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难度直线上升,博物馆免费预约票竟被高价代抢?

2023-06-30 15:34:16 来源:网络

  “明明免费的票,现在却要加价买,逛个博物馆也要找代抢”……暑期临近,不少游客发现热门博物馆预约难度直线上升。北京青年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在官方渠道抢不到的免费参观门票,却可在一些第三方平台买到。有博物馆工作人员提醒,第三方平台代抢的预约票不能保证真实有效,希望游客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

  国博预约“全满”

  第三方平台“门票套餐”热销

  端午节前,为了打卡国家博物馆,北京青年报记者加入了抢票大军。根据国博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的信息,参观预约只有四个渠道:“国家博物馆”公众号、“国家博物馆”微信小程序、中国国家博物馆App和PC端的“国家博物馆”官网。其中公众号参观预约由携程旅行提供,观众信息仅用于预约服务。

  登录国博App后,北青报记者发现近一周的门票均已抢光。按照网友提供的攻略,反复刷新,没过多久果然有票。北青报记者随即迅速填写个人信息,点击提交订单后,App页面弹出安全验证,完成验证后页面却显示网络无连接,再次验证后就显示预约已满。北青报记者切换网络反复刷新重试了数次,结果还是预约失败。

  有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也经历了同样的遭遇。有网友表示,每次刷到最后完成验证,页面就显示无名额了,全神贯注刷一上午都没成功。

  北青报记者在多家第三方平台上尝试搜索“中国国家博物馆门票”,发现只有携程可以免费预约,并注明“官方”字样,但也全部约满,其他平台则都有商家提供代抢服务。

  在选择订单日期时,不同日期价格也有差异,工作日相对便宜,周末或节假日价格更高。具体来看,各平台工作日代抢国博门票票价基本在45元到80元之间,到了周末代抢票价普遍上涨,价格区间上涨到80元到109元,销量最高的店铺已出售700单以上。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商家对于在第三方平台售卖代抢国博门票也很谨慎,一般会注明“电子导览+门票预约”或“门票套餐”,套餐包括免费的门票和电子讲解。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除了国博,故宫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等其他热门博物馆也存在“代抢”门票情况。

  在第三方平台上,故宫门票代约套餐价格在160元到288元不等,而故宫标准门票的票价只有60元。湖南省博物馆的代约价格多在25元到60元之间,销量最高的商家已接1000多单;陕西博物馆门票代约价格在100元左右。

  “代抢”预约不一定真实有效

  购票认准官方渠道

  官方渠道显示票已无票,这些商家是如何抢到票的呢?某平台上一家提供代抢业务的店铺客服表示,其是通过开外挂、利用电脑技术抢票。“不同日期的门票紧张程度不同,价格自然也不同。”

  6月28日,北青报记者致电国博,工作人员表示,国博只与携程有免费门票预约的合作。国博法务部门也关注到市场上这些黄牛性质的代抢门票业务,正在联系解决中。工作人员还提醒,国博不保证在第三方平台上花钱代抢的预约真实有效,不会为他们出售的门票给予任何保障。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国博去年推出的针对门票预约爽约的限制性措施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代抢行为。

  国博官方渠道的“观众预约须知”显示,自2022年9月1日起,同一账号一周内多次预约且未履约(含入馆时未带身份证原件进行核销、预约后自行取消订单、参观日未到馆参观的行为均被视为未履约)率超过50%,该账号(手机号)将被限制预约30天。

  《故宫博物院参观须知》今起将正式施行,其中明确写道:故宫博物院未授权任何第三方机构或个人代理门票(大门票和钟表馆、珍宝馆及展览预约)业务,为确保您顺利入院参观,避免经济损失,请务必通过官方渠道“故宫博物院”小程序预约门票及展览。

  专家:非授权渠道无保障

  第三方平台应加强监管

  在第三方平台发布收费代抢免费的博物馆预约票是否合法合理?北青报记者就此采访了陕西泽诚律师事务所的赵腾飞律师。赵律师表示,代抢的商家中,像插件抢票这种行为,严重的有可能涉嫌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属于刑事犯罪,如果是大量自己抢票囤积再加价出售,就是黄牛行为,涉嫌非法经营,如果是伪造假票可能涉嫌民事欺诈,情节严重的可能涉嫌诈骗。对于平台纵容这些代抢黄牛高价售票,网络服务供应商应当负有监管缺失的责任。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盘和林表示,不建议消费者买黄牛票,因为其中可能会隐藏一些风险。对于博物馆而言,应完善现有的售票系统和预约机制,从技术上遏制黄牛。

  时代九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许桂林律师指出,从过往案例看,有部分消费者花钱买了黄牛票后,到现场才发现根本不能正常入场,虽然大部分商家最后都会退票了事,但消费者却损失了宝贵的时间和参观机会;少数不良商家甚至不愿退费,消费者还会有经济损失。事实上,任何博物馆都不会为非授权的渠道提供票务保障。因此,他建议消费者最好通过官方渠道预约门票,避免风险。

  文/本报记者 程婕 实习记者 张慧婧

  统筹/池海波 【编辑:岳川】 ,预约难度直线小学一年级数学 上升,博物馆免费预约票竟被高价代抢?

相关:

下周一起北京机动车尾号限行轮换   从7月3日开始,北京工作日小客车限行尾号轮换。自7月3日至10月1日,星期一至星期五限行机动车车牌尾号分别为:3和8、4和9、5和0、1和6、2和7。 【编辑:岳川】

未来两周京津冀等地再迎两轮高温天气 局地最高超40℃  据中央气象台消息,今年6月以来,我国高温天气主要影响华北、黄淮等地,京津冀平均高温日数11天,较常年同期偏多6天,北京高温日数(11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21-24日过程京津冀等地高温极端性强、持续时间长、范围广,为华北地区近10年来6月最强高温过程。   预计未来两周华北、黄淮仍多炎热高温天气,主要有两轮高温过程。6月29日-7月2日,京津冀、豫中北、鲁西等地最高气温可达37℃~39℃,局地可超40℃,河北北..

拍卖行拍出假艺术品后不认怎么办?  □ 本报记者   余东明   张海燕   □ 本报通讯员 阮隽峰   “30万元一次,30万元两次,30万元三次,成交!”随着拍卖会主持人落槌,齐先生终于拍得了他钟情已久的作品——一幅由草间弥生(日本艺术家)创作的南瓜版画。   齐先生平日里酷爱收藏现当代艺术家的创作,尤以草间弥生的作品为最。多年前,齐先生从朋友处听说上海一拍卖行即将举办拍卖活动,拍品中有一幅草间弥生在20世纪80年代创作的南瓜版画,..

为低空经济发展铺平法治跑道  快速物流、应急救援、农林植保、航空测绘……在技术突破和应用需求的双轮驱动下,我国无人机应用领域日益广泛。6月28日,《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向社会公布,将于2024年1月1日起实施。《条例》将给我国无人机飞行安全和产业发展带来哪些影响?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填补无人机管理法规空白   无人驾驶航空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无人机。当前,我国无人机产业呈高速发展态势。无人机企..

直播带高校:让学生感受更真实的大学情怀  加入“直播带高校”的队伍,正在成为高校进行自我宣传的普遍行为。据《中国城市报》报道,今年高考季,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诸多高校均组织了招生直播活动。其中,不少高校还将相关内容做得更加细分化,为考生和家长提供多元选择。   随着各地陆续发布高考成绩,志愿填报成为考生和家长关心的头等大事。调查数据显示,88.1%的高考生愿意选择高考志愿填报服务;2022年中国高考志愿填报市场付..

时尚和国潮走红青年朋友圈 彰显着青年文化自信  6月23日晚,郑州市二砂文创园里热闹非凡,华服表演、时尚街舞、黄河文创以及青年歌手的精彩表演,引得台下叫好声此起彼伏。一名参加“刻奇音乐派对”的青年歌手激动地说:“仿佛置身音乐的海洋,感受到了青年蓬勃的力量。”   这是河南省青年文化月系列活动中的一幕。为打造健康向上的文旅消费项目,激活青年时尚消费潜力,助力实施河南省文旅文创融合战略,今年4月底,河南共青团打造了青年文化专属品牌“河南省青年文..

近八成受访青年选专业最看重就业前景  怀揣着成为一名化学教师的梦想,福建一所高校的夏范范在选专业时,毅然选择了化学专业。被化学专业“圈粉”,是因为夏范范初中时在学校开设的化学实践课上感受到了自然科学的魅力。在大学里,她也总是能发现化学的美妙之处。“化学就像一种神奇的‘魔法’,当我看到经过8天努力合成的电池能够在电路上正常运行,看到原本只在售卖柜中见到的口红、护手霜被自己制作出来时,总会产生巨大的喜悦和成就感”。   当年在志愿专..

避暑旅游正当时  入夏,多地高温天气频频,人们哪儿凉快就去哪儿玩,避暑旅游成为夏季旅游市场热点。2023中国避暑旅游发展报告发布会近日在湖北利川举行,期间发布的《全国避暑旅游发展报告》指出,今年避暑旅游需求旺盛,供应链不断健全和完善。避暑旅游已成为推动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新动力和引擎。会上还公布了40个“2023避暑旅游优选地”名单。   供应链不断完善   近期,人们出游意愿高涨,避暑旅游热度攀升。文化和旅..

搭建草台班子,一群中年人试图在直播间拯救“天涯”  曾经的天涯社区(下称天涯),号称“全球最大的中文互联网社区”,一度成为“热点制造机”“IP孵化器”。然而在今年4月1日,天涯社区发布公告宣布暂停访问服务。在公告中,天涯社区坦言公司遇到了资金流动性困难。   消息一出,引发曾经“涯友”的一众叹息。但是,不久一个由20多个涯友搭起来的“草台班子”试图通过一场7天7夜的带货直播筹措300万元“还债”,重启天涯。但1.0拯救行动“惨败”收场,7天时间只筹措到14.99..

“初二娃单独关教室8天”调查 家委会要求“单独开班”  这两日,网传扬州一14岁学生被单独“关”进教室,8天不上课,家长担心对学生成长造成不好影响。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6月29日调查了解到,该男生来自宝应,读初二,因为经常在课堂上吵闹,引起班级同学及家长“公愤”。学校不得已给该生“开小灶”,安排专门教室、专门老师,为他编排专门的课程表。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陈咏   家委会要求“单独开班”   记者了解到,该生系宝应县一学校八年级(初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