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融资:三大“卡脖子”问题待解

2019-04-10 05:54:42 来源:网络

  贡献了全国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左右的专利发明权、80%的就业、数量占比超90%。小微企业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过,正如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所指出的那样——实体经济困难较多,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尚未有效缓解。

  采访中,记者发现,信息不对称、风险不对称以及收益和成本之间的不对称三大融资“卡脖子”问题待解。

  融资难易视企业情况而定

  “如果按正常程序贷款周期需要五到六个月,最后还不一定能拿到钱。”浙江义乌知衣公司负责人侯先生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这是以前,现在很少从银行贷款了,基本是自有资金,如果有资金缺口,会从朋友那里周转,方便、快捷。

  原因是“即便从银行贷到款,因为额度低,也难以满足公司发展的资金需求”。侯先生所在的公司注册资金是500万元,目前公司发展正处于上升期。

  同样是融资,江苏昆山锐百亿电子公司总经理冯先生的体会完全不同,“在我们这边,只要你想贷款,就可以贷到,特别是在公司开户行,更好拿到钱。”

  冯先生的公司注册资金也是500万元。他分析原因,“公司本身信用好、客户回款稳定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昆山这边的金融服务普遍不错,手续也不复杂,一般7天就批下来了。”“外资银行更快!”冯先生特别强调。

  一个比较明显的变化是,现在放款效率比以前高了,他告诉本报记者,“以前可能需要1个月左右,现在只需一个星期。”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每户小型企业能带动7到8人就业,一户个体工商户带动2.9人就业。但因缺乏金融支持等原因,小微企业平均寿命仅3年左右,而在美国、日本等国家,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为8年或12年。另有数据显示,仅11.9%的中小企业能获得银行贷款。中小企业协会曾透露,小微企业获得贷款利率大多在13%-15%,小微企业总融资缺口达22万亿元。

  融资“卡脖子”问题待解

  我国小微企业数量庞大,涉足领域广,常见的领域主要是零售批发、服装、电子、餐饮、娱乐、生产加工等,哪些是小微企业融资“卡脖子”问题?

  某国有银行一位不愿具名的贷款专员向本报记者反映,银行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的门始终是敞开的,不排除在贷款审核过程中,会考虑很多风险因素,比如,小微企业潜在的不确定性因素更多,企业规模小、缺乏抵押物、一些创业成果尚未转化等,这让银行在放款时会有一些顾虑。这可能会让资金需求较为迫切的小微企业感觉“不痛快”。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在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期间表示,小微企业融资难本质上是三个不对称,即信息不对称、风险不对称以及收益和成本之间的不对称。所谓信息不对称,是指银行对小微企业不够了解;风险不对称是因为缺少抵押,如果小微企业破产、逃走,银行会遭殃;而收益和成本之间的不对称,则是指小微企业贷款收益小、成本大,银行不情愿做。

  采访中,记者发现,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现状主要表现在融资渠道窄、抵押品不达标、信息不对称三个方面。

  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窄,导致融资难度大。大部分小微企业都存在规模小、资金实力弱以及销售具有不确定性等先天缺陷,这使小微企业在资金数量、借款时间和利率等方面存在多重限制。

  比如像侯先生曾遇到的情况,急需资金周转,短时间就很难从大银行那里“救急”。金融机构尤其是大型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审批程序繁琐,时间成本高,这与小微企业对资金需求具有的“短、频、快”的特点非常不符,因此,实现直接融资的难度很大。

  抵押品不达标或没有抵押品。这是小微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在经营的初始阶段,小微企业资金少,在固定资产的投资上难免规模小、价值有限,也因此,其抗风险能力较弱,加之信用体系还不健全,使得小微企业抵押品的折扣率高但资金循环缓慢。

  另外,小微企业办理抵押贷款需要经过申请、登记、调查、核实等多个环节,费时费力,成本不降反增。所以,小微企业通过抵押贷款融资也存在很大难度。

  不过也有例外,像冯先生,“似乎不需要什么抵押品,带上身份证、资产负债表、公司证照就可以了。”

  信息不对称。这也是小微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经常面临的问题。商业银行在选择贷款人时,倾向于将资金贷给资信状况良好的大企业。当然也包括像冯先生这样“信用好、客户汇款稳定”的小企业。

  大部分小微企业的内部信息不公开透明、财务制度和监管体系并不是特别完善,所以小微企业信息失真度会高于其他企业,所以,小微企业难以通过商业银行的评级导致融资成本高。

  有分析认为,商业银行为避免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带来的违约风险会要求小微企业提供优质的抵押品并进行深度的审核而花费大量成本。也因此,双方均面临高额成本,融资难度增加。

  虽然存在上述不足,但从长期发展看,小微企业发展潜力巨大,对经济的支撑作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全国全口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3.49万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23.81%。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9.36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1.79%,较各项贷款增速高9.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2018年四季度银行业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7.02%,较一季度下降0.8个百分点。

  而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今年更是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两会期间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今年我们要抓住融资难融资贵这个制约经济发展、市场活力的“卡脖子”问题,多策并举、多管齐下,让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在去年的基础上再降低1个百分点。

  侯先生和冯先生都表示,“如果贷款,还是会选择大型商业银行,利率低,安全性高。”看来,融资成本仍然是中小企业主们首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责任编辑:DF387)

,格式化命令 小微企业融资:三大“卡脖子”问题待解

相关:

积极引导更多金融活水流向小微企业   众所周知,小微企业对于促进市场竞争、增加经济活力、推动技术进步,特别是提供就业机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小微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日益突出。   长期以来,许多小微企业虽然有订单、有市场,但是由于“缺信用”“缺信息”“缺抵押”,他们难以通过市场途径获得融资或者需要付出较高的成本才能获得融资。如何发..

金融支持小微企业 应高度关注资金流向   中国正在发起一场从上而下的行动,以提高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政策支持力度,缓解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从当前的进展看,既要避免相关各方积极性不足的问题,更要避免盲目的运动式扶持,要将短期突破与长期的制度建设结合起来,避免资金通过一些平台流向风险巨大的领域,比如期货市场和平台自身的自营交易。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全国“两会”的记者会上明确表示,要让小微..

强化人才落户利好超大特大城市住房市场   4月8日,国家发改委发布《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以下简称《重点任务》),从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优化城镇化布局形态、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对今年城镇化建设进行部署。《重点任务》要求,继续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超大特大城市要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大幅增加落户规模、精简积分项目,确保社保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

减税降费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   自4月1日起,新一轮减税降费拉开了帷幕。   李克强总理4月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今年降低政府性收费和经营服务性收费的措施。其实施后全年将为企业和群众减负3000亿元以上。如李克强总理所说:“减税降费是今年应对下行压力的关键举措,可以说是当前经济工作的‘一盘主菜’。”   作为中国经济转型期的积极财政政策手段,相比往年,今年的减税降费可以说是..

积极政策效果显现 生产需求企稳回升   日前,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发布的2019年3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5%,比2月上升1.3个百分点。   从13个分项指数来看,同2月相比,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积压订单指数、产成品库存指数、采购量指数、进口指数、购进价格指数、出厂价格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从业人员指数、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生产经营活动预期..

政策松动“北上广深”落户会更容易吗   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大幅增加落户规模、精简积分项目,确保社保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   4月8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以下简称《任务》)对超大特大城市户籍制度改革提出新要求。政策松动,“北上广深”落户会更容易吗?   京沪落户门槛暂难降低   2014年11月20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

大豆产业:期待实现均衡发展   中国是世界大豆原产地,然而,随着持续进口大豆,我国对国外大豆的依存度高达85%。有人认为,进口国外大豆,可为中国节省更多耕地资源;也有人认为,大量进口大豆冲击了国内大豆产业的发展,使中国丧失了大豆的话语权。   这似乎成了一个令人左右为难的命题。因此有人提出,可否通过适量进口大豆,既填补需求缺口,有效节省国内耕地资源,又能保证国产大豆有足够的发展空..

智库专家共议如何重塑世界治理格局   国研智库书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学术沙龙日前在北京国研智库大讲堂举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北京大学等嘉宾围绕“重塑世界治理格局”“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与未来走向”等话题展开讨论。   在“重塑世界治理格局”环节,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陈剑表示,当前全球治理面临诸多问..

银行股仍受机构青睐   社保基金日前宣布,拟在未来6个月内减持交通银行不超过2%的A股股份。此举引来市场各方关注,但不意味着社保基金从A股“大撤退”,也不代表机构看空银行股。   交通银行公告称,社保基金减持是根据其资产配置计划和业务发展需要。交行相关负责人向媒体表示,社保基金减持部分股票是基于其自身投资安排进行的,此次减持仅限于2012年参与交行非公开发行认购的A股股份。未来,..

创新金融服务 浙商银行助力民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