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沙人道局势达到“致命低点”

2023-10-18 05:17:51 来源:网络

距离哈马斯袭击以色列已经过去十天,遭受重创、誓言报复的以色列,局部反攻不断。36万大军也已囤兵加沙边境,但是全线地面进攻迟迟没有展开。横亘在以色利军队面前的不只是哈马斯在加沙已经经营了16年的坚固防守,更有国际社会对以色列的激烈质问:加沙被围困的百多万平民已经处在死伤加剧、断水绝粮的巨大人道灾难中,全面地面战开打,这些平民怎么办?那些被哈马斯掳走的、目前统计至少有199人的以色列和各国人质又怎么办?加沙的危机会得到缓解还是会被突然触发?

Part.

1

10月13日,以色列大规模地面部队进入加沙地带,开始从北向南逐步推进,这标志着此次哈以之战进入到地面战模式。

根据以媒报道,14日,以色列地面部队在坦克掩护下进入加沙地带发起“局部袭击”。以色列军方声称,他们只是在该地区寻找“危险分子”,以及那些被扣押的人质,部队并未深入加沙地带。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称,正在猛攻哈马斯,并表示“这只是一个开始”。哈马斯下属的武装派别卡桑旅表示,该部队向以色列南部城市斯代罗特发射了火箭弹进行了回击。

军史专家 萨苏:

“以色列之所以发动反攻,对外而言,就是彻底消除哈马斯在整个以色列地区和巴勒斯坦地区对它构成威胁的组织,对内的目标就是平息现在目前以色列国内对于内塔尼亚胡政府的极端不满。”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研究所所长 牛新春:

“这次从内塔尼亚胡到国防部长,都明确表示要彻底摧毁哈马斯,这样才能重新恢复老百姓的安全感,恢复大家对以色列政府和国防军的信心,这是最重要的政治目标。”

此次以色列计划对加沙地带发起全面进攻的起因,源于10月7日哈马斯突然对以色列南部定居点进行渗透袭击,哈马斯突击队架着动力伞、摩托车、皮卡车突破封锁线,打死打伤上千以色列人,包括妇女和儿童,并将150多人掠为人质退守加沙。

军史专家 萨苏:

“中东前几年基本的方向都是在走向和解,哈马斯作为一个极端组织,很难再继续找到自己的政治版图。为了自己的生存,它可能要拼死一搏,同时加沙地带在以色列长时间的封锁之下,也使民众感到很压抑。于是在哈马斯这次发动袭击的时候,这些情绪都得到了宣泄。”

10月8日,以色列总理纳塔尼亚胡宣布,进入战争状态,并发起“铁剑”行动进行报复性反击,与此同时在加沙附近集结了约10万人的预备役部队。同时大批海外以色列人陆续返回国家参加战斗,甚至连以色列前总理贝内特也动身来到军队报道,12日以色列启动《基本法》中关于“宣战或采取重大军事行动”条款,以成立小型战时内阁来指挥作战。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董漫远:

“战时内阁的成立就是为了直接指挥这场战争。现在以色列联合各个党派,在战争问题上形成举国的合力。现在已经上升为国家意志,一定要实现这个战争目标。”

在展开报复行动的同时,以色列也在拉动其盟友的支持,作为以色列的坚定支持者,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8日宣布向地中海地区派遣一支核航母编队,2天之后再次增派海军力量。英国首相府也在事态发生后宣布,英国将向靠近以色列的东地中海部署巡逻机和侦察机以及两艘海军舰艇,以表示对以色列的支持。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董漫远:

英美的军事存在是为了和以色列做一个分工。也就是说以色列可以集中精力解决加沙问题和西岸问题。它们替以色列看家护院,对可能介入加沙战事的武装组织,形成一种震慑性的警告。”

Part.

2

从8日起,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开始实施大规模空袭,对隐藏于加沙的哈马斯成员及其指挥所,观察哨和火箭发射点进行了定点清除,在空袭同时利用地面特种部队进行人质搜救。

9日,以色列国防军在加沙北部卡拉马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空袭,在摧毁哈马斯目标的同时,也造成了大量平民伤亡。15日的空袭中,炸死了哈马斯的加沙南部地区安全机构负责人穆塔兹·艾德。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研究所所长 牛新春:

“以色列要把哈马斯的有生力量都消灭了,比如哈马斯的领导人、指挥所、兵工厂、弹药库,特别是哈马斯储存在地道里边的火箭弹。以色列国防部的官员说了,经过这次战争之后,加沙只有帐篷,所有建筑物都要被摧毁。”

截止目前,以色列在定点清除中狙杀了多名哈马斯高层领导,这对于哈马斯来说无异于沉重打击,而彻底清除哈马斯,解除后顾之忧,对以色列来说是这次反击的首要军事目的,也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

面对以色列对加沙连续多天的空袭,哈马斯用火箭弹进行了回击, 以色列多个城市上空响起防空警报。以色列“铁穹”防御系统拦截了大量来自加沙地带的火箭弹。

军史专家 萨苏:

“以色列对于哈马斯进行连续打击的过程之中,哈马斯也进行了反击,因为它的防空武器相对比较落后,到现在还没有看到确实可确认的战果。从哈马斯的角度来说,它硬碰硬地和以色列军队进行战斗,肯定不是它所擅长的。”

在对加沙进行连续多天的空袭之后,以色列军队已完全控制了边境线,目前,以军集结了大批“梅卡瓦”主战坦克外和大型装甲推土机,屯兵边境线,伺机展开全面行动。并向加沙当地平民散发了传单,要求当地110万巴勒斯坦民众向南部转移。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研究所所长 牛新春:

“以色列这次是真的想把整个哈马斯彻底摧毁,所以它需要大型的坦克、推土机、装甲车,先用空袭消灭,空袭消灭不了的,它就采用重型武器装备,最后没有办法才会出动地面部队。”

当地时间10月14日,巴勒斯坦通讯社援引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表态称,以军试图在24小时内强行要求加沙地带北部所有居民向南撤离,此举违反《国际人道法》。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警告说,以色列军方要求加沙地带北部居民迁往南部地区,这一决定“极度危险”,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不可能”。

军史专家 萨苏:

“这样的话以色列可以把平民和哈马斯区分开来,对哈马斯进行集中打击。但是这背后其实还有一种含义,它是在挑起哈马斯与周围其它巴勒斯坦平民之间的关系。因为哈马斯认为要让平民撤离是以色列的欺骗,所以劝当地居民不要走。相对,以色列就认为哈马斯这样是要把居民当做人体盾牌,这样肯定会引起当地居民对哈马斯的不满。”

英国《太阳报》网站10月13日报道,以色列特种部队率先向被围困的加沙发动了地面攻势。属于精英部队的以色列总参谋部侦察营的士兵,已经引领坦克和步兵进入了哈马斯的地盘,追捕从事恐怖袭击的火箭发射小组和搜寻人质。据军事观察者分析,这是即将开始的大规模地面入侵前夕,展开的首次针对哈马斯防御情况的侦察行动。

Part.

3

以色列军方10月14日发表声明,宣称以军已经收到了战斗所需的装备,正在为“下一阶段战争”做准备,其中包括“从空中,海上和陆地进行打击”和“重大地面行动”。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一身戎装出现在士兵中。在社交媒体上宣称:我们的战士就在加沙地带的前线,我们都准备好了。

军史专家 萨苏:

“以色列这一次做的准备比较充分,在这次动员之中,它的前总理,一些国家领导人的孩子等,都到第一线的部队去了,这个是它的一个传统。”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董漫远:

“它现在至少是动员了36万预备役人员,现在正在服役的以色列国防军大约17万人,它把这个力量基本分成了两大块,一块是集结在黎以边界地区,准备对付黎巴嫩真主党可能升级的,或者是可能存在的对以色列的军事打击行动,其余的力量基本上就部署在加沙方向。”

加沙位于地中海、以色列和埃及之间,长约40公里,宽约12公里,面积365平方公里,十分狭小,约205万人居住于此,地面建筑林立,道路窄小。地理环境复杂,一旦成为战区,交战双方可能会围绕一个建筑、一个楼层、一个墙壁,争夺数日乃至数月。以色列军队过去曾多次尝试地面进攻,但每次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董漫远:

“加沙城区街道有大量的高层建筑,就存在着街垒作战的可能性。哈马斯武装人员可以利用街道,包括废墟,任何一个角落,向以色列打冷枪。地下通道经过这么多年的经营,形成了一定的网络。”

城市地形的复杂性,使得任何先进武器装备,都会降低效能,双方的交战基本都是短兵相接,以色列的机械化军队在这种环境下几乎没有用武之地,狙击手、火箭筒手、机枪手小组都将成为致命对手,街头战将成为双方的噩梦。

军史专家 萨苏:

“加沙地带被称之为最大的开放性监狱,其实就说明了它的人口密度,以色列在这一带作战的时候,有可能会造成大量地平民伤亡。同时在这个地区,正是因为人口密集,使得哈马斯有足够的人力资源投入这场战争,以色列在作战的时候可能会面对更加顽强的抵抗。”

加沙城内在哈马斯多年的经营下,构筑出无数个地下永备工事,其中地道纵横、地下交通线密集,而这也成为哈马斯反击以色列的重要依托。

英国广播公司称,想要彻底摧毁隧道是一项漫长而复杂的行动,因为如果只是破坏入口或通风井,隧道的大部分结构依然完好无损,哈马斯可以轻易地绕过被破坏的部分,并继续使用隧道,而要炸毁整条隧道则是艰巨的任务。

军史专家 萨苏:

“以色列在这次对哈马斯的打击之中使用了一种特殊的武器,就是钻地炸弹,钻地炸弹通常可以钻到地下几十米的地方发生爆炸,用冲击波摧毁周围的一切,给对方地下的工事人员和物资造成较大的损失。”

除了地下坚固的工事外,哈马斯在战术上通过不断地火箭弹袭击和地面偷袭,也可以对以色列进入到加沙城的地面部队,造成了巨大的杀伤,同时哈马斯手中还掌握着多名以色列人质,也可以让以军在行动中畏手畏脚。

Part.

4

在哈马斯和以色列新一轮冲突愈演愈烈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家被牵扯其中,黎巴嫩真主党在13日发布声明,明确表示它们不会在这场与以色列的冲突中保持中立,并将在必要时刻采取行动。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扬也明确表示,如果以色列延续对巴勒斯坦人和加沙地带的战争罪行,那么包括伊朗、哈马斯、叙利亚、黎巴嫩真主党在内的“抵抗轴心”将可能作出回击,甚至加入战争。叙利亚外交部表示,大马士革支持巴勒斯坦哈马斯运动针对以色列的军事行动。

以色列坚称要改变加沙的现状,但这样的行动可能导致更多无辜民众伤亡,从而引发国际社会的谴责。这对以色列构成了国际压力,同时,土耳其认为以色列的行动不符合国际道义,尤其是对巴勒斯坦民众的影响。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董漫远:

“现在国际社会都在向以色列施加压力,要求它停止地面军事行动,也同时要求它停止对加沙的轰炸,因为以色列已经超出了自卫的范围,酿成了人道主义灾难。不但对巴勒斯坦人民是一种灾难,甚至灾难会产生溢出效应,影响到整个地区。”

随着局势逐渐升级,其它国家也纷纷发声谴责以色列,普京公开警告以色列,一旦以军发起大规模的地面进攻,将造成不可估计的平民伤亡,只有巴勒斯坦人拥有自己的国家,战争才有可能真正停止。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通电话中也明确表明:中方反对一切伤害平民的行为,谴责一切违反国际法的做法。中方认为,维护自身安全不能以伤害无辜平民为代价。军事手段没有出路,以暴易暴只会造成恶性循环。

军史专家 萨苏:

“中国现在还是站在非常清晰的中立的立场上面。我们一方面是不希望发生平民的伤亡,另外一方面我们也希望双方能够降温,能够根据联合国的决议,最终走向两国各自建国的方向。”

14日,《耶路撒冷邮报》报道,美国已要求以色列推迟对加沙地带的地面进攻,开放人道主义走廊应放在首位。尽管国际社会呼吁以色列改变战略决策,但以色列仍未回应美国的要求。以色列的态度成为事态发展的关键。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董漫远:

“美国这样做实际上是为以色列更顺利地开展地面行动进行铺垫,是在提醒以色列开展地面行动的时候,要注意人道主义法,注意战争法规。美国同时也表示支持以色列根除哈马斯。”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研究所所长 牛新春:

“内塔尼亚胡已经邀请美国总统拜登去耶路撒冷访问,这就是它们政治上打的一张牌,因为国际社会现在对它的压力越来越大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拜登去耶路撒冷访问,显然就是对它的行动进行了加持。”

当地时间15日晚,以色列军方表示,目前加沙地带已有超过60万人向该地区南部撤离,接下来以军在加沙地带将确定更多攻击目标,会对加沙展开多轮袭击。以色列空军司令托梅尔·巴尔表示,以空军下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消除尽可能多的陆地和空中威胁,为地面部队进入加沙地带铺平道路。不过,截至目前,以色列都未宣布何时将展开地面军事行动。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研究所所长 牛新春:

“它现在没有好的办法,前两次地面部队进攻之后,它就撤出来了,结果证明过两三年哈马斯又起来了。另外一种选择就是不撤,再重新占领加沙地区,但代价很大,现在美国国内也极少有人支持。”

誓言围剿哈马斯的内塔尼亚胡喊出要全面占领加沙,连拜登都表示这将是一个巨大错误,有以色列的高官也坦言,不可能摧毁每一个哈马斯成员,因为伊斯兰极端主义是一种理念。以色列的反攻究竟是正当防卫还是会越界屠城,正经受着全球民意的激烈审视,有舆论担心手无寸铁的平民正在被无情灭绝,加沙已经成为地狱入口。

,加沙人道局势达到“致四川癫痫病治疗 命低点”

相关:

美英称“朝鲜向俄供武”,克宫回应综合俄罗斯卫星社和路透社报道,克里姆林宫10月17日表示,西方关于朝鲜向俄罗斯提供武器的指控是没有根据的。白宫13日声称,朝鲜近期向俄罗斯运送了一批武器,并对朝俄两国扩大军事关系表达了“关切”。白宫展示了一些卫星图像,说这些图像显示一些货物被从朝鲜的一个武器库装载到一艘悬挂俄罗斯国旗的船上,后又通过铁路运到俄罗斯西南部边境地区的一个仓库。美方声称,这批武器的运输是在9月7日到10月1日间进行的。17日,在被..

托卡耶夫出席在北京的阿里-法拉比雕塑揭幕仪式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17日出席了在北京语言大学举行的中世纪哲学家和学者阿布·纳斯尔·阿里-法拉比雕塑的揭幕仪式。中国教育部副部长王光彦、语言大学党委书记倪海东、语言大学校长段鹏,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刘士勤,以及中国国家美术馆馆长、雕塑作者吴为山等出席了开幕式。托卡耶夫总统在仪式上发表了致辞,并高度评价了阿里-法拉比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阿里法拉比是东方伟大的思想家,为整个世界文明的发展做..

郎静山故居成浙江省对台交流基地 影像为媒促交流  中新网金华10月17日电(董易鑫 成超)10月17日下午,第四届海峡两岸影像文化周兰溪郎静山专场活动在浙江金华兰溪市游埠古镇启动。在100多位台胞台商和摄影“大咖”的见证下,在游埠镇设立的浙江省对台交流基地正式揭牌成立,“瀫水静山 影像寄情”2023两岸摄影风光风情展揭幕。 100多位台胞台商和摄影“大咖”在当地采风。丁成 摄   游埠是“浙江四大千年古镇”之一,自古商业繁荣,素有“钱江上游第一埠”的美誉,这..

中国科大在人工神经元突触的量子成像上取得重要进展  中新网合肥10月17日电 (记者 吴兰)记者17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郭光灿院士团队孙方稳课题组和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核科学技术学院邹崇文课题组合作,在人工神经元突触的量子成像上取得重要进展。   这项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Science Advances。   类脑神经元器件,即通常所说的类脑芯片,是指利用神经形态器件去模拟人脑中的神经元、突触等基本功能,再进一步将这些神经形态器件联结成人工神经网..

“一带一路”语言教育文化组织联盟首场学术活动成功举办  中新网北京10月17日电 (曾玥)2023语言教育文化论坛16日下午在北京成功举办。该论坛是“一带一路”语言教育文化组织联盟(以下简称“联盟”)举办的首场学术活动。   本次论坛以“命运共同 语言共通”为主题,有来自联盟首届理事会单位的代表和中外语言、教育、文化界专家学者约150人参加。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会长罗选民在主旨发言中指出,语言互通是民心相通的基本保障,应利用好翻译这种跨文化交流活动,促进共..

“可持续专利运营打造良性创新生态”论坛在北京举办  中新网北京10月17日电 (记者 孙自法)记者从国家知识产权局所属知识产权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获悉,由其主办的“可持续专利运营打造良性创新生态”论坛近日在北京举办,中国社会科学院知识产权中心名誉主任李明德主持论坛,来自高校、法院、研究机构和企业的专家学者代表,围绕专利运营热点话题进行深入研讨。 中国社会科学院知识产权中心名誉主任李明德主持论坛。知识产权出版社  供图   知识产权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武汉东湖:船行碧波上 人在画中游  中新网武汉10月17日电 (梁婷 卢琪)秋日暖阳下,武汉东湖游人如织。湖边,游客正有序等候乘船。碧波荡漾的湖面,仿古游船往来穿行,仿若一幅徐徐展开的古典山水画卷。这是记者17日探访武汉东湖时见到的场景。 航拍武汉东湖,仿古游船让游客领略东湖之美。吴淘淘摄   武汉有着“百湖之市”之称,全市166个湖泊星罗棋布,镶嵌在城市中央、水域面积达33平方公里的东湖是其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航拍武汉东湖,“城市绿..

遮放贡米“再长高” 古老巨型稻见证“吃饱”到“吃好”  中新社云南德宏10月17日电 题:遮放贡米“再长高” 古老巨型稻见证“吃饱”到“吃好”   中新社记者 缪超   秋收末尾,遮放镇金黄景色渐退,平坝数万亩稻田完成收割,陆续换种玉米、无筋豆等作物。唯有处在半山的允午村,农民还立于烈日下收割巨型稻。 10月16日,云南德宏遮放镇允午村农民在田里收割巨型稻。中新社记者 李嘉娴 摄   遮放镇位于中国西南边陲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因巨型稻制成的..

长三角“互助式”秋游悄然风靡 “金色系”秋食走俏  中新社南京10月17日电 (记者 朱晓颖)近期,“互助式”“听劝式”秋游在长三角地区悄然风靡。社交平台、短视频平台上,年轻人有的乐此不疲地分享旅游体验,有的求助、发帖寻找自己青睐的旅行方式,“供需”双方在彼此奔赴中解锁旅途的精彩。   记者搜索发现,上海、南京、苏州、杭州、湖州等地“旅游听劝”攻略数量众多。“求助前方实况”“旅游我会听劝”“出游白名单”“本地人忠告”“旅游避雷”等成为热门词条。在..

他走了13年,余华还是很想他作者:柳嘟嘟作为文坛泥石流+头号喜剧人,余华可以有一万种“不正经”。唯独,对史铁生除外。前段时间,他跟董宇辉聊《活着》,全程都靠董宇辉输出,他在一旁就只会“嗯嗯嗯,对对对”,再配上认真听讲的姿态和一脸崇拜的表情,你一时很难分清这书到底是谁写的。但他聊起史铁生的作品,便一本正经,头头是道。他自己的签书会,不仅眼神缥缈,还灵魂出窍,表情包直击打工人内心。但同样是签书会,当粉丝拿着史铁生的《我与地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