匕首图片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16 02:33 点击:976511

  中新网金华9月9日电(记者 奚金燕 通讯员 吕倍思 程徐蕾)在呼啸的高速车流中,两名3岁幼童手持滑板车淡定逆行,如此惊险的一幕着实让路过的司机吓得不轻。9日记者获悉,日前在浙江省永康市公安局方岩派出所民警和热心司机的帮助下,俩“熊孩子”最终平安地被父母接回了家。   原来,当天中午11时许,热心司机童先生途径东永高速方岩收费站约五六百米的路段时,偶遇两名分别身穿红蓝上衣,约莫3岁左右的小男孩在高速路段上手持滑板车逆行,身边各类机动车呼啸而过,非常危险。   童先生当即开启双跳警示灯,将车停靠在应急车道上,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将两名小男孩带下高速,随后拨打了110报警求助。因有事需先行离开,童先生将两名小男孩交给了收费站工作人员代为照看,等待警方进一步处理。   接到报警后,方岩派出所民警潘勇进迅速带队赶到现场,只见两名小男孩手里牵着滑板车,非常淡定的与收费站工作人员站在路边,不哭也不闹。   “你们叫什么名字,爸妈是哪里人,家住哪里呀?”面对民警的询问,俩孩子却一脸懵懂,问之不答。潘勇进没有放弃,耐心沟通,其中一个孩子终于指着一个方向,含糊地说道:“我家在那里。”   顺着小男孩指的方向匕首图片

  中新网嘉兴9月9日电(见习记者 刘方齐 实习生 李典 通讯员 周玥)“我们夏家人既不是富翁,也不是土豪。奖学金、助学金的发放,希望能传达一份我们始终惦念家乡、想为家乡做点事的意愿。”教师节前夕,浙江桐乡濮院举行夏氏家族教育基金追加捐赠仪式,现场掌声持久不息。九旬老人夏克同及夫人再次捐出100万元支持家乡教育事业,朴素的语言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我生长在浙江濮院,我的子女也在濮院受过教育,我对濮院有无限的感情。我们希望为家乡教育做一点事,帮助困难学生,奖励濮院优秀学子和优秀教育工作者。”老人的话语间,满载对家乡的爱。   2015年4月9日,时年86岁高龄的老濮院人夏克同,捐出100万元的旧镇房屋征收补偿款,成立夏氏家族教育基金。   四年后的教师节前夕,已九旬高龄的夏老先生和夫人一同回到家乡,再次拿出100万元用作教育基金。   “濮院镇重视教育,家乡的教育事业非常兴旺。这次捐赠100万元,是表达我的一点心意。”夏克同说,“希望在基金支持下,有更多优秀学子和教育工作者,能得到更广泛、更大的奖励。”   面对老人的善举,桐乡市慈善总会会长沈济贤表示:“夏克同老人积极参与和支持家乡建设的精神匕首图片

这份表白无关风花雪月  【画里有话】这份表白无关风花雪月   您总爱和我们玩躲猫猫   就像我们   也一直把您藏在心里   午后的课堂昏昏欲睡   仍努力撑着睡眼   只想听您讲“送分题”   办公室里的谆谆教诲   当初总觉得有些儿戏   却至今难以忘却   我的老师是个盖世英雄   他身披金甲战衣踩着七彩祥云   在体育课上教会了我知识与成长   您,始终不渝   我,继续前行   我们,莫失莫忘   祝所有老师节日快乐!   策划:安传香 李洁琼   监制:李霞 刘馨蔚   文案:余昉   制作:游娟 顾杰   新华网评论室 云南分公司 联合出品匕首图片

浙江桐乡拾荒者捐款166元 用暖心举动寻找生命意义  中新网嘉兴9月9日电(见习记者 刘方齐 通讯员 王兰)“我想捐点钱给那些环卫工人买水喝,钱不多而且都是一毛的硬币,不知道可以吗?”近日,浙江桐乡市社会善行服务中心来了一位身有残疾的中年男子,他对善行服务中心秘书长王兰说道:“有一小桶硬币在住处,需要你们帮忙取来,我一个人实在是提不过来。”   得知消息后,桐乡市社会善行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和他一同前往家中,将那一桶硬币取来。闲聊中得知,中年男子名叫李科学,42岁,安徽淮北人,身上的残疾是儿时所患脑膜炎的后遗症。因丧失劳动能力,只能以拾荒为生。 捐赠者李科学。桐乡社会善行服务中心提供   谈及捐钱的初衷,李科学有感而发:“15年前,我跟随亲戚来桐乡打工,无奈因身体残疾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只能流浪以拾荒为生。但这些年,桐乡一直有很多爱心人士捐钱捐物,给了我活下去的勇气。我就是希望以力所能及的方式,为这座城市做一点贡献,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贡献。”   “这些钱虽然不多,但都是这两年辛苦攒下的所有积蓄。”李科学说。经善行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清点,这些硬币共计166元。   记者了解到,这并不是李科学第一次捐钱。早在2008年汶川地震时,他就把存款100多元全部捐了匕首图片

潘维廉:中国的成就令人瞩目  【辉煌七十载·老外在中国】潘维廉:中国的成就令人瞩目   潘维廉,人称“老潘”,福建省第一位外籍永久居民,中国高校最早引进的MBA课程外籍教师之一。   他曾经开着自己的面包车,载着家人行经4万公里,足迹遍及中国大江南北。   如今,年过6旬的“老潘”再度出发,对于他来说,这趟旅程仍然充满了新鲜感。和25年前一样,他要探究中国的“真实模样”,因此,这趟旅程路线不变,但是所经过的城市已经今非昔比。   作为中国发展的见证者,潘维廉抱着“不见外”的精神继续记录和传扬更加繁荣、更加美好的中国故事。  匕首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