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作画

2016-06-12 00:40:16 来源:网络



看似一堆残缺不齐的废弃邮票,剪剪贴贴,就是一幅美轮美奂的图画。
邮票拼贴画——这项冷门工艺,不用笔和颜料,以废弃邮票和价值低廉的邮票剪贴而成。有人说,这是环保艺术品,也有人说,这是损坏邮票。无论如何,韩荣庆已致力其中30余年,成绩斐然,又将技艺传授给女儿韩英……
从碎票“捡”来的艺术
走进江苏丹阳韩荣庆的家,这个兼做会客室的创作室,是集邮爱好者的天堂,墙上挂着邮贴画,书架装满邮票相关的书籍、集邮册。与一般集邮爱好者不同的是,他的工作台上,还摆放着剪刀、镊子、刀片、浆糊……
韩荣庆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制作邮贴画,源于一场碎票的思考。集邮的人都知道,收集的过程,总会碰到许多“缺胳膊少腿”的邮票,或是背面被揭薄,或是被扯烂,留着无用,弃之可惜。大多数人对此并不十分上心。
少年时代开始集邮的韩荣庆,此时已有20余年集邮史,自然收集了不少残次票。喜欢画画的他,偶尔会从邮票中寻找灵感。某日他突发奇想,这些邮票品相不好,但色彩斑斓,如果用它们拼成画,不知道效果会如何?
韩荣庆兴致勃勃地说干就干。首先整理出所有残次票,又上邮局购买了不少整版邮票,按色彩剪成一丝丝一片片,分别装入纸盒中。接着在绸缎上画出大概轮廓,然后用浆糊将剪好的邮票一点一点拼成画,不留画笔绘下的任何痕迹。“剪的时候尤其注意,尽量保留每片邮票的面值、文字、齿孔、邮戳。”韩荣庆说,“因为邮票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做邮贴画要尽可能地保留这种艺术。”
1983年,江苏举办首届集邮展览,韩荣庆制作的三幅邮贴画《国徽》、《群奔马》、《听琴》均入选参展,引起不小轰动。他信心大增,也坚定了做下去的决心。
三十年的寂寞坚守
邮贴画是一门介于美术和集邮之间的民间艺术新品种,完成一幅画通常需要几百乃至几千枚邮票,所花费时间一般是几十天,多则几个月,需要创作者的极大忍耐力和持久热情,而作品并不被世人看好,所以从事邮贴画的艺术家在全国寥寥无几。
通过参展,韩荣庆得知自己并非一个人,激动得四处联络。然而,不少邮贴画作者都已经放弃,并劝他:“还是别做了,没意思极了。”江苏省举办的一次书画展中,评委认为邮贴画是对邮票的破坏,对美的亵渎,既非油画,又非山水画,不能参与艺术品评奖。《甘肃日报》一名记者也撰文批评邮贴画,然而在1997年中国艺术博览会上,这名记者亲眼目睹韩荣庆表演邮贴画“绝活”后,一改前言,对此赞不绝口……
在各种传言中,韩荣庆又做了四幅画,并发表在《集邮》杂志上。
两个月后,一封来自瑞士的国际邮件寄到韩荣庆家。“我们家有外国亲戚朋友么?”疑惑中,他拆开信,竟是旅居瑞士的邮贴画专家薛少棠寄来的贺信,指出了他作品中的不足,并鼓励他坚持做下去。“对于迷惑的我来说,薛老真是一盏指路明灯。”此后,他与薛老互相通信,探讨邮票拼贴画的技艺。次年,薛少棠从瑞士赶到丹阳,收他为弟子。“师傅说,人家都是上门拜师,他则是上门收徒。”韩荣庆的笑容有些无奈,“你可以想象,这是一项多么冷门的艺术。”
尽管如此,他还是坚持了下来,一有闲暇,就将自己关在斗室中,与剪刀、镊子、浆糊为伍,将那些细小的碎片,拼贴成一幅幅精美的图案。有时候碎片太小,要用高倍放大镜才能精确位置……
凭借坚持、智慧和双手,韩荣庆的技艺日渐纯熟,摸索出水墨画、工笔画、油画、装饰画、素描等多种拼贴画技术。如今,30年过去,他已经创作了100多幅邮贴画,不少作品被纪念馆、博物馆收藏,频频出现在各种展会上。其中《龙腾》获得“1998中国首届国际民间艺术博览会金奖”,用了1000多枚邮票,剪成3万多块碎片,有的细如发丝,有的小过芝麻,他精心拼贴了5个多月才完成。
带着女儿齐上阵
为了更好地传承邮贴画,韩荣庆也曾收过徒弟,好奇的年轻人拼了不到一个月便不辞而去。“邮贴画耗时费工,现在的年轻人哪有这份耐心。”他说,“更何况,它还需要美术功底。”学习艰辛枯燥,又无法立即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传人自然难寻。
叹息过后,他打起女儿韩英的“主意”。韩英自幼学习绘画,是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硕士,从小耳濡目染邮贴画,是块好“料子”。
一日晚饭后,他把女儿叫到书房,开口就问:“你要不要学邮贴画?”韩英愣了几秒,看着父亲期待的眼神,答应“试试”。
教学的过程不甚愉快,美术功底扎实的韩英在构图方面不成问题,但拼贴的时候,年轻人耐不住性子,父女俩为此发生过无数次矛盾。“好在女儿懂事,就算多不耐烦,也没有丢开的时候。而且她美术功底更好,对色彩丰富性掌握得比我好。”
为了让女儿有更多实践经验,韩荣庆逐步将更多的步骤交给她来做。此后女儿执笔、父亲拼贴,两人开始愉快的合作。2008年,他们一起创作出《温总理情系汶川地震》,精湛的技艺令该作品获得2009年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第十届西部国际“三品”博览会上,父亲的《开国宣言》和女儿的《国花牡丹》双双获得博览会金奖。辛亥革命100周年时,父女又合作创作了《先驱孙中山》……
父女齐上阵,邮贴画也算后继有人,韩荣庆很是欣慰,不过仍有抱怨:“她花在邮贴画上的时间太少。”希望多一些年轻人来做邮贴画,是他目前最大的心愿。
,高度戒备

相关:

魔术组合柜

魔法江湖老友记《哈利波特》完美收官,但是美好的记忆不会终止,也许每个人心中都在期待着某一天,自己会收到霍格沃茨的信件,然后兴冲冲地推着行李车冲向九又四分之三站台。荧幕上的老友们,不再延续他们的故事,但是我们可以用软陶,继续魔幻时光。

萌兔公主Lea

留在地球的小脑瓜

与蝶共舞

为大多数人设计电子化世界最可悲的,就是培养出我们“弃物”的习性。所有做设计和手工艺的人,应该回过头来看看前人的设计智慧和工艺智慧,从而为90%的大众去设计低成本的生活解决方案。 全世界每天都有超过6000人因为饮用污染的水而死亡,有近10亿人住在城市贫民窟,有超过14亿人每天生活费不足1.25美元。他们从来没有用过MUJI的良品,也没有躺在IKEA的沙发上看电视——事实上这个地球上还有好些人衣不遮体。他们中的好多人甚至没见过任何“设计过..

没有轮子的车康王或许也未料到,他的报恩之举,给旧时女子绘出一抹那样绮丽温暖、铭刻一生的喜色。古装片经常能见到这个家伙,四四方方,实木,或明黄、或枣红、或青绿,出现场合频繁,帝王祭天、高官出巡、状元爷还乡、新娘子出嫁,混迹于高堂、庙宇、江湖、青楼,至于攀山、烧香、省亲、见驾、串门……总之,有古代人的地方,就有它的踪迹。它有两人抬、四人抬、八人抬,随着时代变迁,它渐渐消失在人们视线,但偶尔在攀山路上还能看见它的踪迹,它就是传..

DIY一把手电

调香课等去格拉斯是因为很久以前,曾梦想当一个调香师。格拉斯城虽小,却供应着全法国三分之二的自然香精原料。这里诞生了香奈儿五号和Jean Patou的Joy,当地三大香水世家Molinard,Fragonard和Galimard已有百年历史。Galimard开设了调香课程,每个学生有自己的工作台,台上一个三层木头架子,密密麻麻地摆满香精油。女士在左,男士在右。三层从上往下分别是前调,中调和基调,又称头香,体香和尾香。每只香精油都按属性归位,同一层中又以颜色划分..

马克的王国穿上身的时装、可以骑的摩托、大型恐龙雕塑……马克以奇思妙想护航,用气球打造了自己的艺术王国。在很多人眼中,花花绿绿的气球是小孩子的玩物。但在国外,气球已形成一种特有的文化。生日聚会、毕业典礼、舞会等都可以看到气球的身影。全世界玩气球的人数不胜数,但像加拿大气球艺术大师马克·弗奇这样玩得出神入化的却并不多见。穿上身的时装、可以骑的摩托、甚至大型恐龙雕塑……以奇思妙想护航,他用气球打造出自己的艺术王国,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