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活化石

2016-06-12 00:45:49 来源:网络

助推项目:漳纸工坊
支持对象:湖北南漳漳河源中场造纸作坊
项目活动:手工纸创新、纪录片拍摄、手工纸文化陈列室以及观光小径建设
开展机构:拾穗者民间文化工作群
“回到田野,守望故乡”,一个纯粹的民间志愿者团队倾注在荆山峡谷一处造纸作坊的情意,随着不舍昼夜的漳河水,绵绵流淌。
在湖北省漳河源自然保护区内,有一处造纸作坊。作坊主人姓陈,世世代代以造火纸为生,家族长者、年逾八旬的陈三爷可以讲出《百年孤独》般的家族传奇。在现代机械化造纸的猛烈冲击下,他们的手工纸不具有任何竞争力,陈家人失去了收入来源,造纸技艺风雨飘摇。
陈家造纸完全依照古法,具有活化石意义,一个由民间志愿者组成的“拾穗者民间文化工作群”对其进行了为期达七年的保护,至今仍在继续。
初春的一个周末,我跟随拾穗者,来到荆山腹地,峡谷深处,在细雪微茫中见证了这个完全由民间力量推动的手工项目坚韧持续的一截片段。拾穗者“留住活化石”的理想和哀伤、希望和失望、困惑和坚持让人感喟,同时也释放着一种强大的力量。
九人行
2月25日7:00~11:30 襄阳-南漳县薛坪镇
襄阳,阴天。一大早,负责驾车的邓粮就出发,挨个接同行者。
一行九人,包括拾穗者成员、志愿者以及媒体记者;身份各不相同,公务员、DV爱好者、摄影达人、户外俱乐部老总、国企职员等。作为组织者,李秀桦给每人发了一张行程表,上面有同行人员的相关信息以及本次出行的详细计划。李秀桦交代,此行主要有三项任务:协调和落实过溪索桥和厕所建设相关事宜;丰富纸文化陈列室;继续探讨手工纸的可能性,为陈家寻找出路。
2004年,李秀桦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来到漳河源,第一次造访传说中的作坊。在世外桃源,长满苔藓的古老水车在溪流的推动下缓缓旋转,进而带动水碓工作。水碓有节奏地击打竹麻,一声一声,回荡在悠长如岁月般的峡谷……
一晃就是7年。这期间,李秀桦也因过于悲观而打过退堂鼓,但是再次来到漳河源,冥冥中似乎有种力量在推着自己朝前走。上一次到访是去年11月份,拾穗者成员在陈家老屋正厅挂起“漳纸工坊”的牌匾,正式成立项目组,和陈家人一起探讨一条造血之路。
车至薛坪镇,看到一个小杂货店。几年前,陈家人会走两个多小时山路,把手工纸背到这里来代卖,老板则将其折价成香皂、洗衣粉、电池等生活日用品。这种“以物易物”的原始交易方式,目前已经随着手工纸市场的完全衰落而停滞。
厕所和桥
2月25日 11:00~14:30 龙王冲—陈家
车子在龙王冲村支书的院子里停妥当,一行人做步行下山的准备,李秀桦和邓粮则开始跟村支书交代建桥的事情。拾穗者希望吸引一些背包客到漳河源体验美景和造纸技艺,这样就会为陈家带来一定的收入。陈家老屋背山面水,屋前有一方平台,平台和上山小路中间是漳河溪流,搭石为径。丰水期遇雨,溪水暴涨,陈家和外界就无法通行。因此,一座桥是必须的。
拾穗者上一次在漳河源即对架桥的事情进行了考察:桥架在哪里?应该是一座怎样的桥?是否安全可行?工程造价几何?由谁来修?最佳修建时间是什么时候……综合所有问题之后,本来是铁路局电力工程师的释溢具体落实索桥的设计。他拿着图纸,详细跟村支书以及其他村民讲解施工方案。温度低,手有点僵,释溢蹲在地上,尝试了三次,才揭起上面的一张,起身转交村支书。
“陈家的桥,还望支书多支持!”“我尽量!”“不能‘尽量’,一定要搞成功!”大家几乎异口同声,因为架桥的事情,容不得失败。
山路陡峭,一路下行,沿途都是好景致。气候原因,草木尚不丰茂,隔着疏林,远远看到一座粉墙黛瓦、坍塌过半的老屋。峡谷内有三个作坊,上场和下场的主人已经迁走,作坊随之废弃并坍塌,极目所见即为下场主人的大宅。
约一个小时候后到达谷底,陈家老屋耸立在溪流对面高起的平台上,仰头则见峭壁嵯峨。我心想,自然的不可战胜如斯,陈家世世代代利用这里的山水、植被、矿产、日照、风力来造纸并且以此为生,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实在让人唏嘘。
稍事休息,项目组开始分头行动。取出相关资料继续丰富陈列室,倒出修桥零件并一一对陈家人交代清楚功用,和陈家人详细商讨厕所的修建方案,将一包家庭常用药品交给陈三爷,继续用摄像机补拍一些素材……第一次来漳河源的人则组队沿溪而下,探访下场作坊以及更远处的大鱼泉洞。
围炉夜话
2月25日 17:30~翌日凌晨 陈家老屋
傍晚,峡谷里飘起小雪,漫山遍野的竹叶窸窣作响。天黑得很快,被门关在外面的峡谷只有漳河水的低诉声。
大家围坐在火炉旁,所谈三句话不离漳河纸。在漳河的源头,就地取水、取竹、取石灰,经过72道繁复的工序,做成一叠一叠散发着淡淡竹香的火纸,然后烧给死去的亲人,在世者的很多哀思和祝愿便会随着这等清洁之物御风而行。如果单纯从文化情结的角度来看,漳河纸美得无法言说。可是时代已经是机械化的时代,在成本更低、产量更大的机械纸面前,这种“美”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能做的事情有两件:一是尽量为陈家人带来一些收入;二是进行技法改良和产品创新。继续生产火纸肯定没有出路,峡谷里除了竹子,还有构树,在原料中加入构树皮,会生产出怎样的纸?是不是可以邀请一些设计师和艺术家参与,或者和手工品牌合作,生产精品纸?
漳纸还有哪些可能性?大家一边设想,一边感到能力有限,时而兴奋,时而无奈。老屋昏黄的灯光下,木炭火光温柔,它映照着拾穗者的种种希望,直到凌晨各自散去睡觉的时候都未熄灭。
万古不朽
2月26日 10:00~16:00 上场-襄阳
第二天一大早,兵分两路,一路溯溪而上,探访上场;一路镇守老屋,和陈家人继续交代厕所、桥和技艺创新诸事。
上场作坊的规模比中场大很多,沤竹子的石灰池一字排开,接连有五六个。作坊由石头垒砌,废弃的水车上长满厚厚的苔藓。在抄纸槽上,李秀桦发现一处石刻,上有“辛亥年造,万古不朽”八个字,各个清晰可辨。一边是造坊时的美好祝愿,一边是坍塌过半的作坊,历史的无常之感,就这样以一种具象的方式,呈现在峡谷深处。
返回中场,午餐过后,大家收拾行李,准备上山。“再坚持一下,我们找找媒体和外界的力量,争取引起更多人关注。无论如何,先把新纸样做出来!”李秀桦反复叮咛陈家人,路过小溪,又强调关于索桥的事情,“安全第一,严格按照图纸来,不要随意改动……”
没走几步,陈家老屋很快被树林挡在了视线之外。山路陡峭,陈家人祖祖辈辈就是沿着这条路和外界发生简单的联系。拾穗者也在这条路上往返着,虽然艰难,但是在继续朝前走。
我想起李秀桦在陈列室留言本上的留言:“一切已经开始。可以检讨,不可回头,且忧且行,永不停留。春天快要到了!”
链接
拾穗者民间文化工作群:由湖北襄阳一批热爱文化的各阶层人士组成的,致力于民间文化、地域文化和汉水文化整理、研究、保护和传播工作的志愿者团队。其成员来自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现有成员15人。“回到田野,守望故乡”是其核心理念,成立以来开展了探访、记录、推介南漳古山寨、漳河源陈家古法造纸、老河口木版年画、襄阳历史街区和老会馆等民间的文化活动。
信息台
漳纸工坊项目期待艺术家、设计师以及其他专业人士的支持和参与。交流请致电李秀桦。联系电话:13396123361
助推力栏目
本信息交流平台试图在传统手工艺、手工企业、创意达人、设计师之间搭建一座供需桥梁。你有什么样的手工技能、原料、产品,你有什么样的设计思路、创意成果,你需要什么类型的工艺加工厂、产品制作技艺,你能提供何种有效的销售通路、经营模式……都请发送至本平台,我们将推动和协助你实现梦想。
咨询热线:023-63895379023-63896381,高达online

相关:

吾号密语店名:吾号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帽儿胡同35号电话:18911355035穿过灰暗的胡同路,推开“吾号”的红色大门,清风如薄纱般拂面而来。不知哪来的蝴蝶,五彩缤纷地铺满了铁墙。漫步间,穿假山流水而过,静谧安详。这座标准的四合院,曾经是末代皇后婉容的宅院。店主伊莎喜欢探究中国风水:“四合院子中间是空的,四周房屋环绕呈圆,风水循环流动,这是我想要的。”这位法国女人自2007年来中国旅行,便不舍离去。吾号的装饰风格,追随五个元素:金..

漳纸在呼唤助推项目:漳纸工坊支持对象:湖北南漳漳河源中场造纸作坊项目活动:手工纸保护和传承、纸文化陈列室、观光小径开展机构:拾穗者民间文化工作群“回到田野,守望故乡”,一个纯粹民间志愿者团队的失望与希望,酸楚与甜蜜,正随着不舍昼夜的漳河水,绵绵流淌。2011年10月某天,深秋的漳河源有点凄冷,但是位于峡谷深处的一座老屋却传来热闹的人声。当写着“漳纸工坊”四个金色大字的牌匾挂起来时,老屋就像一个原本竭蹶趋步的老人突然拥有..

轮胎是它的DNA把废弃的二手轮胎切割,创作出扣人心弦却又触动心灵的雕塑,韩国艺术家池龙虎用双手创造出腐朽里的美好。端着一盘小甜点看艺术展,你一定见过这般优雅的画面。而面对韩国艺术家池龙虎的雕塑作品,你却无法淡定,恨不得把整盘蛋糕迅速地塞进嘴里,喝水的咕噜声,也会比平时大好几倍。因为伫立在你面前的,是一群来势汹汹、黑漆漆的大家伙,目光如炬地注视着你。长着牛角的马,人一般站立,全身强健的肌肉毫不吝啬地彰显力量,耷拉着的马头,却..

摩天楼是个矮子一幢幢充满科技感和未来色彩的新建筑,展现了摩天楼在有限的城市空间里垂直发展的各种可能。在未来,不一定高耸如云的才叫摩天楼。链接:“eVolo摩天楼设计大赛”始于2006年,是目前世界最有声望的高层建筑奖项之一。全球的学生、建筑师、工程师和艺术家都可参与,获胜者还能获得最高5000美元的奖金。这是一场纯实验性的比赛,对场地、建筑高度、外形和技术指标没有任何限定,你可以通过各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序、新的审美方式及新..

回归漆艺之路在渝陕大巴山腹地,蔡泽荣20年潜心研究漆器技艺,利用大巴山里优质的生漆资源,创办了享誉海内外的“山神漆器”。儿子蔡磊从小耳濡目染,钦佩父亲精妙的制漆技艺,更感动于父亲执著坚定的手工艺精神。先让我闯一闯1996年农历腊月三十,蔡磊16岁生日。寿星孤身一人、身无分文,在重庆沙坪坝绿色广场流浪了一夜,孤独地度过了除夕和自己的成人礼。前一日,他和父母一同来参加重庆市工艺美术展销会,展会结束后,一家人忙活着将拿来展销的漆器..

油纸伞遇上倔小毕泸州分水岭乡,看着这个太过粗疏的地址,我开始担忧是否能把杂志顺利寄到毕原绅手中。“没问题,你写毕六福收,所有人都认识我父亲。”电话里,小毕似乎扯着嗓子和我说话,豪气中透着乡里人的实诚,几乎让人忽略这是一位做过白领、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的高材生。他回到家乡帮父亲制作和推广分水油纸伞近4年时间了。提到油纸伞,总觉得应该有个浪漫或哀怨的故事。在雨巷中,逢着一位撑纸伞的姑娘,温婉多愁。油纸伞很美,似女人,但做伞的却是..

竹丝上的两代对话二月的空气中依然弥漫着微冷的因子,宽巷子一家悄然开张的竹艺生活馆却充满春天的暖暖气息。淡雅的瓷胎竹编茶器、时尚的竹编晚宴包、柔美的竹编吊灯……无一件不颠覆你对传统竹编的印象。自从“刘氏竹编”在第三届国际非遗节上名声大噪后,刘江趁热打铁地在成都开了两间新店。对于刘氏竹编的未来,这位新生代接班人有太多的想法。现在,轮到他大展拳脚了。偏要“叛逃”的儿子对于“接班”这事,其实刘江最初是相当反感的。刘江有个厉..

延伸内画的荣耀这对父子,父亲是冀派内画的“始祖”,儿子则是内画产业的“新军”。“冀派内画是我创立的,最起码在我有生之年不能看它衰败下去。”这是父亲的由衷之言,也正是这句话,深深触动了儿子的心,让他明确了脚下的路。如今,在衡水市,内画艺术的相关从业人员有近4万人,年产值超10亿元。而以衡水为内画产业生产、研发基地,石家庄、北京为窗口的“内画博物馆模式”业已形成。一门传统工艺,竟能传承并发展到如此程度,当之无愧称之为非遗传承生..

我与父辈一、综述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段与父辈的故事。在儿女心中,父辈是神,父辈如山。儿女在敬仰中长大,却在成长中逃离。这个定论在中国传统手艺世家尤为明显。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传统工艺更是数不胜数。但要让传统工艺在这个时代留驻,是一个漫长而枯燥的过程。这个过程里,很多人因为看不到祖传手艺的价值与希望,渐行渐远。当“难寻传人”成为这个社会一种普遍存在的问题时,我们欣慰有这样一群“艺二代”,愿意选择回归与坚守,与父辈同撑..

每个地方都有“遇纪”没有旅行的人生是静止的水池,生不起缱绻的思念;而旅行中没有带回一份纪念品,就留不住曾经的美好回忆。然而,什么样的纪念品才能吸引旅行者的目光,打动他们的心?一个80后女生因自己的毕业设计而走上了这条探索之路,同时,也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以80后的潮流方式2008年4月,张茜还是西安美术学院视觉设计系大四的学生,正冥思苦想自己的毕业设计。某天,张茜陪同两个外地朋友游玩西安,在一处茶园,高昂激扬的秦腔吸引了她们的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