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公益”爱之链“温暖中国”!中国新闻网获公益大奖

2023-12-20 03:46:01 来源:网络

  中新网12月14日电 2023第三届“温暖中国”公益传播年会日前在海南三亚举行。“中国新闻网矩阵号”获得“2023公益传播年会优秀公益媒体号”荣誉。

  该活动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国家广电总局传媒机构管理司指导,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全媒体公益委员会主办,旨在对中国公益传播领域中有杰出贡献的电视作品(栏目、专题片纪录片)、网络视频作品(网络短视频、社交媒体发布的短视频)等进行行业推优和表彰。

2023第三届“温暖中国”公益传播年会现场图。主办方供图   2023第三届“温暖中国”公益传播年会现场图。主办方供图

  表彰活动中,主办方颁发了2023公益传播年会优秀公益作品(纪录片、专题片、公益广告、短视频类)、2023公益传播年会优秀公益微视频作品、2023公益传播年会优秀公益栏目、2023公益传播年会优秀公益媒体号等七个奖项。

“中国新闻网”矩阵号获奖证书   “中国新闻网”矩阵号获奖证书

  近年来,中国新闻网持续加快媒体融合发展步伐,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已形成了以网站、客户端、社交媒体账号为主体的全媒体传播矩阵,总用户超4.5亿。中国新闻网始终坚持“正能量澎湃大流量”的新闻方针,曾多次推出《致敬抗疫“无名英雄”》《玉树地震十周年》等公益专题报道,坚持以“网”为媒,持续分享公益实践的方向与领悟。

中国新闻网媒体矩阵图   中国新闻网媒体矩阵图

  2023年,中新网提出“中新公益”新理念。“六一”前后,中新网组织了一群来自青海玉树福利院的藏族儿童来到北京,体验足球圆梦之旅。40名儿童,跨越2500公里的距离、4500米的海拔,在6天的时间里,他们打卡长城、故宫、鸟巢、水立方,参访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中央民族大学、中央民族歌舞团,与北京国安少年队进行足球友谊赛,还作为球童站到了中超赛场……

  此间,中国新闻网矩阵号秉持多平台协同推广策略,通过图文并茂、长短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全面展示玉树孩子们的圆梦之旅。借此机会,中新网还拓展了与全球华文媒体的合作模式,以“中国视角”向海外传播生动的人物故事,展现实时的生活场景,传递真挚的情感,致力于塑造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小球员们在进球后一同庆祝。中新社记者 崔楠 摄   小球员们在进球后一同庆祝。中新社记者 崔楠 摄

  如同爱之链般环环相扣,短短几天,境内外媒体报道此次活动近7000篇次,数十条相关报道登上微博、抖音、快手的热搜榜,全平台阅读数近10亿;脸书Xi’s Moments账号发布相关图文,外交部部长助理、发言人华春莹,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均在发言人账号传播了这次活动;数十个中国驻外使领馆和外交官的社交账号也参与了转发互动;大量海外华媒共同发声,活动受到国际媒体广泛关注。

  在“青海玉树藏族青少年北京行”圆满成功后,“中国新闻网矩阵号”向公益道路持续前进的脚步从未停止。6月15日,中新网以参与主办的“上合组织青少年体育文化节”为契机,正式启动民族地区青少年足球公益项目,以“新闻+”形式继续探索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履行媒体社会责任、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的更多新范式。

当地时间12月3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于阿联酋迪拜举办之际,作为COP28中国代表团配套活动的中国-阿联酋青少年足球赛暨气候行动漫画展在迪拜举行。图为参加活动的小朋友在漫画展作品墙前打卡留念。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   当地时间12月3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于阿联酋迪拜举办之际,作为COP28中国代表团配套活动的中国-阿联酋青少年足球赛暨气候行动漫画展在迪拜举行。图为参加活动的小朋友在漫画展作品墙前打卡留念。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

  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迪拜大会(COP28)期间,中新网参与推出两场边会、一场对话会、一场足球赛、一场漫画展、一首主题歌等系列活动,呼吁海内外民众尤其青少年一代,关注全球气候变化、讲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故事,携手推动全球绿色可持续发展;12月5日,中新网多平台共同开启“绿色金融与气候应对:中国银行业的角色与机遇”边会直播,聚焦应对气候变化、推进全球绿色低碳转型进程……

  履行社会责任,积极探索公益新路径,以便更好地帮扶特殊人群和边缘人群,是媒体当前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在“中国新闻网矩阵号”做好、做实公益的成功范例中,我们看到了履行社会责任、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成功尝试,以及打响“媒体公益”新模式的成功实践。这种范例为媒体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模式,有助于推动未来媒体在公益领域的创新和发展。(完)

【编辑:李岩】 ,“中新公益”爱之师说原文 链“温暖中国”!中国新闻网获公益大奖

相关:

她走了,她的圈内好友这样怀念…  周海媚工作室12日晚发布消息,证实香港知名女艺人周海媚因病医治无效去世,终年57岁。多位曾跟她合作过的演艺工作者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均表示惋惜,认为周海媚值得观众怀念。 周海媚曾在电视剧《倚天屠龙记》中饰演周芷若。周海媚工作室供图   据悉,周海媚于1985年参加无线第一期艺员训练班出道,并参演个人首部电视剧《杨家将》。1989年,她凭借电视剧《义不容情》走红,曾出演多部热门电视剧。在1990年至1993年..

生活剧“反向操作”讨观众喜欢  生活剧“反向操作”讨观众喜欢   热播剧《故乡,别来无恙》不写大城的喧闹而讲故乡的烟火   都市生活剧《故乡,别来无恙》正在北京卫视热播,作为“我在他乡”系列的第二部作品,该剧以写实的都市生活描摹,细腻的情感刻画以及幽默元素的使用打破了都市生活剧的叙事套路。播出后迅即成为同档期网评分最高的国产都市剧。几位主演平实亲切的表演成就了这部都市剧的烟火气。   四个女孩重聚故乡碰撞火花   《故乡..

微短剧创作应“微而不弱短而不浅”  微短剧不能因为“微”而放弃对作品质量、深度、审美、价值观等的追求,而应持续地在精和巧这两个方面做文章,微而不弱,短而不浅,微短剧才不会被湮没在没有尽头的短视频流中,真正赢得用户的停留、支持与掌声   ■从 易   近段时间,微短剧成为新的创作风口,微短剧市场则因内容良莠不齐、乱扣费等乱象处于监管风暴之中。11月15日,广电总局宣布将多措并举持续开展网络微短剧治理工作,并再次开展为期1个月的专项整..

文旅部:今年前三季度全国营业性演出场次34.2万场  中新网12月14日电 国新办14日就加快建设文化强国、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举行新闻发布会,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卢映川在会上介绍,今年前三季度,全国营业性演出场次34.2万场、票房收入315.4亿元、观演人数1.11亿人次,比2019年同期增长121.0%、84.2%、188.5%。   卢映川介绍,文化和旅游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采取了系列针对性、实效性举措,做了大量打基础、立长远的工作,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取得积..

河南大遗址保护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居全国前列  中新网郑州12月14日电(记者 韩章云)近年来,河南持续加强大遗址保护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数量居全国首位。 位于城市核心区的郑州商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资料图)王羿 摄   12月13日,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召开“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河南省文物局局长任伟在新闻发布会上通报,河南省大遗址保护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已走在全国前列。  ..

李可染画院宋庄院首期“有君堂艺术沙龙”举行  中新网北京12月13日电 (记者 潘旭临)李可染画院宋庄院首期“有君堂艺术沙龙”日前在北京举行,沙龙以苏谢伟艺术为主题,通过解读其中国抽象绘画艺术特色,探讨抽象绘画艺术的发展前景,促进中国绘画艺术事业的发展。 李可染画院宋庄院首期“有君堂艺术沙龙”举行。记者 潘旭临 摄   “有君堂”是李可染先生生前使用的若干斋号之一。为纪念李可染大师,李可染画院宋庄院复原了李可染先生生前的创作室,并取名“有君..

河南官方披露仰韶文化早中晚期考古新成果  中新社郑州12月13日电 (记者 韩章云)河南官方13日披露,该省仰韶文化早中晚期考古研究取得新成果。   河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诞生地,是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的关键区域。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刘海旺当日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20年由河南牵头,联合陕西、山西、河北共同实施的“考古中国·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项目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在中原地区的延续,所取得的成果实证了中原地区文明起..

30卷《李学勤文集》问世 再现生前60余年学术历程  中新网北京12月13日电 (记者 应妮)由江西教育出版社主办的“《李学勤文集》编纂出版座谈会”日前在京举行。该文集共30卷,集中展现了李学勤这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60余年的学术历程。 《李学勤文集》编纂出版座谈会现场。江西教育出版社供图   李学勤先生(1933年3月—2019年2月)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古文献学家和教育家,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此次整理..

复现古籍漕运面貌 三艘铜船“起航”北京大运河博物馆  中新网杭州12月13日电(鲍梦妮)船头上翘,巨帆高扬,三艘如真船般大小的铜船“驶出”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明代海防巨著《筹海图编》和国家博物馆收藏的《潞河督运图》,再现中国古代漕运船面貌。 朱炳仁领衔制作的铜船作品。 袁佳鑫 摄   12月13日,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铜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朱炳仁领衔制作的铜船作品在杭州临平举行晋京启运仪式。铜船将“驶进”新建的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

“先考古、后出让” 河南“考古前置”改革成效显著  中新网郑州12月13日电 (记者 韩章云)考古勘探是考古发掘研究以及行政审批等文物考古工作的排头兵。近年来,河南在全国率先推行“考古前置”改革,全省基本建设、土地出让活动采取“先考古、后出让”的举措,将工作文物保护从过去的被动保护变为现在的主动保护。 图为发布会现场。韩章云 摄   12月13日,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召开“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