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80后研发的中国“芯”,被称为“开创性进展”

2022-05-04 16:33:53 来源:网络

  这位80后研发的中国“芯”,被称为“开创性进展”

  14岁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24岁取得中科院博士学位,29岁晋升为研究员,32岁入围《麻省理工技术评论》杂志在全球评选出的35位35岁以下杰出青年创新者榜单,33岁荣获中国青年科技奖和中科院青年科学家奖……在外人看来,1983年出生的陈云霁的成长轨迹,就好像是上了“快车道”,他却认为科学研究没有捷径可走,“我很幸运,找到了愿意奉献一生去完成的使命。”

  2018年2月,世界权威学术期刊《Science》刊登了一篇名为《China's AI Imperative》的文章,将陈云霁团队的深度学习处理器芯片研究成果评论为“开创性进展”,并将他们评价为该领域的“先驱”和“公认的引领者”。

  在见到陈云霁之前,我对这位被光环环绕的年轻科学家是充满好奇的,除了拥有天生卓越的智力因素外,是什么让他在相关领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突破,受到众多国际学术研究组织的关注和认可?

  在《青年说》节目录制现场,陈云霁说自己在少年班的时候考第一名的次数不多,甚至经常垫底。“那时的我喜欢打游戏,游戏让我打心底认为计算机很有意思。”

  在陈云霁看来,芯片设计乃至科学研究某种意义上也是非常复杂、激烈的游戏。“只是,这个游戏没有攻略,也没有对手,我们要做的是探索方法、超越自己。”

  大学四年级时,陈云霁想去中科院计算所读研究生。龙芯1号研制组组长胡伟武看中了他。从此,陈云霁从事处理器体系结构研究和开发工作一直至今。“没有龙芯,就没有今天的我。”

  25岁时,陈云霁成为8核龙芯3号的主要架构师。与龙芯1号、2号不同,龙芯3号已从单核发展到多核。“以前是一桌菜给一桌客人吃,现在要准备八桌菜给客人。”

  陈云霁(右一)在龙芯团队与同学合影。受访者供图

  为顺利“上菜”,陈云霁和同事一起看了很多论文,但无法找到现成解决方法。不断摸索后,他提出一种快速完整的存储一致性检验方法,保障多核处理器设计正确性。论文最终被体系结构领域三大旗舰会议HPCA录用,这也是HPCA上第一篇第一作者来自中国大陆的论文。

  在导师胡伟武的言传身教下,陈云霁树立了更为远大的目标:“搞研究要敢于做大多数人不敢尝试的。”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人工智能技术在全球范围内飞速发展,然而智能算法规模快速增长,硬件系统的发展却异常缓慢,为了解决这个矛盾,研究芯片设计的陈云霁与研究人工智能的同事展开了交流合作。他们设想“做一个东西让计算机更聪明,终极目标像人一样聪明”。

  在实践中,这条道路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平坦,他们提出了一系列基于人工智能方法的处理器研发技术,并多次向体系结构顶级会议投稿,最后都以被拒而告终。然而这些都没有让陈云霁放弃,他相信,只要把研究做得更深入,再多的困难总是能克服的。

  2014年,陈云霁带领团队和法国Inria合作提出国际首个深度学习处理器架构,并在国际会议(ASPLOS)上获得最佳论文奖。这不但是国内科研机构首次在计算机体系结构顶级国际会议上获得最佳论文奖,也是亚洲首次、美国之外国家第二次获得ASPLOS会议的最佳论文。

  “作为一名科研人员,在做未知领域的科研探索时可能会感到孤独,尤其是做别人从没做过的研究会更孤独。但是有科学理想的研究者,应该偏离一般意义上的最优路径,有勇气去探索冷门、未知的领域,因为人工智能的星辰大海值得投入全部精力去探索、去奋斗。”陈云霁说,科学家需要始终用好奇的眼光去探索世界的未知。

  节目录制到这里,我想自己也找到了答案:实现科技自主创新,要勇于挑战“无人区”。同时,还要心无旁骛,用“十年如一日”的专注和“十年磨一剑”的耐心朝着心中的目标奋勇前进。

【编辑:朱延静】 ,这位80后研少先队的由来 发的中国“芯”,被称为“开创性进展”

相关:

安徽东大门:疫情下,这里的上海集卡仍在正常往来  五一高速行③| 安徽东大门:疫情下,这里的上海集卡仍在正常往来  5月1日一大早,旭华物流公司的集卡司机周海龙便从上海洋山港保税区出发,历经8个小时,于下午3点抵达高速公路滁州东收费站口。这条线路对他而言轻车就熟,仅4月,他就跑了4趟,来滁州经济开发区装货。  查验“两码一证”、落地抗原核酸、对接装货企业、领证通行,全程用时不过15分钟。工作人员示意其可以离开时,周海龙连连称赞:“通行的速度是一次比..

齐心合力,坚持定能胜利——聚焦上海战“疫”攻坚  新华社上海5月3日电 题:齐心协力,坚持定能胜利——聚焦上海战“疫”攻坚  新华社记者齐中熙、周琳、何欣荣、严赋憬  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大力支持和上海人民共同努力下,近一个月以来,上海疫情稳中向好、得到有效控制。  齐心协力,坚持定能胜利。当前,上海疫情防控处于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要继续咬紧社会面清零目标不放松,攻坚拔点,巩固扩大防控成果,一鼓作气实现社会面清零。   坚持“动态清零..

上海:果断守牢并不竭扩大疫情防控功效  上海:坚决守牢并不断扩大疫情防控成果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上海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坚决守牢并不断扩大疫情防控成果。  昨天(5月2日),上海本土确诊病例出院3981例,解除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27121例。据统计,截至目前,上海近三分之二的感染者已经治愈出院。上海本轮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目前,上海1万多名医务人员入驻定点医院、方舱医院参与救治,30多万名在职党员在社区参与抗疫。  上海市浦..

甘肃环县:养羊讲究科技范儿  甘肃环县:养羊讲究科技范儿  “众口一词念羊经,一心一意兴羊业,千家万户发羊财”“把羊草当粮种,把羊舍当宅建,把湖羊当宝看”……走进甘肃省庆阳市环县,处处可见鼓励羊产业发展的宣传标语,“中国羊谷”的浓厚氛围扑面而来。  环县是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光荣的红色血脉和厚重的红色基因。中共陕甘宁省委、省苏维埃政府曾设址于环县河连湾。由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无产阶级革命家指挥的..

奋斗,新时代青春的底色  奋斗,新时代青春的底色  【奋斗者 正青春】  开栏的话  今年是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回望百年,青春向党。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   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青年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

中国北疆饮食文化10年变迁记:从大口喝酒到小杯品茗的过渡  通讯:中国北疆饮食文化10年变迁记:从大口喝酒到小杯喝茶的过渡   中新网呼和浩特5月4日电 题:中国北疆饮食文化10年变迁记:从大口喝酒到小杯喝茶的过渡   中新网记者李爱平   “从福建武夷山下梅村到呼和浩特,然后到俄罗斯、蒙古国,万里茶道总计路程为13000公里……”   5月4日,站在自家的茶馆中,一袭白色服饰的庄兰英用手指着地图对客人介绍着茶文化的历史典故,语气云淡风轻。   “过去10年,这里..

奋力奔跑在青春赛道上  奋力奔跑在青春赛道上  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各族青年致以节日的祝贺,希望全国广大青年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  “中国的青年运动有很好的革命传统,这个传统就是‘永久奋斗’。”遥想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党的中坚力量中青年英雄辈出;遥想百年前,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的五四运动,掀开了中国新..

丝路上空的新“使者”  丝路上空的新“使者”  艾斯卡尔·艾沙是南航新疆分公司的一名乘务长,2012年8月参加工作至今累计安全飞行8600多小时,从乘务学员到初始新乘务员,从乘务员再到乘务长,他繁忙的身影出现在万米高空的机舱里,成为丝路上空的新“使者”。  2014年,艾斯卡尔参加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届交通礼仪大赛,获得了赛会最高奖项“最佳风采奖”和空乘类“一等奖”的好成绩。2018年他参加了南航客舱应急演练,取得了理论满分,实操..

(上海战疫录)沪统战系统支援抗疫突击队“疫”线奋战  中新网上海5月4日电 (童舟)随着上海疫情防控工作进入较劲爬坡的关键时刻,上海统战系统支援抗疫一线突击队开始驰援黄浦区街镇社区参与核酸采样工作。   截至5月3日,14天、15个居委、28个核酸采样点、采集样本30349人次……突击队奋斗在战“疫”一线。   4月17日,突击队完成6名队员轮换,并新增1名队员,由原来的10人规模扩充至11人,团队战斗力随即提升。三位来自上海市民宗局的新队员金文、谢晓伟和巴特尔,刚加入..

【大国工匠】阎敏:导弹“咽喉主刀师”  【大国工匠】阎敏:导弹“咽喉主刀师”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今天(5月3日)的《大国工匠》,我们来看航天科工航天三江江北公司数控车工阎敏。他长期承担着航天型号产品关键件、新型号的首件加工任务。34年来,阎敏因为高超的技能被称为是导弹“咽喉主刀师”。  在航天三江江北公司的生产车间里,阎敏正准备对一件用于新型武器装备的零部件进行车削。这个零件是为我国运载火箭和导弹提供能量转换的重要装置——喷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