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重启:改革拐角

2013-12-05 01:41:45 来源:网络

  IPO重启靴子落地,更像是利空出尽。加上,新政和之前市场猜测的版本相比明显“超预期”,大盘蓝筹跷跷板效应正在形成。

  11月30日周六,证券市场新政四箭齐发。证监会公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下称《意见》),并就推进新股发行注册制改革、优先股、完善现金分红等问题做了相关说明。在明确IPO及优先股发行等具体规范的同时,证监会也明确了IPO重启时间,在2014年1月陆续安排公司上市。

  两天后,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配套措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时公司股东公开发售股份暂行规定》发布。

  由于IPO重启时间早于市场预估,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的机构人士多认为,短期而言,重启将改变市场对小盘股稀缺性的预期,打压创业板的估值,这一变化将使得小盘股相对于大盘股的估值溢价,从此出现趋势性回落。就此而言,新一轮的风格转换已经开始发生。

  “5·30”行情再现

  12月2日,四箭齐发后的首个交易日,创业板指数重挫8.26%,创下了历史最大跌幅。总共有355只股票的创业板中,222只个股跌停,仅有3只个股收红;中小板情况稍好,701只中小板个股,有22只个股上涨,但也有近百只个股跌停。

  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以“两桶油”为代表的蓝筹股飘红护盘,双双涨超4%,同时,银行保险股普涨,券商股大涨,招商证券国元证券涨停。

  这一剧烈的市场变化让不少投资者联想到了2007年的“5·30”行情。“12月2日虽然不是重演,但确实有当年‘5·30’的影子。两者都是小盘股炒作过于猛烈,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有所削弱;不过修正的手段不一样:‘5·30’是提高交易成本,导致垃圾股、小盘股急跌,而此次行情则是重启IPO,放大小盘股供应力度。”北京一位基金经理向《华夏时报》记者分析称。

  12月3日,经过前一日的大面积下跌,蓝筹股大幅走强,创业板指数尽管在早盘再次暴跌超4%,但在主板回升带动下,现止跌反弹。4日,IPO系列政策对市场影响初见端倪,主板和创业板市场出现明显分化,截至当日收盘,沪指上涨1.31%,创业板反下跌1.11%。

  记者注意到,在A股市场大起大落中,股指期货也出现了颇为“巧合”的异动。11月28日资源类权重股带动A股指数飘红,但从IF1312合约主力席位动向看,国泰君安却逆市大幅加空单4203手,空单持仓量为13388手,从11月27日空头持仓第三名跃升至第一名;29日,其空单持仓量继续保持在第一位。

  12月2日市场大挫,但当天,国泰君安空单大幅减少3530手,持仓量为8857手,排名落至第三位,空单持仓量和排名恢复到正常状态,完成了其可称“完美”的对行情把握能力的表演。

  不过,与国泰君安似乎对IPO重启有充分且准确预期相比,几乎所有的机构都对此次监管层“周六鸡叫”措手不及。据记者了解,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出台一样,多家券商周末加班召开了客户电话会议解读。

  “心上一块石头落地后,股市表现就更能回归于反应企业基本面的表现。”海富通基金高级投资顾问谢淳淇向记者透露,此次新股发行的出台时间早于市场先前的预估,原本多数分析师都以为会等到明年一季度末,不过从结果看他们都很乐观。

  新政组合拳

  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多位机构人士对此次一揽子监管政策改革计划都给予了正面评价。

  在他们看来,此次系列改革明确了新股发行、优先股推出、上市公司分红和借壳上市等资本市场重大问题的解决思路、发展框架,这是资本市场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精神的一部分,体现了证监会对于资本市场系统性改革的整体思路,有利于纠正困扰A股多年的制度性偏差。

  一直以来,新股发行制度未完全市场化导致的新股发行定价过高、一二级市场利益不对等是导致A股持续低迷不振的重要制度性因素之一。这也是在证监会此次公布的多项重大制度改革中,IPO制度改革最为关注的缘由。

  中信证券首席策略师毛长青表示,《意见》较于此前的意见稿在发审制度与发售制度上均有明显改善,具体有四大方面的重要改变:一是发审制度明确推出注册制;二是网下配售的自主配售制度进一步完善,剔除10%的最高报价并降低询价者数量,从而提高询价者获配比例,有助于提高新股定价效率;三是网上实行改良式的市值配售,根据非限售股市值与申购资金量进行配售,先缴费再配售,一方面缓解IPO重启对于二级市场资金的分流,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打新资金可能造成的二级市场波动性加剧;四是引入存量发行,降低发行价格。

  在银华基金看来,《意见》的亮点在于“审核重点的转变、信息披露透明度的强化以及监管边界的进一步厘清”,即审核重点从盈利能力和投资价值转向信息披露内容,并通过缩短审核时间、同步公开审核进度倒逼监管部门提高效率,监管延伸至事中事后,强调加大惩罚力度、提高造假成本。

  “新政开启了新股发行注册制的开端。”谢淳淇称。

  记者注意到,IPO制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与之相配,还发布了《关于开展优先股试点的指导意见》、《关于在借壳上市审核中严格执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标准的通知》和《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3号-上市公司现金分红》、《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时公司股东公开发售股份暂行规定》等重要文件。

  从具体改革内容可见,此次证监会将企业分为成熟无重大资本支出、成熟有重大资本支出及成长有重大资本支出三类,要求其分红比例应分别在80%、40%与20%。毛长青指出,2012年A股公司分红比例仅为24%,从指引要求的分红比例来看,A股公司分红比例有较大提升空间。

  此外,退市制度也是此次市场人士讨论的焦点之一。

  在退市制度改革之前,惟一可以量化A股退市的标准只有“连续亏损退市法则”,但股市成立20多年以来退市的公司寥寥无几,反而借壳重组造成了ST股票成为获得超高额回报的黑马股票,造成了很多中小投资者非理性的投资理念。

  毛长青表示,不允许创业板借壳上市是本次退市制度改革的一部分,这一改革借鉴了香港经验。

  优先股试点指导意见则对于银行、电力等市净率偏低甚至破净的大盘蓝筹行业有一定的提振作用。

  大成基金表示,优先股推出对权重股形成实质利好,从相关政策导向看,股息率较高的大盘蓝筹等权重股有望率先尝试。除了银行以外,金融服务、采掘、家电、交运、公用事业等股息率较高的权重股也有望受益于优先股制度,分享改革红利。

  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杨德龙表示,《意见》还着眼长远,完善了新股优先配售比例、网上网下比例分配和回拨机制等一系列有利于长期投资者的制度安排,为长期投资者更好地参与股票发行、分享资本市场发展红利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以基金为代表的长期投资者有望获得新的发展机遇。

  “长期投资者的成长壮大,是资本市场稳定发挥作用的重要基础。”在杨德龙看来,短期而言,IPO重启+优先股试点对于券商来说是最直接的利好;此外,银行、建筑等可能试行优先股的行业也会得到估值提升,保险行业则受益于股权性资本工具的丰富和投资品种的拓展。这和银河证券分析师孙建波的分析结果不谋而合。

  改革一大步

  IPO重启打破了14个月来股市的供求关系,也改变了市场对于小盘股稀缺性的预期。

  “这对主板市场冲击将不会太大,而对创业板冲击较大。”杨德龙认为,IPO重启对二级市场资金分流作用不大,主要是心理层面的影响,因为目前排队上市的公司以中小板和创业板为主,主板公司很少。

  记者注意到,在本次IPO暂停的一年多中,创业板指数从最低585.44点起步,一度摸高到1423.96点。经过12月2日的大幅下跌,创业板的市盈率依然有51倍,而整体市场市盈率还不到13倍。

  杨德龙表示,创业板的大跌符合预期,预计未来几个月仍将继续走弱。他同时认为,临近年底,市场资金面处在相对紧张状态,很难出现像样的跨年度行情,“市场对风格转换的呼声较高,部分大蓝筹可能会走势坚挺,但很难出现大幅上涨的行情。”

  在泰达宏利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吴华看来,市场定价功能准确性的提高,意味着股市作为经济“晴雨表”的功能将得到显著提高。不过,吴华进一步指出,《意见》等政策在落实上可能还需要更多细则来配合。比如,上市公司接受社会监督时,监管机构如何和社会监督合作等。

  孙建波也表示,与《意见》相关的很多配套措施需要出来。如市场期望的更加严格的退市制度、证券违法集体诉讼制度、对欺诈发行相关人的严格刑事责任等还没有看到。

  交银施罗德基金则认为,改革将对资本市场形成长期的巨大正面影响,改革最终完善后的资本市场将更具吸引力,“从这方面说,此次资本市场进一步市场化改革的效果或可与股权分置改革相提并论,并为未来新一轮的牛市打下扎实基础。”

(责任编辑:DF107)

,IP周金伙 O重启:改革拐角

相关:

多地启动土改试点 “土豪”股卷土重来  近来,继安徽之后,江西南昌宣布将于年底前正式启动土地流转试点。分析指出,近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土改着墨最多,联系到近期多地相继启动土地流转试点,以及三中全会推土地改革,土地流转很大可能即在各地全面展开,土改概念股或将卷土重来。  多地相继启动土改试点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

50家企业携300亿冲线 动作快的能赶上首班车  忽如一夜春风来,明年1月份将发行50家的好消息使得堰塞已久的IPO排队企业欢呼雀跃:12月2日上午,证监会对投行人士进行了一个小规模培训,内容主要是老股转让、财务信息披露和定价三方面,并明确指出,在本周四之前提交上市时间表。有与会人士透露:会里说要在20日之前补齐各种材料,否则可能就要留到年后补年报了。  中信证券指出,已过会的83家企业中,剔除问题项目后剩下企业数目与证监会提出的50家相差不大,募集资金..

IPO重启退出渠道 注册制发行市盈率暴跌  这是个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IPO重启时间正式明确,对于众多陷入困境的PE投资机构来说,退出渠道经过一年漫长的等待再次打通,久违的资本盛宴。但是,不好的消息是投资收益会下降,PE暴利时代终结,由审核制向注册制过渡,创投生存模式从比拼关系转向比拼投资眼光和投资能力,市场化起决定作用将带来PE行业的洗牌。  多名PE人士告诉本报记者,机构未来将更倾向价值投资,IPO注册制来袭,如果不精耕细作,创投将难取..

瞄准IPO开闸 公募私募备足弹药争推打新利器  上周末,证监会明确IPO重启时间,2014年1月将陆续安排公司上市,暂停一年多的打新资金开始暗流涌动。与此同时,基金公司加紧研究设计,调整策略,为“打新”做准备。为了抢得先机,已经有私募基金开始和基金专户等沟通合作打新,近期成立的不少新私募产品均将参与打新列为投资范围之一。  新发基金纷纷瞄准打新收益  尽管IPO重启消息短期利空资本市场,不过不少基金公司从IPO重启中嗅到了机会。据记者了解,目前多家基金..

日小盘股飙涨 暗示安倍经济学奏效  2013年日本小盘股增长表明安倍的货币和财政举措已经奏效。  在过去的一年中,日本小盘股股价的强劲上涨让部分投资者对安倍经济学充满信心。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三支箭”改革方案,正开始带领历经了20年萎靡不振的日本经济迈进新一轮的增长轨道。  日本新兴企业市场指数(评估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小盘成长股的指标),截至11月26日,今年以来上涨134.6%,是大盘股日经225指数的一倍多。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现在的问题..

基金年终排名战升级  在IPO重启、禁止创业板借壳上市、估值高企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12月前两个交易日创业板指数大幅下跌8.16%。受此影响,同期开放式主动偏股基金平均下跌2.22%,部分重仓创业板的基金跌幅更是在6%以上,使得临近年底的基金排名战再添变数。  从三季度末的基金重仓股数据来看,开放式主动偏股基金的前十大重仓股中创业板股票市值达到677.33亿元,在其全部持股市值中占比超过13%。其中,44只基金前十大重仓股中的创业板持仓占净..

嘉实基金连续三个季度规模下滑  金牛理财网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末,嘉实基金的公募资产管理规模为1688.31亿元(含联接基金),与其去年底的规模1945.25亿元相比,已然下降256.94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在前十大基金公司中,嘉实基金是唯一一家近三个季度规模持续下滑的公司。  规模下降的同时,嘉实管理的基金份额也大幅缩水。数据显示,嘉实管理的基金份额已由去年底的1892亿份降至今年三季度末的1588亿份,下降超过300亿份。  导致嘉实基金规模缩水的重..

创业板指数冲高回落  本周二创业板指数艰难实现“海底捞月”,周三更是跟随两市主板指数顺势冲高;不过IPO重启的阴影并未消散,创业板个股的上冲动能明显不足,最终还是冲高回落出现大幅跳水的走势。短期来看,创业板的调整仍未结束,其内部个股的分化将加剧,投资者宜保持一定的谨慎情绪。  创业板指数昨日小幅低开后,一度跟随主板指数艰难翻红;不过午后该指数冲高回落,尾市跳水幅度进一步加剧。截至昨日收盘,创业板指数下跌15.04点,跌幅..

114亿资金大举进场抄底 传统蓝筹大吸金  IPO重启的突然袭击,虽然令市场措手不及,但在传统蓝筹联手上冲的带动下,市场反倒显现出了超预期的抗跌性。昨日,两市再度出现较大幅度的冲高,市场做多情绪似乎重燃。据巨灵财经统计,昨日两市共有114.12亿资金跑步进场,其中传统蓝筹股成为资金扫货的重点。分析人士表示,航运股及自贸概念引领的整个传统蓝筹股的胎动,表面上看营造出了一定的风格转换迹象;但在银监会 “9号文”仍未落地、IPO重启的冲击尚待继续消化的..

政策助力农林牧渔板块崛起  昨日,沪深两市再度出现较大幅度的冲高,市场情绪出现好转。1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要加强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构建新型农业”。受此消息提振,中信农林牧渔行板块昨日大幅上涨2.85%,在29个中信一级行业指数中涨幅位居第二位。  昨日,中信农林牧渔指数中成分股迎来了普涨。昨日实现上涨的有71只个股,涨幅超过2%的个股数量达到38只,新希望和唐人神两只个股强势涨停,圣农发展 、香梨股份 、通威股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