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冲突:程序或定生死,以军用人工智能参战

2023-11-16 17:18:54 来源:网络

据新华网消息,在持续发酵的新一轮巴以冲突中,以色列军方对人工智能的使用,充分展现了高科技对现代战争的巨大影响。由人工智能驱动的自动驾驶、网络舆情战、情报收集分析和自主武器系统等显著增强了以色列军队的作战能力,同时也引发国际社会对新技术应用监管不足导致可怕后果的严重担忧。

当地时间2023年11月15日,巴以冲突持续,加沙地带遭以军空袭,冒出滚滚浓烟。

当地时间2023年11月15日,巴以冲突持续,加沙地带遭以军空袭,冒出滚滚浓烟。

生活在监控系统下的巴勒斯坦人

自10月7日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以色列国防军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打击了加沙地带1.1万多个目标,一天内就发现并摧毁了150个隧道。与过去不同的是,90%的目标是实时生成并被打击的,这要归功于“人工智能和数百名以色列国防军情报官员的共同努力”。他们正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识别和打击哈马斯目标,并在10月下旬以色列地面行动开始后确定了大约1200个哈马斯的新目标。

以色列三大情报机构之一的摩萨德,它可以直接向以色列总理办公室汇报。

以色列三大情报机构之一的摩萨德,它可以直接向以色列总理办公室汇报。

多年来,以色列政府一直对生活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数百万巴勒斯坦人进行持续监控。通过复杂的高科技基础设施,以色列收集并分析来自无人机、闭路电视录像、卫星图像、电子信号、网络通信等数据,并输入到其人工智能模型中,进行算法训练。以色列在过去几年中通过使用一种名为“蓝狼”的面部识别技术加强了对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人的监视。以军建立了“巴勒斯坦人脸谱”,即巴勒斯坦人信息数据库,鼓励士兵为数据库拍摄巴勒斯坦人照片以充实数据库。

当地时间2023年10月15日,约旦河西岸和以色列之间的隔离墙,靠近拉马拉的居民楼。

当地时间2023年10月15日,约旦河西岸和以色列之间的隔离墙,靠近拉马拉的居民楼。

当地时间2023年10月15日,拉马拉,约旦河西岸和以色列之间的隔离墙。

当地时间2023年10月15日,拉马拉,约旦河西岸和以色列之间的隔离墙。

生活在监控系统下的巴勒斯坦人

生活在监控系统下的巴勒斯坦人

此外,以色列广泛使用军用无人机和气球从空中监视巴勒斯坦人,收集相关数据。可以说,巴勒斯坦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何时上班到消耗多少食物,都变成了数据,被输送到以色列数据中心。国际特赦组织今年5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以国防军越来越多地利用先进的面部识别技术来追踪约旦河西岸希伯伦地区和东耶路撒冷巴勒斯坦人的行动。

“红狼”的监控系统被部署在城市各个地方

“红狼”的监控系统被部署在城市各个地方

“红狼”的监控系统被部署在城市各个地方

“红狼”的监控系统被部署在城市各个地方

“红狼”的监控系统来指导士兵放行、问讯或逮捕

“红狼”的监控系统来指导士兵放行、问讯或逮捕

在长达82页的报告中,国际特赦组织说,2022年以来,一款被称为“红狼”的监控系统被部署在各个检查站用以扫描巴勒斯坦人的面部。该软件会使用绿色、黄色和红色的颜色编码系统来指导士兵放行、问讯或逮捕。 “红狼”与“蓝狼”数据库相连,用以追踪每一个巴勒斯坦人。此外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版本“白狼”,用以监控在犹太人定居点工作的巴勒斯坦工人。

人工智能在巴以冲突中的作用

2021年5月,人工智能曾在以色列与哈马斯的冲突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以军在那次冲突中使用大量人工智能制导无人机和超级计算来梳理数据并识别加沙地带的新目标,甚至将其称为 “第一次人工智能战争”。

以色列国防军设置了专门从事代码解密和信号情报工作的单位

以色列国防军设置了专门从事代码解密和信号情报工作的单位

以国防军一个专门从事代码解密和信号情报工作的单位创建了多种算法,综合卫星成像、监控摄像和人力情报等多种数据来确定目标,然后将其传回指挥部,供指挥部进行决策。自那以来,人工智能开始在以色列军事领域全面应用。以国防军的目标是将人工智能系统地纳入整个军队,而不仅仅是应用一些使用人工智能的系统。

在本轮巴以冲突发生前几个月,以国防军已经开始“利用人工智能来选择空袭目标并组织战时后勤”。国防军采用人工智能推荐系统来选择空中轰炸目标,并使用另一种模型来快速组织随后的打击。以国防军将第二个系统称为“fire factory”,它使用军方批准打击目标的有关数据计算弹药装载量,对数千个目标进行优先级排序并将其分配给飞机和无人机,并提出时间表。

以国防军已经开始“利用人工智能来选择空袭目标并组织战时后勤”

以国防军已经开始“利用人工智能来选择空袭目标并组织战时后勤”

在“第一次人工智能战争”中,以军使用大量小型无人机来定位、识别和攻击哈马斯武装人员,这被认为是无人机群首次用于战斗。无人机群是一个使用人工智能自行飞行的单一网络实体,可以覆盖大片区域并持续执行任务,只需要一个操作员就能将其引导至目标。无人机群的独特之处在于其自主性,在某些情况下,所有飞机都平等工作,而在其他情况下,某些无人机具有更强的计算机处理能力,充当其余飞机的指挥官。在另外一项人工智能应用中,以军方在加沙地带南部部署了四轴飞行器无人机,每个设备都监视着一块特定的土地。当检测到火箭或迫击炮发射时,地面部队就会对来源处发动攻击。

当地时间2023年11月13日,以色列斯代罗特,一架以色列无人机飞越加沙地带北部。

当地时间2023年11月13日,以色列斯代罗特,一架以色列无人机飞越加沙地带北部。

这些人工智能技术都在本轮巴以冲突中再次得到运用。在本轮巴以冲突的持续地面攻势中,以军正在使用人工智能和自动化工具“快速准确地生成可靠的目标”。其他新工具也首次被使用,以便能够立即向加沙地带的地面部队提供有关打击目标的最新信息。以军5日发表声明说,自在加沙地带开展地面进攻以来,以军已袭击了2500多个属于巴勒斯坦武装组织的目标。

“巴拉克”坦克

“巴拉克”坦克

另外,以色列国防部在今年9月推出了名为“巴拉克”的新版梅卡瓦4主战坦克,它配备人工智能、传感器、雷达和小型摄像机平台,其系统通过360度周边观测技术揭示敌方位置并为战场上的作战部队提供目标。早在2017年, “巴拉克”已经被设计为一款“智能坦克”,拥有数十个传感器来识别敌人并攻击。

人工智能技术的局限性在冲突中凸显

以色列在军事方面大量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但这些技术在10月7日哈马斯发动袭击时也暴露了其局限性,凸显过度依赖高科技并不可靠。

当地时间2021年12月7日,以色列经过3年多施工,巴勒斯坦加沙地带的“智能”隔离墙修建完成。

当地时间2021年12月7日,以色列经过3年多施工,巴勒斯坦加沙地带的“智能”隔离墙修建完成。

以色列在加沙边境建立了一道“智能”隔离墙,全长60余公里,分为地上和地下两部分,沿隔离墙安装有数百个摄像头、雷达系统和传感设备。隔离墙还延伸至海上,配备有侦测海上越境人员的系统和可远程控制的武器系统。该隔离墙耗时多年,于2021年12月修建完成,使用超过14万吨钢铁。时任以国防部长甘茨当时表示,沿加沙地带的隔离墙是一个“创新型的高科技项目”,能够为以色列南部居民提供安全感,有助于该地区的发展和繁荣。

当地时间2021年12月7日,以色列埃雷兹,以色列国防部长甘茨和其他官员视察了加沙地带边境“智能”隔离墙。

当地时间2021年12月7日,以色列埃雷兹,以色列国防部长甘茨和其他官员视察了加沙地带边境“智能”隔离墙。

然而,哈马斯的突袭让“智能”隔离墙看上去似乎不堪一击。从已有信息看,有些哈马斯武装人员在以军戒备较少的地点直接使用推土机推平了“智能”隔离墙,有些哈马斯武装人员使用船只和滑翔伞进入以色列,部分“智能”隔离墙的观测塔和通信基础设施被炸。以国防军后来称,“智能”隔离墙有29个点被破坏。以色列著名的“铁穹”系统一度被全世界誉为神话。的确,它在拦截较少火箭弹来袭的情况下运行良好。不过,当哈马斯武装人员在几分钟内发射数千枚火箭弹时,它的局限性暴露无遗。

当地时间2023年10月20日,以色列南部阿什凯隆,“铁穹”反导弹系统拦截从加沙地带发射的火箭弹。

当地时间2023年10月20日,以色列南部阿什凯隆,“铁穹”反导弹系统拦截从加沙地带发射的火箭弹。

同时,对高科技的滥用也引发国际社会担忧。有观点认为,以色列军事领域人工智能应用的不断升级,展现了其向更完全自主武器发展的趋势。而将瞄准系统交给人工智能存在固有风险,所谓半自主人工智能系统可能会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按照程序自主决策。到那时,计算程序将决定巴勒斯坦人的生死。

,巴以冲市北初级中学 突:程序或定生死,以军用人工智能参战

相关:

低房价、高补贴、免税收…欧洲人为什么还是不爱生孩子?【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曹野蛮】现在,全球人口已达到80亿。这看起来似乎是个庞大的数字,但事实上众多发达国家和一部分发展中国家的新生儿出生率却在不断放缓。出生率降低以及与之相伴的人口老龄化,是现代国家必须应对的治理难题。目前,欧洲是全球人口年龄中位数最高的地方,为44岁(全球人口中位年龄为30岁),而且情况只会变得更糟。2020年欧盟的生育率为每名妇女拥有1.5 个活产孩子。而如果欧洲人想逆转人口萎缩的态势,..

频频遭哈马斯敢死队突袭,以军陷入怪圈【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晨枫】从不断流传出来的哈马斯短视频里,可以看到入侵加沙的以军有很大的步坦协同问题:坦克、重装几乎没有徒步步兵的保护,在又聋又瞎中不断遭到突然冒出的哈马斯战士的打击。有的短视频显示哈马斯战士在断壁残垣中,对窗外十几米远慢慢开过的“梅卡瓦”坦克发射火箭弹,这样近的距离,只要不犯低级错误,基本上百发百中。还有一个短视频里,哈马斯火箭筒手竟然直接在以军坦克前方几十米处蹲下瞄准、射..

“停战换人质”,以色列和哈马斯为何一再谈崩?人质谈判已陷入两难困境以色列和哈马斯之间有关人质的间接谈判第三次破裂了。当地时间11月13日,随着以色列军队袭击加沙地带最大的医院希法医院,哈马斯暂停了人质谈判。两位参与谈判工作的埃及高级官员对媒体透露了该消息。国际社会有些难以置信:四天前的11月9日,参与谈判的美国官员刚刚对外表示,各方已经接近达成一份以12名人质获释为条件的临时协议。甚至在13日晚,哈马斯下属武装派别卡桑旅发言人阿布·乌拜达还表示,该..

联合国副秘书长:加沙希法医院遭袭令我震惊参考消息网11月15日报道 据法新社11月15日报道,在以色列军队袭击加沙最大医院希法医院后,联合国和红十字国际委员会15日发出警告,要求保护在那里的数千名患者和平民。据报道,联合国主管人道主义事务的副秘书长马丁·格里菲思在社交媒体平台X(前身为推特)上说:“加沙希法医院遭到军事袭击的报道让我感到震惊。”格里菲思说:“保护新生儿、患者、医护人员和所有平民必须优先于所有其他关切。”报道称,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

抗炎脊髓贴片可修复椎间盘突出 据最新一期《科学·转化医学》报道,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纳米纤维修复贴片,其中包含一种受张力激活的抗炎药物,可用于纤维环(椎间盘软中心周围的坚韧环)损伤的修复。   在椎间盘损伤的山羊模型中,贴片有助于防止椎间盘退行性变化,这种退化通常在损伤治疗不及时时发生。新贴片可帮助预防复发性和疼痛性椎间盘突出症,这可能会影响约25%接受显微椎间盘切除术的患者。显微椎间盘切除术通过手术去..

3D打印机械手有了骨骼、韧带和肌腱 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和一家美国初创公司的研究人员使用最新激光扫描技术,首次成功打印出一只机械手,其中包含由不同聚合物制成的骨骼、韧带和肌腱。这项新技术使一次性3D打印具有弹性的特种塑料成为可能,为柔性机器人结构的生产开辟了全新路径。该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   3D打印技术以前仅限于快速固化塑料,但现在也适用于慢速固化塑料。研究人员此次使用各种优质材料一次性3D打印出复杂、更耐用..

专家:慢阻肺病防治重点在基层  今年的11月15日是世界慢阻肺日,主题为“肺系生命,刻不容缓”。当天,2023中国慢阻肺病防治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主任王辰表示,慢阻肺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但公众对该疾病知晓率低,检查肺功能和接受规范治疗的慢阻肺患者比例也很低。   慢阻肺病俗称“老慢支”“慢喘支”,它有“三高”的特点,即高患病率、高死亡率、高疾病负担。截至目前,我国有9900万慢阻肺病患者。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

提升慢性病防治整体科技水平  11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了日前制定的《健康中国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和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据介绍,我国肿瘤患者5年生存率近年来稳步提升,很多晚期患者能够长期带瘤生存,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此外,我国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达到83%,与发达国家诊疗水平基本一致。我国食管癌患者5年生存率已高于欧美国家,一些地区食管癌发..

关于豆制品的那些质疑 咱一次说个明白 有句老话说:每天吃豆三钱,何须服药连年。热气腾腾的火锅里,片片鲜豆腐在汤中上下翻舞,豆腐皮长袖善舞,缠住了一颗生菜……小心夹起一片豆腐,给朋友1号,她大惊失色:“我有甲状腺结节,不能吃豆制品。”再给朋友2号,她连连后退:“我有乳腺增生,不能吃豆制品。”呃,这是怎么回事?我们可要好好说个明白。   朋友口中的豆制品,就是以大豆或其他豆类为原料而制作的食品,比如豆腐、豆腐脑、豆浆、腐竹、豆豉、..

调查显示我国消费者对食物中的脂肪存在六大误区 食物中的脂肪是人体必不可少的物质之一,它可以提供必需脂肪酸,也能增加菜品的香味、促进食欲。尽管有这些作用,但并不是吃得越多越好,过量摄入会增加肥胖、血脂异常等慢性病的发病风险。近年来我国广泛开展了“三减三健”为主题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减油”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但是,想改善饮食习惯,也要先从获取正确的营养知识开始。我国消费者如何看待油和脂肪呢?日前,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