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航坠机最新进展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04 15:37 点击:998337

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老龄协会编印的《奋进中的中国老龄事业》显示,2035年前后,中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1/4,2050年前后将超过1/3。中国将成为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国家之一,老年人口数量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最重。 其实,人口老龄化不仅是我国,更是全世界需要面临的一大挑战,其带来的诸多营养和健康问题急需破解。因此,衰老研究与营养干预、老年健康相关科学研究等课题备受全球关注。对此,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联合汤臣倍健于日前正式宣布,创建“营养与抗衰老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 抗衰老应端口前移 进行全面系统研究 延缓衰老,可以说是人类的美好梦想之一。尤其是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人类对生命体认识的逐步加深,科研人员在不断探索人类衰老的原因以及延缓衰老的有效方法。 “营养科学的最高境界是要通过保证一日三餐等健康的生活方式来促进健康防控疾病,并针对衰老过程中的由于各种单纯靠食物无法纠正的营养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纠正。如当你发现身体某器官功能出现失能,或出现如心脑血管疾病等与衰老相关的疾病,不仅要考虑先天遗传因素,还要考虑后天因不健康的生活东航坠机最新进展

从胶原蛋白、玻尿酸到烟酰胺、神经酰胺,这些生涩的化学名词对于“美容大王”们来说却是如数家珍,比如具有美白、抗炎功效的性价比之王——烟酰胺,保湿、抗过敏、抗衰老的万金油——神经酰胺。如今,外敷美容护肤品、彩妆等似乎已经很难满足大众对美的需求,更多人开始追求“美丽由内而外”。 日前由天猫国际与天猫超级品类日等发布的《2019口服美容消费趋势报告》显示,口服美容品类在近一年内的消费增速,远高于各个品类的平均增速。“美白、抗老、补水、防脱”四大热门功能的口服美容产品尤为受到消费者的追捧。这些口服美容产品真的像商家宣传的那样功效如此强大吗? 神经酰胺口服效果缺乏研究支撑 哪个女孩不想在寒冷干燥的秋季拥有奶油肌,于是乎号称“只要吃一包就相当于给全身涂了保湿霜”的神经酰胺成功晋升为美容界“网红”。打开电商平台,此类化妆品种类繁多,既有神经酰胺原液,也有含有神经酰胺成分的面膜、面霜、乳液等等。口服神经酰胺也有粉状、胶囊等几种,商家宣传的主要功效就是改善皮肤干燥、细纹、瘙痒等问题,具有保湿抗衰老等效果。 “神经酰胺又称神经鞘脂类,属于脂类大家族的一员。要说神经酰胺对于皮肤的重要性,还得从皮肤的角质层说东航坠机最新进展

秋季是小儿哮喘的多发季节。医疗专家提醒,过敏原暴露是诱发哮喘的常见原因,有哮喘过敏体质的孩子尤其要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 专家介绍,小儿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主要表现为呼吸急促、喘息反复发作,还有一些不典型的症状,如慢性咳嗽、胸闷等。哮喘反复发作不但导致患儿反复就诊,还可导致肺不张、胸廓畸形等不良后果,严重影响孩子生活质量。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中心主任罗征秀说,哮喘表型复杂,临床表现及诱发因素个体差异较大。如对哮喘认识不足,易被误诊为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或肺炎等。 专家提醒,呼吸道感染、过敏原暴露等是诱发哮喘急性发作的常见原因。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过敏原有牛奶、鱼、虾、蟹等食入性过敏原,也有尘螨、花粉、动物毛屑等吸入性过敏原。 “找到过敏原,才能有效避免哮喘发作,做到早期监测及干预。”罗征秀说,改善家庭卫生环境,定期洗晒衣被,防止尘螨聚集等,可有效预防相关过敏原引起的哮喘发作。另外,冷空气刺激也可能诱发哮喘发作,秋冬季出门可以给孩子戴口罩,避免冷空气吸入刺激。东航坠机最新进展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骨质疏松的发病率也有年轻化的态势。青海省人民医院骨四病区主任医师索南昂秀说,有的年轻人本就缺乏运动,又有不少不良嗜好,加上挑食节食导致饮食中钙元素的摄入减少,达不到理想的骨骼峰值量和质量,因而也可能患上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破坏,造成骨脆性增加,从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因为潜伏期长、早期没有明显症状,骨质疏松常被称为“沉默杀手”。 专家建议,预防骨质疏松,一方面要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多食用含钙、磷元素高的食品,如牛奶、鱼虾、豆制品等。另一方面要坚持科学的生活方式,如加强体育锻炼,少吸烟,少饮酒,控制咖啡、浓茶及含碳酸饮料的摄入量。此外,还要加强日光照射。“高原地区阳光充足,经常接受阳光照射会对维生素D的生成及钙质吸收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索南昂秀说。 “对于骨质疏松的预防,很多人都知道要补钙,花大价钱买来的钙片和保健品其实未必能起到作用。”索南昂秀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对钙的吸收效果是不同的。“所以我们建议老年人应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测,切忌盲目补钙,要谨遵医嘱,结合自身情况对症下药才能达到效果。”东航坠机最新进展

日前,由南开大学药学院、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杨娜课题组与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许瑞明、范组森课题组展开联合研究,揭示了致癌融合蛋白MLL1-AF10招募组蛋白甲基化酶DOT1L并形成寡聚体的分子机制,这也是引发急性白血病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这一发现为相关药物研发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急性白血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论文在线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 白血病已连续多年成为我国儿童恶性肿瘤发病率、致死率最高的疾病。儿童及青少年患者中约90%是急性白血病,主要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 发现造成急性白血病干预的新策略和新靶点 白血病根据发病周期可分为慢性和急性两类,电影《我不是药神》中的“格列宁”就是针对慢性白血病并靶向酪氨酸激酶的特效药。急性白血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大概是慢性白血病的5倍,目前我国还没有针对急性白血病的靶向特效药上市。 之前的研究发现,MLL1(混合谱系白血病1)基因的染色体异位与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约5%—10%的成人急性白血病和60%—80%的儿童急性白血病是由MLL1易位造成。“为什么发生染色体易位的MLL1与其他蛋白形成的融合蛋白,和以前不一样了就会致癌东航坠机最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