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正:当演员与角色重合的一刻

2023-12-20 03:56:23 来源:网络

  中新网北京12月16日电(记者 任思雨)尹正即将迎来37岁的生日,他的演员之路,刚好走到第十年。

  回顾他的角色和他的风格,发现竟然难以用一个标签来精准形容。

  可以是喜剧人,但演起反派来也很吓人;可以是优雅绅士,但演起糙汉来也非常到位;戏外的他是专注赛车高达的二次元爱好者,戏里的他则是画风多变的学霸、编剧、梨园魁首……

  十年来,他演出各有锋芒的人物,不断从自我寻找与角色的共通点,也和屏幕前的观众完成了一次次共振时刻。

来源:尹正工作室微博   来源:尹正工作室微博

  共振

  和平时的阳光开朗大男孩不同,《瞒天过海》一开场,观众对尹正的第一印象是“疯子”。他饰演从孤儿院出身的“议员养子”明浩,情绪易燃易爆炸,青梅竹马的文娜要嫁给富商,他无法接受,甚至想要毁掉一切。

  在这部反转不断的新片里,尹正演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格状态,前半段暴怒狂躁,后半段忧郁懦弱,在他眼里,原生家庭的缺失导致明浩的人格并不健全,他极其自卑没有担当,但又不愿意承认,两个在成长中得不到光和热的人,互相把对方拖入了深渊。

来源:《瞒天过海》剧照   来源:《瞒天过海》剧照

  “明浩是我绝不想活成的一个方向。”尹正态度坚决,但去挑战演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这是他觉得当演员好玩的一面,要把一个角色演好,首先要爱上这个角色、成为他,再去考虑其他情绪的问题。

  每个人的内心都住着好多个自我,肯定能找到一丁点和角色靠上边的个性,这是尹正的表演方法观,就像水下的倒影,不管泛起怎样的涟漪,总有虚实重叠的那一刻。

  “我相信当演员与角色之间重合的一刹那,就是他最立体的时候。”

  比如拍到那些陷入严重抑郁的戏份,他会提前进入一种虚弱的状态,“把呼吸变慢,不跟任何人讲话,感觉随时就会咽气,有的没的想一想,到那里你的气压就会爆低。”

  在导演陈卓眼里,尹正绝对是个“戏痴”。一场他与张钧甯对抗的戏,摄影机拍不到他的脸,但陈卓无意间发现,尹正满脸是泪,“那个镜头打动了我,这也是他给我的惊喜。”

来源:《瞒天过海》剧照   来源:《瞒天过海》剧照

  影片里有一幕,明浩猝不及防被刺杀,他双手护颈,在一脸惊讶中颤抖着后退倒下。那场戏大概拍了几十遍,尹正在四十多度的高温摄影棚反反复复倒地,一遍遍搓洗脖子和胳膊上的颜料,主动跟导演说,“还拍的话,我再去洗”。

  但再次回忆这段戏,他没有聊自己,讲的全是对老戏骨惠英红的佩服,“她的每一刀都会恰巧地划过脖子,刚好碰到但是也不会划伤,速度也够快,每次都觉得脖子凉了一下,每次都那么准,我会觉得真的很厉害。”

  发出第一个音

  每次开始一部新戏,能与期待已久的专业演员们合作,尹正都觉得“爆开心”。而进入演艺圈的这些年,也是他不断圆梦的旅程。

  想成为演员,是尹正从小就有的愿望,但当时没有什么机会接触到表演,因为很喜欢唱歌,他转而报考了星海音乐学院流行音乐系,学音乐也感觉很幸福,起码有观众,可以表演给大家看。

来源:《瞒天过海》剧照   来源:《瞒天过海》剧照

  他的表演生涯,也从学校话剧社团和音乐剧开始。毕业后参演音乐剧《妈妈咪呀》中文版,尹正跟着剧团全国巡回演出,虽然是跑龙套,但他没事就喜欢琢磨台词,请教表演技巧。直到有一天,剧中饰演主角的前辈问他,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在排话剧《鹿鼎记》,要不要过来考一考?

  之后,尹正如愿出演了话剧《鹿鼎记》中的“康熙”,默默积蓄的表演能量开始在更大的舞台释放,命运的橄榄枝也再一次向他抛来,他在导演引荐下成为《龙门镖局》里的“山鸡”一角,正式迈入影视表演的圈子。

  从苦练唱功到学演戏,尹正经历过一个“怂”到“不怂”的过程,他曾说,学了唱歌没练好会怂,没学过演戏就去演也会怂。只有不停琢磨不停练习,才能在真正开拍前放下包袱。

  “有一天我突然发现我可以把台词说出来,而不是背出来的时候就不怂了。因为我发现我是在演人了,而不是在演角色了。”

  《夏洛特烦恼》里的好学生袁华、《麻雀》里心狠手辣的苏三省、《飞驰人生》里热血固执的孙宇强、《鬓边不是海棠红》里爱戏如命的商细蕊、《扬名立万》里心有不甘的李家辉……从音乐剧走向话剧再走向影视剧,他在表演之路上不急不缓,不断地拓宽着角色的边界。

来源:尹正工作室微博   来源:尹正工作室微博

  留声

  成为演员的这些年,尹正感觉很幸福,“每一天都像是赚来的。”

  幸福感的来源不止来自表演,还有那些追星成功的快乐瞬间。比如和前辈黄晓明变成铁哥们,和追过的偶像剧《流星花园》主演言承旭同台,还收到喜欢的画师送来的礼物……

  他从不掩饰自己追星情节,“以前有人说离偶像们的舞台近一点,离偶像们的生活远一点,我说我已经离他舞台很近,因为我也在舞台上。”

  因为最近经历的一场好友变故,他觉得这样的表达愈发重要,“不要吝啬任何对爱你的人、你爱的人的爱的表达,如果你觉得他好,你就大声地说出来,如果面前这个人很漂亮,你就真的要讲出今天很漂亮。”

  生活里,尹正是标准的“宅男”,也是不折不扣的老二次元,他的两大爱好——高达和车,归到一起都是因为动漫。

  他是个极念旧的人,家里收藏的都是从前渴望但买不起的游戏机和玩具,就连通勤使用的交通工具,都是小时候看到很喜欢的老车。“我把它买回来然后翻新,我觉得我可以老,但是这台车依然可以很年轻,坐在车里就像坐上一个时光穿梭机,听着磁带回到了小时候。”

来源:尹正工作室微博   来源:尹正工作室微博

  磁带收录着美好的童年回忆,他将这些儿时愿望悉心珍藏,而那些在大银幕小荧屏上演绎过的角色们,也在观众的心里留声。

  在演过的大大小小的角色中,尹正最喜欢的还是《鬓边不是海棠红》的商细蕊。

  “他的人生真的是跌宕起伏、精彩绝伦,到现在我都没有办法找出其他任何一个角色能有他那么饱满。”158天的拍摄时间里,他在商细蕊的热闹人生里活了一遍,这个敢爱敢恨的角色也给他本人带来了很多“有劲”的东西。

  有时候走在街上,会有观众告诉他,孩子学戏是因为看了这部剧,讲起这些,尹正脸上都是开心与自豪。

  像不被定义的风,可以自由穿梭在不同时代、不同个性的角色里,积攒着许多新奇的人生体验,这是他理解的演员的快乐。

  如今对待新戏,尹正跟以前有了不同的想法:不太看自己的角色,就看整个故事,整个故事是不是逻辑通顺,是不是很好看,是最重要的。

  但不变的是,他始终着迷于这种新鲜和刺激感,一次又一次。

【编辑:葛成】 ,尹正:当演员与角色重失望心凉的说说 合的一刻

相关:

小剧场戏曲“百花齐放” 青年戏曲人“尊古不复古”  中新社上海12月16日电 (记者 王笈)2023年中国小剧场戏曲展演16日在上海开演,涉及10个剧种的12部小剧场戏曲作品将在长江剧场、宛平剧院集中上演。其中,锡剧、闽剧、五音戏、沪剧为首次亮相展演。   据统计,2023年中国小剧场戏曲展演共收到中国18个省、市、自治区的戏曲院团、艺术高校、民间团体、个人申报的展演剧目90部,申报剧种近40个。经专家评委的多轮遴选,最终入围展演的12部作品立意饱满、个性独特、风格多样..

第四届全国民营剧团优秀剧目展演启幕  中新网泉州12月16日电 由中国戏剧家协会、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文联、晋江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全国民营剧团优秀剧目展演日前在福建泉州晋江戏剧中心高甲剧场开幕。   据介绍,全国民营剧团优秀剧目展演是中国剧协创办的第一个全国性民营戏剧专属交流展示平台,自2018年创办以来已先后在北京、河南和线上成功举办三届,集中展现了当代民营戏剧演出团体作为文化传承和艺术创新重要方阵的整体风貌。   本届..

聚焦一座城 “如何书写新时代的北京”主题研讨会举办  中新网北京12月16日电 (记者 高凯)由北京市文联、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出版集团主办的文学京彩季——北京作家2023精品研推工程第六期、“如何书写新时代的北京”主题研讨会日前在北京出版集团举行。   当日研讨会邀请了二十余位学者、评论家、作家参会,围绕“如何书写新时代的北京”的主题进行探讨。   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何向阳认为,如何在新的时代赋能北京,找到人物性格的心智,“需要我们这一代人破题,在创作上..

500余件微艺精品亮相云南首届综合性微型艺术展  中新网昆明12月16日电 (王艳)用橄榄核雕刻蜘蛛雕塑,蜘蛛腿上的绒毛清晰可见;指甲盖大小的鲁迅头像,人物的胡子根根分明;比玉米粒还小的微型茶壶,能开启壶盖装水……16日,在云南微型艺术展上,一个又一个精细的微雕作品让观众啧啧称奇。 图为展览现场。刘冉阳 摄   当日,云南微型艺术展在昆明市博物馆开幕,免费向公众开放。这是云南首次举办综合性的微型艺术展,共有500多件优秀作品参展。70余名海内外创作者..

浙江:青年宣讲员在片场探索“影视产业与文化自信”  中新网金华12月16日电(董易鑫)12月15日至16日,浙江大学的同学们趁着期末前的课余,跟随导师来到浙江金华东阳市横店影视城调研。从研究室、课堂到片场,这批年轻人带着“影视产业与文化自信”课题而来,在拍摄现场与影业人员聊得热火朝天。 调研团队在展厅观看非遗匠人制作的影视作品拍摄道具。 董易鑫 摄   “活动起因是浙江大学·金鸡艺术电影展的举办。我们想以此为契机,让同学们不仅去看电影,更要去将电影作为..

《小说选刊》“包公故里杯·优秀小说奖”颁奖仪式在皖举行  中新网合肥12月16日电 (记者 张强)《小说选刊》“包公故里杯·优秀小说奖”颁奖仪式16日在安徽省肥东县举行,同时拉开了“全国文学名家肥东行”的序幕。 12月16日,《小说选刊》“包公故里杯·优秀小说奖”颁奖仪式在安徽省肥东县举行。肥东县委宣传部供图   本次活动获奖作品为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小说选刊》杂志公开出版和发表的小说作品,经遴选共有9部作品确定为获奖作品,其中肖勤的《海边的向日葵》、杨..

著名诗人作家齐聚武汉 共话诗歌发展趋势  中新网武汉12月16日电 (武一力 郭元芳)2023武汉诗歌节16日在武汉市江岸区卓尔书店开幕,吉狄马加、叶延滨、杨克、西川等诗人、作家、评论家等汇聚武汉,分享文学创作感悟,探讨新诗发展趋势。 12月16日,2023武汉诗歌节在武汉市江岸区卓尔书店开幕。武一力摄   《收获》杂志主编程永新认为,诗歌是离哲学最近的文学体裁之一,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弘扬优秀中华文化。“如果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皇冠’,那么诗歌就..

北京画院等四家艺术机构与AI合作 AI PC加速开启智能艺术之门  中新网北京12月16日电 (记者 应妮)面对 AI瞬间复现齐白石艺术风格的画作,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15日在京表示,对于尝试全新创作方式的艺术家而言,AI已经成为高度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力工具,让艺术家脑、眼和手得到前所未有的强大延展,实现以更高效率创作出更高质的内容。 北京画院用AI瞬间复现齐白石艺术风格的画作。 主办方供图   此次北京画院与英特尔一起,借由 AI PC对齐白石艺术作品的复现为契机,通过 ..

广州一改扩建项目用地考古发掘汉至明清时期古墓71座  中新社广州12月16日电 (记者 程景伟)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16日通报称,该院对广州东风东路小学本校区及广州市第二幼儿园教学楼改扩建工程项目用地进行考古勘探,当前已清理汉至明清等各时期遗迹约90处,其中墓葬71座。 考古发掘的墓葬。(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供图)   发掘的71座墓葬,包括晋南朝时期墓葬20座、唐宋时期墓葬14座、明清时期墓葬37座,灰坑9个,井3口,排水沟7条,出土鸡首壶、青釉碗、三足砚、四系..

“中外合拍”,为何更能讲好中国故事?  15日,首届“新时代·新影像”中外联合创作计划全成果发布活动在京举办。入选的62个纪录片、短视频等纪实影像作品,通过真实直观的表达,展现了中国人民的鲜活生活,传递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为国际社会读懂中国提供了更专业、多元、新颖的视角。   这些作品的创作中,一批资深国际导演、影视工作者与中国本土团队密切合作。创作的作品既生动记录了中国实践,又能让国际受众看得懂、听得进。“中外合拍”的方式,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