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林:新股疯狂发行 股市运行格局已被彻底打破

2014-01-12 01:18:33 来源:网络

  随着IPO倾盆暴雨式的重启,市场的供大于求的局面进一步恶化,20多年来的中国股市固化运行格局已被彻底打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剧烈的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

  1.上证指数从大盘“风向标”,变成了“弃儿”。

  自2000年以来,随着央企为代表的大盘蓝筹股大量上市,占有中国股市75%市值的上证指数,一直是中国股市的“风向标”。上证指数的涨跌,决定着沪深股市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此,只要加强对上证指数的技术分析,基本上可以踏准中国股市的节奏。

  但是,从2013年起,由于政府调结构、转方式的新政策取向,货币政策的从紧,以及市场严重的供大于求,市场的有识之士采取了“踢开上证指数闹革命”、“在白色恐怖中开辟红色根据地”的战略战术,在上证指数继续拉年阴线、连熊六年的情况下,创造了创业板从585——1423点、涨幅143.3%,中小板从4013——6115点、涨幅52.4%的全球最大的牛市。

  进入2014年,由于沪市几年来处心积虑地筹划国际板,从而失去了新兴产业的中小盘股的发行权,而估值只有9.6倍市盈率,银行股只有4——5倍的市盈率的上证股市,大盘股的扩容则陷入困境,致使上证指数日益失去代表性,不断被边缘化,成为市场的“弃儿”。

  2。大盘蓝筹股从“有罕见投资价值”,变成了人见人怕的“重灾区”。

  记得一年多以前,在前证监会主席的主导下,证监会和证券业协会以银行股的超低估值为由,喋喋不休地鼓吹“大盘蓝筹股有罕见投资价值”,将大批的中小投资者引向大盘股中“举杠铃”。如今,在大盘股的连续暴跌中,这些都成了市场的笑柄和中小投资者痛苦的记忆。究其原因——

  第一,由于新一届政府不再唯GDP,主动降低GDP,坚定不移地调结构促转型,加大力度扼制高污染企业,从而对周期性产业的大盘股的成长性构成了重大打击。

  第二,20.7万亿的地方融资平台债务,以及30多万亿的影子银行的巨额理财产品的资金池所蕴含着巨额坏账的风险,使仅以表内资产状况所统计的大盘蓝筹股的超低估值,变得极不靠谱。

  第三,今年,周期性大盘股将利用优先股方式巨量再融资,以维持生存,从而引起了广大投资者的强烈反感和厌恶。

  第四,拥有大盘股的市值不能申购创业板和中小板新股,也迫使广大投资者抛弃大盘股。

  第五,大盘股没有高送转的可能,使被套者解套无望。虽然有些大盘股每年的分红超过银行的利息,但却是名存实亡,刚分得了红利,股价就发生了暴跌,严重挫伤了中长线投资者。

  如今,在新股密集发行之际,大盘蓝筹股顿时成了市场割肉换股的“重灾区”,股价接连下挫,跌到4倍市盈率都没人敢买,护盘的“暴力哥”被套,QFII全线被套,一再增持银行股的汇金公司也被套。

  这表明,当今中国股市首要的问题不是扩容,而是扩资。多年来,管理层不切实际地提出“2020年中国上市公司将达10000家”,“中国股市规模没有理由不世界第一”,大盘股上市便追求规模世界第一,还异想天开地策划搞国际板,是多么荒唐可笑!其致命的错误在于:用中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为由,认为股市规模也可以居世界前列,却忘了中国人均GDP仅列世界第94位。忽视了目前市场只有6000亿的存量保证金,根本无力承受起18万亿流通市值和沪市13万亿流通市值的大梁。大盘蓝筹股几乎全军覆没的命运,应该引起管理层对中国股市扩容大跃进危害的高度重视和沉痛反思。

  3。深强沪弱成定势。

  一方面,政府的政策倾斜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兴产业的老股和新股主要在深圳的创业板和中小板,所以投资者的投资取向理所当然地转向深市。

  另一方面,每年业绩高增长和高送转的个股主要在深市。去年250多家创历史新高,今年48家历史新高的上市公司主要在深市,可见深市的投资价值比沪市高。

  再一方面,唯有深市的市值才能申购创业板、中小板的新股,迫使大量投资者抛弃沪市股票,买深市股票,更加剧了深强沪弱。

  又一方面,深市的成交量日益与沪市拉开距离,自去年四月起,仅5万多亿流通市值的深市的日成交量,就大于有18——19万亿流通市值的沪市。到了去年12月,深市的成交量比沪市多30%左右。但1月上旬,就进一步拉大到多50%——80%。估计,待新股上市后,深市的成交量超过沪市一倍以上将成常态。

  通常人多的地方机会也多。今后,成交量大的深市,机会无疑大于沪市。

  4。投资者理念和行为发生了巨变。

  在2013年以前,中小股盘,即“八”的股票,连续上涨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生“二八”转化。“二”,即大盘股,也会表演一番。

  但是,自2013年春节至今,尽管市场呼声不断,但“二八风格转换”一次也没有出现。最多维持一天或半天,就偃旗息鼓。

  元旦后,市场的投资行为出现了前所未有、空前一致的大转变:弃大从小、弃旧从新(兴)、弃沪从深、弃主(板)从创(业板).

  我认为,这“四弃四从”,不是价值投资理念的倒退,而是投资者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价值觉醒,是供求严重失衡下的有效对策,是对成长性价值理念的孜孜追求,是自我救赎的明智手段,是市场进步的表现。

  5。管理层政策取向明显调整。

  本届证监会和政府,不再像上一届那样,倾斜于周期性产业,叫喊“大盘蓝筹股有罕见投资价值”;不再打着“反对炒小炒新炒差”的旗号,歧视创业板;不再对市场的炒作行为仅凭主观判断,就随意表态反对甚至打压,而是采取比较宽容的态度。例如对外高桥为代表的自贸区概念股的炒作,手游概念股的炒作,文化传媒股的炒作、智能穿戴概念股的炒作等,其态度是:“对市场的投资行为,证监会不做评价”。本周保监会颁布的允许保险资金投资创业板的新规,便反映了管理层对创业板态度的重大转变。

  正因为此,本周四创业板一举追平了前高点1423点,预计今年创业板两大指数,尤其是综合指数将会新高不断。出了扩容以创业板为主以外,更重要的原因是,目前创业板流通市值仅8500亿,中小板2.6万亿,深市主板2.3万亿,而沪市竟有13万亿。

  6。疯狂发新股,“保护”成空话。

  没想到,重启IPO竟然是以9个交易日发行50只新股的倾盆大雨、股市暴跌、极不人道的方式进行!

  更没想到,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后,“三高”发行顽疾依然没有解决,还会有67倍市盈率、73元的高价发行的情况出现!

  现在看来,存量发行成了大非提前高价减持的方便通道,只能是造成投资者对新股更大的恐惧和市场一再暴跌,为了区区几百亿的新股发行,不惜牺牲20000亿市值和广大投资者的利益,使管理层一再宣称的“特别要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成了空话和笑柄!

  管理层该反思一下,存量发行有何必要?如果此风不刹,就会有更多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以几倍于募集资金的数量,以超高价来提前套现大非,让大非三年不减持成为摆设,就没有动力去搞好上市公司了,因为套现的钱足以再造几个新上市公司。难道这就是停发新股一年零三个月中,管理层酝酿的改革新政?

  首批两只新股申购,只冻结了资金1200多亿,比以往1.1万亿、6000亿、3000亿,明显减少,表明现6000亿存量保证金中,能用来申购新股的资金越来越少,很少有场外新增资金为了申购新股而在二级市场买股票,主要是靠老股民抛沪股买深股、抛老股申购新股。据说,今年新股要发行2500亿,不知市场资金在哪里?只能靠老股的不断下跌和市值的不断缩水,来换取新股的发行,中小投资者将更加遭殃。

  下周28新股连发,上证指数不跌破2000点才怪!管理层与其维稳,不如真正解决股市供求严重失衡的问题!

  面对大扩容市道,我认为,也许唯有外延式成长性的资产重组股,即上海国资改革概念股,才能获取超额收益。我深信,买国资改革概念股,收益将大大超过博彩式的申购新股!

(责任编辑:DF068)

,李志林:新中国发型师网 股疯狂发行 股市运行格局已被彻底打破

相关:

谢百三:证券史上最糟糕的一次新股“改革”  本周证券市场最大的事情就是停止了十七个月的IPO新股发行开闸重来,其情况糟糕完全出乎人们意料,比人们原来担心的更为严重。  1。新股洪水来势汹汹,3天8家  新股一开闸,就非常湍急,他们都有紧迫感,这是注册制前的末班车了,要么不圈钱,要圈就狠狠地圈,不能有妇人之仁。要么不发新,一发就很多。  2。募资量很大 ,市盈率畸高  人们原以为按证监会规定的取消10%最高价,新股股价会较低。结果,网下竞价的结果..

万达集团2013年收入1866亿  万达集团2013年工作总结会议在北京召开。在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速趋缓的情况下,万达集团2013年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集团资产达到3800亿元,收入1866亿元,同比增长31%,创造了世界大型企业连续8年保持30%以上增速的发展奇迹。  2013年,万达集团各项事业高速发展,其中万达商业地产收入1456亿元,同比增长32%;新开业万达广场18座,全国累计开业万达广场85座,持有物业面积1704万平方米,排名全球第二;新开业16家..

包钢稀土艰难大一统:重组12家企业降至9家   包钢稀土(600111.SH) 的重组之路终于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1月3日,包钢稀土发布公告称将重组9家稀土上游企业,签署了《整合重组协议》。 而这也标志着一旦该重组完成,国内将出现首个大稀土集团。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12年年底,包钢稀土就曾经与12家稀土上游企业签订了有效期为一年的《整合重组协议》,而一年之后,签订协议的企业由原先的12家已经降至现在的9家,对照2012年年底的公告来看,包钢稀土原本的重组..

券业整合大幕拉开 方正证券拟132亿购民族证券  作为证券业新一轮整合潮的首场大戏,跌宕起伏的方正证券收购民族证券大剧,随着方正证券及东方集团的一纸公告,已无悬念和意外。  1月10日晚间,东方集团发布公告称,公司股东大会终止了对民族证券的增资扩股。东方集团是民族证券的第二大股东,此前曾坚持要对民族证券实施第二次增资扩股,以提高在民族证券的持股比例。虽然东方集团并不对方正证券收购民族证券投反对票,但是否实施此次增资扩股,显然对东方集团的利益影..

借壳方信威通信股权纠纷和解 中创信测重组再上路  前期因借壳方信威通信股权纠纷而“停摆”的中创信测重组终于重获生机。公司今日公告,收到信威通信就纠纷情况的说明,后者股东王靖、王庆辉、蒋宁与“光大系”达成和解,重组将继续推进。公司股票13日复牌。  去年12月17日起,中创信测因重大事项未公告停牌。随后,公司于今年1月1日公告,北京信威通信及股东王靖、王庆辉、蒋宁与新疆光大金控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光大金控(天津)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之间因投资协议中..

万亿并购市场恐退烧 万好万家三次卖壳失败   借壳失败的例子再添一单:1月8日上午,浙江万好万家实业有限公司投资者说明会在杭州白马大厦召开,公司董事长孔德永、董事会秘书詹纯伟、重组方代表谢荣斌、财务顾问西南证券代表和部分股东参加了会议。  据与会人士指出,重组失败主要原因是借壳标准等同IPO,鑫海科技方面无法及时提供所需审计材料所致。真相是否如此?事实上,鑫海科技在2013年4月的材料中利润已大幅跳水并出现高负债率,市场同时有声音指其资产利润数..

梅花伞网游“说故事” 或步“昌九”后尘  业绩承诺如“水中望月”催涨超两倍托出180亿市值  自去年十月公告将被借壳转型网游以来,梅花伞股价累计涨幅超过2.2倍,市值180亿元!不过,这一切都只是建立在借壳方游族信息“水中望月”的业绩承诺上。有分析就指出,姑且不谈借壳是否能最终成功业绩承诺是否能以兑现,即便这一些都顺利实现了,其目前的这么高的市值也远远高于在境外上市的网游概念股,也面临价值回归的风险;而一旦“说故事”的神话破灭,很可能就是“..

和顺电气董事长被查成谜 公司上市后管理层频更替  苏州上市公司圈子再现巨震。停牌了一周的和顺电气(300141)1月6日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长姚建华正配合江苏省公安厅进行调查,具体情况不详。  据了解,这已经是2013年以来苏州第三家上市公司掌门人身陷囹圄。2013年3月,苏州高新董事长纪向群被调任苏州高新区国资委副主任,但仅一个月即被立案调查;2013年7月,金螳螂实际控制人朱兴良被检察机关带走调查,至今仍未露面。  对于姚建华被调查的原因,和顺电气董秘褚晟在回..

天坛生物疫苗风波后高管离职 疫苗行业遭受重创   2013年12月13日,湖南省卫生厅及食药监局对外表示,12月6日至12月9日,湖南衡山县、常宁市及汉寿县共有3名婴儿接种了乙肝疫苗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其中两名婴儿不幸死亡。直至相关部门宣布调查结果之前,全国疑似乙肝疫苗受害的婴儿已累计17例。尽管后来官方公布乙肝疫苗调查结果,证明相关疫苗没有质量问题,但仍未打消人们的疑虑,疫苗行业遭受重创。中国的疫苗行业为何屡陷风波之中?  2013年岁末,乙肝疫苗事件进一..

包钢稀土艰难大一统:重组12家企业降为9家  稀土价格不容乐观重组12家企业降为9家  包钢稀土(600111.SH) 的重组之路终于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1月3日,包钢稀土发布公告称将重组9家稀土上游企业,签署了《整合重组协议》。 而这也标志着一旦该重组完成,国内将出现首个大稀土集团。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12年年底,包钢稀土就曾经与12家稀土上游企业签订了有效期为一年的《整合重组协议》,而一年之后,签订协议的企业由原先的12家已经降至现在的9家,对照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