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寻宝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17 09:30 点击:971940

  兰州至北京车票5分钟被抢完  兰州晚报讯 暑运已经结束,学生客流出行高峰还将持续几天。计划十一长假出行的乘客开始行动了,节前多趟热门城市列车票抢票大战悄然开幕。按照火车票30天预售期计算,9月1日,开始发售9月30日(十一长假前一天)全国各次火车票。从当天预售票情况看,今年十一长假期间人们出行愿望依然火爆,9月30日当天,兰州至北京、南京、苏州、乌鲁木齐等热门方向火车票紧张。其中,当天火车票仅开售5分钟,9月30日兰州至北京的多趟列车,无论高铁动车还是普速列车票均已售完。  每逢十一国庆黄金周,火车票都十分火爆,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杭州、南京、青岛、深圳、厦门、西安、乌鲁木齐以及省内的嘉峪关、敦煌等热门方向火车票非常抢手。今年也不例外。据了解,1日离中秋小长假只有12天了,再过4周多时间将迎来国庆黄金周。从车票预售情况看,中秋节期间,市民基本留在家与亲人过节团聚,所以接下来的国庆假期,出行旅游意愿非常强烈。  9月1日,通过网络和电话最远可以购买9月30日全国各次列车票,也就是说,十一长假前一天火车票已开始发售了。从当天的车票预售情况看,中国铁路12306上显示,截至9月1日15时,9月30日由兰州开往北京、南京赤壁寻宝

  中新网兰州9月2日电 (艾庆龙)中国地震台网测定:9月2日00时23分,在甘肃兰州市榆中县(北纬35.89度,东经104.18度)发生3.3级地震,震源深度13千米。   “直接被摇醒。”家住榆中县城的赵梅醒来后,第一时间刷新了朋友圈,并发出上文,随后评论数不断增加,她本人更是调侃说,果然都在看手机刷微信,没有一个想着跑。   除榆中震感明显外,甘肃省会兰州市城关区、七里河区等地方均有居民感觉到“沙发摇晃”“柜子响动”等异样。然后,很多人在互联网上发文“摇醒了,发现朋友圈‘地震’了”“地震信息哪里快,朋友圈刷刷看”“正在画画,突然地震,鹿角都跑偏了”……“调侃”之余的互动安慰和鼓励,远比往常信息频繁。   凌晨1时30分左右,经过短暂“信息轰炸”后,一栋栋高楼里透出的灯光陆续熄灭。(完)赤壁寻宝

成都小学生作700多幅写绘 稚嫩文笔记录二十四节气  成都小学生作700多幅写绘 稚嫩文笔记录二十四节气   摄影记者 孙琳   30名成都小学生从步入小学一年级开始,在班主任的带领下,从2018年9月白露起始,到2019年8月处暑,一年的时间,走过了整整二十四个节气,他们用自己稚嫩的文笔、简明的线条、多样的绘画语言,完成了700多幅写绘,传达出对中国二十四节气最真实的感受。   节气之旅   成都一年级小学生 完成700多幅节气图画   洪敏是成都银都小学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从2015年9月开始,她带着自己的学生,用三年时间,记录二十四节气,汇集700多篇观察笔记,出版了一本节气笔记——《时间旅行者》。去年9月,洪敏又带着自己的一年级班级,从2018年白露到2019年处暑,体验,观察,记录,用丰富的想象力、简明的线条、多样的绘画语言,自由创作,勾勒出了700多幅二十四节气图画。   “刚开始我也不确定他们这么小能不能做好,他们很多都不懂,更不要说二十四节气,同时很多家长一开始也不了解怎么做。”洪敏告诉记者,上一届孩子做了三年,做完之后发现这里面有太多东西可以挖掘,在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下,她从去年9月开学,以白露为始,带着一年级学生开始了新的节气之旅。   与上一届学生不同的是,一年赤壁寻宝

  今年暑期档票房为176.53亿元 其中21部影片票房过亿  8部影片包揽暑期档七成票房  国家电影资金办提供的数据显示,2019年暑期档(6.1-8.31)票房为176.53亿元,观影人次为4.9999亿,再次实现暑期档的新超越。截至8月31日,全年票房过亿的影片有54部,其中国产影片25部,进口影片29部。  据一站式数字化宣发平台灯塔发布的2019年文娱暑期档报告,今年暑期档电影市场的头部效应愈发明显,8部影片包揽了档期七成票房;评分在9分以上的影片合计占据了46%的票房。  暑期档三个月中,近130部中外影片厮杀,票房过亿的影片有21部,其中,《哪吒之魔童降世》以年度最大黑马之姿勇夺46.8亿,拿下中国电影史票房第二的王座,并仍在向前发力;《烈火英雄》则斩获16亿元,成为暑期档第二热门的爆款佳片。   截至8月31日,全年总票房为446.64亿元,观影总人次为11.88亿;国产影片票房为259.87亿元,市场份额占比58.18%。下半年即将到来的国庆档以及贺岁档,包括《攀登者》《中国机长》《我和我的祖国》《中国女排》《李娜》等多部影片,将为完成年度超600亿的票房预期提供强劲动力。  在剧集方面,包括《陈情令》《亲爱的,热爱的》等在内的多部作品都收获了近百万的热度赤壁寻宝

  “ZAO”被屏蔽:无视用户隐私权利值得反思  ■ 观察家  任何一家谋求长远的正派企业,都不应该把发展的代价寄托于用户隐私之上。  近日,变脸应用“ZAO”因用户协议涉嫌侵犯用户隐私而遭到质疑。舆论压力之下,该软件修改用户协议,增加“删除”功能。不过,9月1日,这款应用链接已被微信屏蔽,无法访问。   AI换脸有风险,使用请谨慎。这款瞬间火爆网络的换脸视频应用,因为在用户“隐私条款”设置上的“大尺度”,反而让质疑声反噬了产品本身的关注度。尽管目前,用户协议中的相关条款已作出了修正,但事件带来的警示意义不该随着舆论关注的降温而变得“云淡风轻”。  舆论汹汹后,ZAO用户协议中的“霸道条款”已多有删改和收敛。可如果不是产品大火而引发深度关注,是否意味着这样的“霸道条款”就永久“合理”存在下去?  按理说,尽管当前有关网络用户的隐私保护边界还存有一定的模糊地带,但任何一家企业也不至于对用户隐私保护“无知”到这种地步。就此而言,这款产品的逻辑或者说背后的盈利模式,恐在一开始就把用户隐私保护丢在了一边。  这些年,媒体也曝光过不少有侵犯用户隐私之嫌的互联网用户协议,但把对用户隐私信息的“觊觎”展现得赤壁寻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