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当代雅集

2016-06-12 00:05:24 来源:网络

当城市化让园林梦断时,以苏州南石皮记为中心,具有时代气息的“当代雅集”兴起,一种雅致的生活方式正在进入更多人的视野。
雅致的园林生活对于文人来说,是血液里的东西。随着城市化的推进,文人心中理想的诗意栖居地已经毁灭殆尽,就连骨子里那点精致典雅的情怀也已所剩无几。出生于苏州毕园的叶放,2003年在苏州造“南石皮记”,2009年在意大利威尼斯双年展作“达园”,不仅在都市中亲身寻找着个人的诗意栖居地,而且试图通过复活“雅集”,在当代文人群中推广乐活、慢活、雅活。
如今,以叶放为核心人物的南石皮记,俨然已经是一个当代雅集策源地,一个小范围人群的诗_生生活范本。流淌在血脉中的园林
毕园,腊梅怒放。一家人聚在一起,长辈们耐心地把折梅、插花的门道告诉孩子们,大家开始折梅比赛。叶放只有4岁,剪刀都拿不稳,够不到梅稍,就把要折哪枝梅、如何折比划给父亲,父亲照办。
时光悄然滑过,折好的梅枝一字排开,叔伯们逐个评分,评分最高者为花魁。只有花魁有机会把自己的梅枝插进二楼外祖父房间的青瓷梅瓶中。
那一年,独中花魁的叶放欣喜地爬上毕园二楼。当他推开外祖父的房门时,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阳光破窗而入,窗花投影在地板上形成了一幅精美的水墨画。当叶放把梅花插进祖传的《闲云野鹤图》前的梅瓶中时,整个房间花香四溢。
还是四五岁时,一天晚上,睡梦中的叶放被“鸡鸭鱼肉”的叫唤声惊醒。下床寻食,推开门,看到宅院中围墙上闪烁的人影,他完全忘了归路。一出昆曲正“咿咿呀呀”地唱着,昆曲演员水袖罗裙的影子荡在围墙上。
日后叶放自己修建园林,特地搭建了戏台。“看到演员们在园林中唱昆曲,我就想到了儿时寻着‘鸡鸭鱼肉’声而邂逅昆曲的场景”。在叶放看来,在毕园的时间不长,但毕园却实现了传统文化对他的启蒙。
毕园是叶放的外曾祖父用仅得的一亩地筑成的,这个可以上溯到乾隆时状元毕沅的文人世家,对精致典雅生活的追求深入骨髓。上世纪60年代,毕园被收公并被拆除,但叶放和园林的缘分未断。大学时,叶放考进苏州工艺美术学院,学校在拙政园内,他终于又可以在园林自由进出。
“花后树下乐山房,一壶香茗,数册闲文。”在拙政园求学的三年,叶放经常误认为自己回到清朝,学在灵岩山馆。工作后,叶放工作的苏州国画院是晚清时一个知府的园子,叫“听枫园”。他的办公室,就在园子的西厢,“窗前楼上乐水轩,几枝湖笔,一刀徽宣。”住在园林中画园林,叶放经常“误把听枫做毕园”。
出生在园林,读书在园林,工作在园林的独特经历,让园林成为叶放独特的情怀。自然而然,园林成了叶放创作的灵感来源。起初,创作时的时空穿越会带给他兴奋,但是当创作结束回到现实后,虚空感愈演愈烈。这时,叶放才发现,园林已成为了鸦片,让自己欲罢不能。叶放很贪心,他还需要一座可栖居的园林,他要在此终老。
作为生活方式的园林
上世纪90年代末,苏州出现现代造园风潮。看了几家现代园林后,叶放大失所望。因为这些园林大多是效法老式的苏州园林,呈现的多是归隐之意,这与叶放“建一座园林过日子”,让园林融合生活与艺术的精神相悖。叶放决定自己叠石造园。
2001年,叶放鼓动5个朋友合伙以200万元买下了苏州古城小巷深处的一排联体别墅。朋友有来自台湾的古董藏家,也有来自美国的科技精英,皆是风雅之士,志趣相投。他们授权叶放打造一座“不出城郭而得山水之恰”的都市园林,希望出园时可以在世俗的世界中为世俗的价值打拼,入园后则可以从世俗的世界挣脱,追寻内心之声。
700吨太湖石做墨,500平方米的别墅为纸,叶放开始了自己人生中最大手笔的水墨画。他把自己对毕园、拙政园和听枫园的记忆和多年来画“纸上灵泉”的臆想融为一炉,耗时一年半,于2003年建成南石皮记。
园子虽小,五脏俱全:用中国古老而渐衰的叠山理水技艺打造峰回路转的玄览谷;于山崖之上镶嵌宋、元、明、清各代碑文而成碑古石残崖;在水榭边筑戏台慰藉自己儿时的昆曲梦……玩回文诗、做叠字游戏,古代士大夫的生活方式在园子里自然而然地生根、发芽,慢慢成为一群人的生活方式。
“园林是先祖给整个家族种下的蛊,让我们世世代代困在园林中。”三五好友随意待在各自的角落,听叶放在水榭边抚琴。晚间,南石皮记灯光亮起,水对岸的戏台上已经舞起水袖罗裙,《牡丹亭·游园惊梦》正要上演……
复活雅集,呵护灵魂
在叶放看来,生活分为乐活、慢活、雅活三种。乐活,生活艰辛,能活着就应当感到快乐;慢活,现代生活是快节奏的,能慢慢体验人生就该庆幸;雅活,生活不仅仅是柴米油盐,还需要格调和艺术品位。
南石皮记是叶放追寻生活格调的载体,对于他来说,园林和雅兴是家族传承给他的两份遗产,前者是肉体,后者是灵魂。他并不想独享这两份珍贵的遗产,他希望把一种雅致的生活方式推而广之。
自小读《赤壁赋》,叶放对苏东坡“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的情景羡慕不已,于是决定在太湖效仿一场“拜月雅集”。要玩得雅,叶放的想法是“上百年船、喝百年茶、弹千古琴、赏万年月”,于是和台湾设计师合伙买下一只二三十米长的乌篷船。
登船后,客人们呷着上百年的普洱,任乌篷船随着太湖水自由飘荡。月出东山时,叶放在酒杯中倒上陈年花雕,端上精心烹饪的“太湖三白”。来自香港的名流则借着月光用珍藏的千年古琴“九霄环佩”当场抚一曲《高山流水》。就着茶香、酒味、琴音,大家或吟或颂,或画或写,待东方泛白的时候雅集结束,诗词书画满乌篷……
在南石皮记,叶放经常做雅集,试图恢复中国传统士大夫优雅的生活方式。这种恢复并不是照搬全抄,毕竟,丝竹相伴、鸿雁往来的古意生活,我们已回不去,田园生活也只是“可以远观,不可亵玩”。学老子骑青牛入函谷当隐士没必要,仿李白乘扁舟顺江做驴友也没必要,叶放希望雅集可以切合当代语境,做与时俱进的事情。
在旧时的士大夫家庭,雅集和吃饭喝酒一样,是很平常的事情。“现在的雅集也不能高高在上,而应是植根于现实生活的Party与沙龙的合体。”叶放的雅集分为三种:礼俗、风雅和人文:礼俗包括寿庆、婚庆以及清明、中秋等各种时令节庆活动;风雅包括花事、蟹事、荷事雅集等;曲会、诗会、茶会等被归为人文篇。每场雅集又分成把玩、会意与兴境三部分。
细细揣摩,就会发现,雅集不见得有多阳春白雪,只要有一个由头,就可以用来办雅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雅集“兰亭雅集”,聚集的理由是三月初三“上巳节”,王羲之召集大家一起搓澡,去除陈垢。搓澡除垢不雅,但是并不防碍士大夫们做出曲水流觞、饮酒赋诗这样雅致的事情。
雅还是俗,关键要看参与的人。如果参与的人“谈笑有鸿儒”,那么就会优雅而有格调:如果参与的人“往来皆白丁”,那么就会变成酒肉聚餐和KTV的喧哗。所以,在举办雅集时,叶放对参集的人员有严格限制。
在叶放看来,雅集是古代中国文人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正是通过雅集这一社交场合,通过头脑风暴,让中国文化变得摇曳多姿。因此,以南石皮记为中心,短短几年之间,叶放举办的雅集超过三百场,南石皮记也由叶放的私家花园、个人的诗意栖居地,变成了一个开放的玩雅空间,大众的社交场所。
“因为南石皮记,别人忘记了我是个画家。因为雅集,别人忘记了我的南石皮记。如今,我只希望以后别人提到我时,不要贴‘现代雅集之父’这个标签。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那说明雅集已经变得稀松平常,中国社会典雅的生活已再度回归。”,高效天堂bt

相关:

纸要出轨人们探索着纸的更多利用,事实上也是探索着—种新的生活方式。纸,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宝贝。它轻薄、易碎、怕水、可折叠,这些物理特性或许是人们对纸最普遍的印象,然而大自然赐于我们的东西往往有着神奇的力量,薄薄的纸也可以撑起一片天空。纸可以怎么玩?你若只想到书写、折纸、做纸模就OUT了,看看这些建筑师和发明家的新玩法吧,做家具、造房子、自制自行车……没错,纸就是这么爱出轨。人们探索着纸的更多利用,事实上也是探索着—..

焦宝林:中兴扎染之道扎染,古称“绞缬”,是用绳线捆绞布料进而染色的独特手工技艺。天然不伤皮肤的染料,加上独特的扎结捆绑技法,令扎染技艺熠熠生辉。每年一届的“艺博杯”工艺美术精品大赛在南京市如期举办。2012年12月下旬,已进入了评审阶段。“《桃源人家》、《花荫深处》都是我的作品,有一个作品得金奖就行,另一个奖就让给别人吧。”在作品评审会中,一位憨态可掬、面相儒雅的长者笑着说。他便是南通市海安锦华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焦宝林扎染艺..

工不如艺为什么齐白石的书画作品动辄拍出千万元价格,价格最高的达到4.255亿元,而再巧夺天工的紫砂壶,目前拍卖市场的最高成交纪录是1344万元;画水墨写意画一蹴而就,受市场追捧价格高不可攀,辛苦劳动制作的雕塑、漆画、版画却往往难以在拍场上出现高价……被“歧视”的工美艺术自2010年起,近现代书画频频出天价,甚至已成为常态。而与此同时,其他艺术品类并没有如此风光。以雕塑为例,目前被市场视为作品价格最高的当代雕塑家向京,其作品的拍卖价..

站在桥上看风景“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有水必有桥,无论山川、原野、海岸,还是水乡、园林、人家,有桥便平添几分景,木桥婉约、石桥坚固、铁桥挺拔,浮桥慵懒、索桥险峻、独木桥孤傲……融入周边环境,若桥上还有亭、廊、楼、阁,那便是艺术了。断桥不断长桥不长“断桥不断,长桥不长”,古代名桥甚多,在有情人眼中,最向往的估计不是鼎鼎大名赵州桥、金水桥这些名桥,恐怕还得是西湖边的这两座。看过白娘子的人,无一不对断桥印象深刻..

一手暖炉问千古醉心于收藏的孙文雄张淑茹夫妇几十年来收集的手炉达上千件。这些手炉千姿百态,“它们都是纯手工制作,因为出自不同工匠之手,所以可说是千炉千面,争奇斗艳。”张淑茹引领我们到她的私人博物馆参观,手炉的造型非常特别:方形、圆形、椭圆形、六棱形、八棱形、十二棱形、十六棱形、灯笼形、瓜棱形、元宝形、笸箩形,甚至还有龟形。他们收藏的手炉中,年代最久远的是北齐的青铜“万字无边”圆形“四系”手炉,此炉用陶范法制成,炉体有明..

惠山泥缘来惠山古镇,是慕泥人之名,寻那些在古镇上空回荡了数百年的打泥声。令人遗憾的是,整个古镇,除了惠山泥人厂外,已经找不到几家像样的泥人作坊,惠山泥人博物馆在周末也闭门谢客。遍寻古镇,只找到零星几家卖“粗货”的泥人商店。最终,在问了古镇管理人员后,我们在一个偏僻的小巷找到一家名为“缘泥坊”的泥人作坊。作坊的主人是一对年轻夫妻,男主人谈吐儒雅,老板娘外形靓丽,我们迟迟不敢把他们和泥人联系在一起。看出我们的疑惑,男主..

拾光福棉棉福棉棉有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一直长及脚踝。问她为什么把头发留这么长,她慢吞吞地说:“没什么特殊原因,就是一直留着懒得剪,习惯了就好。”她有一张背对镜子的自拍像,镜中的女子影影绰绰,曲线婀娜,一根黑色的麻辫一直垂到膝盖处,让人看了感到温暖。“做个手缝中式传统衣服的小裁缝。”这是福棉棉的理想。“针线最是消弭时间,—件衣裳从秋天缝到冬天,竟浑然不觉。”她喜欢跟人分享手缝中式衣裳时的点滴感悟,细腻、琐碎、柔软,我心..

猫和老鼠披甲上阵每当见到古人使用的威武盔甲,人们总禁不住啧啧赞叹。若摆放在眼前的是为猫和老鼠量身打造的盔甲,你又会发出怎样的惊叹?很简单,“酷”。因为它们并非日常生活中宠物身穿的布料衣物,而是由光亮的铜、银等金属制作的货真价实的盔甲。这些精巧的盔甲售价为2000美元至20000美元之间。“这还不包括材料费。”作者杰夫·德·波尔的言语中透着一丝骄傲,尽管这些作品的大小甚至顶不上一辆玩具汽车。为猫穿上盔甲其实猫鼠盔甲是精美的艺术..

花车的狂欢提到花车,你脑海中浮现的是怎样的画面?搭着绫罗绸缎由塑料泡沫制作的车船大炮,还一闪一闪地发出光亮?看看荷兰桑德尔特镇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花车游行活动吧,这里没有小丑递上气球,没有过多的歌舞表演,它们是真正的由鲜花制作的巨大无比却创意十足的花车。与太阳相遇一辆两层楼高、红黄相间的F1赛车迎面开来;接着是一只猛虎叼着幼虎威风而至,身后十几只长颈鹿相互缠绕,地面的人们只得将脖子仰成90°观看,若是用望远镜,甚至不难发..

未来是手工的金奈,是印度位于孟加拉湾科罗曼德尔海岸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碧蓝的天空,蜿蜒数公里平坦而金色的沙滩,在层层簇拥的白浪推排下显得格外宁静妖娆。它是印度泰米尔纳德邦的省会所在地,是印度南方重要的行政中心,同时也是印度的工艺美术重镇。2012年,一场号称手工艺界“奥运会”的盛会在金奈举办,让人们看到了印度对手工艺的重视、保护和开拓。公元前3000年,印度就有织布业、制陶业,现在还遗有当时精巧的金、银、锡、宝石等装饰品、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