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雕的价值与审美

2016-06-12 00:40:37 来源:网络

明清建筑木雕的价值从雕刻本身来说由三个方面组成:1.木雕的工,指木雕作品所花费的工时,深雕浅刻,建立的图案和画意。2.木雕的技,指用工创作过程中作者对木雕的技术,表现的运刀手法技巧。3.木雕的艺,指在施技中表达作者对木雕作品的创作思路和审美理解,体现作者对图案和画意的深层感悟,以及运用技艺达到的传神。上述几个方面只是概念性的评定,事实上,工和技、技和艺交融在一起无法剥离。繁复的工巧适应了一般大众的目光,简洁的艺术为知艺者提供高雅的享受,江南地区的明清木雕则更注重后者的追求,也是木雕技艺最高的境界。
明清木雕从遗存实物的价值来说,也由三个方面组成:1.年代久远,时代特征明显,品相完好。2.艺术水准高超,有经典的优秀代表作。3.画意独特,存世稀有,具有唯一性。
这三方面也可以用“精奇古怪”来概括,但真正价值的评定还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
因人而异指的是每个人对艺术作品有自己的评判,在内心与作者构创的意境相合或相冲都会有直接的反应。因时而异,指时代对于明清木雕作品的研究和理解,不同时代对于艺术作品的评价是有时代共识和时代风尚的。
特别强调的是明清江南建筑木雕的古旧美和木雕价值有一定的关系,古旧美表现为木雕在一定久远的时间作用下呈现的古朴之美。清水木雕的细致的风化,如同肌肤纹理,称之为肌肤纹。而有色彩的则已退去浮彩,留下凝重的古彩,斑驳中带着岁月的创伤,形成古雅之美,也是明清木雕价值的一种绝好的体现。大多仿古做旧者不知古美真谛,旧脏不分,做得脏黑不堪入目。
“人有人品,物有物性”,木雕大多应该归纳在人们通常认为的民俗艺术和民间工艺的分类中,有着强烈的民俗性。在雕刻手法上,运用夸张、变形和写意为主的表现手法,使画面充满和谐之美,风趣韵味,更有俗尽雅来的感觉。同时,也有一些木雕是由文人直接参与画样,甚至操刀的作品,雅人俗作,创作出有诗画情趣的雅品。尽管这些作品存量不多,却把建筑中的木雕提升到“文人”的主流艺术中。
优秀的建筑木雕中的艺术成就已经超越了“概念”上所谓的民间艺术范畴,是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希望学界、收藏家或爱好者能改变艺术审美中无谓的“民间”、“文人”和“宫廷”的分界。美是视觉上的赏心悦目,没有社会层次的界定。传统艺术习惯上把文人士大夫的作品和民间工匠制作的工艺作品以雅俗分类,同时,对工匠的作品多少有些偏见。但是从史前到商周秦汉,中国美术历史多数是由民间艺术成就谱写的,这是无法争辩的事实,一切艺术源于民间。,高低

相关:

年画的发现车子在冷雨中飞驰了一阵子,不得不放缓速度。道路已经很泥泞。吃力地旋转的车轱辘不时把黄泥甩到车窗上,再被雨水一冲——一片狼藉!透过这些抽象的脏兮兮的“泥画”,车窗外是一片黄泛区特有的那种低洼又冷寂的深秋风景,并被白茫茫的雨雾所笼罩。我忽然想起,前两年在河北武强旧城村发掘那批古版也是深秋时节,也是又雨又风又湿又冷。记得在那本《武强屋顶秘藏古画版发掘记》里,我为一张调研人员冒雨行进的照片写了这样一句说明:“..

飞花时节赏荼蘼“月中露下摘荼蘼,泻酒银瓶花倒垂。若要花香薰酒骨,莫教玉醴湿琼肌……”这是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在一首题为《余与客尝荼蘼泻酒,客求其法,因戏答之》的诗作中,用诗句来向友人透露私家酿制“荼蘼酒”的秘诀。原来,在宋代,“荼蘼酒”最初的制作方法非常简单,就是把新开的荼蘼花浸在酒液里,使花片里的香精溶释到酒中。但是后来不知何人发明了一种极为巧妙的熏酒法:用小纱袋装满日出之前带着露水摘下的荼蘼花瓣,再借助细绳将纱袋吊挂..

小吃驿站心灵驿站、婚姻驿站、成功驿站、流行驿站、老歌驿站……21世纪几乎无处不建驿站。不过,这些个驿站没建在地上,只是借助片刻遥远的回望兜售时新物件,因为它们没有“马”,纯属虚拟。而真实的驿站已经消失了百八十年,也是一种网络,是脚踏实地踩出来的交通网、邮网、情报网,功能类比各政府的招待所、快递站,以及高速路上的服务区等,是骑在马背上的落脚点。马可·波罗当年统计,中国元代驿站约有30万匹马为它奔驰,可谓万马奔腾,具有何等..

企业与艺术借力之道“企业”和“艺术收藏”本是两个人们熟悉但又感觉它们之间距离有些遥远的行业,但“企业艺术收藏”这种行为在海外已有着上百年历史,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西方更发展到了高潮。曾有人说,过去50年中,西方对文化艺术支持、赞助贡献最大的不是政府、博物馆、私人收藏,而是企业!把企业品牌建设和艺术收藏、艺术赞助联系起来,渐成潮流。企业借此提升企业形象,陶冶和提高员工的情操和艺术境界,建设企业文化;而艺术借此获得资金支持和更大..

捡回襄阳旧事在古城襄阳的民间收藏队伍中,施锦华是个重量级的人物。有人淘到的古物不认识,就发帖向他请教;有人对古物的年代吃不准,就会亲亲地叫一声老师请他断代……施锦华行伍出身,现在是安能热电公司的一名机械工程师。不管是他的工作性质,还是成长轨迹,都与收藏这类文人雅好相去甚远。但是在他汉江边家里的楼梯走道、阳台、天台上,分门别类地堆满了十年来收集到的各种“宝贝”,一个朋友的评价非常到位:蔚为壮观。废墟中捡拾历史城市建设..

在洪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这样的生活状态,大概是文化人的共同向往。黄山脚下,富春江边,有一座“洪庐”。近处或者远处的文人雅士,隔三差五便在此处小住,只为了院主人收藏的市面上买不到的老酒,亲手下厨做的好菜以及在和风山水之间谈古论今的畅快淋漓。院主人是画家,叫洪凌,被誉为继黄宾虹之后最能表现中国山水精神的大家,地地道道的北京人。20年前,生平第一次长途采风之后,洪凌爱上了黄山和黄山松,没多久,..

邮票作画看似一堆残缺不齐的废弃邮票,剪剪贴贴,就是一幅美轮美奂的图画。邮票拼贴画——这项冷门工艺,不用笔和颜料,以废弃邮票和价值低廉的邮票剪贴而成。有人说,这是环保艺术品,也有人说,这是损坏邮票。无论如何,韩荣庆已致力其中30余年,成绩斐然,又将技艺传授给女儿韩英……从碎票“捡”来的艺术走进江苏丹阳韩荣庆的家,这个兼做会客室的创作室,是集邮爱好者的天堂,墙上挂着邮贴画,书架装满邮票相关的书籍、集邮册。与一般集邮爱好者不..

魔术组合柜

魔法江湖老友记《哈利波特》完美收官,但是美好的记忆不会终止,也许每个人心中都在期待着某一天,自己会收到霍格沃茨的信件,然后兴冲冲地推着行李车冲向九又四分之三站台。荧幕上的老友们,不再延续他们的故事,但是我们可以用软陶,继续魔幻时光。

萌兔公主L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