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ohua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20 23:41 点击:982067

  陕西迎来今年第三只大熊猫幼仔  新华社西安9月19日电(记者付瑞霞)记者19日从陕西省林业局了解到,陕西省林业科学院秦岭大熊猫繁育研究中心的大熊猫楼生近期诞下一只雌性幼仔,这是今年在陕西省诞生的第三只大熊猫宝宝。  据工作人员介绍,今年5月2日楼生接受了人工授精,7月中旬出现了减食等产前行为,经过115天孕期,于8月25日上午11时生下一只体重111克的雌性幼仔。楼生今年16岁,有过多次生育与哺乳经历。在保育员的精心照料下,幼仔每天能吃150克左右的母乳,体重稳步增长,生长状况良好,体重已增至800克。  大熊猫楼生出生于2003年,是陕西省林业科学院秦岭大熊猫繁育研究中心人工繁殖的首只大熊猫。截至目前,它已成功繁育4胎6仔,是一位母性较强的大熊猫妈妈。秦岭大熊猫繁育基地多年来攻克各项技术难关,已成功繁育大熊猫18胎20仔,目前圈养大熊猫数量为24只。xiaohua

华东师大师生研发“种树机器人” 种植效率大大提高  改变土地荒漠化 华东师大师生研发“种树机器人”种植效率大大提高   中新网上海9月19日电 (陈静戴琪)记者19日获悉,距离逾上海2000公里的内蒙古阿拉善荒漠无人区,5名华东师大软件工程学院智能机器人运动与视觉实验室师生在那里测试实验室最新设计研发的“种树机器人”。   据悉,“种树机器人”的设计研发来自该实验室的“支持大规模荒漠生态恢复的机器人集群项目”。4名软件工程学院的研究生赵耀、汤景韬、肖建业、孙淳在导师张新宇的带领下,已持续开展项目研究一年多。他们目前正在研发的机器人包括:挖坑机器人、放苗机器人、浇水机器人,以及监控管护机器人等。 半人高、自带螺旋大钻头、由光伏太阳能驱动,配套无人驾驶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种树机器人”,小型轻量,对荒漠地区脆弱的地表土壤损伤很小。 芊烨 摄   当前,土地荒漠化是人类面临的最严峻的危机之一。“一带一路”倡议中的“新丝绸之路经济带”面临着严峻的荒漠化和生态问题。据悉,土地荒漠化会导致很多地区经济发展落后、贫困人口集聚,已成为制约“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从阿拉善荒漠回到上海不久的张新宇对记者表示:“我们希望有非常多的机器人,帮助人们在环境恶劣xiaohua

  甘肃“控辍保学”让25000多名辍学孩子重返校园  新华社兰州9月19日电(白丽萍、姜玥)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汪集镇咀头村,今年暑假,当地乡镇干部和学校老师为动员一名辍学半个月的初二学生返校读书,多次登门做思想工作,最后该生家长牟阿俩被劝返工作小组的诚心所感动。秋季开学后,牟阿俩亲自将孩子送到学校继续学习。  甘肃近年着力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和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子女“控辍保学”,从2018年3月截至目前,累计劝返复学学生2588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9716人。甘肃省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6%。  记者了解到,为确保控辍效果,在暑假期间,甘肃省着力在全省各地各学校进行劝返复学行动,逐个分析辍学学生情况,“一生一案”,逐户控辍,因材施教。记者近期在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看到,针对学生辍学原因,该县从县委书记到教育局长到乡镇干部到学校老师,认真组织开展“大动员、大劝返”等活动,登门向学生及其家长宣讲法律法规、教育资助政策,积极劝导学生家长依法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   此外,甘肃省控辍保学“因人施策”,正在探索建立普职融合教育中心,让那些年龄较大、辍学时间长、有一定文化程度的学生到职xiaohua

  语文名家聚长沙 为近千名教师指导古诗词教学  新华社长沙9月19日电(记者袁汝婷)19日,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的近千名语文教师和诗词爱好者齐聚湖南长沙,参加第二届中国诗词教学大会。会上,十余位语文教育专家和诗歌名家将就中小学课堂的古诗词教学进行示范指导。  今年秋季新学期起,全国中小学统一使用语文新教材,其中诗词篇幅大增,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在为期三天的中国诗词教学大会上,全国劳动模范、特级教师王崧舟和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余映潮等十余位专家名师,将重点展开古诗词教学、主题报告、课题研究、互动论坛、对话座谈等13场专题教学探讨活动。  “诗词,是每一位炎黄子孙生命中最温暖的乡愁。”参会的湖南省诗歌学会会长梁尔源认为,中国人的启蒙教育是从学诗开始的,大力倡导古诗词教学,对少年儿童的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意义。   据悉,本次大会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未来教育研究专委会联合中国教育报刊社人民教育家研究院主办、长沙诺贝尔摇篮教育集团承办。xiaohua

小村落的不凡魅力与“大梦想”  【脱贫攻坚地方行】小村落的不凡魅力与“大梦想”   中国网甘肃9月17日讯(记者 王鑫) 甘肃,中国地理的缩影,中华民族的文化资源宝库,华夏文明的传承创新区,中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亦是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实验区,这个镶嵌在亘古蜿蜒的丝绸之路上的多民族省份,其内部的小村落,也都在进行着一些无声但又翻天覆地的变化。   17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评论工作局、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主办,甘肃省委网信办承办,中国甘肃网、甘南州委网信办、临夏州委网信办协办的“脱贫攻坚地方行”——看甘肃线下走访活动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正式启动。   “脱贫攻坚地方行”——看甘肃线下走访活动启动仪式现场(中国甘肃网记者 任磊摄)   第一站来到的是碌曲县郎木寺镇波海村。波海村平均海拔3840米左右,拥有较开阔的草滩、沼泽地,水源充沛,气候湿润,但是这里曾经交通十分闭塞,经济发展十分滞后,因此也成为了郎木寺镇的贫困村。 罗藏贡去乎在门口迎接(中国网记者 王鑫摄)   我们的采访对象是一位淳朴的藏族同胞,31岁的罗藏贡去乎一家6口人,一年多前搬进了新居,通过罗藏贡去乎的介绍,这个新居他只花了一万块左右。当记者问到脱贫前后的对比时xiaoh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