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游》“龙妈”出演的漫威新剧被骂惨了,罪魁祸首是AI?

2023-07-01 06:02:02 来源:网络

《权游》“龙妈”出演的漫威新剧被骂惨了,罪魁祸首是AI?

美国编剧工会抵制 AI 的大罢工仍在继续,漫威再添一把火。

6 月底,漫威新剧《秘密入侵》在 Disney+ 开播,《权力的游戏》的「龙妈」加盟,虽然阵容强大,但 因剧集片头采用 AI 制作,引发了巨大争议。

《权游》“龙妈”出演的漫威新剧被骂惨了,罪魁祸首是AI?

骂得最起劲的,莫过于《蜘蛛侠:纵横宇宙》的导演 Justin Thompson。

这是对每一位真正的艺术家的侮辱,漫威和迪士尼的成功建立在艺术家们的创造力上。它(AI 作品)看起来像狗屎,他妈的 AI。

《秘密入侵》的导演 Ali Selim 回应,用 AI 创作人物变形水彩画,是为了贴合「外星人变形渗入地球」主题。

负责制作的视觉工作室 Method Studios 则一再声明「无人伤亡」,AI 仅作为创作工具之一,没有创作者因此失业,但仍遭到业界猛烈批判。

持批评态度的业内人士认为,漫威此次选择 AI 制作片头,绝不仅是出于「宣传噱头」,而是表达一种明确的态度。

正值抵制 AI 的风口浪尖, 漫威此举是否代表选择站队 AI

上一个引起类似争议的作品,还是网飞与微软小冰、WIT STUDIO 共同创作的商业动画短片《犬与少年》。

网飞以「动漫行业劳动力短缺」为由让 AI 画背景,而日本的漫画家则说「我们需要钱才能生活」。

《犬与少年》背景图由 AI 生成

《犬与少年》背景图由 AI 生成

所以, 动漫行业劳动力是短缺还是不短缺?

尽管版权法条例尚待完善,道德争议不断,继迪士尼、网飞之后,漫威选择推出 AI 制作内容,仍然是一个重要信号——

技术层面上, AIGC(人工智能生产内容)已不是问题,生成式 AI 已摆到创作者们眼前。

它到底是打开新大门的超级工具,还是究极邪恶的剽窃凶器?会让更多人实现拍电影的梦想,还是一不小心跌入 AI 陷阱?

AI 如何「拍」电影

体验过 Midjourney、DALL-E 、Stable Diffusion 等 AI 图像制作模型的朋友,想必不会怀疑该类服务生产图像的能力。

随着工具版本迭代,生成作品的精度愈高,似乎也越来越接近「真实拍摄」画面。但对于个人创作者,使用绘图 AI 来自制一部电影,仍然需要一定想象力。

《权游》“龙妈”出演的漫威新剧被骂惨了,罪魁祸首是AI?

《秘密入侵》这条被业界骂惨了的片头,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从 Method Studios 充满求生欲的声明可以窥见,与网飞《犬与少年》的制作相似,采用了「AI+human」模式。

AI 听指令生成图像,而人类创作者——导演、艺术指导、2D / 3D 动画师、开发人员等,不仅需要给出「想法、主题、文字」,还必须用传统技术与 AI 高度协作。

这种生产方式与我们想象中的 AI「一键生成」仍有差距。

目前最好的视频生成 AI,也只能生成时长几秒的视频。现阶段的 AI 短片,多是通过绘图 AI 生成大量静态画面,来与这些几秒的视频「混搭」。

参考 Waymark 早前发布的人工智能生成短片《The Frost》,影片时长十二分钟,剧本由人类导演撰写,每一个镜头均由 OpenAI 的图像工具 DALL-E 2 生成,再通过 D-ID(为静态图像添加运动的 AI)将图像制作成动画。

得到了「动画」后,影片的最终剪辑还是得由人类负责。

将各色 AI 组合起来使用, 最大限度减少「人类干预」,这种想法也早有 AI 爱好者提出并尝试。

如,提到 AI 生成视频绕不开的人物,德国科技企业家 Fabian Stelzer,以及他想要制作的科幻电影(或者说,短片合集) 《Salt》。

在他的设想里,故事脚本、配音、画面分别由不同 AI 生成,人类需要做的只是 最初的启动指令和最终的 排列组合

虽《Salt》目前的成品简单粗糙,也很久没有新进展,似乎社交网络的噱头大于实际,但不可否认它提供的实验思路——一个不会写作,不会画画,不会音乐的人,也可能用 AI 制作出电影。

《权游》“龙妈”出演的漫威新剧被骂惨了,罪魁祸首是AI?

上一个给予人们制作视频自信的,还是手机的拍摄和剪辑软件的简化。

这次,我们同样可以乐观地认为,飞速迭代的 AI 工具,能够让视频制作门槛持续降低,更多的人愿意尝试自制内容。

当然,视频的数量与质量不一定呈正相关,即便 AI 将捷径提供给每一个人,生产好内容或许还需要一定的专业性和不确定的灵感。

何况,生成式 AI 之上仍有无数悬而未决的难题。

创作者在愤怒什么?

正如从业者难以抑止影视公司尝试使用 AI,人人均是创作者的时代,AI 平台工具太具吸引力。

可,在我们选择使用生成式 AI 的那一刻, 便无可避免地卷入 AI 争议和版权风险之中

AI 技术目前最受争议的一点, 是它不能凭空生产内容。人工智能生成模型需要「投喂」大量数据,无论是文字、图像、声音,均来自 人类过去的创造

A站抵制 AI 作品创作图. 图片来自:Veronika Kozlova

A站抵制 AI 作品创作图. 图片来自:Veronika Kozlova

过去,生成式 AI 训练多会选择开源社区,训练「数据」和成品的版权均归属平台,内容不可商用。而迪士尼、漫威、网飞出品的影视作品,显然是 商业内容

一个生成式 AI 的「养成过程」,可能吞掉了数亿张人类原创作品,没有付出一分版权费用,而当它被投喂成熟后,夺走了人类创作者的工作和薪酬。

鉴定人类抄袭已经是困境,鉴定 AI 抄袭,即鉴定 训练 AI 模型使用了侵权素材,更是难上加难。即使有黑魔法应对黑魔法,AI 打败 AI,创作者维权的法律成本也会相当高昂。

因此,尽管已经出现了「盖蒂图片社 Getty Images 起诉 Stability AI 侵犯版权」的大型 AIGC 侵权诉讼案件,绝大多数创作者对于 AI 侵权的愤怒,仍然只能停留在 道德谴责层面

难以制止,难以维权。正是创作者们愤怒的原因。

全球视觉设计网站 A 站(Artstation)曾爆发抵制 AI 作品活动。创作者上传 反 AI 图片洗版,抗议网站内大量原创作品被窃取、被投喂进 AI 模型。

《权游》“龙妈”出演的漫威新剧被骂惨了,罪魁祸首是AI?

一位曾经使用 AI 工具进行影视制作的广告行业从业者提醒,比起训练 AI 模型的 版权争端,AI 工具的 反授权条款更容易被忽略。

由 AI 生成的作品,工具平台不仅可自用,还可授权给其他用户。以及最被使用者忽视的,训练专属 AI 的过程中,投喂个人原创作品,其实也同时将该素材授权给平台。

换句话说,如果我们训练并使用 AI 工具制作内容,不仅无法获得成果的版权,还极可能 无形中交出了个人作品授权

原创数据库与工具平台的 反授权条约,二者联合解释了为什么率先使用 AI 生成视频内容的,会是迪士尼和漫威。

《权游》“龙妈”出演的漫威新剧被骂惨了,罪魁祸首是AI?

它们不仅坐拥全球最丰富的原创数据库,可用于训练 AI ,还拥有地球上 最强的法务部。即使不像皮克斯新电影《疯狂元素城》,直接使用迪士尼研究工作室的 AI 模型,需要向外购买其他平台工具服务,也不忧心可能发生的授权撕扯。

如此以往,受伤的似乎只有影视巨头的雇员们,不得不将工作成果投喂给 AI,并最终迎来被 AI 取代的那一天。

AI 创作的大门打开,就不 再关上

从业者对生成式 AI 的怒火,像是工业革命时期罢工运动的再现。雇主找来爱尔兰人顶替罢工的英国人。爱尔兰人成为宣泄怒火的对象,而雇主得以隐身。

数据库,AI 模型,工具平台,工具使用者,新技术带来的 恐惧和闭环式矛盾,本质上仍是人类间的利益纷争。

尽管,国内外针对 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的监管条例,也已提上日程。

今年 2 月,美国版权局裁定一例 Midjourney 制作插画不受版权保护,这是全球首次就 AI 创作作品的版权保护范围作出裁定。

从过去无数次的技术革新经验,我们很容易下判断,在新技术出现的早期,人们对于它的强烈渴望,往往胜过谨慎思考。

图片来自:hearstapps.com

图片来自:hearstapps.com

导演诺兰近日采访时,发表了一番对 AI 的洞察。

对我来说,人工智能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这就像算法这个词。我们看到公司使用算法,现在是人工智能,作为逃避其行为责任的一种手段。

在他看来, 科技公司主动提出成立国际机构来监管 AI,只是一种最古老的政治伎俩。新科技发展已超出大多数人的认知,监管部门同样不能及时跟上,政策往往是事后诸葛亮。

正如,从业者们的抗议无法从根本上抑制影视巨头尝试 AI,生成式人工智能带来的新创作浪潮,也不会因为监管政策的暂时缺位而停下。

生成类 AI 出现并将持续影响娱乐艺术行业的发展,已经是无法逃避现实。承认新技术的到来,并积极提高对它的认知,或许是更理智的应对方法。

曾获得艾斯纳奖最佳封面的插画师 Jen Bartel 认为:

艺术家和消费者都必须明白这一点,创意劳动也是劳动。我们也是工人,商业/娱乐艺术也是一个会以越来越多的方式来剥削我们的领域,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所有人都需要提高对此的认识,无论我们喜欢与否。

Jen Bartel 创作的漫威插画

Jen Bartel 创作的漫威插画

尽管 Bartel 本人并不从事视觉特效工作,但她表示,在她合作的客户中,「尝试将人工智能融入各种制作流程的不同环节」成为越来越常见的做法,这种做法表明他们不仅有意将这些工具纳入创作流程,而且随着 AI 不断发展和处理的工作越来越复杂,还将持续而广泛地使用。

作为关注科技与生活方式的内容品牌,我们总在向内容创作者、产品设计师提问,创造这件作品时,你是怎么想的?

或许有一天,我们在解读 AI 创作内容时,对话方正是 AI。由它来告诉我们,哪些内容是「制作电影」时的数据灵感呢?为何在无数种可能性中,最终导出了我们所见到的作品。

但,彼此的提问者,还是不是人类,亦会成为问题中的一个。

,《权游》“龙妈”出演小默先生 的漫威新剧被骂惨了,罪魁祸首是AI?

相关:

超150位高管批评《AI法案》:可能损害欧洲竞争力财联社6月30日电,包括空客和西门子在内的数十家欧洲最大企业30日采取集体行动,公开反对拟议中的欧盟人工智能(AI)法案,他们批评称,欧盟的AI法案可能损害欧洲的竞争力,并且未能应对潜在挑战。超过150名企业高管签署了公开信,签署者包括空客董事长René Obermann和“AI教父”之一Yann LeCun,以及来自西班牙电信公司Cellnex、法国软件公司Mirakl和德国投资银行Berenberg等不同公司的高管。

谷歌在AI领域的潜力被严重低估了总结1)Google正在人工智能领域采取重大举措,推出了生成式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Google Bard,并向人工智能初创公司Anthropic投资了3亿美元。(2)Google对人工智能初创公司Anthropic的投资是对OpenAI的ChatGPT的反击。在Google Cloud上推出人工智能助手,可能会推动Google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增长。(3)生成式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2年的100亿美元增长到未来十年内的1180亿美元以上,这为Google供了巨大的增长机..

等价交易 美团和光年之外互相选择作者 | 贾阳 罗立璇果然,还是美团接盘了老王的光年之外。周五下午,美团于香港联交所发布公告,称已完成光年之外境内外主体100%股权的收购,收购价约为20.65亿元。与此同时,国内目前最高调的AI大模型创业公司的精确估值也出来了,20.65亿元。01.美团捡了个大便宜首先,根据港股上市规则,这次关联并购事项交易额超过上市公司市值的0.1%但低于5%,豁免遵守通函及独立股东批准的规定。所以严格来说,并购未提前公告或经过股东..

中国团队推出世界首颗AI全自动设计CPU《科创板日报》30日讯,中科院计算所等机构用AI技术设计出了世界上首个无人工干预、全自动生成的CPU芯片——启蒙1号。相关论文已于6月发布。这颗完全由AI设计的32位RISC-V CPU比目前GPT-4所能设计的电路规模大了4000倍,性能堪比Intel 80486SX CPU。

2023年,搜索该讲什么新故事?文/陈锋编辑/子夜这几天,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朱啸虎和猎豹移动CEO傅盛关于大模型的讨论备受关注。杜克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教授陈怡然总结了他们的观点,朱啸虎认为看不到创业公司的机会,因为大模型参数多,所需算力大,而模型、算力、数据三大支柱都向大厂商集中,而傅盛认为大模型催生了很多新的架构在大模型之上的创业机会,包括直接在大模型上搭建不同应用,和由于数据隐私带来的垂直领域的大模型等。这场大讨论的背景..

五个星期“周游”全球22国 “ChatGPT之父”究竟收获了什么?财联社6月30日讯(编辑 潇湘)本月早些时候,OpenAI首席执行官奥特曼(Sam Altman)在他此次全球行的最后一站澳大利亚出席活动时,曾问过台下观众一个问题:“是否知道他在过去几周到访过多少个国家?”台上有观众回答说是“八个”。然而,当真正的答案揭晓时,所有人都几乎倒吸了一口气——22个!是的,或许在5月15日-6月19日的这短短五周时间里,全世界或许没有哪一个人比有着“ChatGPT之父”之称的奥特曼,行程更为忙碌。从下..

蔡崇信燃起了“第一把火”作者|张超宣布将接任阿里巴巴集团主席仅8天后,蔡崇信打响了业务冲刺的第一枪。6月28日,杭州菜鸟总部,2023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会议厅座无虚席,不少人甚至挤在会场过道之间,只为见到一个人——蔡崇信。不过,当日蔡崇信因出差没能抵达现场,只是以菜鸟集团董事长的身份通过视频发声,为菜鸟确定了新的发展方向。菜鸟终于决定跳出物流基建数字技术平台定位,推出自营快递业务——菜鸟速递。这也是菜鸟今年重点建设的国内物流业务..

毕业后删90%大学同学:究竟是情商低还是断舍离?「“对社交断舍离的追求,其实有比“礼貌互删”更高情商的方式。”」>>>近日毕业季,浙江杭州一位女大学生称自己删掉了90%的大学同学和老师的微信好友,但之后陆续有人重新添加她的微信并对她进行质问和辱骂。这名女生表示,她在删除好友前都会微信通知对方一句“后会无期,礼貌互删,祝好。”她认为自己跟这些人只是塑料同学情,毕业后交集为零,留着好友也没什么用,所以只留下了几个关系真的很好的同学。(新闻视频“女生毕业..

WHO可能宣布阿斯巴甜致癌?目前我们了解的有这些世卫组织或在下月宣布阿斯巴甜可能致癌?这条热搜最早来自于路透社,他们采访到了知情人士表示阿斯巴甜(用在无糖可乐、无糖口香糖中的甜味剂),将会在7月份被世卫组织国际癌症中心列为可能的致癌物。图源:新闻截图这个裁决还在谨慎的讨论中,将于 7 月 14 日正式公布。截至目前,这个事件我们可以关注什么?第一点,主要要看世卫组织最后给阿斯巴甜什么等级: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依据「致癌物」与癌症的相关性程度,..

这些行为都是性骚扰!做到5点勇敢维权发声受访专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副教授 谢丽丽北京声驰律师事务所律师 李真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李丹妮6月的娱乐圈十分“热闹”。这几天,针对知名艺人陈建州“性骚扰”指控不断发酵,已有多位受害者在网上发文、作出指控,公众对性骚扰的关注度也不断升高。针对性骚扰,网上有不同意见:有网友觉得要坚决抑制,有的认为它跟调情差不多,没必要小题大做。当然,这种看法遭到很多人的猛烈抨击。不过,如何界定性骚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