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书”里的故事

2016-06-12 00:34:09 来源:网络



春意未浓,位于德国巴登-符腾堡州北部的毛尔布隆城迎来了今年的第一批游客。他们来这里的目的,不单为了这个古老而安静的小城,更为了这里一座始建于1147年的熙笃会修道院。
在毛尔布隆可以探寻到从12世纪到16世纪熙笃会的内部发展情况,以及熙笃会从创建初期到宗教改革后渐趋世俗化的变迁,是欧洲范围内真正意义上的中世纪文化遗产。从1993年12月起,它已是世界遗产名录的一员。
像毛尔布隆这样的熙笃会修道院在欧洲不胜枚举,它们完好地保存着,而且彼此之间并不孤立,因为有一个组织协助对其进行妥善维护和管理。它便是“熙笃会修道院保护协会”,20年前成立于法国,其保护网络已经囊括了分布在11个欧洲国家的161个修道院,其经典的古建筑保护模式对于整个急速发展的世界都具有非凡的意义。

山谷里的“石书”
800多年前,为了寻找一个宁静的、不被干扰的修行地,一批虔诚的熙笃会修士行走在德国的乡野。为首的修士设想,如果驴子在哪里停下来喝水,他们就在哪里落脚。后来,在萨尔察赫山谷中,毛尔布隆逐渐建立起来。
先抛开遗迹的历史和人文价值,单从自然风光的角度,毛尔布隆也让人难忘。水源充沛,气候温和,植被茂密,田园诗般的天地,让修士们停下了跋涉的脚步,开始养花、种菜,自给自足。
他们需要一个适合修道的建筑,在漫长的岁月里,毛尔布隆和森林中的植物一同生长。门廊、雕刻柱头、圆柱脚以及分成六部分的拱顶绘画具有典型的哥特风格。束状绘画拱顶神圣静穆,彩绘玻璃窗富丽堂皇,精雕细琢的细节随处可见。中殿与耳堂的交叉处建有钟楼,北面的十字形回廊连接着四间风格各异的侧殿。与回廊相连的塔状水井由上小下大的三层圆石盘构成。据说水井与当时的修士餐厅相对,每日餐前,修士们都要在水井边举行宗教洗手仪式。
毛尔布隆不仅是阿尔卑斯山南部保存最为完好的中世纪修道院建筑,也是中世纪建筑工艺的代表之作,尤其是它紧凑而有效的水利灌溉系统。纵横交错的深水沟、水渠与许多自然湖和人工湖连成一体,即使在干旱少雨的年份,也能保证生产和生活的用水需要。厨房、厕所、葡萄榨汁、养鱼和垃圾处理等,都依靠这套有着复杂管道网络、灌溉运河和蓄水功能的水利系统。
可以想象当年,修士们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实践着其自足自给的理想,从而创造出了高度发达的农耕经济,从农业种植、农副产品加工、畜牧饲养到渔业等一应俱全。穿越800余年历史,毛尔布隆依然耸立如初。它仿佛一部“石书”,走进它的内部,游客可以感应到曾经在这里居住的人们的生活、智慧和梦想。
背后的保护者
每年5月到9月,毛尔布隆的围墙内会回响着乐器、独唱音乐家的歌声以及世界著名乐团演奏的美妙音乐。恢宏壮丽的修道院背景前,露天演出让古老的毛尔布隆显得生机勃勃。毛尔布隆的人们热爱庆典、音乐、戏剧表演以及古老的风俗传统,每年的固定几天,人们会身穿古装,跳着中世纪的舞蹈,穿越时光,体验中世纪聚会。
毛尔布隆的人气这么旺,哪里看得出它是已经有800多年历史的遗迹?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因为很少有游客光临,毛尔布隆修道院这一文化遗产也极少为外人所知。和大多数历史建筑一样,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毛尔布隆留下了其苍老的容颜——衰颓的围墙,斑驳的墙壁,没有人迹的小径,不灵光的水利管道……
20年前,为挽救和保护像毛尔布隆一样的建筑遗产,法国的五个前修道院的所有者或管理者组织起熙笃会修道院保护协会,开始在修道会之间建立一个互相支持的网络。现在,协会囊括的161个修道院分布在11个欧洲国家,成员主要是这些遗址的所有者和可以代表遗址的当地协会。
协会的办公地点在法国的克莱尔沃修道院,该修道院由圣·伯纳尔德在1115年建立,是历史上最为悠久的修道院之一。2015年,克莱尔沃将迎来900岁诞辰,协会成员们正忙于为其举行一个宏大的国际性庆典。不过,这种庆典只是协会日常活动中的一小部分。在谈到协会的工作时,协会副会长弗朗索瓦·劳内先生长叹“这是一个美丽而又神圣的任务,但是却如此艰难!”
修道院遗址有不同的所有者,修道院遗址的保护状况也有着显著的不同,协会实际上是要针对那些不同之处分别采取行动,这无疑增加了工作的难度。挽救遗迹时,协会并不直接面对遗迹,而一般由遗址的拥有者来首先采取这些行动。因此,协会做得更多的是促进协会会员之间在不同层面上的信息交流。或许正是因为协会的非官方性质,做起这些事情来反而获得了一种中立的、令各方都感到得体的公信空间。

古建保护依赖什么
2011年9月,在中欧社会论坛北京团队的帮助下,劳内先生在北京和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创始人何戍中先生进行了一场有意义的对话。就如何保护文化遗产问题,劳内先生认为“历史建筑的保护高度依赖于历史情境。”
在19世纪中期的法国,罗马和哥特式艺术被主流文化意识形态认为是“野蛮人的艺术”,认为这些艺术没有价值,无需挽救。1883年,法国部长基佐提议成立“法国历史文化遗迹督查”,这个决定将遗迹的编目和分类工作提上了日程。这个遗迹清单让人意识到成千上万的历史建筑实际上处于临危状态,当一些人在传阅这份清单时,人们会从心底意识到有必要采取行动来保护古建筑。
除了历史的情境,劳内认为公民责任也是古建筑得以保存的主要因素。“责任是建设集体遗产的一个核心元素。前代赋予了我们遗产,我们必须理解其整个含义,并且将这些‘石书’尽可能完好地传承下去,任何破坏文化遗产的行为都将割裂我们的后代与历史的联系。”劳内说,“政府应该保证历史建筑的保护,拥有教育市民和年轻一代的责任,但是欧洲的遗产保护政策却走了一条曲折的路。如果想让政府不逃避它的使命,市民也不可免除自己的责任。”
在协会看来,离开民众的支持,长期保存文化遗产是不可能的。在政治动乱和不稳定的年代,文化遗产通常是第一个受害者,“如果民众不能认识到这些遗产是他们国家的集体财富,这些遗产才会处于真正的临危状态。所以,教育是首位的,民众的参与极为重要!”在协会的推动下,那些具备开放条件的修道院对公众开放。在古老的遗迹面前,民众一边领略着穿越岁月的美,一边意识到自己的一份责任。
目前协会的修道院分布横跨4000公里,从东北的瑞典一直到西南的葡萄牙。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尤其注重由教师组织的教育性游览,这样的做法,让人感到温暖。,高工led

相关:

发现最本真的美“要享受悠闲的生活,只要一种艺术家的性情,在一种全然悠闲的情绪中,去消遣一个闲暇无事的下午。”这是很多年前林语堂对于悠闲生活的一个描述,很多年后,大部分人都忘记了时光可以这么消磨,而被卷在物欲中,不知身在何处,去往何方。也有一些人,向往一个爬满青藤的安静院子,渴望在这里呼吸、感受、成长、欣欣向荣。卢冰便是其中之一,他和他的“青藤院落”原创设计,逆着大众的朝向,在向本真、纯粹进发,没有什么能够阻挡。逆向而行约好..

打包一个安乐窝走进婧婧的家,第一感觉是明亮,第二感觉是有点空,随后,就被那些奇怪的家具吸引,然后好奇,这房子真是租来的?这些家具真的都可以打包带走?谁说一定要买房?婧婧是一个设计师,自小在北京长大,成年后求学伦敦,游历欧洲多国,深受国外生活方式影响,坚信生活是用来享受的,她拒绝住在空洞的钢筋水泥楼中,拒绝一成不变的几房几厅,更厌恶没有思想的家具。在国人买房高潮一波接一波的浪花中,婧婧丝毫不为之所动,一直租住在北京草场地艺术中..

刀剑春秋人类文明五千年历史,各国家民族均有值得自豪的悍刀宝剑,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中国刀剑、印度及伊斯兰刀剑、马来诸族刀剑、日本武士刀和西洋刀剑,它们并称为“世界五大名刃”。在杭州的古运河边畔,中国刀剪剑博物馆就坐落在桥西历史文化街区。当一座经全新修复、旧厂房改造的博物馆群,在这里出现时,足以让人在此停留。漫步在中国刀剪剑博物馆,犹如进入了一个探索冷兵器时代奥妙的时空隧道。俗话说,物开一刃为刀,开两刃为剑,两刀交叉即..

牙舟陶小好调头牙舟不是一条船,它是一个小地方,小到在地图上很难找到。据牙舟人说,他们那里是个山窝窝,中间有一座小丘,是船的模样,所以叫了牙舟。查史料,这种说法并不可靠,但是有一点是公认的:这片土地蕴藏着优质陶土,釉料配方得天独厚,上天注定般,这里要生发陶的故事,绵延陶的历史。牙舟陶从这里名世,在这里失去方向,也在这里重新起航。数百年来,不变的只有美丽。落地生花上世纪50年代,全社会都在忙着炼钢铁,就连布依族、苗族人聚居的小小牙..

每件都是随意的孤品最初被格物手作吸引,是因为“拼木”系列作品。树材不同,木料的质地便不相同;即便来自同一棵树,每一块木头依然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美。当利用木材天然的各种色彩,组合搭配,运用不同木性、不同价格的木材组合成一个和谐的整体,真可以美到惊心动魄。贾云龙的“格物手作”设计作品,就通过这种方式,在木艺家居品设计中独树一帜。贾云龙清华大学平面设计系毕业,做了几年设计,画了几年画,因为喜欢木头的自然纹理、天然环保的特性以及较强..

老虎高原《老虎高原》画于1989年,这是吴冠中最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作品,因为在此件作品之后,他的画风有所改变。吴冠中于1989年10月赴李家山后,写道:“我在山西有一个重要发现——临县碛口李家山村。这里从外面看像一座荒凉的汉墓,一进去是很古老很讲究的窑洞,古村相对封闭,像与世隔绝的桃花源。这样的村庄,这样的房子,走遍全世界都难再找到!” 此后,他的画风有所变化,在一批反映黄土高原的作品中多用粗线,自成一种意境。吴冠中在黄土高..

木头公仔的变形记当金拌拌、木拓拓、水晃晃、火卡卡、土推推五兄弟,憨态可掬地齐聚亮相时,不由得让人眼前一乐,“汽车人又来了!”这是班门乐府工作室推出的木头变形金刚,造型可爱又兼具艺术感。近一年来已经远销欧美等地。对于变形金刚,“80后”的团队有着共同的怀旧情结。据工作室主理人朱亮介绍,做木头变形玩偶的初衷是源于一次和法国客户的合作项目。这个项目本身的产品是木头玩具,包括城堡、士兵、飞龙等。这些产品用橡皮筋连接活动部位的做..

熊氏珐琅:从替身到主角珐琅工艺最早由阿拉伯人发明,约在公元14世纪传入中国,逐渐与国内的金属制造工艺、镶嵌工艺完美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珐琅艺术。景泰年间,皇帝酷爱珐琅,制作工艺登峰造极,当时器物多以蓝釉打底,创造了以蓝为主色调的风格,被称为“景泰蓝”,并随后取代了珐琅的叫法。景泰蓝在中国历史上是国宝级的重器,比玉石珠宝都贵重。但长期以来,由于品种单调,批量生产,在市场上一度冷寂。然而,瑞士工匠却将珐琅工艺运用在钟表的制作上,缔..

复刻汉字的温度台北太原路97巷,似乎与热闹的台北市区有些微微脱节。巷内多是老态的传统店铺,走过43个年头的“日星铸字行”就藏于这里。这是一个让出版业、文字工作者,以及怀旧人士惊艳不已的角落。在这里,早该走入历史的铸字机炉火不熄,随着机器运转的节奏声,留下属于铅字独特的体温。“铅与火”让路“光与电”也许你没听说过铸字行,但活字印刷则是从小就知道的中国四大发明之一。铸字行是活版印刷的第一站,铸字、检字等前置过程都在这里进行。..

木乐之道“生活,如同时光中的一把座椅。”走进爱恩喜实木家具公司,这句话映入眼帘。与其他的家具店不同,这里没有浪漫的情调,没有华丽的装饰,更像是一间木制的作坊,整齐安静地摆放着各种实木家具,简单地低调着。随着木梯的吱呀声上到2楼,宋智林热情迎来,招呼我们坐在环桌的木椅上。他身着暗红色棉衣,外面套一件白色马甲,脚上穿一双柔软舒适的棉鞋,很随意地窝在木椅上。看得出,他很享受这充满木头气息的房间尊重每一块木头木椅、木柜、木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