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第一部》服装华丽考究 从古代绘画汲取灵感

2023-07-10 07:07:18 来源:网络


近日,电影《封神第一部》发布服装道具特辑,导演乌尔善与美术团队根据神话史诗电影的特性,以元末明初水陆画系统作为依据,并融合商周青铜器元素和宋人山水的美学风格,承古创新,构建了贴近现代审美的古典视觉体系。


其中,服装和道具均从古代绘画及文物中汲取灵感,用传统非遗工艺或现代科技制作,精美程度令人惊叹。影片由乌尔善执导,费翔、李雪健、黄渤、于适、陈牧驰、娜然、此沙、武亚凡、夏雨、袁泉、王洛勇、侯雯元、黄曦彦、李昀锐、杨玏、陈坤出演,将于7月20日全国上映。



构建神话世界独特视觉系统 

从古代绘画汲取服装灵感


全新发布的服装道具特辑展现了电影《封神第一部》的新型古典视觉体系。神话史诗电影并非完全写实的历史类型,其视觉系统偏重神话的想象,需要有在美学方面的古典性和创新性。


导演乌尔善决定遵循神话史诗电影的创作特点,以明代小说《封神演义》作者当时的古代神话世界的想象为基础,参考近现代考古学、服饰学和民俗学的丰硕成果,建构了符合当代审美的封神世界的古典视觉系统,做到了“复古而不泥古”。他表示:“你要构建一个神话世界的逻辑,它一定是想象出来的,但是它要给人真实感,平衡好古典美和现代感。”



《封神第一部》的人物服装造型,款式来自元明水陆画,装饰图案和纹路来自商代青铜器和玉器。十位画师绘制服装设计稿,妲己的服装参考了诸多古代典籍和古画,并吸取现当代服饰理论。例如唐代白描长卷《八十七神仙卷》,有两三百张之多,又如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等,力图做出承古创新的华夏之美。



从特辑中可以看到,妲己在鹿台宴饮这场戏中的红衣造型采用了剪裁简单的深衣,搭配传统编织工艺的璎珞,颇具原始感和妖气。人物造型设计师赖宣吾表示,妲己从最初被殷寿俘虏时代表古典闺女形象的青莲色,逐步过渡到粉红色和朱红色,象征幽囚数百年的狐妖的内心的变化。



红色深衣反映出妲己作为狐妖不受世俗规矩约束,有着明确的情感倾向,编剧冉甲男透露:“妲己是一个欲望的放大器,她本身不具有道德判断,没法儿束缚她,红色是表达那种欲望的张扬。”


其他角色的造型同样有文化逻辑渗透其中,殷商和东南西北四方诸侯国的人物造型中融入了中国传统的“五行五色”概念。殷商五行属金,体现“殷人尚白”的传统;东方五行属木,尚青;南方五行属火,尚赤;西方五行属土,尚黄;北方五行属水,尚黑。



此外,剧组找到一个专门做手工刺绣的非遗村子,聘请当地绣娘负责片中服装的刺绣。姜王后的礼服尽显华丽,仅云肩就“至少有七层的工艺在同一块布上,从做到调整应该至少八九个月”,整套服饰的重量,让袁泉感慨:“我觉得我必须要练练肌肉,才能把它撑起来。”


所有玉饰也全用真的玉石定制雕刻,费翔在特辑中赞叹道:“上面镶的那些玉都是真的玉石。所以我们穿起这些服装的时候,也是对我们的帮助很大的。”这些精心设计制作的服饰,不仅让演员们更添对角色的信念感,也将让观众感受到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之美。



非遗工艺与现代技术并用 

精美道具彰显真实质感


电影《封神第一部》揭开了《封神三部曲》的序幕,故事关于商王殷寿与狐妖妲己勾结,暴虐无道,引发天谴。昆仑仙人姜子牙携“封神榜”下山,寻找天下共主,以救苍生。西伯侯之子姬发逐渐发现殷寿的本来面目,反出朝歌……


为打造电影中的道具,主创人员查阅了很多专业资料,包括商周古墓的发掘报告,不仅复制还原了历史上的“天子驾六”马车,更以传统工艺制作出想象中的道具,比如商王殷寿登基大典用于表演“玄鸟生商”故事的玄鸟,剧组特意找到潍坊风筝的非遗传人用竹子扎制而成。



电影中各类兵器的造型也格外考究,不仅使用3D打印技术实现传统铸剑方式无法达到的精细度,更包含着独到的文化逻辑和美学巧思,戏用道具美术指导赵首艺介绍:“按照每个地域不同的物理环境,我们都有特定的元素涵盖在里面。”在服装道具特辑中,可见东南北三大伯侯佩剑上的蟠螭、白象和虎形装饰,正是其诸侯国的图腾。



导演乌尔善表示:“在制作工艺方面,我们用的方式更现代,也更科学。它要给你真实感,呈现出一个真正经典感的视觉世界。”相信电影《封神第一部》中服装和道具,将让观众更沉浸地领略到三千年前的神话史诗世界。


,《封神第一武警广东总队医院 部》服装华丽考究 从古代绘画汲取灵感

相关:

俄罗斯艺术科学院院士在中国美术馆为观众带来油画大师课  中新网北京7月9日电 (记者 应妮)俄罗斯联邦人民艺术家、俄罗斯艺术科学院院士瓦列里·亚历山德罗维奇·列德涅夫教授9日做客中国美术馆,为观众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油画大师课。   中国美术馆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百成主持活动,并受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委托向列德涅夫教授赠送“大师讲大美”学术论坛邀请证书。 俄罗斯艺术科学院院士列德涅夫教授的油画大师课现场 史春阳 摄   活动现场,列德涅夫教授首先为..

明文化论坛谈传承说创新 让文化“活”起来  中新网北京7月9日电 (记者 杜燕)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为期两天的2023明文化论坛以“臻美大明 溢彩彰华”为主题,聚焦文物、文学、音乐、艺术、建筑、医药及文旅创新等议题,邀请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如何让文化“活”起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把昌平打造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明文化高地。   北京昌平历史悠久、文脉深远,拥有60..

什么?藏红花的主要产区居然是江南……  “过去是十里洋场,现在是东方明珠”。   上海,一个其他人眼中不折不扣的国际化都市,实至名归的梦中之城。但是你知道吗?在上海,有一个村子,曾以“108根讨饭棒”的故事远近闻名。   如今,这里的村民依靠藏红花种植过上了幸福生活,这里也成为了“中国藏红花之乡”。 永乐村标识。李秋莹 摄   “我们村以前特别穷,那时候都叫我们‘讨饭村’。”上海市崇明区永乐村卓睿西红花专业合作社老板钱福英告诉记者..

荔枝网评:传承中华灿烂文明 讲好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故事  特约评论员/丁铁   盛世中华,何以中国?古人云:“夫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在文化遗产一脉相承里,中华儿女读懂厚重的文化底蕴,坚定文化自信的根脉。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

【何以中国】长城保护如何变得有温度?  已认定的长城分布于中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包括长城墙体、壕堑、单体建筑、关堡和相关设施等长城遗产43721处,总长度为21196.18千米。或许你游览过嘉峪关、山海关,但你了解长城的中间段具体在哪吗?或者你没有到过长城,但可以打开“云游长城”,在数字模拟的世界中参与长城的归安、修缮工作。   作为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象征,长城既有宏伟壮观的建筑,也有古代戍边将士生活的痕迹。让我们一起走近长城、寻找长城、..

中国智慧“圈粉”东盟“Z世代”  中新社桂林7月9日电 题:中国智慧“圈粉”东盟“Z世代”   作者 陈秋霞   “一个‘赢’字就包含了‘亡’‘口’‘月’‘贝’‘凡’五个字,代表着赢家必备的五大要素。汉字的一笔一画都能体现着中国人的智慧,很有意思,值得研究。”广西师范大学越南籍留学生阮官尚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阮官尚出生于2001年,他的童年是伴随中国电视剧《西游记》度过的。因热爱中国文化,阮官尚没有按照父母的意愿学医,而是选择..

两岸青年相聚宁夏以球会友  中新网银川7月9日电 (记者 杨迪)7月9日,由宁夏港澳台办举办,宁夏体育局支持的“棒舞青春·缘聚塞上——宁台棒球交流活动”在宁夏银川市举行。宁夏、台湾两地青年相聚球场,互相切磋,以球会友。   本次活动旨在推动宁台青年体育领域交流互动,吸引台湾棒球运动人才,提升宁夏棒球运动水平。 优胜队伍合影留念。 杨迪 摄   “强棒,来一个!”“好一垒!好守备!”当天,来自台湾的新北野球协会球员、教练一行..

北京专家在西藏乡村“开课” 科普健康知识  中新社西藏昌都7月9日电 (陈建新)来自北京的6位医疗专家9日在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边坝县拉孜乡开展“健康大讲堂”活动,内容涵盖肺结核防治、糖尿病管理、高血压管理、老年综合征管理、腰椎间盘突出诊断及治疗等多种疾病的医疗健康知识。   举办“健康大讲堂”是“同心·共铸中国心”2023西藏昌都行大型医疗公益活动的一部分。当天,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北京老年医院的医疗专家驱车来到边坝县拉孜乡,为当..

海内外青年对话全球绿色发展  中新网贵阳7月9日电(刘美伶)9日,绿色发展国际青年论坛在2023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上举行,论坛聚焦“赋能青年行动,共促低碳发展”主题,围绕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共商青年视角下全球绿色发展的对策与建议,共议青年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和投身路径。   “青年是世界的未来,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力军。”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夏帕克提致辞时说,近年来,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贯彻新发展理念,部署实施“美丽..

海南高校加快培养自贸港建设专业人才  中新网海口7月9日电 (记者 张茜翼)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加快推进,海南高等院校近期纷纷“出招”培养与之相匹配的人才,推出“虚拟现实技术”“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跨境电子商务”等新专业“招揽”学子。   海南自贸港建设对高校毕业生颇具吸引力。记者采访了解到,近三年,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等高校毕业生留琼人数逐年提升。海南职业技术学院今年毕业生留琼率近80%。   “自贸港建设为海南经济带来活力,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