组完成后2013年、2014年上市公司备考盈利预测数据及上市公司 2013年、2014年盈利预测数据。

  而达华智能的修订之处也多达20条。其中,17条就与公司收购的标的资产——新东网有关。在公司修订后的重组报告书中,公司补充说明了6家PE入股新东网签署协议中有关回购条款的具体内容、入股和回购的作价依据以及补充说明新东网最近三年股权转让价格存在差异的原因及合理性等。

  同样,根据公司重组申请文件反馈和并购重组委审核意见的要求,星星科技也在修订后的重组报告书中补充披露了保证重组完成后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稳定的具体措施以及补充披露了重组完成后上市公司对深越光电的控制与整合措施等内容。

  对此,前述资深保代告诉本报记者,截至目前,监管层对于并购重组审核首要的一点就在于资产定价是否公允,是否充分披露了资产价值及可能面临的风险。

  “重大资产重组的实质是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发生的交易行为,交易的核心原则之一是体现资产定价的公允性。其审核的视角主要在于定价方法的合规性、合理性,定价机制的市场化。”该人士称。“此外,审核的立足点主要在于关注中小投资者利益及上市公司整体利益是否得到必要保护。在财务上表现为,置入上市公司的资产是否被高估;置出上市公司的资产是否被低估。”

  该保代表示,对于交易价格以法定评估报告为依据的交易项目,监管会重点关注特别事项说明部分。

  在资产定价审核过程上,评估报告与盈利预测报告、公司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间是否存在重大矛盾,例如对未来销售单价、销售数量、费用种类、费用金额等的测算是否存在重大差异以及评估基准日的选择是否合理,基准日后至审核期间是否发生了重大变化,导致评估结果与资产当前公允价值已存在重大偏差,在此情况下,评估机构是否已视情况重新出具评估报告也是审核的重点。

  同时,标的资产在拟注入上市公司之前三年内是否进行过评估,两次评估值之间是否存在较大差异,如存在,是否已详细说明评估差异的合理性关联交易问题。

  此外,牵涉到股权转让和权益变动时,比如,标的公司在重组前增减资或发生股权转让的,是否详细说明历次增减资及股权转让的原因和必要性,增减资或转让股权的作价依据及其合理性,每次增减资或转让涉及的价款来源是否合法、支付是否到位;是否详细披露股权变动相关各方的关联关系。

  该保代还强调,证监会也特别关注审计机构与评估机构的独立性。在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中,公司聘请的对标的资产进行审计的审计机构与对资产进行评估的评估机构是否存在主要股东相同、主要经营管理人员双重任职、受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以及是否由同时具备注册会计师及注册资产评估师的人员对同一标的资产既执行审计业务又执行评估业务等情形。

(责任编辑:DF010)

,上市公司反馈遵守交通规则 意见密集披露 证监会重组审核要点曝光

相关:

保证金10月以来逆势流入逾1300亿  股票周开户数创四个半月来新高,基金周开户数刷新近半年高点  中国投资者保护基金公司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证券市场交易结算资金银证转账连续四周呈现净转入,截至上周末的余额也是创出了近五周来的新高。分析人士指出,在改革预期持续发酵下,A股吸引力将持续攀升,市场资金面情况有望出现逆转。  统计显示,上周(11月18日-22日),证券市场交易结算资金银证转账增加额为1922亿元,减少额为1530亿元,变动净额为392亿元..

*ST公司保壳押宝搏命三招 机构看空忙“跑路”  与时下《饥饿游戏2》这部火爆的影片相比,年末的保壳大战激烈程度毫不逊色,“饥饿游戏”的竞技场仿佛搬到了资本市场,濒临退市或暂停上市的35家*ST公司各谋出路。其中,“国家队”成员共计11家,是国资委旗下公司参与保壳数量最多的一次。通过股东“输血”,*ST远洋等公司有望扭亏。除此之外,多数*ST公司选择了常规的保壳渠道——出售资产、谋求重组。  值得注意的是,与股东主动“添柴”不同,机构投资者第三季度纷纷从..

大数据前景吸引资金涌入 机构积极增持3只龙头股  据IDC公司预测,除日本之外的亚太地区大数据技术与服务市场将在几年内继续保持高达34.1%的复合增长率,由2012年的总值5.484亿美元增长至2017年的23.8亿美元。在广阔的行业发展前景之下,相关大数据公司的业绩也能保持稳定的增长势头。  先知先觉的机构投资者对大数据概念股的增减仓,往往代表了机构投资者对大数据公司投资价值的研判。《证券日报》研究中心对基金、社保基金、券商、保险和QFII等五大机构三季末增持大数据..

三大事件再添新动力 航天军工板块将继续高飞  近来,航天军工指数走出了一波持续上升行情,成为近期市场的主流热点。统计数据显示,在11月11日以来截至昨日的13个交易日中,航天军工指数共上涨682.44点,涨幅为19.34%。昨日航天军工指数再度发力,盘中创出4211.42点的近两年来新高,最终报收4210.89点,涨幅为3.39%。  分析人士指出,受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消息刺激,航天军工板块一度出现井喷式上涨。最近,有关设立东海防空识别区、辽宁号航母编队..

布局2014 基金紧盯国企改革  2013年即将结束,在全力冲刺年末业绩排名的同时,基金公司已经开始着手2014年的投资布局。证券时报记者获悉,除了坚定成长股投资之外,在改革已成各方共识的背景下,2014年基金将投资重点指向国企改革。(点此查看>>>基金持仓)  上海一家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透露,该公司正在密集安排研究员和基金经理参加国泰君安 、申银万国等机构的投资策略会,为2014年的投资布局做准备。他表示,通过与卖方交流,他们认为明年最重要的..

板块表现突出 电子股有望奔4G时代  近期电子板块表现突出,在大盘震荡整理过程中一路攀升。申万分类数据显示,电子板块自11月14日以来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整体涨幅已超过10%。  苹果产业链拉动  深究电子行业,细分子行业众多,林林总总,涉及面广,与许多行业有交集。从近期细分子板块看,主要是苹果产业链和半导体表现抢眼,根源在于两个事件性刺激:一是4G发牌在即,苹果将与中移动合作,移动版iPhone有望拉动产业链上下游需求;二是芯片国产化及近期..

QFII加速布局蓝筹 海格通信再现巨量成交  昨日,沪深两市共完成79笔大宗交易 (不含ETF),涉及48家上市公司,成交股数17203万股,成交总额22.49亿元。其中,沪市成交16笔,成交股数5401.24万股,成交总额5.96亿元;深市成交63笔,成交股数11801.76万股,成交总额16.53亿元。  从折价率来看,沪深两市大宗交易平均折价率为7.01%,继续保持高位运行。其中,沪市、深市平均折价率分别达4.72%、7.59%;中小板 、创业板平均折价率分别为8.45%、8.15%。  QFII零折价接..

跨年度行情预期升温 三大难题待解   深综指昨日放量突破了近6个交易日的整理平台,近10个交易日日K线收出8阳2阴,强势特征明显。昨日该指数最高点1069点,离年内高点仅有不到4%的差距。  受央行行长扩大QFII主体资格、增加投资额度以及险资股权投资比例提高等利好消息刺激,昨日两市主要股指放量反弹。传媒、国防军工、非银金融领涨,市场情绪重归乐观,跨年度行情预期再次升温。然而,从决定股指走向的宏观经济、流动性与市场供求关系来看,我们认为,短期..

家具景气持续上扬 龙头公司率先提价  在住房刚性需求刺激下,今年以来建材家居景气指数连创新高,相关公司酝酿提价以促进业绩增长。  证券时报记者采访了解到,岁末年初有涉及家具、床垫、沙发等业务的多家龙头企业酝酿提价,主要理由包括人力及原材料成本上涨等。记者还获悉,包括美克股份 (600337)在内的多家优势企业已于下半年不同程度地提升产品价格。  人力成本涨幅明显  “公司计划月底提价,幅度约为20%~30%,”一家知名板式家具生产商相关负责人..

创业板大非解禁 多家公司大股东易主  去年10月30日,创业板迎来三周岁生日的同时,也迎来首批创业板公司的大非限售股解禁。数据显示,当日限售股获解禁数量58.9亿股,获解禁市值高达541.89亿元。大非限售股解禁是否会导致创业板上市公司主要股东名录发生变化?对此,证券时报记者对此进行了粗略统计。  据证券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自去年10月30日以来,共有20多家创业板公司的前三大股东易主(含限售流通股和流通股股东)。其中,新宁物流 、新大新材和朗源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