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季度现金分红应适时推进 企业股东双赢

2013-12-09 01:40:13 来源:网络

  近期,针对网友和个别媒体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现状提出质疑,证监会在其官方微博上做出回应,随后又于11月30日发布了《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3号——上市公司现金分红》。

  个人认为,我国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不足,不仅表现为上市公司历年现金分红金额波动性大,而且还表现为上市公司的现金分红基本上以年度分红为主,迄今尚无一家上市公司实施季度分红,实施半年度现金分红的上市公司也廖廖无几。相信监管当局也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证监会有必要适时推进上市公司实施季度现金分红。在促进上市公司提高现金分红回报的同时,推动上市公司实施季度分红,将使投资者获得持续、稳定的现金分红回报,有利于引导市场长期投资、理性投资,并为养老金等长期资金入市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在美国等成熟资本市场,季度现金分红已经成为一些上市公司的惯例,一些上市公司长期坚持季度分红、且分红金额随业绩增长而不断提高,如美国杜邦公司自1904年第四季度宣布其首期现金分红以来连续100多年不间断地派发季度现金红利。

  笔者认为,一些企业之所以能够长期坚持实施季度分红,是因为对于一家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实施季度分红无论对上市公司还是对于其股东而言都是有利的,季度分红可以实现企业与股东的双赢。

  从上市公司的角度而言,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是持续的,除了少数公司业绩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现金流集中于某一时点到账,大多数企业的利润、经营现金流是持续获得的,对于盈利特征稳定、具有持续自由现金流量的企业,实施季度现金分红符合股东和企业的利益,长期坚持实施季度分红,也可显示出企业财务状况稳健,有利于维护企业良好的市场形象。

  集中于年内某一时点实施年度分红,对于自由现金流充裕的企业,持续的现金流入可能会造成大量资金长时间在账面闲置、吃活期利息,损害股东价值;而对于自由现金流并不充裕的企业而言,在现金分红派息日企业需要一次性准备巨额资金用于派发股息,会增加企业的融资成本;而实施季度现金分红,一年里多次派息,可以避免企业因一次性大额派息对企业现金流的冲击,降低企业的筹资成本。

  从投资者的角度而言,季度分红可以使投资者获得持续稳定的现金分红回报,有利于吸引养老金等长期资金入市。近年来证监会多次表示,要推动养老金等长期资金入市。养老金是老百姓的养命钱,需要定期支付退休金。如果没有持续、充裕的现金红利收入,养老金等机构投资者就只能靠卖股票度日,也就无法成为股票的长期持有者。因此,在推动养老金入市的同时,管理层不仅要推动上市公司提高现金分红回报,而且,有必要推动上市公司实施季度分红,以满足养老金等长期投资者的持续现金支出需求。

  当前,A股市场在经历了近六年的熊市之后,一些蓝筹股的现金分红收益率已高于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一些股票的分红收益率已经达到5%以上;如果投资人构建一个12~15只蓝筹股的投资组合,若都实施季度分红,则投资人基本上每个月都可以获得一笔股息收入。

  上市公司实施季度分红,个人投资者股息收入预期将更加明确,可以获得更加持续、稳定的现金流,如果股息收入随着上市公司业绩增长而增长,也可以引导个人投资者更加关注上市公司的基本面,而不在意股票价格的短期波动,从而引导理性投资、长期投资。

  最近,以房养老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其实,如果季度分红在蓝筹股中得到广泛实施,那么,持续的股息收入也可成为投资者养老金的一个有益补充。而且股息收入比债券利息收入更能够抗通胀侵蚀,上市公司利润总体上会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增长,如果构建一个投资组合,股息收入长期而言亦可以随着利润的增长而增加,可以抵消通胀的影响。

  因此,无论从投资者的角度还是上市公司的角度来看,都有必要进一步推动有条件的上市公司实施季度分红。

  其实,就制度层面而言,早在2008年10月,证监会发布《关于修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若干规定的决定》,该规定中首次提出:上市公司可以进行中期现金分红。从财务报表角度来看,“中期”并不仅仅指半年度,季度报表、月度报表都属于中期范畴。而且,在证监会这份文件出台之前,中石化、建设银行都已曾实施过半年度分红,而证监会在这份文件中提出“上市公司可以进行中期现金分红”,该份文件所指“中期现金分红”应该不限于半年度分红、也包括季度现金分红。

  因此,个人认为,当前我国上市公司实施季度现金分红,并不存在法律制度层面的障碍。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上市公司仍然仅实施年度现金分红,只有极少数上市公司实施半年度分红,迄今为止,尚无一家上市公司实施季度分红。证监会有必要对有关文件条款做出更加明确、具体的规定,鼓励有条件的上市公司实施季度现金分红。

(责任编辑:DF064)

,上市公司中外政治思想史 季度现金分红应适时推进 企业股东双赢

相关:

推进注册制改革的三点建议  近期,注册制话题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笔者认为: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原则,借鉴而不照搬国外成熟市场经验,从我国资本市场的实际情况出发,加大改革力度,创新推进新股发行注册制改革宜早不宜迟。  第一,不是不要审核而是应当改变审核方式实行前置审核。现有发审委可以保留,但职能应当转变、审核方式应当改变,对原先的最终审核改为前置审核。对所有IPO排队企业进行合规性的前置审核,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季度现金分红应适时推进  近期,针对网友和个别媒体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现状提出质疑,证监会在其官方微博上做出回应,随后又于11月30日发布了《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3号——上市公司现金分红》。  个人认为,我国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不足,不仅表现为上市公司历年现金分红金额波动性大,而且还表现为上市公司的现金分红基本上以年度分红为主,迄今尚无一家上市公司实施季度分红,实施半年度现金分红的上市公司也廖廖无几。相信监管当局..

IPO信息披露指引发布  市场高度关注的IPO重启又有进展。昨晚,证监会发布两项与IPO相关的信息披露指引。近期证监会披露对于新股发行的改革意见时,曾明确表态:今后,监管部门和发审委将只对新股发行的申请文件和信息披露内容的合法合规性进行审核,不判断发行人的持续盈利能力和投资价值,改由投资者和市场自主判断。新股发行上市该如何进行信息披露?成为事关每一名投资者判断上市公司质量的重要配套文件。  新股发行配套规则陆续推出  证监..

130指数创业板样本股大幅回调 4日平均下跌13.59%  《证券日报》基金持仓130指数四季度以来下跌2.89%,同期上证指数上涨3.33%。  昨日,创业板指数再次出现深幅调整,跌幅达到了3.08%,业内人士也表示考虑到当前资金对创业板警惕性普遍很高,预计短期该板块面临资金流出和继续调整的概率非常大。数据显示,周一创业板罕见跌幅超8%后,截至昨日,创业板指数本周4个交易日已经累计下跌12.05%。  《证券日报》基金持仓130指数样本股中,也包括了22只创业板个股,12月2日以来..

机构大举买入IPO重启受益券商股  本周一广发证券荣登龙虎榜,买方席位上,第二至第五的席位均为机构专用席位,合计买入额为1.29亿元,占该股当日成交总额的8.44%  昨日,大盘上攻步伐放缓,维持窄幅震荡,然而,本周以来持续活跃的券商板块仍然在表现,广发证券作为《证券日报》基金重仓130指数样本股,尤为值得关注。10月份以来截至11月底,广发证券已经累计上涨6.67%,同期上证指数涨幅为2.11%,本周前4个交易日,广发证券累计上涨7.52%。  北京某券商..

海外资金:看好A股前景 QFII和RQFII资金源源流入  “此次IPO重启,首批基本上是中小板及创业板企业,而QFII的投资目标集中在蓝筹股上,资金不会被分流。而且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改革政策明确,QFII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前景看好,尤其是近期一系列股市改革措施的推出,契合QFII一贯的投资理念,其将更加积极投入A股。”一位市场研究员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中登公司发布的最新统计月报显示,10月份QFII在沪深两市新开A股股票账户共17个,是QFII连续22个月出现新开账户。..

私募老总直觉:牛市来了  新股发行(IPO)重启的靴子终于落地了,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一整套办法和思路也逐步浮出水面。A股市场的扩容预期并没有压垮股市。相反,A股近日走得稳中有升。  北京格雷投资总经理张可兴在股市征战多年,这位信奉“大道至简”的私募老总对IPO重启抱有相当乐观的态度。他认为,IPO重启是牛市启动的一大信号。至于背后的逻辑,张可兴坦言“并没有严密的逻辑体系予以支撑,更大程度上是多年以来培养的感觉”。  在A股历史上,..

私募提前斩仓创业板 称再下跌40%才合理  12月的首个交易日,创业板指数一日跌去逾8%,个股有六成跌停。一时间,围绕着创业板的“今生”和“未来”,A股市场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私募一直被市场视作创业板上涨的“弄潮儿”,因其追求绝对收益的特性,亦因其灵活炒作概念的“传统”。但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采访了解,众多私募大佬没有料想中的措手不及,对创业板早有大幅减仓。其普遍预计,创业板指数再跌40%也不无可能。  提前斩仓  继12月2日创业板指数暴..

传华夏基金张后奇将转投平安养老保险 公司称不知情  作为基金业的“老大”,华夏基金今年以来无论是业务层面还是人事层面都动作频频。继原华夏基金总经理范勇宏确认加入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之后,近日市场又有消息称,华夏基金副总经理,负责机构业务的张后奇也将离开公司,“转投”平安养老保险任职。《经济参考报》记者就此事致电张后奇尚未得到回复,而华夏基金方面表示并不知情,一切以公告为准。  伴随着抢手人才源源不断的输出,华夏基金已然顶起了公募基金界“黄埔军..

WTO达成首份全球协定 潜在经济效益可达万亿  意见不合、初步共识、重回谈判、弥合分歧……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世界贸易组织(WTO)在印尼巴厘岛会议室的灯火通宵达旦,多哈回合全球贸易谈判在这里紧张举行。  7日,人们终于迎来“阿泽维多时刻”——这位WTO的总干事促成了世贸组织成立18年来首份全球性贸易协议。阿泽维多在致辞中一度哽咽,“WTO历史上首次迎来真正成果。我们回到了正轨上,但现在只是个开始。”  对于WTO而言,这是历史性的一刻。多哈回合谈判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