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园区变味了

2016-06-12 00:43:28 来源:网络

创意产业园方兴未艾,有了创意的“壳”,如何吸引世界一流的“内容”来填充?
今年上海“两会”政协文学艺术界分组讨论时,市政协委员郑祎说了一件事,长叹一口气:沪上一个知名创意园区热热闹闹地挂上了一块“国家3A级旅游景区”牌匾,而原来挂着的“创意园区”牌子已悄然摘走……此情此景刺痛了她的心。
她说,那儿曾是创意工作室集聚的地方,如今成了上海一大游览景点,展销创意作品的店铺纷纷易主,改成了餐厅、酒吧、时装店,还坚守着做创意的,“眼下能剩5%就不错了”。
租金加码,逼退创意
本世纪初,怀着“在内地开一家中国数一数二的陶艺工作室”的梦想,郑祎将在香港已成品牌的乐天陶社带到上海,落户于市中心一处闹中取静的“创意集聚区”。在一幢显眼的红楼里,她与同在那条马路上“安营扎寨”的画家陈逸飞、摄影家尔冬强等为邻。
郑祎没想到,那里日后会被称作中国创意园区的“第一号”;她更没想到,短短几年后,“左邻右舍的店铺不是餐厅、酒吧、咖啡馆,就是在卖与别处一样的服装、饰品。”
原先的创意工作室一家家撤走,乐天陶社也正在撤离中:本来占了450平方米的偌大地盘,如今还剩22平方米。郑祎说:“2002年我们刚进驻时,租金是每天每平方米8毛;现在不得了,每天每平方米35元!”租金疯涨逼退创意工作室的事情,据说也发生在沪上其他知名创意园区。
创意越来越稀少的创意园区,倒是越打扮越漂亮了。开心网上最近疯传一个罗列了“上海适合‘外拍’地点”的帖子,一共列出80多处,十有八九在各个创意园区里。“但是创意园区为什么非要弄得那么摩登、时尚、精致呢?”郑祎想来想去,结论是:上海的创意园区被当成了创意地产,于是变了味儿。
“目前国内比较成功的798、M50已经和它当初的定位偏离了。很多艺术家就不得不离开了,同样是因为租金实在太贵了。”在《设计上海》的作者、作家叶孝忠看来,“这样的定位是有问题的。”
创意园区演变商业区
“不单上海,现在全国各地都在起劲地开辟创意园区;但实际上,我们的创意产业远没有发展到如此地步。”上海交通大学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博士王媛直言,因为找不来真正的创意机构,许多创意园区名不副实;而且先天不足,设立之前并没有认真调研,规划相互拷贝,把模样做像,并不清楚自己究竟要做什么、要怎么做。
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基地主任胡惠林教授进一步指出,许多创意园区名不副实,是因为从一开始走的就是地产开发的路子:建立初期乏人光顾,开发商急于把房子租出去,租金好谈,门槛全无,结果把什么人都弄进来,小商小贩不少;后来渐渐的,或由于园区所在地段好,随着周边环境整修一新,地块的商业价值上来了;或因为园区里还真有几家创意机构,把人气聚拢来了,于是开发商觉得“收割季节”已到,把租金调高,结果原本抱着创意梦想而来的人,不是被迫出局,就是也改做简单而更能赚钱的生意,搞带点创意色彩的餐饮、服饰、旅游工艺品等等——从起步到“热闹”,这些创意园区从来就不符合“孵化培育创意产业之园区”的定义,创意无非是个点缀,甚至是个噱头。
目前很多创意园区日益成为一个时尚消费场所或者单纯办公区,“这就跟写字楼没什么分别。”据了解,美国纽约苏荷区的历史就提供了前车之鉴。苏荷区从无到有,从兴起到衰落经历了30余年。随着大量商业画廊、酒吧、餐馆、剧院及时尚品牌店等商业元素的涌入,房租日益昂贵,众多艺术家陆续撤离,苏荷地带的创意之源日趋枯竭,艺术区彻底变为商业区。
“1元房租” 模式值得借鉴
景德镇有1700多年的制瓷历史,至今仍保留了令世界所有产瓷区羡慕的手工制瓷工艺。近年来,瓷都景德镇的创意产业发展态势喜人。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远长率先带领一批陶艺家租用景德镇雕塑瓷厂闲置厂房,成立工作室,不少职工也效仿办起家庭作坊。随后,大批创意机构“驻扎”瓷厂,俨然将这里变为一个陶瓷创意产业基地。创意园区每年吸引大批外国艺术家驻场创作、设计,成为外来艺术思潮与本地工艺技法融合、对接的平台。
而更多城市的创意园区并没有瓷都这样的文化根基和鲜明的特点,而是被开发商作为创意地产来打造。开发商要考虑快速的投资回报、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创意产业通常投资周期长、见效慢,两者之间存在根本矛盾。
“创意产业是需要长效的扶持机制的,所以真正的创意园区不能、也没法急功近利。”胡惠林介绍,在美国,有资质的创意艺术家在购买或租赁工作室时,政府会给予相当低廉的价格。郑祎也介绍,香港政府定期购买一部分老旧社区用于设立创意园区,简单装修后为艺术家提供创作场所,艺术家通过申请得到准入资格后,一年只象征性地付1元港币;此外,在香港从事创意产业的艺术家还有许多向政府求助的渠道,比如艺术发展局、康乐及文化发展事务署。但“政府资助,先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估制度”。
伦敦是全世界最早发展创意产业的都市。2007年7月英国政府《区域经济发展和振兴报告》指出,创意部落需要“低成本的工作环境和弹性办公条件”,更需要“充满活力的多元化公共空间”。同时伦敦市政府对于多个创意产业集中带的态度是,平衡空间布局,确保各区特色。例如诺丁山地区因为得益于同名好莱坞电影的号召力,主要以影视制作、表演群体为主,而霍克斯顿以平面设计、广告和软件工作室为主。
国内的创意园区方兴未艾,经历过喧嚣过后,希望中国能有货真价实的创意园区,耐心踏实地培育真正的创意产业。,高等数学试题

相关:

跟逯彤学泥塑(基础篇)授课大师逯彤,天津工艺美术大师,世界民间艺术雕塑大师。作为泥人张第一批外姓弟子,逯彤的彩塑艺术继承传统,以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为创作的主攻方向,采用系列化形式、大胆地将乡土味道浓重的民间技艺与西方人体艺术表现手法相融合,形成粗犷、夸张、富有趣味性的风格。作品被新加坡总统府、丹麦王室、中国美术馆、中国泥人博物馆等收藏。授课门类泥人张彩塑“泥人张”是北方流传的一派民间彩塑,属室内陈列性雕塑,一般尺寸不大,高约40..

进殿请敲门古建受人膜拜,而古建修葺更是一门值得悠长品味的文化课。建筑大师梁思成风趣幽默,有次上古建筑维修课,一开口便说:“我是‘无齿之徒’。”满堂愕然,以为是“无耻之徒”。梁先生解释到:“我的牙齿没了,在美国装上这副假牙。因为上了年纪,所以装的不是纯白色,而是略带点黄,因此看不出是假牙,这就叫‘整旧如旧’,修理古建筑也是一样的道理,不能焕然一新。”玄妙技法上青天历经沧海桑田的古建筑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历史文化,还是一种..

老男孩的童话梦小时候喜欢看童话,童话里都有这样一个小木屋,高耸的烟囱、烧得劈啪作响的壁炉和雕花的小木床,王子和公主幸福地居住在那里。儿时,便梦想着自己能做回童话木屋的主人。国内有这样一群大男人,30开外,沉稳干练,忙碌于工作,却又童心未泯,闲暇时,便爱用草席、圆木棍、雪糕棒、竹片造一座小木屋,留住手艺,留住童梦。我用坚持行走江湖见过太多材质高档的微缩模型,却很少被深深打动,似乎总差那么一点灵气。“微缩木屋得有情趣。”雁赤刑一..

阅读味道有去过气味图书馆的朋友,对“初恋的味道”念念不忘。那种香气如同药引一般,让初恋时的羞涩与甜美瞬间充盈心间。第一次到气味图书馆,就为了找寻朋友口中亦真亦幻的感觉。从店员手中接过放着棉花球的香气试验瓶,迫不及待地放近鼻尖,闭眼、呼吸……确有一丝淡淡的甜沁人心脾,但并没有想象中那种记忆片段于眼前浮现的感觉。或许我的初恋,不是这个味道。收藏香味的图书馆很多人都曾有过这样的经验:无意间闻到一种味道,像被植入一个梦..

复活旧时光收藏家李威仁收藏了100多台不同年代、不同国籍、不同外形的古董钟,这些钟都曾一度年久失修,而最终又通过李威仁的手重获新生。临近晚上6点,年届五旬的古董钟收藏家李威仁位于上海松江的别墅里钟声四起。底楼客厅墙上挂满的挂钟,大大小小的红木茶几和橱柜上摆满的座钟,沿着墙角一字排开的落地钟,各自以不同频率和音调“演奏”出同样古老的曲调,仿佛在向主人争宠。整栋别墅顿时活了起来,随着钟摆的来回、曲调的起伏,让人仿佛回到了..

木雕的价值与审美明清建筑木雕的价值从雕刻本身来说由三个方面组成:1.木雕的工,指木雕作品所花费的工时,深雕浅刻,建立的图案和画意。2.木雕的技,指用工创作过程中作者对木雕的技术,表现的运刀手法技巧。3.木雕的艺,指在施技中表达作者对木雕作品的创作思路和审美理解,体现作者对图案和画意的深层感悟,以及运用技艺达到的传神。上述几个方面只是概念性的评定,事实上,工和技、技和艺交融在一起无法剥离。繁复的工巧适应了一般大众的目光,简洁的艺..

年画的发现车子在冷雨中飞驰了一阵子,不得不放缓速度。道路已经很泥泞。吃力地旋转的车轱辘不时把黄泥甩到车窗上,再被雨水一冲——一片狼藉!透过这些抽象的脏兮兮的“泥画”,车窗外是一片黄泛区特有的那种低洼又冷寂的深秋风景,并被白茫茫的雨雾所笼罩。我忽然想起,前两年在河北武强旧城村发掘那批古版也是深秋时节,也是又雨又风又湿又冷。记得在那本《武强屋顶秘藏古画版发掘记》里,我为一张调研人员冒雨行进的照片写了这样一句说明:“..

飞花时节赏荼蘼“月中露下摘荼蘼,泻酒银瓶花倒垂。若要花香薰酒骨,莫教玉醴湿琼肌……”这是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在一首题为《余与客尝荼蘼泻酒,客求其法,因戏答之》的诗作中,用诗句来向友人透露私家酿制“荼蘼酒”的秘诀。原来,在宋代,“荼蘼酒”最初的制作方法非常简单,就是把新开的荼蘼花浸在酒液里,使花片里的香精溶释到酒中。但是后来不知何人发明了一种极为巧妙的熏酒法:用小纱袋装满日出之前带着露水摘下的荼蘼花瓣,再借助细绳将纱袋吊挂..

小吃驿站心灵驿站、婚姻驿站、成功驿站、流行驿站、老歌驿站……21世纪几乎无处不建驿站。不过,这些个驿站没建在地上,只是借助片刻遥远的回望兜售时新物件,因为它们没有“马”,纯属虚拟。而真实的驿站已经消失了百八十年,也是一种网络,是脚踏实地踩出来的交通网、邮网、情报网,功能类比各政府的招待所、快递站,以及高速路上的服务区等,是骑在马背上的落脚点。马可·波罗当年统计,中国元代驿站约有30万匹马为它奔驰,可谓万马奔腾,具有何等..

企业与艺术借力之道“企业”和“艺术收藏”本是两个人们熟悉但又感觉它们之间距离有些遥远的行业,但“企业艺术收藏”这种行为在海外已有着上百年历史,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西方更发展到了高潮。曾有人说,过去50年中,西方对文化艺术支持、赞助贡献最大的不是政府、博物馆、私人收藏,而是企业!把企业品牌建设和艺术收藏、艺术赞助联系起来,渐成潮流。企业借此提升企业形象,陶冶和提高员工的情操和艺术境界,建设企业文化;而艺术借此获得资金支持和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