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你的钱盖你的房,还烂尾了

2022-07-18 10:02:17 来源:网络

作者| 猫哥

来源| 大猫财经

烂尾楼业主们放手一搏,终于有一些停贷的楼盘开始复工了。

听起来很像好消息,但是停贷的“根儿”却仍然没有解决,某券商对停贷事件做了估算:行业的停工面积大约5亿㎡,按1万/㎡的价格来测算,对应资产价值5万亿,按60%的首付计算,涉及2万亿的按揭。

风险大不大?看各方表态,“不大”。

监管说,“引导金融机构市场化参与风险处置”,地方说,“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银行则是晒出了各自账单说,“风险总体可控”。

接下来,银行也强势表态,这些停贷的业主们还是得还贷的,因为他们头上还有一把叫做“征信”的刀。

但停贷的业主们既然敢停,就肯定不在乎什么征信了,而其他被点燃怒火的人们,开始把这事儿往“根儿”上刨了,祸首直指预售制,任泽平更是大声疾呼“是时候取消商品房预售制了”。

对于预售制,争议也不小:

赞成取消的人认为,预售制对于购房者不公,用你得钱盖你的房,还动不动就烂尾了,那这钱去哪了?“以后一手交钱一手交房,天经地义”。

不过也有反对的,认为“预售制是全世界通行并且合理的,如果取消预售制,房企资金压力更大,房价会进一步上涨,更加不利于购房者。”

预售制该不该取消?

最近,又有风声传出来,某一线城市的住建局内部已经在开会,探讨实行现房销售的可能性,房协也想组织开发商讨论,但是大部分都不愿意多谈。

毕竟,预售制已经在中国内地存在了28年。

1953年6月,有一家“霍兴业堂置业有限公司”在香港注册成立了。

老板是霍英东和妻子吕燕妮,他们正式从航运跨界到了房地产,那时恰逢香港人口激增,商业蓬勃,房地产市场很火爆,霍兴业堂成为了霍家地产的大本营,第一笔生意就是铜锣湾的使馆大厦,打响了头炮。

然后他们从嘉道理家族买下了众坊街道东莞街的地块,准备盖100多栋住宅。

但是吧,盖楼需要钱,公众买楼也需要钱,以前整栋卖,后来他分层卖,但是分层还是门槛太高,一下拿不出来那么多钱,有买卖才有房地产的兴旺,咋调动大家买楼呢?

于是在房子开始盖之前,他就派发售楼说明书,告诉大家虽然房子我还没开始盖,但是我已经准备卖楼了,但是我也不让你一次性付清,而是分期:

第一期先交订金百分之五十,第二期落妥二楼楼面交百分之十……第六期余款百分之十于领到入伙纸时清缴。

这就是成了中国最早的分期付款和“卖楼花”。

这个创举真的是震动香港,地产商们很快就学会了,看中里面机会的黄牛们,也是开闻风而动,低买高卖,赚了不少,“卖楼花”风靡香港,“整个香港仿佛疯狂了似的,普罗大众卷进了房地产的旋风里”。

1988年,海南也学会了香港这一套,“卖楼花”也开始成为海南特产,并向两广扩散,现在的不少地产大佬,都曾在海南玩过这个游戏,但是很快,房地产泡沫破裂,这场游戏奠定了海南“天涯海角烂尾楼”的场景。

在霍家“卖楼花”创制后的40后,也是海南房地产泡沫破裂的1年之后,1994年,《城市房地产管理法》通过,预售正式制度化。

在香港火爆,进入内地市场后,自然也是大受欢迎,别说,预售也确实能达到四方共赢:

对开发商而言,能解决缺钱的问题,因为预售能够回笼资金,是高周转的重要一环;

对于购房者而言,期房的价格相对现房低,购房压力能小很多;

对于银行来讲,业主的贷款背后是高额收益,房贷是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之一;

而对于国家发展而言,对城镇化的推进作用,贡献不可磨灭。

当然,最开心的就是开发商,因为很像是一场“空手套白狼”游戏:

2013年,王健林成为了中国首富,大家对万达的扩张“看不懂”,王健林就给大家来了一个释疑,资金链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预售资金”:

一个项目,自有资金占总投资的20%-30%,因为拿地的部分是一定得自己掏钱的,但是买完地办完四证,就可以向银行贷款了,自有+银行贷款能占到总投资的50%,这部分钱可以支撑建设到可以销售的程度,然后剩下的50%的钱,就来自预售。

销售的钱到手,支持把这个楼完全盖完,最后到竣工的时候一算账,销售产生的利润差不多接近甚至等于这个物业的总造价,这样就不需要增加更多的贷款,可以发展的非常快。

可以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狂飙突进,预售制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目前市面上90%以上的新房,都是预售的。

这种模式真的能一直玩的转吗?

还真不是,老王也说了,这种高杠杆的模式有一个前提,就是取决于房地产市场前景和发展趋势,“如果10到15年,中国房地产还能够保持一个匀速或是保持现在规模往上走,这个模式是没有问题的”。

现在,这个模式显然已经有点玩不转了。

预售资金给房企加杠杆,已经成为了行业毒瘤,加杠杆的代价不用自己付,房贷的成本是业主自己背的,而银行在做这笔房贷的时候,也尽可能把自己摘出去,只负责放贷收息,对烂尾房负责的概率微乎其微。

预售是烂尾停贷的根儿吗?

这问题就复杂了,按说上面有规章地方有细则,如果都认真落实也就不会有烂尾事情,但是现实并非如此。

一般来说,卖房的前提是拿到预售证,而拿到预售证的条件包含“四证”在手,“投入开发建设的资金达到工程建设总投资的25%以上”,然后就申请预售了,当然也有的地方规定,多层建筑要完成主体结构的三分之一以上,高层建筑要完成地面以下主体工程。

但是监管部门对银行的要求是:只能对购买主体结构已封顶住房的个人发放住房贷款。

问题来了,不封顶是可以预售的,但不封顶就不能贷款,冲突下咋执行的,大家肯定都知道了。

而且预售还有一个规定,那就是“预售款必须用于相关的工程建设”,而且会有一个监管账户来管理这些预售款的,开发商对于预售款的支取要严格管理。

按说用预售账户里面的钱就能完成后续建设的,咋就烂尾了呢?说白了,就是钱被挪用了。

要求与实际操作之间,差的就不是一星半点。

这么多年了,这都成了行业“潜规则”了,相关方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而且,在地方调控的时候,监管账户的松紧都是可以调的。

比如,今年4月份,救市还是就房企的选择中,是倾向于救房企的,所以政策向房企倾斜,地方“优化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不再要求购房款全额缴存监管账户、商品房预售重点监管资金比例从40%调到30%、账户可特例支取、支持企业使用银行在途按揭款资金顶抵监管额度……

总之,一旦开了口子,那么房企的手就很难收回来,那么预售资金的监管就很难落到实处,年景好的时候都做不到,何况现在,这也是老百姓呼唤取消预售的根本原因。

但这事,实在是有点难。

实践过吗?有先例的。

2016年,苏州曾为“引导土地出让理性竞争”,为预售设置条件,做过现售;深圳也曾在2016年拿出地块,来做现售试点;2017年的杭州,曾经在土拍阶段就曾附加过“现售条款”。

但是,试点并不算成功,障碍之一,就是导致“房价大涨”。

深圳的现售地块成了地王,苏州那几年房价涨的厉害,杭州嘛,更不用说了,房价也是被暴力拉升,所以后来也就没人提这事儿了。

“现售是趋势”,算是一个共识,广州房协曾就预售制的去留发过文,有关部门都曾对预售制风险发话,“建议逐步取消”,但是后来用“征求意见”和“情况不属实”搪塞过去了,现售又成了黑不提白不提的事儿了。

2020年,海南省印发了《关于建立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城市主体责任制的通知》,不仅通知上了网,海南省还专门召开了一场新闻发布会来介绍这则通知:

“其中核心内容是建立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城市主体责任制,并创新提出发展安居型商品住房,以及实行本地居民多套住房限购政策和商品住房现房销售制度等”。

海南搞现售有啥好经验可以推广吗?现在还不好说,但是,海南之后再无一省份,敢把全面现售落地。

那取消的阻力在哪儿呢?

开发商肯定第一个不愿意,预售的杠杆取消了,对于高峰期的房企都影响很大,就别说现在的低谷期了,如果真的取消,那么可能很多房企会加速死亡;

地方上推行的意愿也不是很大,现在在财政收入日渐减少的情况下,对于土地财政的冲击,不是一星半点;

银行也不愿意,当居民的房贷转成开发商的开发贷,意味着当初业主们身上的风险转嫁到银行身上,当银行的风险从20-30%变成70%-80%的时候,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这事的结局会咋样呢?说说就好了,还想咋滴?

,用你的钱盖你的房教育部调查仝卓改往届生身份 ,还烂尾了

相关:

人艺小剧场上演《关系》 多角度展现人性困局  中新网北京7月18日电 (记者 高凯)小剧场剧目《关系》日前在人艺小剧场上演。这部由万方编剧,任鸣导演的作品至今已上演13年,是近些年来人艺小剧场领域当之无愧的热门之作。   无论是作品对生活本身的投射与观照,还是丁志诚、梁丹妮、徐菁遥等原班人马的实力演绎与陈红旭、周帅青年一代的加盟,都让这部作品始终具有被探讨的价值。任鸣曾说,“关系”既简单又复杂,“要品味简单中的复杂,寻求复杂中的简单”。   ..

四川成都锦江区新增2个高风险区 1个中风险区  7月17日晚,四川成都市锦江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研究发布通告称:自2022年7月17日22时起,将成都市锦江区昆仑华庭小区1、2栋风险等级由低风险调整为高风险,将成都市锦江区晶蓝半岛小区1、2栋(包括楼栋底层商户)的风险等级由低风险调整为高风险,将晶蓝半岛小区3栋(包括楼栋底层商户)的风险等级由低风险调整为中风险。成都市锦江区其他区域风险等级不变。(总台记者 郑轶 辜韵璇) 【编辑:陈文韬】

北京顺义两地出现混检初筛阳性  7月18日,顺义区空港街道蓝星花园社区居委会发布通知,因发现1管10混1初筛阳性,按照防疫要求进行临时管控,只进不出。   南法信镇北法信村因出现10混1初筛阳性,采取临时管控措施,只进不出。   目前,两地疑似感染者正在进行复核,请广大居民积极配合防疫工作人员,做好防护措施,等待进一步消息。(记者 王可心) 【编辑:陈文韬】

李栋:看清细胞更深处  李栋:看清细胞更深处(讲述·弘扬科学家精神)   人物名片   李栋,1983年生,云南个旧人。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组长,主要从事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研制及其生物学应用研究,系统掌握了超分辨显微镜的关键技术,提出了新的成像方法,关键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研究成果“掠入射结构光超分辨成像技术发展与应用”入选2018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曾获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等多项荣..

广东新增本土确诊病例4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0例  中新网7月18日电 据广东省卫健委网站消息,7月17日0-24时,广东省新增本土确诊病例4例(深圳1例,珠海2例,佛山1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0例(深圳8例,珠海2例);另有3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病例(广州1例,珠海2例)。全省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21例(广州8例,深圳12例,佛山1例);新增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7例(广州4例,佛山1例,东莞2例);另有3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病例(广州2例,佛山1例)。   全省新增..

我国早稻大面积开镰收获  【在希望的田野上】我国早稻大面积开镰收获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早稻是我国全年粮食收获的第二季。今年,全国早稻面积稳定在7100万亩以上,眼下,9个早稻主产省份均已陆续开镰,早稻大面积收获全面展开。   最新农情调度显示,全国早稻收获已过四成,总体进展顺利。   在江西南昌,200多万亩早稻进入集中收获期。今年,当地投入3600万元专项资金,各县区统筹各类资金近1.7亿元,进行生产奖补,早稻面积和产..

广西新增本土确诊病例59例、无症状感染者53例  中新网7月18日电 据广西卫健委网站消息,7月17日0-24时,广西新增本土确诊病例59例(均在北海市,其中海城区41例、银海区12例、合浦县5例、铁山港区1例),含31例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均在北海市),无症状感染者53例(北海市51例,其中海城区28例、银海区13例、合浦县8例、铁山港区2例;南宁市宾阳县1例;钦州市浦北县1例)。当日解除隔离医学观察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例(北海)。截至7月17日24时,全区现有本土确诊病例68例(..

在“蓝色烟雾”上起舞 业界探索气凝胶产品的“前沿表达”  中新网太原7月18日电 (记者 范丽芳)随着气凝胶这一被誉为“世界上最轻的固体材料”在多领域的应用,其产业发展吸引学术界、工业界关注。7月17日,第三届中国气凝胶节在山西太原举行,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齐聚,探讨该产业的“双碳”未来。   作为一种新材料,气凝胶具有纳米多孔结构,兼具“超轻、防火、防水、隔热、耐腐”等特性,被称为“蓝色烟雾”,应用于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绿色建材等领域。   2021..

天津:7月18日全市开展核酸检测  中新网天津7月18日电 (杨子炀)18日,天津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天津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第20号通告。通告全文如下:   7月18日凌晨我市发生了本土疫情,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严格排查新冠病毒感染者和潜在传播风险,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决定,7月18日(星期一)在全市范围开展核酸检测。现通告如下:   一、7月18日(星期..

甘肃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8例、无症状感染者183例  中新网7月18日电 据甘肃省卫健委网站消息,7月17日0—24时,甘肃省新增确诊病例28例,其中兰州市22例(城关区20例,七里河区1例,安宁区1例)、武威市古浪县2例、陇南市文县2例、定西市安定区2例,含9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病例,其中兰州市6例(城关区4例,七里河区1例,安宁区1例)、定西市安定区2例、陇南市文县1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83例,其中兰州市130例(城关区121例,七里河区4例,榆中县3例,西固区1例,安宁区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