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三弯出云片

2016-06-12 00:08:59 来源:网络

根据国画“枝无寸直”之画理,以棕丝精扎细剪,将枝叶剪扎成平整的“云片”。云片之平,一盆清水置于其上,绝无点滴外倾。这是扬派盆景的看家本领,叫做“一寸三弯”。
一株树桩,经数年精心护养,或修剪、或绑扎、或造型,点上一石而传神,铺少许绿苔而生色,让茎干粗矮,枝丫虬曲,露根显老,把高山大树、旷野林木精缩为盆中一景,或雄浑险奇,或清秀古雅,或气势磅礴,或自然飘逸……
方寸间,一树一盆即为一景。喜欢者,谓之瑰宝,不喜欢者,厌之“扭曲”。陆游诗云:“寸树蹙密九节瘦,一拳突兀千金直”。
若论“扭曲”之最,扬派盆景当仁不让。
天下盆景数扬州
在日本大阪举办的“第六届世界花卉博览会”上,中国馆有一盆《鹤立衔芝》,桩景似仙鹤,翘首衔芝,显得形真意切,生机盎然。这盆采用传统棕丝剪扎技法自幼加工而成的“圆盆”,堪称扬派盆景代表作,其作者是已故扬派盆景传人、中国盆景艺术大师王寿山先生。
扬州瘦西湖湖道窈窕曲折,串起两岸风光,俨然一幅天然秀美的国画长卷。不由得赞叹,好一个灵秀所在。来不及细品,我们匆匆行至扬派盆景博物馆,一探扬派盆景究竟。进得馆来,只见黛瓦粉墙连贯成半封闭空间,透过花窗,大大小小盆景端“坐”一方,虽是深冬,仍是片片葱郁、含秀吐翠,不减风采。
盆景制作源于中国,是园艺人士的共识,但中国盆景究竟何时出现,说法不一,有确切证据者为唐朝。历经千年,受各地气候、植物、山石、风土和文化熏陶,经由历代民间艺人精心培育,形成各自地方色彩和独特风格,从而产生不同流派。
扬派盆景技艺发端于元代,形成于明代,至清代成熟。扬州广筑园林,大兴盆景,呈“家家有花园,户户养盆景”之态。盆景博物馆有10多盆明清盆景,存活至今,成为扬派盆景史有生命的见证。
其繁荣得益于文人墨客的介入。扬州八怪郑板桥、金农、李方膺、边寿民都曾以盆景作画,李方膺的《破盆兰花》、金农的《众香之祖》、边寿民的《除夜万年欢》均为名画。同时,盆景亦从名画、名诗中借鉴布局、捕捉意境,咫尺间形成景观。彼时扬州盐商均摆弄盆景,进一步让其得到普及,促进盆景制作大军兴起。其时,扬州已经出现家庭式盆景作坊,花市到处可见,擅制盆景者亦不少。据《扬州画舫录》记载,乾隆年间有秀才瑶志同、刺史耿天保及张其仁、刘式、三胡子、道士吴松山及桃花庵僧人、工匠等,至于各园林盆景及养花人,则不可胜记。
上世纪50年初,扬州曾调36盆松柏盆景到北京中南海,1973年扬派盆景与岭南派、川派、苏派、海派盆景被国家城建总局园林绿化局列为全国树桩盆景五大流派。此后扬派盆景参加了第一至第五届中国盆景评比展览,黄杨盆景《巧云》、《腾云》、《行云》、《凌云》、《碧云》等荣获一等奖,实现五连冠,《腾云》还获得日本大阪花与绿国际花卉博览会金奖。
有人这样评价扬派盆景:“天下盆景数扬州”。它融“诗、书、画、技”于一体,放眼望去,“云片”层层如工笔细描,显得端庄大方,说不出的飘逸、清秀、古雅、写意。
一寸三弯 独步天下
如果说“云片”是扬派盆景最显著的外在特征,那么“一寸三弯”无疑是扬派盆景独步天下的根本所在。
受扬州地域文化影响,扬派盆景追求细腻精致,崇尚雄秀兼备,至今仍以“棕丝精扎细剪”为核心技术,根据国画“枝无寸直”之画理,将枝叶剪扎成平整的“云片”。薄而平的云片放在弯曲的凸面上,与主干形成鲜明对比,显示出树木的苍古与清秀。而云片之平,一盆清水置于其上,绝无点滴外倾。
“一般顶上云片为圆形,中下片为学形。云片的大小和多寡视树形和植株大小而定,最多可达9片。”扬州高级盆景技师陆春富介绍。要将树枝扎成薄如纸、平如云的“云片”,极不容易,首先必须采用自幼栽培的树桩,经过多次加工和多年培育才能成型,成型之后,每年还要复片一两次。
冬季是植物休眠期,传统盆景复片均在冬季进行。有幸得见陆春富现场演示剪扎技法,“扬派盆景以扎为主,剪为辅。用棕丝进行枝条造型,共有扬棕、底棕、撇棕、挥棕等十一种棕法,根据不同树种、枝条选用。”他一边说,一边在罗汉松顶层云片中细心缠绕。系棕方法有单套、双套和扣套三种,打结方法有活结和死结。最终将每一根枝条都扎成细密的蛇形弯曲,势若游龙,变化多端,惯称“游龙弯”,最密者每寸枝内达三弯,便是扬派盆景的看家本领——一寸三弯。
代屠隆《考余事·盆玩笺》中说道:“不露做手,多有态若天生。”喻其有巧夺天工之意。但传统扬派盆景有个极大弱势:成型慢,耗工大。我们端坐观看了一个多小时,陆春富仅仅剪扎了极小部分,更不用说自幼栽培,十年甚至上百年,历经几代人的努力方可成型。因此,扬派盆景技艺均是世代相承。有史料可证,泰州扬派盆景王氏技艺是家族内相传;扬州扬派盆景万氏技艺从乾隆年间至近代都是父子相传,到第六代传人万瑞铭才冲破了传统,将技艺传给了杜晓波、陆春富等外姓弟子。
以上种种,赐予扬派盆景独一无二的清奇,但也大大抬高了它的价格,动辄上万,往往只能在博物馆、园林见到,很难走进寻常百姓家。无法商品化、大众化,扬派盆景如同许多非遗一般,逐渐走向没落。
非遗引发的争议
2008年6月,扬派盆景技艺入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12月,江苏省文化厅公布其传承人名单,两位现代水旱盆景制作代表性人物入选。名单一出,争议四起,与其他项目争议人选不同,此争议并不是因传承人不分轩轾而产生的,其争议的焦点是项目本身——扬派盆景技艺。
什么是扬派盆景?它的核心技艺是什么?现代水旱盆景是否属于扬派盆景范畴?当选传承人是否拥有扬派盆景技艺?这些问题成为争议的焦点。有争议,对于项目本身来说是一件有益的事,它有利于人们更加深入了解该项目,从而达到更好地保护遗产的最终目的。
扬派盆景是中国盆景五大流派之一,要成为流派,有严格标准。首先盆景树种,要有地方特色,如扬派的瓜子黄杨、雀舌罗汉松;其次要具有反映流派个性的特殊艺术造型,如扬派的“云片”形,“一寸三弯”;再次要有独创的造型技巧,如扬派以棕丝攀扎为主,精扎细剪;最后树种、造型和技法,形成独特风格。但随着历史发展,技艺在传承中会有活态流变,只要技艺本质特征仍在,就是一种创新与发展。
早在上世纪90年代,陆春富的师傅万瑞铭就对人工扎片有过疑惑,他曾去云南玉龙雪山考察天然形态的云片状树木。归来后,对一盆传统黄杨盆景进行加工整枝,在保持云片的基础上,大胆突破传统姿态,剪去一根对称的枝片,使整个盆景立于盆中,如一片绿云将腾空而去,得名《腾云》。该盆景在日本大阪举办的第六届世界花博会获得金奖。
现代水旱盆景是近30年出现的,融合树石类树桩盆景与水旱类山水盆景的新型盆景。扬派盆景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中国盆景艺术大师赵庆泉正是水旱盆景的创始人。30年来,赵庆泉奔走在推广扬派盆景的最前线,到世界各国现场表演扬派盆景技艺,向世界申明“中国是盆景艺术鼻祖”,同时致力于盆景理论研究,在国内外发表100多篇专业文章,出版13部盆景专著。他制作出《小桥流水人家》、《一枝独秀》、《古木清池》等作品,多次获中国盆景评比展览金奖和中国花卉博览会金奖等诸多奖项。
对于争议,他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崇尚自然。就盆景而言,人们也更喜欢自然式,而不喜欢有太多人为雕琢痕迹。“但这并不代表就可以完全抛弃传统的技法,恰恰相反,只有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才可能有所突破。”
如何让扬派盆景这个“非遗”广泛地被大众接受。他觉得,应该在推崇传统的基础上结合创新,树种可盆中自幼栽培与下地栽培结合,缩短成型时间;剪扎上,棕丝与金属丝并举,如此可批量生产,降低中低档盆景的技术难度,让价格平民化。“我想,只有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并喜欢扬派盆景,才是最大的保护。”
作为扬派盆景“申遗”的发起者,在扬州举办的第四届中国盆景研讨会上,赵庆泉又发起中国盆景申请世界非遗。“仅靠目前三个国家级盆景‘非遗’还不够,中国盆景艺术由扬派、苏派、岭南派、川派和海派组成,只有‘打包’,把握才会更大一些。”
盆景商业化尚需探索
为保护和传承扬派盆景技艺,扬州市和泰州市政府均做了大量工作。扬州市将盆景园扩大为博物馆,建立专业技术团队,常年维护、整修古代盆景,并从事科研,出版盆景专著。泰州市也扩建盆景园,拨专款保护古盆景,并成立泰州盆景协会,积极开展技术研讨、交流、传承活动。
然而,情况不容乐观。扬派盆景博物馆人烟稀少,泰州盆景园更加冷清。泰州盆景园负责人李志锋说,盆景园有差额拨款,还有部分非遗项目补贴,但依然捉襟见肘。“门票5元一张,门可罗雀,盆景打理还需要维护费用。我也想不定期举办花木盆景艺术培训班,邀请专家授课,请园艺师实际操作、讲解,让更多市民懂盆景、爱盆景,但力不从心。”
扬州地区盆景市场并不小,尤其逢年过节,市民多喜欢购置盆景。市场上的盆景大多从如皋购进,价格从几十到上万,满足各层次需求,就连海陵的树桩盆景、靖江的山水盆景都非常受欢迎。
曲高则和寡,扬派盆景到底要不要走商业化的道路?如果要走,要怎样才能形成一种产业,满足市场的需求?
盆景大师也曾提出可以让制作简化,走快速造型之路,他们又担心:“大规模的‘克隆’会不会影响传统盆景的生存和传承?”而要形成产业,不但要突破树种,制作简化,更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盆景制作团队,有大规模的植物培育基地,走工厂化发展之路……
这一切,到底是保护扬派盆景传统技艺?还是加速其灭亡?
2013年世界盆景大会将在扬州举行,中国盆景将在国际上做一次精彩亮相,或许,国际火花碰擦能解决这些问题,给扬州盆景带来光明。,高铁乘务员招聘

相关:

野生的黄土人以自然为师,与心灵对话,张旭峰是野生的手艺人,也是半个生活哲学家。国庆和朋友结伴走碛口,偶遇“黄土人手工坊”主人张旭峰,一番沟通之后,朋友们艳羡他的生活,对比之下颇觉自己生活的不自由。原想着老张会安慰几句类似“生活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话,没想到他对我们深表同情,“我守着的是一座金矿,精神富足、有责任、有担当、有自由,这便是富贵。”DT业手艺人黄河从内蒙古边缘拐弯,一路南下,奔流到碛口时,河面紧急收束,过往船只不..

停不下的碧山“从农民已知的地方着手”,“不迁就社會而是改造社會”,“不应单独的救济,而应启发人民的力量”……围绕着这些信条,碧山计划正在恢复碧山,改变乡村。去碧山是为赴一场盛宴,也为化解很多疑团。我行走在真实的碧山,穿梭在狭窄而略显凋蔽的窄巷中,零零星星的红柿子挂在叶片寥落的枝头,秋日余晖映照不出如意和富足;我行走在共同体的碧山,作为来自五湖四海的赴宴者之一,感受那场并未如期举行的视觉展览,了解一个正在进行中的乡村建设..

印痴从小就钟情于篆刻技艺,工作后仍迷恋于此。近几年他专攻“黄金印”,作品数量高达百枚之多,令人惊叹不已。冯健辉早起第一件事就是观摩自己未完成的铜印章,然后拿起刻刀,沉浸在“叮当”的凿刻声中;直到午后,他才去上班。身边的朋友给他起了一个绰号“雕痴”,意为篆刻铜印章到了痴迷发狂的地步。四十不惑的他与刻印结缘30载,除了工作,他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印章上。岭南第一印“虽然现在铜刻印章已渐渐消失,但它的传统工艺价值仍未..

瓶装男人香这位阳刚的男人,历经30年的时间,用7000多件藏品,诉说着香水瓶背后的柔情蜜意。香奈儿·可可小姐曾说:“不懂得香水的女人,没有前途!”在众多奢侈品品牌都纷纷推出香水产品的今天,瓶子的外观已经成为决定香水销量相当重要的因素之一。崔绍松,男,30年时间收藏香水瓶7000多件,这些妖娆的瓶子对这位老男人来说,似乎一点也不搭调,“那个年代,香水是洋货,是奢侈品,闻见哪个女人身上有香水味,我们都说这是‘妖气’。”踏进崔绍松的家门..

关不住的“春色”见过太多创意服装设计,最近能让你惊得瞠目结舌却又被散发的美感深深吸引的,一定是关不住的“春色”。曾经,出版人洪晃鲜有关注中国设计,但看着电视上身穿京剧脸谱,头顶故宫大红门的模特艰难地迈着标准猫步行走在T台上时,浑身鸡皮疙瘩。“这样的设计尽管充满民族特色,却无法穿到真正的时装周‘奥斯卡’上。”冯菲,却靠着源自明代瓷瓶的灵感一举攻下洪晃的心,因为“春色满园关不住”系列服装所散发的美,令人无法抗拒。这些服装,就是..

链锯惊魂损坏的链条、齿轮,废旧的电路板,或是冰箱门里的小零件,在加拿大混合媒体艺术家皮特·麦克法兰的手中,“废弃”将被重新定义。盐泉岛是加拿大艺术家的天堂,每年春夏,上百位艺术家们都会热忱地欢迎游客参观他们的工作室,但皮特·麦克法兰例外,“因为没有人喜欢垃圾场。”皮特以将回收的金属零件制作成另类的装置艺术而闻名。尽管“垃圾场”是他的玩笑话,但这些来自报废的小汽车和冰箱的“素材”让他的工作室与废品收购站无异,可这并..

住在丝瓜棚下让司空见惯的材质增加附加值,或许才是设计的真谛。材料设计师并不少,但喜爱用食材进行再设计的人并不多见,来自墨西哥的费尔南多·拉珀斯便以食材设计走入大众视野。一直被用于洗碗的丝瓜瓤在他的手中摇身一变成为充满品质感的家居用品,令人耳目一新。丝瓜瓤轻盈、半透明,独特的纹理使其透气、隔热,并且减震,这些优点人们并没有忽略,因此在中国家庭的厨房里兢兢业来地扮演着洗碗的角色。但费尔南多在接触丝瓜瓤后,利用它们独特的..

那特:演绎现代金属美学在工业化泛滥的今天,那特努力让人们重新认识有价值的手工艺品的质朴之美和装饰之美。2012伦敦奥运会结束不久,被誉为“设计界奥斯卡”的英国百分百设计展在伦敦Earls Court展览中心拉开帷幕。与往年不同的是,在这场全球最高端的设计展上,已能看到中国设计师的作品。一件如蝉翼般轻薄飘逸的汉服吸引了每个参观者的目光,也赢得了评审团的青睐,最后夺得了英国百分百设计展“最佳原创设计奖”。这件用铁丝编织的古代禅衣被命名为《素..

双面突尼斯无论海岸边的小资情调,还是沙漠里质朴的生活,突尼斯都美得让人窒息。蔚蓝的地中海亲吻着大城小镇,带来水一般的柔情;茫茫的撒哈拉大沙漠一望无际,风沙卷起漫天的沧桑。一半是海水,一半是沙漠,这里是突尼斯,看似矛盾,却带着一股浪漫。历史与文化在非洲大陆的最北端演绎出种种独特的风情。当蓝白小镇遇上悲怆古迹若是去过一次西迪布赛,没有人会忘记她的模样。白色房舍蔓延在街道两侧,茂盛的九重葛缠绕着蔚蓝色的窗框,拱门精致得醉..

非主流的童年谁说优雅是成熟女人才拥有的特权,Bonpoint以一份低调的奢华,让“优雅”成为童装的传奇!作为全球最奢华童装的代表,Bonpoint备受王室、名流和明星的青睐,几乎每个小王子小公主的衣柜里都有Bonpoint的棉布衣裳。摩洛哥国王每次路过巴黎,必定到Bonpoint为爱子选购礼物;比尔·盖茨平日里不修边幅,打扮儿女却一定要这个牌子。38年来,Bonpoint的奢华童装理念在世界范围内声名远扬,其设计部门的工作形式更保留了巴黎高级定制服装的悠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