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保证实未承保中石化排污险

2013-11-28 13:00:17 来源:网络

K图 601601_1

  中石化新闻处表示无法回应有关排污险采访

  中石化青岛输油管爆燃事故发生后,各界对事故造成的环境污染尤为关注。虽然缺少中石化一个非常肯定的答复,但记者经多方采访求证发现,中石化很可能并未购买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以下简称“环污险”)。加上当地环保部门的环境测评通报结果,业内人士认为,在此次事故中受到环境污染伤害的人恐怕难以得到有效赔偿。

  未购买环污险可能性大

  青岛保监局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青岛已经在试点推广环境污染责任险,试点期间由太平洋产险青岛分公司承保,不过中石化的保险也有可能由集团安排统保。随后,中国太保向记者证实,该公司未承保中石化的环境污染责任险。

  记者就环境污染责任险一事联系中石化新闻处进行采访,对方先表示“没听说过,不清楚”,随后让记者发送采访提纲,此后回复称:“经过与相关部门沟通后,公司的回复是:无法确认这一消息,公司无法回应。”

  中国石化2012年年报指出:石油石化生产是一个易燃、易爆、易污染环境且容易遭受自然灾害威胁的高风险行业。这些突发事件有可能会对社会造成重大影响、对本公司带来重大经济损失、对人身安全造成重大伤害。

  本公司一直非常注重安全生产,已经实施了严格的HSE管理体系,尽最大努力避免各类事故的发生,并且本公司主要资产和存货已购买保险,但仍不能完全避免此类突发事件给本公司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和不利影响。

  中石化2012年报同时指出,该公司为董事购买了责任保险,以减少董事在正当履职过程中的风险。而对于环境污染责任险,在年报中并无相关表述。

  早在2007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调研报告》就指出:“国家环保总局政策法规司就实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集团公司代表会谈。中石油、中石化集团公司代表都认为,目前不宜把大型化工企业纳入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的范围内。理由是:公司财力雄厚,可自行解决污染赔偿问题;与现有的保险和基金制度不好协调,如中石油、中石化设有‘安全生产保证基金’,该基金已经涉及环保方面;一些污染责任损害,如油污损害的赔偿限额很大,担心国内保险公司不具有承保能力;建议将环境污染责任险计入企业生产成本。”等。

  民众吸入有害空气恐难获赔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无论中石化是否购买了环污险,受到环境污染尤其是吸入有害空气的民众也未必能得到有效赔偿。事故发生后第二天,即23日下午,青岛环保局通报的检测结果称,中石化原油输送管道泄漏爆燃事故没有对青岛市区空气质量形成明显影响。此次事件对市区环境空气质量无明显影响,事发地周边2个空气质量监测点位监测结果无异常。

  但是一位23日上午到现场进行采访的媒体记者称,其在青岛黄岛区北海家园社区附近采访时闻到依然有较浓烈的刺激性气味,一些人因为吸入刺激性空气咳嗽,喉咙刺痒。一位青岛市民表示,“希望政府能够继续及时公开空气质量情况,以便我们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

  在对空气造成污染的同时,爆燃事故还对海水造成了污染,中石化新闻发言人吕大鹏24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采取清污船作业、设立防护栏等措施后,油污泄露基本对海洋没有什么污染,能够完全控制住。

  “撇开中石化是否购买了环污险不论,仅就青岛环保局和中石化新闻发言人的对外表态来看,受到事故造成的环境污染影响的大众恐难得到赔付。”一位业内人士指出,因为无论是企业自行担责还是保险公司负责赔偿,都是以“被国家环境保护管理部门认定为环境污染责任事故”为前提的,既然环保局认定事故对空气质量无明显影响,空气监测结果无异常,那么,大众因为空气污染而获得赔偿的可能性就大大减小。

  有业内人士指出,从索赔程序上看,无论企业是否购买了环污险,大众一般都会先向造成环境污染的企业提出索赔。但企业有没有购买环污险,对大众索赔的成功几率会产生影响。因为如果赔偿完全由企业自身承担,企业负担就会加重,必然严卡,能不赔则不赔,但如果企业购买了环污险,赔偿责任将转移到保险公司身上,企业在赔付时就会少一些心理负担,甚至可能出于维护企业声誉等原因协助受害人提供受害证明。

  值得一提的是,中石化青岛输油管爆燃事故发生后,众多保险公司积极行动。据青岛保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止到26日,已有27家保险公司启动快速应对事故方案,并开通了绿色通道。截至11月26日下午,财产险公司方面,共有18家财产保险公司累计受理报案213件,估损金额1202.1万元。人身险公司方面,共有10家人身险公司共受理报案57起。从公开的信息看,目前保险公司已经赔付的险种都是企业财产险和人寿保险。

(责任编辑:DF064)

,中国太保证实未承保中石化最强五笔 排污险

相关:

浪潮信息:高端服务器领域领头羊   浪潮信息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长58%,净利润同比增长1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同比增长19%,收益明显改善,毛利率从中报的16%恢复至前三季度的18%;在良好业绩支撑下,三季度末共有10家机构看好公司并持有该股,持股数量为2214.40万股,比上期增加了613.94万股,占流通股比例为10.30%,机构增持股份占浪潮信息流通股本的2.86%,增持流通股比例排名位居大数据公司第三位。从二级市场表现来看,截至昨日,该股..

中海集团减持招商证券减持量占公司总股本1.4%   昨日,招商证券收到股东中国海运总公司减持公司股份的告知函。  根据该函,中海集团及下属控股子公司广州海运(集团)有限公司和中海海盛船务股份有限公司于7月4日至11月26日期间,通过二级市场和大宗交易方式分别减持公司无限售条件流通股2634.89万股、1108.91万股和2800万股,合计减持6543.8万股,占公司股本总额的1.4%。  减持后,中海集团及下属控股子公司合计持股占比从6.4%降为4.995%,低于公司总股本5%。招商证券..

海通证券120亿公司债完成发行  海通证券昨日公告称,该公司2013年公司债券(第一期)发行工作顺利完成,发债规模为人民币120亿元,发行价格为每张100元。  海通证券表示,本次发行的募集资金在扣除发行费用后,拟全部用于补充公司营运资金。 (责任编辑:DF102)

上海新梅遭上海开南举牌  上海新梅 (600732)今日公告,公司遭上海开南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举牌,截至昨日,上海开南通过上交所竞价交易系统增持公司股份2231.92万股,累计占公司总股本的5%。  上海开南近两月两次增持上海新梅,在2013年10月买入上海新梅910.43万股;11月买入上海新梅1322.06万股,卖出5768股。  权益变动书显示,上海开南是近期成立的新公司,成立于2013年10月11日,法定代表人为庄友才,公司注册资本为1亿元,经营范围为实业投资..

滇桂启动沿边金改试验区 太平洋放量长阳  异动表现:太平洋 (601099)早盘开盘受滇桂启动沿边金改试验区建设利好刺激高开,开盘后快速放量,巨单封住涨停,涨幅榜两市排名第一。  点评:中国人民银行 、商务部等11个部门近日联合印发《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  《方案》提出10项试点任务,包括实施人民币跨境业务创新、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培育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推进保险市场发展、加快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促进..

广深铁路股价破净 等待政策红利  广深铁路日前公布了2013年10月经营数据 ,10月份公司旅客发送量同比增长4.5%。货运量合计同比增长0.8%。  该股昨日上涨1.69%至3元,股价仍低于每股净资产3.72元,成交金额略放大至1.15亿元。  我们对公司观点如下:客运方面,需求增长较为稳定。10月份城际列车旅客发送量同比增长较快,长途车同比增速放缓。10月份,城际列车发送旅客完成331万人次,同比增长7.7%,延续较快增长态势。直通车发送旅客完成36.3万人次,同..

页岩气概念爆发 恒泰艾普现4000万机构买单  昨日页岩气概念股再度爆发,其中恒泰艾普 (300157)开盘不到1小时便告涨停,后涨停板迅速打开,在下午开盘不久再度封停。  截至11月26日,恒泰艾普已连续5个交易日收跌,累计跌幅超过6%。今年以来该股股价整体缓步向上,截至昨日累计涨幅超过150%,昨日两次冲击涨停,但最后3154手的封单依然不是很大。  不过,从昨日的公开交易信息看,出现一近4000万元的机构买单。深交所公开信息显示,昨日恒泰艾普成交2.59亿元。前五..

中海油服模块钻机续签PEMEX长期合同   证券时报记者从中海油服 (601808)获悉,公司近日先后与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PEMEX)续签了两套模块钻机(COSL1和COSL2)的长期作业合同(作业时间为期1700多天),合同日费较之前有一定的提升。  据介绍,中海油服的两套模块钻机已在墨西哥湾海域服役6年,完成了与PEMEX的多份作业合同,服务能力得到客户的认可与肯定。目前,COSL1已顺利通过了客户及当地政府的相关检查,正式启动了新合同。COSL2在维修保养和升级改造后,将..

丽鹏股份:酒业寒冬正是抢占市场好时机  白酒行业的寒冬并未对从事瓶盖生产的丽鹏股份 (002374)造成恶劣影响。近日,证券时报记者来到丽鹏股份采访时,其忙忙碌碌的生产车间,令人丝毫没有感觉到白酒行业的寒冬。据了解,该公司的订单仍然饱满,营业收入仍然稳中有升。  不少投资者认为,丽鹏股份主要是给酒业做配套的,在目前酒业寒冬的情况下,公司应该受到较大的影响。不过,该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的整个环境对公司的影响有限,白酒行业受影响比较大的..

阳煤化工虚增销售收入42亿元  对于行政处罚,阳煤化工方面称,公司董事会高度重视,将按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在规定的时限内认真落实整改  阳煤化工可谓进入多事之秋。11月25日因“虚增42亿元销售收入”再度被证监会四川监管局开出4张罚单,责令其整改,6名高管被行政处罚;从前三季度的业绩看,借壳*ST东碳时的重组业绩承诺或仍将难以实现;此前不久,公司原董事长裴西平因“工作调整”原因辞职;二股东还涉嫌在“窗口期”违规减持套现近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