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绿色学校上学去

2016-06-12 00:43:39 来源:网络

一所全球首家环保学校,真正开启了未来学校建筑新模型及学校教育模式新方向。
在环保、绿色、有机大行其道的当下,任何物品贴上这些标签,我们都觉得理所应当,却不再感到新鲜和惊喜。
然而,当一所学校,冠以“绿色”之名,却并非一个噱头,而是真正开启了未来学校建筑新模型及学校教育模式新方向,且被香港设计中心授予了“亚洲设计奖”时,它足以引起我们的关注。
怎样的学校才能称之为绿色学校?让我们一起在巴厘岛中南部小村西邦卡加,一片远离热闹景区的丛林深处,20多幢竹楼掩映在茂密的绿树之中,一条小溪穿行其间。这里不是度假别墅,而是绿色学校所在地。
与大多数用钢筋水泥建造起来的方盒状教室不同,绿色学校以东南亚常见的竹子为主要建筑材料,教室顶上覆盖着厚厚的稻草,颠覆了一般人印象中的教室形象。
学校创始人约翰·哈迪,曾是位赫赫有名的珠宝设计师,1975年移居巴厘境持续性的知识,但很少人有这样的决心和勇气去建一个真正大规模的环保学校。但约翰做到了。构思两年后,2008年,命名为“Green School”的学校正式开建。
“坦白地说,一边把世界上仅存的热带雨林树木做成桌椅,一边教育孩子们要热爱地球,是自相矛盾的。而竹子是一种繁殖力极强的植物,它们从地底蹿出,两个月就长得跟椰子树一样高,4年以后就可以采收。用硼砂盐处理过的竹子,可以对任何昆虫产生免疫力,建造出来的建筑跟柚木一样密实强壮,可以支撑任何屋
顶。”约翰介绍他建造竹子学校的原因时说。35%的氧气,一公顷毛竹一年能吸收12吨二氧化碳。”
所有的建筑中,最重要也是难度最大的,是叫做“学校之心”的行政办公区。那是一个双螺旋结构的建筑。约翰说,当时几乎所有巴厘岛的工人看到那张复杂的设计图纸时,都止不住惊呼:“这是什么?真的能造出来吗?”
在工程师做出模型后,木匠们开始用竹尺来测量。“他们用金属搭架,在此基础上用竹子搭建房子。当金属架拆掉后,我们发现,这就像一座绿色的大教堂。”约翰抑制不住自己的兴奋,“80个工人用4个月建成了‘学校之心’。它可能不是全世界最大的竹建筑,但很多人都相信它是最美丽的。”
建了极具当地文化和手工艺特色的同名珠宝品牌John Hardy。正当品牌做得风生水起时,他偶然间看到一部由美国前副总统戈尔主持拍摄的环保纪录影片《难以躲避的真相》,影片中揭示的环境窘迫让他触动、揪心。于是,他毅然卖掉品牌,在妻子辛西娅的支持下,将所有资金投入新项目——绿色学校——这个他视为后半生唯一的事业当中。
其实世界上也有些学校在传授有关环设计,但真正的主导还是他本人。在他看来,虽然学校只有200多名学生和不到30位老师,但基本的学校构成不能简化,不同功能的教室、图书馆、办公区、IT实验室、体育馆、教职工宿舍、咖啡厅以及澡堂……少一个都不行。
约翰最喜欢的可再生建材是毛竹,因此除教室外,学校其他建筑基本都由毛竹和当地一种名叫“阿郎”的草本植物搭建而成。“毛竹能比同等规模的植物多产生
在绿色学校,竹子几乎是万能的。它可以是教室,是桥梁,是屋檐,甚至也可以是书桌,是黑板。“孩子们在桌子上涂鸦,于是又多上了‘两门课’,一门是‘磨光’课,一门是‘重新打蜡’课。不过也正因为如此,桌子才真正变成了他们自己的。”绿色学校的黑板是竹条打磨之后拼接而成,表面刷上了黑色的丙烷。每块黑板四周都留着一小片没有涂上颜色的竹框,告诉孩子们这是一块真正的“绿色”黑板。
绿色学校没有墙壁,一年四季,都能沐浴在巴厘岛的阳光和微风中,“微风就是我们的空调。”约翰笑着说。
在这里,学生们不用困在封闭的课堂内,当跟着老师朗读英语句子时,鸟鸣或蜥蜴的叫声仿佛在伴读。学校并没有围栏,学生们可以自由玩乐,甚至可以趟过小河。学术课堂完结的钟声响起,孩子们可以去学习制作有机巧克力,或者跟当地工匠学习用竹子制作家具。现在,八年级的学生亲手搭建了一个竹制俱乐部,出售学生们亲手制作的手工艺品。
约翰说,现代欧美的环境教育课有很多,但是在不可再生的钢筋水泥教室里宣讲环保理念,效果无异于隔靴搔痒,而未来的绿色领导人需要对绿色经历有切身体会。
抱着这样的理念,在建造绿色学校伊始,约翰和辛西娅就致力于建立一个以绿色学校为中心的社区,有学校、有家庭、有家禽家畜、还有菜地。
校园里养殖了山羊、水牛、奶牛、兔子、虾、鱼以及其他动物。一天,幼儿园的孩子们发现围篱其实是用木薯做成的。他们就把木薯根拿到厨房,切薄做成薯片。校园里到处都是食物。
“我们故意在所有能种菜的地方种了菜,每个年级都有自己的菜园,每个学生都管理着一片菜地。我们希望每个孩子都能体验到采摘新鲜蔬菜和水果的神奇。”约翰经常和孩子们一起到菜园里采摘,也和他们一起下地耕作。“他们在当地人带领下学会种有机米,学会自己收割、打谷脱粒,再把稻谷拿到磨房,将它们碾成糙米,自己烹煮。”
绿色学校每天要准备400份午餐,“那不是一般的午餐,我们不用瓦斯。这里的妇女用锯木屑炉灶来烹煮。烹调秘方是祖传的,食物超美味。”辛西娅乐呵呵地说。
在绿色学校的影响下,周边绿色产业也渐渐发展起来。人们建造绿色房屋,环保企业纷纷进驻,绿色饭店也相继开张。这个偏僻宁静的小村,正逐渐发展成一个绿色社区,朝着约翰夫妇的绿色梦想一步步走近。
微风轻轻地吹,我们仿佛看到孩子们飞出教室,在草坪上自由奔跑,在田间放声欢笑。
这样的学校,令人心向往之。
对话
绿色学校开设有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绿色学校并非与世隔绝,而是与世界脉络相连的未来教育先驱。这里的课堂是自然与知识兼备,而且中小学课程均根据剑桥国际小学章程编制。课程主要分三类:
1.基本课:英语、数学和自然科学等;
2.绿色研究:以实习性的“边做边学”为教育理念,藉着各类别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投入教授的题材当中,培养社会责任感,以及待物以诚的核心修养。
3.创意艺术课:包括绘画艺术、纸制工艺品、音乐、戏剧、演讲等创意科目,还有巴厘岛的传统蜡印花法、木偶和陶瓷,让孩子在远离电子娱乐时也不感到乏味。,高等数学 pdf

相关:

吹糖人的市井与天堂糖人的甜蜜,变成记忆留在我的心里,一直不能抹去。“糖人——糖稀——糖薄饼——地卖!”印象中,任何一名走街串巷的吹糖手艺人,浑身上下都是充满甜蜜的。他们一经出现在市井,就注定构成我们这群孩子尾随的重要乐趣。我们没有钱,但怀里揣着强烈的好奇与愿望,快乐而没有目的地追随那些甜蜜的影子,犹如追随一场品尝不到却可以闻到香气的幸福时光。那些神话里的小人儿,竟然活灵活现诞生在了吹糖人的手里,它原先不过是一小锅糖稀,挖出..

创意园区变味了创意产业园方兴未艾,有了创意的“壳”,如何吸引世界一流的“内容”来填充?今年上海“两会”政协文学艺术界分组讨论时,市政协委员郑祎说了一件事,长叹一口气:沪上一个知名创意园区热热闹闹地挂上了一块“国家3A级旅游景区”牌匾,而原来挂着的“创意园区”牌子已悄然摘走……此情此景刺痛了她的心。 她说,那儿曾是创意工作室集聚的地方,如今成了上海一大游览景点,展销创意作品的店铺纷纷易主,改成了餐厅、酒吧、时装店,还坚守着..

跟逯彤学泥塑(基础篇)授课大师逯彤,天津工艺美术大师,世界民间艺术雕塑大师。作为泥人张第一批外姓弟子,逯彤的彩塑艺术继承传统,以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为创作的主攻方向,采用系列化形式、大胆地将乡土味道浓重的民间技艺与西方人体艺术表现手法相融合,形成粗犷、夸张、富有趣味性的风格。作品被新加坡总统府、丹麦王室、中国美术馆、中国泥人博物馆等收藏。授课门类泥人张彩塑“泥人张”是北方流传的一派民间彩塑,属室内陈列性雕塑,一般尺寸不大,高约40..

进殿请敲门古建受人膜拜,而古建修葺更是一门值得悠长品味的文化课。建筑大师梁思成风趣幽默,有次上古建筑维修课,一开口便说:“我是‘无齿之徒’。”满堂愕然,以为是“无耻之徒”。梁先生解释到:“我的牙齿没了,在美国装上这副假牙。因为上了年纪,所以装的不是纯白色,而是略带点黄,因此看不出是假牙,这就叫‘整旧如旧’,修理古建筑也是一样的道理,不能焕然一新。”玄妙技法上青天历经沧海桑田的古建筑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历史文化,还是一种..

老男孩的童话梦小时候喜欢看童话,童话里都有这样一个小木屋,高耸的烟囱、烧得劈啪作响的壁炉和雕花的小木床,王子和公主幸福地居住在那里。儿时,便梦想着自己能做回童话木屋的主人。国内有这样一群大男人,30开外,沉稳干练,忙碌于工作,却又童心未泯,闲暇时,便爱用草席、圆木棍、雪糕棒、竹片造一座小木屋,留住手艺,留住童梦。我用坚持行走江湖见过太多材质高档的微缩模型,却很少被深深打动,似乎总差那么一点灵气。“微缩木屋得有情趣。”雁赤刑一..

阅读味道有去过气味图书馆的朋友,对“初恋的味道”念念不忘。那种香气如同药引一般,让初恋时的羞涩与甜美瞬间充盈心间。第一次到气味图书馆,就为了找寻朋友口中亦真亦幻的感觉。从店员手中接过放着棉花球的香气试验瓶,迫不及待地放近鼻尖,闭眼、呼吸……确有一丝淡淡的甜沁人心脾,但并没有想象中那种记忆片段于眼前浮现的感觉。或许我的初恋,不是这个味道。收藏香味的图书馆很多人都曾有过这样的经验:无意间闻到一种味道,像被植入一个梦..

复活旧时光收藏家李威仁收藏了100多台不同年代、不同国籍、不同外形的古董钟,这些钟都曾一度年久失修,而最终又通过李威仁的手重获新生。临近晚上6点,年届五旬的古董钟收藏家李威仁位于上海松江的别墅里钟声四起。底楼客厅墙上挂满的挂钟,大大小小的红木茶几和橱柜上摆满的座钟,沿着墙角一字排开的落地钟,各自以不同频率和音调“演奏”出同样古老的曲调,仿佛在向主人争宠。整栋别墅顿时活了起来,随着钟摆的来回、曲调的起伏,让人仿佛回到了..

木雕的价值与审美明清建筑木雕的价值从雕刻本身来说由三个方面组成:1.木雕的工,指木雕作品所花费的工时,深雕浅刻,建立的图案和画意。2.木雕的技,指用工创作过程中作者对木雕的技术,表现的运刀手法技巧。3.木雕的艺,指在施技中表达作者对木雕作品的创作思路和审美理解,体现作者对图案和画意的深层感悟,以及运用技艺达到的传神。上述几个方面只是概念性的评定,事实上,工和技、技和艺交融在一起无法剥离。繁复的工巧适应了一般大众的目光,简洁的艺..

年画的发现车子在冷雨中飞驰了一阵子,不得不放缓速度。道路已经很泥泞。吃力地旋转的车轱辘不时把黄泥甩到车窗上,再被雨水一冲——一片狼藉!透过这些抽象的脏兮兮的“泥画”,车窗外是一片黄泛区特有的那种低洼又冷寂的深秋风景,并被白茫茫的雨雾所笼罩。我忽然想起,前两年在河北武强旧城村发掘那批古版也是深秋时节,也是又雨又风又湿又冷。记得在那本《武强屋顶秘藏古画版发掘记》里,我为一张调研人员冒雨行进的照片写了这样一句说明:“..

飞花时节赏荼蘼“月中露下摘荼蘼,泻酒银瓶花倒垂。若要花香薰酒骨,莫教玉醴湿琼肌……”这是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在一首题为《余与客尝荼蘼泻酒,客求其法,因戏答之》的诗作中,用诗句来向友人透露私家酿制“荼蘼酒”的秘诀。原来,在宋代,“荼蘼酒”最初的制作方法非常简单,就是把新开的荼蘼花浸在酒液里,使花片里的香精溶释到酒中。但是后来不知何人发明了一种极为巧妙的熏酒法:用小纱袋装满日出之前带着露水摘下的荼蘼花瓣,再借助细绳将纱袋吊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