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hulise.com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08 02:29 点击:982209

在寻找乡愁中看脱贫攻坚的甘肃样本  有这样一句具有广泛共识的话,“中国人往上数三代,多数来自农村,来自泥土。”农耕文化侵染华夏几千年,使得乡村的广袤天地里有国人太多的乡愁所在。如今,不管身在何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恬淡意境成了大多数人的心之向往,这样的“乡愁情结”,也以现代旅游的方式切入,从而在脱贫攻坚领域中起到关键作用。“脱贫攻坚地方行”看甘肃线下采访活动中,我们就看到了这样的甘肃样本。 甘南州临潭县八角镇庙花山村民宿   因为有了“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所以这里有了鹿鸣居;因为有了“箫韶九成,凤凰来仪”,所以这里就有了凤仪巷……9月18日下午,“脱贫攻坚地方行”看甘肃线下采访团一行走进了甘南州临潭县八角镇庙花山村,在山涧、百草、拾光这些满是诗意的“花庐”民宿中,找寻着那缕缕乡愁。   乡愁也能成为脱贫攻坚的生产力,这在甘肃已有淋漓尽致的展现。全域旅游的大背景之下,游客已经从传统的简单消费转向更高的旅游供给产品,他们希望融入乡村生活,并在乡情民风和青山绿水之间找到心灵的慰藉,继而完成乡愁情愫的皈依。这种体验式的旅游转型升级之路,给甘肃脱贫攻坚打开了新的空间。   真正找到开启金山银山的www.hulise.com

临潭:“打卡”美丽乡村 民宿让农民变股东  “尕娘娘”一词,源于古时洮州,沿用至今,专指勤劳朴实的妇女。洮州——今天的临潭县。庙花山村位于临潭县八角镇西北部,与冶力关天池冶海景区相邻,利用独特自然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本网记者 杨亚楠 李红军 任磊   “尕娘娘”一词,源于古时洮州,沿用至今,专指勤劳朴实的妇女。洮州——今天的临潭县。庙花山村位于临潭县八角镇西北部,与冶力关天池冶海景区相邻,利用独特自然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庙花山村花海   40岁的庙花山村妇女冯金秀,2013年从山上搬下来的时候,从没想过自己家能开起一个“文艺范儿”十足的民宿,那时,目不识丁的她甚至不知道什么是民宿。 庙花山村民宿   9月18日下午,参加脱贫攻坚地方行——看甘肃线下走访活动的记者们走进冯金秀的家中。一进院子,映入眼帘的是一栋窗明几净的二层小楼,院子两边种满了鲜花,摆放着几张咖啡桌,冯金秀坐在桌旁,满脸笑意地跟记者聊着自己从一个普通农民变成民宿股东的故事。 庙花山村村民冯金秀   “以前住在山上的时候,一家人只能靠种地维持生计,一年忙到头,挣的钱也只够糊口,” 冯金秀告诉记者,“我丈夫是一个瓦工,那时也没什么工活,除了种地没有别的www.hulise.com

碌曲县贡去乎村:生态旅游铺就幸福路 农牧民的腰包鼓起来  初秋的碌曲,是一幅美丽静谧的油画:金黄色的草原显得格外平静温和,悠闲的牛羊和欢快的马儿在草原上撒欢,似乎在向来自远方的客人发出呼唤……位于碌曲县西仓乡的则岔国家自然保护区,有一个美丽纯朴的乡村——贡去乎村。   中国甘肃网9月18日讯(本网记者 李红军)初秋的碌曲,是一幅美丽静谧的油画:金黄色的草原显得格外平静温和,悠闲的牛羊和欢快的马儿在草原上撒欢,似乎在向来自远方的客人发出呼唤……   位于碌曲县西仓镇的则岔国家自然保护区,有一个美丽纯朴的乡村——贡去乎村。曾经,生活在这里12户村民世代以农牧业为生;如今,随着当地生态旅游战略的不断深入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项目的全面落实,该村的12户村民全部办起来藏家乐,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吃上了“旅游饭”。   位于则岔石林景区入口、洮河岸边的贡去乎村   贡去乎村坐落于则岔石林景区入口、洮河岸边,全村共有农牧户12户71人。该村依山傍水,景色秀丽迷人,更有集森林、草原、石林为一体的则岔国家自然保护风景区,成为全国各地旅游爱好者和摄影爱好者旅游摄影的胜地。   沿着村里新修的景观步道拾阶而上,记者来到一家名为“东智藏家乐”的藏式小院,站在门口举目远眺,奔www.hulise.com

  新华社贵阳9月20日电(记者李黔渝、郑明鸿)记者从贵州省政协了解到,贵州全省政协“百千万行动”开展以来,截至今年7月底,全省政协累计帮助33.51万户贫困户脱贫。   贵州于2017年7月启动全省政协脱贫攻坚“百千万行动”,组织省、市(州)、县(市、区)百名政协主席挂帮百个贫困乡镇、千家委员企业帮扶千个贫困村、万名委员结对万户贫困家庭,组织、引导、带动广大政协委员、政协干部和社会各界积极投身脱贫攻坚第一线。   全省政协负责人带头“啃硬骨头”打攻坚战,主动挂帮贫困乡镇和贫困村。黔东南州榕江县定威水族乡在贵州省政协指导下,实施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了“一种三养”的产业发展布局。目前,该乡种植金钩藤6000余亩、养土鸡5万多羽、养猪1605头、放养鱼苗1.9万余斤,覆盖全乡及周边5个贫困乡镇所有贫困户,预计今年贫困户户均收入可达1万元。   一些委员企业因村施策精准帮扶,通过入股分红、务工就业、技能培训等形式带动众多贫困村大批贫困户脱贫致富。某药业集团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在清镇市、息烽县、松桃县多个乡镇贫困村实施集中连片开发,种植中药材,帮扶3000余户边远山区农民及少数民族群众脱贫。   两年多来,www.hulise.com

西电集团数控高级技师高喜喜:干一行,就得干出名堂   编前语:“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大型主题宣传活动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开展,中央新闻网站、地方重点新闻网站及主要商业网站共同参与。活动旨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通过采访报道基层工匠典型,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全网全社会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高喜喜在操作数控机床。张旭 摄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西电集团数控高级技师高喜喜:干一行,就得干出名堂   中新网客户端西安9月20日电(张旭)走进中国西电集团西安西电开关有限公司机械加工车间,数控机床旁,高级技师高喜喜正聚精会神的编程加工零件,他双眼紧紧地盯着旋转中的刀头,不时对其进行修正。   从成为一线工人至今,高喜喜的脚步一直没停过。“选择数控机床专业最主要是因为兴趣,再加上当时这方面的人才也比较稀缺。真正接触之后,就喜欢上了这个职业,也就坚持着学习下去。”   “只有自己足够优秀,才能带动更多人追赶超越。”在金属切割声此起彼伏的车间里,高喜喜告诉记者。   干一行,得干出名堂   高喜喜所在车间主要是为变电站高压开关生产零件。这里生产www.huli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