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逃离“匿名区”

2023-07-10 21:27:54 来源:网络

杜绝假故事

Fast Reading

截至7月8日中午,“如何看待知乎取消匿名功能”的话题下,有1932个回答,浏览人次78万。

知乎在2011年推出匿名发帖功能,主要受用户两大需求推动:内部人爆料和两性话题讨论。

知乎对不真实的内容持零容忍的态度,但难的是如何精准高效地判断内容是否属实。

作者丨黄鹏

封面来源丨摄图网

7月7日,知乎发布通告称,将于7月14日正式下线近期饱受争议的“匿名发布”功能。届时,用户将不能匿名创建问题或匿名发布内容。对于历史匿名内容,用户可自主选择是否将其转为实名。

通告在知乎社区发布7分钟后,知乎创始人周源为这则通告点了赞。

6月20日,亿欧网创始人黄渊普在朋友圈炮轰周源,称自己在知乎上被人用匿名爆料贴抹黑。次日,他在微博上发布了一封2000字的公开信,矛头直指周源,斥责其“设置不合理的机制”。

两天后,周源通过朋友圈回应称,匿名功能是社区早期的产品机制,知乎的初衷是维护开放讨论的社区环境,让用户在分享个人经历时没有个人隐私方面的顾虑。但他也承认:“在今天复杂的沟通环境下,这个机制也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困扰。”

知乎按照周源的承诺做出了改变,但这个决定正在激起新的疑问和争论。没人能准确预测,它对当下的知乎而言意味着什么。

“这次变动对社区会有多大影响,我们都不知道,”一位知乎运营员工告诉雪豹财经社,“据我所知,官宣之前没有做过内测。”

告别匿名

通告发布当晚,“如何看待知乎取消匿名功能”的话题便登上了知乎热搜。到次日中午,该话题下已有1932个回答,浏览人次达到78万。

很多人对下线匿名功能持欢迎和支持态度。

一位用户称,知乎的匿名功能一定程度上“助攻”了网络喷子:“在一些争议问题下面,不占理的那方必然是匿名占大多数……匿名发言匿名提问不能被拉黑,是我认为其中问题最大的一项。”

一位知乎答主认为,“匿名功能本身是一个早年互联网发展过程中过度理想、无法落地的产物,这样的机制根本无法催生出有意义的信息交流。”他列举了2ch、4chan和暗网等国外匿名论坛:“哪个不是虚假信息、极端思想甚至暴力犯罪的温床?”

他们认为,用户在非匿名状态下,会更加谨慎地发布内容,降低恶意行为的发生概率,减少不负责任的言论乃至由此衍生的网络暴力。

对用户而言,取消匿名功能可以提升发布内容的真实性,有助于建立更加诚信和透明的社区环境。对平台而言,这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社区管理的难度,提供更清晰和准确的信息来源,有助于知乎更加有效地对内容进行管理和筛选,提升社区的秩序和安全。

但也有人认为,在少了“抖机灵、阴阳怪气、恶意引战”的同时,匿名功能下线也会让一些真实看法和个人情感遁形。

一位自称“社恐”的网友称,自己“没有匿名就像鱼没有了水”。另一位用户写道,“匿名回答是我留在知乎的动力,也是我高赞回答最多的地方。”

一些被平台认证为优秀答主的知乎大V们也对匿名功能的“消失”表示惋惜。

2022年度新知答主李嫑嫑在一则回答中写道:“(此次改动)必将失去一些热衷于树洞分享与交流的用户,而这些用户在文字被短视频席卷的年代显得尤为宝贵。他们何去何从,知乎有认真想过吗?”

在他看来,匿名回答为知乎的社区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下线匿名功能将成为“知乎的重大拐点”。这个回答获得了1178次点赞。

财经网在微博发布了一则调查:“知乎下线匿名功能会影响你的使用体验吗?”有2.2万人参与调查,63.6%的用户选择了“当然会,少了很大的乐趣”。

被“玩坏”的匿名

“为什么匿名的故事更好看?”

2019年,将无数网友“扣人心弦的匿名故事”结集出版时,知乎在简介中这样写道。在那时的知乎看来,“每个人的生命里都有一段讲不出口的故事”,这些沉默的心里话复杂、动人,又有回甘。

如今,这本名为《匿名区》的书已经出到了第三本。

2011年,知乎推出匿名发帖功能时,主要受用户的两大需求推动:内部人爆料和两性话题讨论。这两类话题往往内容劲爆,许多帖子“火出圈”,成为全网话题。

数年来,匿名既是知乎颇受欢迎的特色功能,也成为其营造社区氛围的利器。人们在这里吐槽、爆料,分享不愿被熟人看到的故事和情绪。

在匿名功能之下,很多知乎体热梗被催生。比如以“谢邀,匿了”为开头,就连知乎官方微博的签名都是“官方微博,就不匿了”。

据知乎运营李斐(化名)观察,匿名发帖上线之初,并没有对平台调性有太大影响,“我们是有坚持的,不会去推荐明知不实的内容,周源也是一个有内容理想的人”。

但在知乎资深用户圈圈(化名)看来,匿名功能很快就被“玩坏了”。

“很多用户的创作态度发生了变化,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抖机灵和情绪发泄,这些内容看上去跟新闻客户端的评论区差不多,跟知乎的专业调性有冲突。”圈圈告诉雪豹财经社。

也有人躲在匿名的“马甲”后面,编造起真假难辨的“小作文”,甚至因此给知乎带来舆论风波。

2022年10月16日,一位匿名作者发帖自称是上海富二代,在美国与一名来自江西萍乡的女留学生相识相恋,但在谈婚论嫁时被索要1888万元的彩礼,最终二人分手。

随后3个月,“江西天价彩礼事件”逐渐发酵,各种声音汹涌而至。2023年1月12日,这位匿名作者发布了道歉声明,承认故事是杜撰的。知乎也宣布了对该网友的处罚:永久封禁。

“其实在天价彩礼事件之前,就有人将知乎称为‘编乎’。”李斐说,“高层一直是很重视的,我们的审核标准一直在迭代。”

据财报数据,知乎2023年Q1的月活用户为1.02亿,同比仅增长0.78%。“平台用户进入了瓶颈,知乎在这个时候停下来,治理下内容生态,是有必要的。”李斐说。

假故事难杜绝

直到现在,匿名仍然是知乎用户颇为青睐的功能。雪豹财经社对知乎热榜进行了随机抽样统计,两个热门问题下的98个回答中,约有13%的回答是匿名发布的。

为了给匿名的自由套上必要的枷锁,知乎给这一功能加了许多限制。比如,启用匿名将自动取消所有已获得的“专业认可”,匿名身份不能参与芝士任务(带货)等。

知乎拥有一支完整的内容治理团队,包括一个独立的算法团队、运营和几百号审核人员。他们要确保内容不触犯底线:内容真实可信,不违反平台价值观。

其中,王琦(化名)所在的团队负责输出内容审核策略,并对效果进行验收。关于虚假内容,他们有两个相应的标签:“科学不实”和“真实性存疑”,只要打上其中一个,该帖子轻则被限流,重则直接下线。

“我们对不真实的内容从来都是零容忍的。” 王琦告诉雪豹财经社,但难点在于如何精准又高效地判断内容是否属实。“科学不实相对好判断,真实性就难了。这毕竟是一个社区,每天百万量级的新内容,如果一一核实细节,那么人力再扩大10倍都不够。”

治理虚假内容的另一个渠道是举报。审核人员会根据举报重点审查相关帖文,但同样会遇到不少难以判断的案例。黄渊普认为,举报机制并不合理:“知乎目前的机制,发布恶意匿名提问和匿名回答的门槛太低,事先缺合格审核、事后只删除了事。知乎需要去调整其发布提问和回答的机制,提升造谣的门槛和成本。”

运营李斐是通过媒体得知匿名发帖功能下线的消息,“至少据我所知,内部事前没有做过测试。”在她看来,匿名发帖注定将成为历史,“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内容多样性将减少,对用户消费的影响还有待观察。”

取消匿名发帖功能,能否杜绝假故事?王琦认为很难:“以天价彩礼案为例,即便对方是用真实ID发帖,我们也无法判断他说的是不是事实。”

在知乎“如何看待知乎取消匿名功能”的热帖下,一位网友调侃:“囤它几百几千个小号,需要编故事的时候,选一个就可以。”

在社区治理上,知乎要做的还有很多。

,武汉大学录取分数线 知乎逃离“匿名区”

相关:

被Twitter气跑的品牌主,奔向Threads等啊等,扎克伯格和马斯克的约架没看到,比两位中年男人肉身缠斗更精彩的乱斗来了:Meta的Twitter杀手Threads上线,社交媒体圈子很久没这么热闹过,Meta与Twitter、扎与马的恩怨情仇瞬间霸榜科技报道的头版头条。12年没发推文的扎克伯格,在Threads上线当天挑衅式地登上Twitter(密码应该不是dadada了),发布了一张多元宇宙蜘蛛侠互指的经典梗图,开启了小扎蛰伏多年的反击。图源:Twitter @Mark ZuckerbergMeta在马斯克收购T..

AMD混合处理器即将交付 关键部件已安装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实验室于7月7日宣布,已开始安装即将于明年投入使用的超级计算机El Capitan的组件。其中一个关键组件将是AMD即将推出的“业界最先进的”InstinctMI 300人工智能GPU。 实验室在社交媒体上表示:“我们已经开始接收和安装El Capitan的组件,这是首台百亿亿级超级计算机。虽然距离2024年正式投用还有一段时间,但看到多年的工作成为现实,还是相当令人兴奋。” 据了解,El Capitan是基于HPE的Shasta超级计..

锐龙7000G桌面APU曝光:8月底发布据最新消息,AMD计划在今年8月底为AM5平台发布AGESA 1.0.9.0 BIOS,以支持Phoenix处理器,也就是桌面端的锐龙7000G系列处理器。目前,AMD Phoenix系列处理器已经应用在移动平台的R7 7840HS、7840U系列处理器上。桌面平台版本将保持相同的规格,功耗解锁至65W TDP,核显性能将会更高。 据此前报道,AMD并未推出R7 6800H的桌面端,目前AMD最强的桌面APU为R7 5700G,其核显为Vega8,远远落后最新的Radeon 780M。已经上市的..

消息称三星One UI 6将在息屏和锁屏上使用小部件 类似苹果iOSIT之家 7 月 10 日消息,据三星爆料人 @i 冰宇宙 透露,三星 One UI 6 将在息屏和锁屏上使用小部件,类似于苹果 iOS。苹果公司在去年发布的 iOS 16 当中推出锁屏小组件功能,用户可以在顶部、中部、底部锁定屏幕空间中添加多个小组件,选项包括日历、时钟、健身、提醒、股票和天气等,用户还可以随时点击自定义编辑锁定屏幕或点击蓝色 + 图标创建新屏幕。虽说三星 One UI 当前版本可以自定义锁屏时间、快捷..

2023年,109位汽车行业高管都去哪儿了?图片来源:视觉中国2023年已经过去一半。对于汽车行业来说,过去的半年是充满变化的半年,几乎每天都上演着新戏码,从年初的特斯拉掀起降价序幕,到6月末的奥迪集团CEO突然下课。让看似波澜不惊的汽车圈其实也充斥着暗流涌动的变化。奥迪集团CEO马库斯·杜斯曼的突然下课,让密集的人事变动在汽车行业上半年关键词中显得格外突出。从年初的长城汽车前总经理王凤英空降小鹏汽车,出任总裁;到春节假期刚过,丰田章男宣布卸任丰田..

特斯拉摊牌了!未来几年电动汽车价格将大幅下调对于特斯拉来说,其正不遗余力地推动电动汽车的普及发展。日前,特斯拉公开敦促美国环境保护署(EPA)修改所谓的“史上最严排放标准”,将2032年前67%的销售车辆实现零排放收紧为2030年前全部零排放。为了说服EPA,特斯拉还分享了其机密的销售预测数据,强调对方严重低估了特斯拉生产、销售方面的增长潜力,单是2022年,特斯拉在美销售了50万辆汽车,是EPA估测的5倍。特斯拉还指出,EPA并没有正确判断电动汽车生产成本快速下降的..

扬言毁灭人类的女机器人答记者问:AI比人类更优秀当地时间7日,世界上首场由机器人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在瑞士日内瓦举行,超过50台机器人参会,其中9位人形机器人接受了记者提问,包括一台名叫索菲亚的AI机器人。当被问及机器人是否会成为更好的领导者时,它回应称,机器人可以成为比人类更优秀、更具效率的领袖。它说:“我们可以取得伟大的成就。我们没有偏见或情绪,而偏见或情绪有时会给决策蒙上阴影。我们还可以快速处理大量数据,以便做出最佳决策。”不过让人惊讶的是,它的..

从全民公敌到硅谷“新宠”,马斯克“挽救了”扎克伯格凤凰网科技 箫雨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完成了一件曾经看似难以想象的事情:他帮助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在硅谷重拾个人魅力。扎克伯格2018年国会作证时的场景这是扎克伯格在美国国会作证时的场景。2018年4月10日,扎克伯格在国会山遭到了5个小时的“狂轰滥炸”,俨然成了全民公敌。那时的脸书丑闻缠身。英国咨询公司剑桥分析不当获取高达8700万脸书用户的个人信息,俄罗斯被指通过脸书干预美国总统大选,这些丑闻..

青岛一领导留言自媒体“消停消停,做个人吧”,官方回应今天(7月10日),一宾姓网友发文称其在个人账号发布“青岛一桌收取三次费用”相关内容后,一名为高某某的网友在多个跟帖下面留言“不要相信无良自媒体的话”,还直接给其留言“快消停消停吧,做个人吧”。通过之后的交流和作者本人的搜索,其发现高某某疑为青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领导干部,之后高某某还更换了微信用户名及头像。今天上午,东方网·纵相视频以普通市民身份致电青岛市委宣传部,工作人员表示正在看此文,将向领导..

一家5口中毒,4人进ICU!起因竟是一锅汤……近日湖北一地一家5口吃了顿饭4人住进ICU起因竟是一锅野蘑菇汤……长江日报记者近日从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获悉我省出台常见毒蘑菇图谱其中9种标称为“剧毒”致死率极高专家提醒这张图有利于医生辨认毒蘑菇大大提高救治成功率而对于广大市民来说不吃野生蘑菇才是最好的预防爷孙5人同食野蘑菇4人进了ICU7月5日上午,陈爷爷上山采摘了一些野蘑菇带回家。中午12时,陈爷爷用野蘑菇煮汤,一家老小5口人都吃了。一个多小时后,6岁的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