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攀登珠峰,究竟有多难?

2020-05-27 12:00:53 来源:网络

  在万千期待中,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于5月27日上午11时正式登顶珠穆朗玛峰,世界第三极的“身高”即将迎来历史性更新,其意义非凡。

  这次珠峰测量登山活动究竟经历了多少艰难险阻?从专业队员、科研人员到登山爱好者,想要完成登顶的壮举又将面对何种考验?让我们一探究竟——

资料图:珠峰被皑皑白雪覆盖,与蓝天白云相映生辉。张浪 摄

  历史性的探索

  为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尼泊尔联合声明》,自然资源部会同外交部、国家体育总局和西藏自治区政府组织了2020珠峰高程测量工作。4月30日下午,2020珠峰高程测量首场新闻发布会在珠峰大本营召开,宣布2020珠峰高程测量正式启动。

  2020年5月25日,是人类首次从北坡成功登顶珠峰60周年纪念日,今年也是中国首次精确测定并公布珠峰高程的45周年。开展此次珠峰高程测量,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4月30日下午,2020珠峰高程测量首场新闻发布会在珠峰大本营召开。袁泉 摄

  历史上,中国共进行过6次大规模测绘和科考。

  1966、1968年

  国家测绘总局和中国科学院合作,两次组队首次对珠峰高程进行测定,据自然资源部消息,这两次测量未在峰顶树立测量觇标,也未测量峰顶冰雪厚度,高程未公布

  1975年

  7月23日,中国测绘工作者精确测得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程为8848.13米(已减去积雪厚度0.92米)

  1992、1998年

  分别和意大利、美国合作复测,两次测定均未对外公布珠峰“身高”

  2005年

  新一轮珠峰高程测量启动,首次在珠峰高程测量中尝试测量峰顶冰雪高度,测得峰顶岩石面海拔高程为8844.43米

资料图:珠穆朗玛峰。何蓬磊 摄

  珠峰高程测量的核心是精确测定珠峰高度,这同时也是一项代表国家测绘科技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测绘工程。为推动珠峰高程测量工作顺利开展,保证测量工作的科学性、高程成果的精确性,自然资源部组织了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以及中国地质调查局等单位的精锐力量,编制珠峰高程测量技术设计书和实施方案。

  据媒体报道,本次珠峰高程测量工作重点在以下五方面实现技术创新和突破:一是依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开展测量工作;二是国产测绘仪器装备全面担纲本次测量任务;三是应用航空重力技术,提升测量精度;四是利用实景三维技术,直观展示珠峰自然资源状况;五是测绘队员登顶观测,获取可靠测量数据。

资料图:眺望珠峰。张浪 摄

  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活动,登山队由珠峰海拔5200米位置的大本营出发,直至最终登顶测量,一共划分为7个步骤。

  1

  从大本营出发 抵达5800米中间营地

  开启登顶行动,测量队员从珠峰大本营出发,途经绒布冰川和东绒布冰川,抵达海拔5800米的中间营地宿营

  2

  抵达6500米前进营地

  测量队员从中间营地出发,到达海拔6500米的前进营地,此处高原反应较为强烈,队员们在此休整

  3

  途经北坳大冰壁 抵达7028米一号营地

  从前进营地出发,途经海拔6600-7000米的北坳大冰壁,抵达海拔7028米的一号营地

  4

  途经大风口 抵达7790米二号营地

  从一号营地出发,途径海拔7500米的大风口,到达海拔7790米的二号营地

  5

  抵达8300米三号营地

  从二号营地出发,到达海拔8300米的三号营地

  6

  经过8700米第二台阶 向峰顶发起冲击

  视天气情况,择机向珠峰顶峰发起冲击,期间经过海拔8680-8700的第二台阶

  7

  峰顶竖起觇标 与6个交汇点同步开展测量

  登顶成功后,测量队员在珠峰之巅竖起测量觇标,开展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测量和雪深测量等工作,与此同时,其他6个交汇点的测量队员瞄准峰顶觇标同步开展测量,最后依据测量数据,计算得出珠穆朗玛峰的新高程

  一波三折的胜利

  5月6日,珠峰登山大本营便为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举行了出发仪式。30多名队员当日从海拔5200米的大本营出发,开启珠峰高程登顶测量。次日17时左右,登山队安全抵达海拔6500米的珠峰前进营地,全体队员身体状态良好,并在此营地进行至少一天的休整,继续调试测高设备。

  8日一早,西藏圣山登山探险服务有限公司6名修路向导和27名物资运输人员从前进营地出发,准备通过海拔7028米的北坳冰壁。当他们攀登到海拔6700米处时,发现攀登路线上积雪比较深,有流雪的危险,所有人员便撤回前进营地。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活动负责人王勇峰当时表示,根据研判,此次登顶测量时间较原计划推后。

珠峰测量登山队攻顶组组长次落。图片来源:中国登山协会 卢明文 摄

  18日,登山队队长次落在海拔6500米的前进营地召开攻顶动员会,公布攻顶队员名单,12名攻顶队员预计在5月22日登顶。不过,21日前方传回消息,因天气原因,海拔7790米以上区域雪深过米,为保障队员安全,登山队决定撤回6500米前进营地,休整待命。

  等待下一个好天气窗口期的同时,登山队的攀登队员们也获得了继续休整的时间。24日,经过休整的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从海拔6500米的珠峰前进营地出发,向珠峰顶峰发起第三次冲击。

  26日,测量登山队公布了新一轮8人冲顶队员名单:次落、袁复栋、李富庆、普布顿珠、次仁多吉、次仁平措、次仁罗布、洛桑顿珠。随后冲顶队员从海拔7790米的二号营地出发,前往海拔8300米的突击营地,计划27日凌晨开始冲顶。

  24日,在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珠峰(珠穆朗玛峰)登山大本营,由西藏自治区气象局选派的预报服务团队成员在调试卫星天线。中新社发 洛桑 摄

  此前,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已因天气原因,两次推迟了原定于12日和22日的冲顶计划,这一次的冲顶队员名单与首次公布的名单相比有所变化。

  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总指挥、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勇峰表示,全体队员在执行测量任务前都已经过了近4个月的集训和拉练,体能储备充足,熟悉测量设备,能够按要求完成峰顶的测量任务。

  最终待到机会来临。27日2时10分许,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8名队员陆续从海拔8300米的珠峰突击营地启程向顶峰进发。经过近9个小时的奋战,登山队一行人不负众望,在11时许如愿站在珠峰最高点,圆满完成了本次高程测量的登顶任务。

  资料图:2020珠峰测量登山队队员们向前进营地进发。图/次落 图片来源:中国登山协会

  珠峰,不再遥不可及

  不仅仅是科研,珠穆朗玛峰也是所有登山爱好者心目中的“朝圣地”。它有美不胜收的巅峰绝景,也有直插云霄的山脊峭壁。这里激励着代代攀登者的好奇心和征服欲。

  从人类第一次站到珠穆朗玛峰的山顶开始,“挑战不可能”就已经成为过去。随着科技与经济的发展,珠峰更是不再遥不可及。

  年复一年,珠峰的仰慕者络绎不绝,不少人期盼着在山顶处圆梦。然而即便是在登顶珠峰不再是神话的当下,这座世界第一高峰,也绝不是容易征服的所在。

资料图:珠峰大本营。袁泉 摄

  攀登珠峰,无疑是一项极具挑战的任务。珠穆朗玛峰的北坡和南坡分属中国和尼泊尔,无论选择从南坡攀登还是从北坡攀登,攀登者最终都将到达同一个顶峰。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南北坡的攀登难度,是有所不同的。

  比如,想从南坡登峰,具备一定攀登经验的登山者,可以通过登山公司的帮助实现登顶珠峰的梦想。危险系数更高的北坡,则是攀登珠峰的另一个选项。这里的登山活动,由西藏自治区登山管理部门组织开展。

  资料图:2020珠峰测量登山队的修路队员固定铺设在北坳冰壁上的路绳。巴桑塔曲 摄 图片来源:中国登山协会

  据悉,珠峰北坡为各国登山者设置的宿营地被称为登山大本营,位于珠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而面向普通游客提供食宿服务的帐篷营地叫做游客大本营,去年登山季到来前根据相关规定被移出核心区。只有获得相关部门登山许可,方才有机会获准进入登山大本营。

  新华社去年6月消息显示,有意愿从北坡攀登珠峰的中外登山者,须以组团商的形式申请登山许可;管理部门会对登山者提供的登顶证书、攀登形式、攀登线路等进行严格审核;需完全依靠他人协助的无自主攀登能力登山者禁止攀登;登山者年龄必须在16至70周岁之间。

  短暂的“窗口期”

  无论南北坡,在做好万全准备之后,登山者们还要耐心等待“窗口期”到来。

  每年5月是珠峰的攀登季,珠穆朗玛峰会在该时间段内迎来一年中几天难得的平稳天气,这就是登山者口中的“窗口期”。

  “窗口期”出现的具体节点和长短,全凭大自然的“天意”,登山者能做的只有等待。当然,攀登者们不会白白浪费这段未知的时间。

  资料图:2019年,珠穆朗玛峰迎来数百名登山者。由于人数太多,通往山顶的路段出现拥堵及排队现象。图为数百名登山者在珠峰登顶之路上排队。

  以2019年为例,珠峰南坡的春季登山季开始于4月14日。登山团队会先来到海拔五千多米的南坡大本营,适应、集训,然后等待合适天气出发。

  从南坡的大本营到顶峰一般要走4天,登山队在决定出发时,必须要预测到四天内的天气情况。这也使珠峰的攀登增加了很大不确定性。

  去年,受到“窗口期”缩短的影响,南坡的大部分登山队为了在天气理想的日子登顶,珠峰出现了“大堵车”的状况。这段拥堵发生在距离顶峰不远的希拉里台阶,陡峭的山脊上,挤满了等待通行的攀登者。

  等待过程中,大风带走了他们身体的温度,时间消耗掉氧气瓶中的氧气。据英国《卫报》报道,当时至少有4人死亡。

  未知的“死亡地带”

  在攀登的“窗口期”到来之后,攀登者便可以吹响登山的号角。而这时,危险也在一步步地逼近。

  如果选择从中国境内的北坡出发,攀登珠峰共有三个难点,分别为北坳冰壁、“大风口”和第二台阶。如果从南坡出发,则要经过“昆布冰川”的考验。

  无论选择哪一条路线,登山客在途中可能都要经受变幻莫测的天气、突发的雪崩还有高海拔带来的高山疾病……

BBC报道截图。

  据BBC统计,截至2019年3月21日,已经有超过280人丧命珠峰。通过分析2010年到2018年之间登山者的死因,数据显示,有接近一半的死者因为雪崩丢掉了性命,因为高山疾病和疲惫死亡的人数分别占到16.6%和12.5%。

BBC报道截图。

  根据2015年10月之前的死亡统计,大多数遇难者集中在海拔8000米+的“死亡地带”。这个地区,含氧量稀薄,山路狭窄。在这种极寒的低压环境中,大多数人都会行动迟缓、呼吸困难。登山者每走一步路,都在与“死神”抗争。如果在这里遇险,几乎没人有余力提供救助。

  由于移动遗体需要耗费大量的财力物力,殒命攀登者最终的结局,大多深陷冰缝之中,或永埋积雪之下,还有的“定格”在遇难地。他们以这种惨烈悲情的方式,提醒着人类不可忽视大自然的威严。

  资料图:5月8日,2020珠峰测量登山队的登山向导向海拔7028米的营地运输高山氧气、燃料等物资。新华社特约记者 拉巴 摄

  记忆中的8848

  话题重新回到高程测量上来。说到珠峰的高度,相信很多人都对8848这个数字印象深刻。

  1975年,由国家测绘总局、总参测绘局组成49人的测量分队,加入中国登山队,对珠峰进行科考测量。同年7月23日,中国政府授权新华社向全球宣布:我国测绘工作者精确测得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程为8848.13米 (已减去积雪厚度0.92米)。

  至此,珠峰8848米的“身高”,成为一代代中国人深远的记忆。

  此后,1992年和1998年,中国分别和意大利、美国合作复测珠峰高度,但这两次测量结果均未对外公布。

  资料图:5月10日14时,2020珠峰测量登山队6名修路队员重新固定了铺设在北坳冰壁上的路绳,抵达海拔7028米的C1营地。7名运输队员随后完成C1营地的运输任务。图为运输队员攀爬北坳冰壁。巴桑塔曲 摄 图文来源:中国登山协会

  2005年2月,中国启动新一轮珠峰高程测量。此次珠峰高程复测既采用传统经典的测量方法,又采用现代先进的测量技术,两者同时进行。

  测量专业人员在登山队员的协助下,携带双频GPS卫星导航定位仪和冰雪雷达探测仪登顶,在珠峰峰顶进行GPS实测和探测峰顶的冰雪深度,首次揭开峰顶神秘的冰雪厚度,同时在峰顶上竖立了用航天材料特制的2.5米高的红色觇标,作为6个观测站交会珠峰峰顶的照准目标。

  同年10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并授权,国家测绘局正式公布2005珠峰高程测量获得的新数据:珠穆朗玛峰峰顶岩石面海拔高程为8844.43米。

资料图:北坳冰壁。次落 摄 图文来源:中国登山协会

  如今时光飞逝十五年,中国再次测量世界最高峰的高度。

  珠峰高程测量的核心目标是精确测定珠峰高度,测量成果可用于地球动力学板块运动等领域研究。精确的峰顶雪深、气象、风速等数据,将为冰川监测、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权威媒体报道称,此次为珠峰“量身高”,运用到了多种“黑科技”。其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次用于珠峰测高,国产设备全面担当本次测量任务。此外,也运用到航空重力测量技术,提升测量精度。

资料图:2020珠峰测量登山队队员合影。赵佳明 摄

  1960年5月25日,中国登山运动员王富洲、屈银华、贡布登顶珠峰,实现了人类首次从珠峰北坡登顶的壮举。自此,中国人与“世界最高峰”的故事翻开了崭新的画卷。

  60年后的5月27日,来自中国的2020珠峰测量登山队再一次站上世界之巅。他们留在珠峰上的脚印,为人类进一步了解珠峰铺平了道路。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已经成功登顶,但是珠峰的“新身高”并不能迅速公布。因为登顶测量成功只意味着取得了一手的测量数据,但并没有得到珠峰的精确高程。这项确切数据,还需要一些时间才能得出。

  作者:邢蕊 王思硕  

【编辑:田博群】 ,测量登惊天战神 山队成功登顶!攀登珠峰,究竟有多难?

相关:

贵州百灵自称两款苗药对新冠有效?贵州药监局:将核查  贵州药监局回应“贵州百灵自称两款苗药对新冠有效”:将核查   5月26日,贵州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化妆品注册管理处工作人员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已关注到贵州百灵企业集团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贵州百灵”)官网发文称两款独家苗药对轻型和普通型新冠肺炎有效,将核查。   当日,澎湃新闻在贵州百灵官网查找,发现前述文章已无法搜到。对此,贵州百灵人事行政部、学术部工作人员均称,不了解相关情况。..

中医养生,从“养心”出发提高免疫力 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而中医药始终贯穿于社会发展中。不同于西医中对免疫力的认知,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意思是:人体“正气”足,即抵抗力和免疫力强,就不容易得病。此外,中医“治未病”的观点,也对提高机体免疫力有着独到的见解。 中医西医在治病、预防疾病等方面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差别?如何通过中医养生的方式提高免疫力? 2020年5月28日(周四)上午9:30,人民日报社旗下新媒体“人民好医生”客户端..

记住这六招,轻松“方便”不用药 现如今,便秘这种常见的老年综合征已经越来越多地找上中青年人,一些人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才能维持正常排便。如何才能让“方便”之事更方便?我们请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肛肠外科医师卓光鑚为大家指点迷津。 第一招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1.吃的量要足够。大肠的蠕动需要一定的粪便量才能诱发,所以不要无故节食,导致肠蠕动减慢形成便秘。 2.食物中膳食纤维的含量要足够。粪便的主要成分是膳食纤维和肠道内的细菌菌体。我国..

科学运动,远离意外损伤 随着天气回暖、疫情缓解,不少人开始恢复体育运动。然而被“封印”三四个月的身体一下子“解冻”,尚不能适应高强度的运动。一些人刚开始活动便因为崴脚、闪腰、骨折等意外而被迫中止健身计划。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如何科学合理地运动,远离意外运动损伤。 病例 1 去年暑期,王先生在毕业二十周年同学聚会上一时兴起,与几个老同学兴致勃勃地来到操场展开足球比赛。传球,带球,冲锋,铲球……一群中年人仿佛又回到青少年..

崴脚可不是小事 崴脚是很多人都遇到过的经历,不管是在激烈的篮球场上,还是日常的慢跑途中,甚至每天上下楼梯时,都有可能出现崴脚。正因为崴脚如此常见,生活中很多人觉得这是件小事,休息一下或者活动一下就好。然而崴脚,也就是踝关节扭伤,可能严重伤害踝关节的韧带和软骨,甚至出现骨折,需要手术治疗。那么,为什么会崴脚,我们又应该怎样正确处理踝关节扭伤呢? 什么情况下会崴脚 崴脚,也就是踝关节扭伤,是指在摔倒、踩空等情况..

素食者易患抑郁症?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最新一项研究表明,素食或者纯素食主义者可能会增大患抑郁症的风险,以素食为主的人群服用精神疾病处方药的概率是普通人的3倍,同时该人群更容易自杀。 这份研究报告是基于16万份调研数据得出的,同时结果还显示,三分之一的素食者可能患有抑郁症或者焦虑症。研究人员回顾了18项关于精神健康和吃肉习惯之间关联性的研究报告,共涉及160257份参与者。 研究报告作者、阿拉巴马大学爱德华·亚彻博士说:..

新冠病毒易感程度或与基因有关  据国外媒体报道,基因成分的个体差异可能解释人类对新冠病毒的易感性,以及引起疾病的严重程度。 科学家对冠状病毒提出此类疑问已有十几年之久,早在2003年SARS病毒全球暴发时,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拉尔夫·巴里克和同事研究发现一种基因,该基因一旦突变并被抑制,就会使试验小鼠容易感染SARS病毒。这种基因叫做“TICAM2”。 4月23日,法国公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在法国医院重症监护室中,男性新冠病毒患者..

中国新冠疫苗一期临床试验结果令人鼓舞 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日前发表论文,介绍了中国团队开发的一种新冠病毒候选疫苗一期临床试验的积极结果。这项关于新冠疫苗研发的阶段性成果引发美英等国科学家好评。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传染病系主任罗伯特·斯库利对新华社记者说,接种3种不同剂量候选疫苗的志愿者都产生了针对新冠病毒的中和抗体和T细胞免疫应答,同时显示了很好的耐受性;接种后28天内,大多数人体内中和抗体增加了4倍以上,这一结果“令..

痛风患者的日常生活指导 痛风是因血尿酸水平过高导致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内而引发的一种疾病,沉积的结晶导致关节内和关节周围出现疼痛性炎症发作。 痛风可见于世界各地,受地域、民族、饮食习惯等影响,发病率有一定差别。目前我国痛风的患病率为1%~3%,随着平均寿命的延长、饮食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这一数据呈逐年上升趋势。 我国痛风患者平均年龄为48.28岁(男性47.95岁,女性53.14岁),逐步趋年轻化,男女比例为15∶1,超过50%的痛风患者为..

后疫情时代,如何守护健康 人体微生态是指在我们人类身体上的微生物与其共存环境构成的生态系统,其中以肠道中的微生物数量最多、种群最丰富,大约80%的人体正常微生物都集中在这里,它们的数量超过100万亿个(这个数字大约是人体细胞总数的十倍),总重量超过一公斤,种类有四五百种,绝大部分是不需要氧气的厌氧细菌。还有一部分在人体的皮肤、鼻腔、咽喉、女性的生殖道内寄生。 人体与这些微生物是和平共处的,人类的健康依赖这些微生物生存,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