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为他们托底?

2022-07-18 10:02:45 来源:网络

看起来固若金汤的山体,很难经受住暴雨的持续冲刷。

社会也是如此。当山洪不断侵蚀,也会伤痕累累。特别是在护坡措施不完善、截排水设施不牢固的情况下。

从徐州到唐山,从河南村镇银行强赋红码到全国上百个楼盘业主强制断供,都能看到伤痕,有形的,无形的,财富的,精神的。

不久前被网络热议的“沪漂”打工者阿芬的遭遇,也是一道伤痕,幸好已被修复。

阿芬3月从河南到上海,想谋一份工,因为疫情,没有工作的她进了救助站,感染了新冠,在方舱治疗后痊愈。上海恢复正常后,她开始求职,因不符合很多企业“历史无阳”的要求,屡屡受挫,不得不住进虹桥地下通道的一个厕所。因为这里不用交房租,厕所还有免费的纸。

这篇上海自媒体人的报道迅速引起有关方面反应,提出各部门、各单位都应按法律法规相关要求,一视同仁地对待新冠阳性康复者,不得歧视。社会各界不能给他们贴标签,不能让他们生活在不该有的阴影下。

第二天,阿芬在多方帮助下找到了一份顺丰快递分拣员的工作,开始试工。

这周我离开上海到外地调研,但经常想到阿芬。持续数月的疫情,这样的命运并非个别。

我想到《中国新闻周刊》公众号登过的一篇关于疫情中的盲人的文章。主人公之一也是河南人,也是女性,2001年就到上海,在普陀区一家盲人按摩店当按摩师,并在这里遇到后来的丈夫,也是一位盲人按摩师。疫情前,两人工作日在店里吃饭,周末去附近超市买些熟食或速冻食品,回家用微波炉加热,也用买菜APP,“听”文字买菜。疫情一来,问题来了,当她朗读完所触区域的信息,再点击购买,至少要3秒钟,根本抢不到菜。

后来菜有了,因为是全生食材,47岁的她第一次用明火做饭,一开始不熟练,左手食指被锅壁烫出了泡。

这些命运让人无言,而对我的震撼更来自于比较。

就在阿芬报道发表的前一天,一位发展商问我房价的问题,并向我介绍了最近“五星级红包楼”的“茶水费”行情。“茶水费”我是知道的,但“红包楼”还是第一次听说,现在一手二手价格倒挂越厉害的楼盘,星级越高。据说“红包楼”一平方米的“茶水费”在2~5万元,最贵的已逼近10万。

还听说,有老板在企业里搜集“房票”,要是摇号中了,愿意给出“房票”的人以百万元计的“代持费”,说这也是一种“共同富裕”。

当“红包楼”和阿芬居住的厕所同框,当我们在疫情中团购到的新西兰雪糕、面包和盲人炒菜的场景同框,我久久无法平静。

我想到的问题是,谁来为他们托底?

阿芬的问题首先是一个劳动就业歧视问题。歧视对象往往是弱势群体,即越该帮的人,往往越受歧视。

对阿芬们如何托底?我因调研别的题目,来不及就此采访,就委托老同学、广州市天河区人大二级巡视员林志云代为了解情况。他有丰富基层工作经验,曾担任过区民政局局长,对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互助等保障问题非常熟悉,此次也专门和相关部门进行了沟通,他们提出了如下建议:

1、政府和各部门必须旗帜鲜明按照我国的劳动法、就业促进法、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的明确规定,保障劳动者依法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除经医学鉴定,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治愈前或者排除传染嫌疑前,不得从事易使传染病扩散的工作外,用人单位不得以是传染病病原携带者为由拒绝录用。对此要广泛宣传。

2、在做好宣传的同时,政府部门要严格检查和执法。对于刁难歧视弱势群体劳动权利的行为,可以追究其责任。

3、政府要做好新冠肺炎疫情的调查研究,出台有针对性的社会兜底保障措施,补民生的短板。

4、康复阳性感染者复阳的机会有多大,相关数据和机率要认真科学地研判并公开,以解除民众和企业的顾虑。

5、对积极帮助解决弱势群体就业的企业,政府应予表彰和奖励。比如现在对帮助残疾人就业的企业,在所得税上就有优惠。

6、对企业的顾虑和焦虑,也要及时响应。企业担心招收了康复阳性感染者,万一复阳,整个企业都被封闭、隔离、停业。所以疫情拖得越久,防控越要科学和精准。最近将密接隔离管控从“14+7”调整为“7+3”,密接的密接的隔离管控从“7天集中隔离”调整为“7天居家隔离”,压力就少了一些。对企业方面的诉求也要响应,帮助其减少包袱。

为弱势群体托底,政府义不容辞,与此同时,企业和社会也应积极参与。

不久前我参加上海新沪商联合会组织的座谈。有企业家讲到,企业在浦东运营着三家养老院,疫情严重时仅一家就有80个阳性感染者,还有3个重症,当时也没有菜,连老年人用的尿不湿也用完了。最后是新沪商联合会的成员纷纷出力,有的人大代表向政府反映,有的和医院对接、接走重症,有的帮助办理通行证,有的从自己的农场运来蔬菜,一家浙江企业还从浙江运来了一车尿不湿。

被助企业家感动地说:“要是没有大家帮助,这次可能就挺不过去了。”

上海是安徽人外出务工首选之地。在1000多万上海“非沪籍常住人口”中,安徽人超过240万。驴妈妈旅游网创始人洪清华是上海市安徽商会会长,他在座谈会上说,疫情最严峻的日子静默在家,为各种事心急,无力感很强,但总觉得应该做点事情,不能天天在家等待。

“当时看到很多老人、养老院、工地、安徽老乡缺乏生活物资,市委市政府也呼吁商会要发挥作用,于是我们立即向上海市相关部门申请通行证,带着276个徽商企业的董事长成立了‘徽骆驼物资急助平台’,每天接到1万多个电话,接不过来送不过来,也有被感染的风险,但心里是充实的,有的送货志愿者累了就在小区门口躺一会继续送,连续坚持了30多天。”

长三角现代服务业联盟办公室副主任胡雪莲是安徽滁州人,她和一些徽商多方联系,历经波折,通过芜湖市鸠江区白茆镇四季鲜果蔬协会,组织协会企业、家庭农场收割蔬菜、打包装车,于4月10日将10吨蔬菜包运抵上海,并由古美街道将蔬菜包发放给小区居民、独居老人和困难家庭。

“虽然只能缓一部分人一时之急,但每做一点,心里就会踏实一点。”

阿芬的问题,也是一个外来打工者在大城市的生存与发展问题。

疫情压力和经济压力波及很多人,外来人口往往首当其冲。

我还想到2017年11月,北京市大兴区“聚福缘”公寓发生的严重火灾事故,造成19人死亡,17人是来自河北、河南、山东等地的外来务工人员。起火地点在地下一层冷库,埋在聚氨酯保温材料内的电气线路故障发生火灾,遇难者均因一氧化碳中毒而死。

很多城市都有这种储存、生产、居住“三合一”的场所,城市离不开农民工提供的服务,但常常忽略他们生活环境里的安全隐患。他们好像是“过客”,老了,干不动了,自然回到农村,甚至平时也可能作为低端人员被“赶走”。城市似乎从不曾真正想过,如何让他们在城市扎根?

当然政府有政府的难处。外来人口流入多,服务和管理压力就大,因为我们的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如公安、教育、医院等等,都是按户籍人口定编定人。外来人口多,服务人员就必须扩编超编,但还是会有不少限制,捉襟见肘。长期人手紧缺,就容易管理粗放。

而站在外来务工者立场,他们在城市奋斗服务,有的交了多年社保,也在国家的职业目录中,如茶艺师、健康管理师、信息通信网络终端维修员、保安员、智能楼宇管理员、中央空调系统运行操作员、广播电视天线工、西式面点师等等。但内心里,他们总有一种不被城市接纳的疏离感。

这并不公平,虽然要彻底校正,还需要很长时间。

上一代没有户口,下一代读书就有问题,到了读书年龄,不少孩子就要回老家,有些就成了“留守儿童”。

给我讲“红包楼”“茶水费”的发展商说,他最近碰到一个老乡的孩子,国外留学回来,立即落户,其所就读的大学曾进入世界高校前500名,这样的高校加在一起共800多所。只要有它们的毕业证就很容易落户。而在他的公司里为城市造过很多房子的农民工却没有落户的可能。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守英说,我们的基本情况是,超过8.4亿人住在城市,还有5.6亿人住在农村,城乡之间一直有2亿人在飘(2019年数据)。他认为,传统的“只要把农民在乡村稳住了,社会就没有问题”“城市出了一点问题,就把人往乡村赶”的思路,并不符合规律,也不是现代国家治理的思维,这样的城市化实质是“回村城市化”,也就是让农民工承担低成本城市化的代价,但最终还是让他们回到农村。

“农民只是一个在城市作为农民身份的工人,城市的相关公共服务、市民的基本权利,跟他没有太大关系。”

事实上,这不仅不公平,也不可能长期维持。因为跟着“农二代”父母有过城市生活经验的“农三代”,其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已基本城市化。就算初中教育回本镇,高中教育回本县,其内心是归属于城市的,最终还是会和乡村“割断”。

怎么破解“回村城市化”,真正实现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

刘守英等学者提出,在代际上,从70后开始,要把一些不回村、已经在城市的农民工市民化,真正在其就业地市民化,进入城市的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和城市居民同权,和其享有的经济机会重合。“城市留下的这些人不是闲人,不是懒人,也不是失业人口、救济人口,而是工作人口。他们在创造财富,不是负担。”

而乡村振兴的逻辑,包括重塑村庄体面、发展乡村产业(如寻找主导产业,提高单位土地回报)、重构人地村的关系等等。“有了产业变化,出村的人会有部分回来,想搞农业的企业家会进来,喜欢乡村生活方式、对乡村有想法的人也会来。这在客观上要求将乡村支离破碎的土地从规划层面重划,努力进行宅基地改革,让村落适度集聚,让土地更好集中。现在土地之所以不集中,也是因为原来进城的人的地权和经营权没有分离。只有把农民工的市民化问题解决、地权转变后,才可能真正解决经营权的保障问题。经营权问题解决后,其他的权利拓展、权利行使、抵押这些金融手段才可能实现。专业化的具有企业家性质的经营者才能进来,带动农业要素组合、经营方式的真正改变。”

和刘守英教授类似,我的基本观点也是,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的关键在于让城乡之间产生价值循环,形成闭环。也就是让城市的资本、技术、知识、市场等资源和农村的产品、产业、劳动力、土地等资源循环起来,在农村、农地、农业、农人等方面有更高的价值产出。这里的提升空间是非常巨大的。

上周我在四川成都新津参加希望集团成立40周年活动,拜访了希望集团创始人之一的刘永言(四兄弟的大哥),这位现年77岁的老人是一位科技发明家,希望集团的第一页就是他们带着知识和技术在农村养鹌鹑开始的。我问他:怎么实现城乡融合发展、迈向共同富裕?

他说:“随着科技发展,农业和工业的界限会模糊一些。过去那种‘农业离不开土地’的观念也会淡化。无土栽培就是工业化。”他正在研究无土栽培。日本这方面很发达,但成本高。他的目标是用低成本实现无土栽培。

要打通城乡之间的障碍和阻隔,城市要包容农民工,乡村也要向城市开放,如此才能达成融合。

刘守英说:“回乡村找乡愁,是因为它是诗和远方。但诗和远方的前提是,我是一个已经被城市接纳的人,而不是一个归属是在乡村的人。对最终要回去的农民来讲,乡村就是他的宿命,他还找什么乡愁?这种‘回村城市化’的结果是,乡村变成一个‘愁’的地方,而不是回来找乡愁的地方。”

相反,当更多农民变成城市市民,才会有乡愁感。而那时的农村,也更容易实现土地、村落形态的调整,提升单位面积的产出,完成价值的创新和提升。

一个值得警惕的现象是,由于长期不注重扎实推动农民工的市民化,现在不少农民工已经开始选择“能落不愿落”。“愿落不能落”则主要体现在沿海发达城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程郁等人建议,应该分层次制定农民工落户政策,以“愿落尽落”“应落尽落”为原则推进重点人群落户。对县域内农民工,应着力提升县城的吸引力,提高他们在乡村和县城的就业质量和生活品质。对跨省农民工,应着力提高大城市的开放性,提升公共服务容纳能力和社会保障的承受能力,通过“人地钱”挂钩等激励政策合理分担落户成本。对县外省内农民工,应推进省内统筹,实现对省内农民工的统一服务管理。

乡村问题非常复杂,确实急不得,但对城市农民工的权利保障和市民化,现在更是慢不得。

我在《拒绝陷阱》中说,中国从低收入状态迈向高收入状态,大致要经历三个阶段:有活干(创造就业)、活干好(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干好活(迈向高附加值的创新经济)。在《苦日子,新路子》中我提出,每个市场主体都要做好更长期、更有韧性地过苦日子的准备。

阿芬的命运,以及近期一些无差别恶性伤害事件的发生,启发我们,在整个经济、就业、疫情压力难消的背景下,需要高度关注为弱势群体托底的问题。社会风险抵御能力的构建,需要从政府到企业和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未雨绸缪。

而从农民工城市化和城乡融合、迈向共同富裕的角度看,我们可能需要对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有新的认知和探索。

“立人之道,曰仁与义。”缺乏人道主义的现代化不可能是真正的现代化。

在对共同富裕的定义中,过去更强调财务价值。从现在起,应该更多地纳入人的尊严和公平正义等价值,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加以具体落实。

,教育部涉外监管信息网

相关:

用你的钱盖你的房,还烂尾了作者| 猫哥来源| 大猫财经烂尾楼业主们放手一搏,终于有一些停贷的楼盘开始复工了。听起来很像好消息,但是停贷的“根儿”却仍然没有解决,某券商对停贷事件做了估算:行业的停工面积大约5亿㎡,按1万/㎡的价格来测算,对应资产价值5万亿,按60%的首付计算,涉及2万亿的按揭。风险大不大?看各方表态,“不大”。监管说,“引导金融机构市场化参与风险处置”,地方说,“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银行则是晒出了各自账单说,..

人艺小剧场上演《关系》 多角度展现人性困局  中新网北京7月18日电 (记者 高凯)小剧场剧目《关系》日前在人艺小剧场上演。这部由万方编剧,任鸣导演的作品至今已上演13年,是近些年来人艺小剧场领域当之无愧的热门之作。   无论是作品对生活本身的投射与观照,还是丁志诚、梁丹妮、徐菁遥等原班人马的实力演绎与陈红旭、周帅青年一代的加盟,都让这部作品始终具有被探讨的价值。任鸣曾说,“关系”既简单又复杂,“要品味简单中的复杂,寻求复杂中的简单”。   ..

四川成都锦江区新增2个高风险区 1个中风险区  7月17日晚,四川成都市锦江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研究发布通告称:自2022年7月17日22时起,将成都市锦江区昆仑华庭小区1、2栋风险等级由低风险调整为高风险,将成都市锦江区晶蓝半岛小区1、2栋(包括楼栋底层商户)的风险等级由低风险调整为高风险,将晶蓝半岛小区3栋(包括楼栋底层商户)的风险等级由低风险调整为中风险。成都市锦江区其他区域风险等级不变。(总台记者 郑轶 辜韵璇) 【编辑:陈文韬】

北京顺义两地出现混检初筛阳性  7月18日,顺义区空港街道蓝星花园社区居委会发布通知,因发现1管10混1初筛阳性,按照防疫要求进行临时管控,只进不出。   南法信镇北法信村因出现10混1初筛阳性,采取临时管控措施,只进不出。   目前,两地疑似感染者正在进行复核,请广大居民积极配合防疫工作人员,做好防护措施,等待进一步消息。(记者 王可心) 【编辑:陈文韬】

李栋:看清细胞更深处  李栋:看清细胞更深处(讲述·弘扬科学家精神)   人物名片   李栋,1983年生,云南个旧人。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组长,主要从事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研制及其生物学应用研究,系统掌握了超分辨显微镜的关键技术,提出了新的成像方法,关键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研究成果“掠入射结构光超分辨成像技术发展与应用”入选2018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曾获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等多项荣..

广东新增本土确诊病例4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0例  中新网7月18日电 据广东省卫健委网站消息,7月17日0-24时,广东省新增本土确诊病例4例(深圳1例,珠海2例,佛山1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0例(深圳8例,珠海2例);另有3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病例(广州1例,珠海2例)。全省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21例(广州8例,深圳12例,佛山1例);新增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7例(广州4例,佛山1例,东莞2例);另有3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病例(广州2例,佛山1例)。   全省新增..

我国早稻大面积开镰收获  【在希望的田野上】我国早稻大面积开镰收获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早稻是我国全年粮食收获的第二季。今年,全国早稻面积稳定在7100万亩以上,眼下,9个早稻主产省份均已陆续开镰,早稻大面积收获全面展开。   最新农情调度显示,全国早稻收获已过四成,总体进展顺利。   在江西南昌,200多万亩早稻进入集中收获期。今年,当地投入3600万元专项资金,各县区统筹各类资金近1.7亿元,进行生产奖补,早稻面积和产..

广西新增本土确诊病例59例、无症状感染者53例  中新网7月18日电 据广西卫健委网站消息,7月17日0-24时,广西新增本土确诊病例59例(均在北海市,其中海城区41例、银海区12例、合浦县5例、铁山港区1例),含31例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均在北海市),无症状感染者53例(北海市51例,其中海城区28例、银海区13例、合浦县8例、铁山港区2例;南宁市宾阳县1例;钦州市浦北县1例)。当日解除隔离医学观察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例(北海)。截至7月17日24时,全区现有本土确诊病例68例(..

在“蓝色烟雾”上起舞 业界探索气凝胶产品的“前沿表达”  中新网太原7月18日电 (记者 范丽芳)随着气凝胶这一被誉为“世界上最轻的固体材料”在多领域的应用,其产业发展吸引学术界、工业界关注。7月17日,第三届中国气凝胶节在山西太原举行,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齐聚,探讨该产业的“双碳”未来。   作为一种新材料,气凝胶具有纳米多孔结构,兼具“超轻、防火、防水、隔热、耐腐”等特性,被称为“蓝色烟雾”,应用于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绿色建材等领域。   2021..

天津:7月18日全市开展核酸检测  中新网天津7月18日电 (杨子炀)18日,天津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天津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第20号通告。通告全文如下:   7月18日凌晨我市发生了本土疫情,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严格排查新冠病毒感染者和潜在传播风险,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决定,7月18日(星期一)在全市范围开展核酸检测。现通告如下:   一、7月18日(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