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萨迪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07 23:31 点击:971460

安徽天长公安办理行政案按下“快进键”  天长公安办理行政案按下“快进键”  图为违法嫌疑人自行书写材料。   □ 本报记者  范天娇 文/图  □ 本报通讯员 陈思忠  “我于2019年8月4日13时许,在天长市新街镇李坡村某超市内,为了赢点钱,与吴某、代某、陈某等人用麻将牌以打‘小花’‘600元圆子’的方式进行赌博……我现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愿意接受处罚,保证以后不会再犯了。”  因参与赌博,何某等人被传唤到安徽省天长市公安局汊涧派出所进行询问。与以往不同的是,民警不再一一制作询问笔录,而是选择让他们自行书写书面材料,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违法经过叙述等,简明扼要、一目了然,节省大量办案时间。  这是天长市公安局自今年4月1日启动行政案件快速办理机制后带来的变化。除了询问查证,该局对处罚告知、取证要求、审核审批等环节都进行了“瘦身提速”,快办案件量占到行政案件总量的41.3%,办案效率平均提升3倍,无一复议诉讼情况,实现了执法效率与执法效果的双提升。  细化操作打消民警顾虑  按照2019年1月1日实施的新版《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对不适用简易程序,但事实清楚,违法嫌疑人自愿认错认罚,且对违法事实和法律适用没有异议的行政案件,公安机关可以通过简化取证方式楚萨迪

  “老外”网格员演绎平安无国界  □ 本报记者   罗莎莎 文/图  □ 本报通讯员 栖公宣  这里有3301名常住境外人员,来自118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境外人员数量持续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这里是江苏省南京市外籍人员聚居最多的地区;这里2012年8月被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评为全国安全社区;这里2014年10月29日被世界卫生组织社区安全促进中心评为世界安全社区,目前为江苏省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社区。这里是南京市栖霞区仙林街道,这里的派出所叫仙林派出所。   外籍人参与警民恳谈会  每周三上午,仙林派出所的会议室都会召开一个特别的“警民恳谈会”——几十位来自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国人会准时聚集在这里,他们是来参加每周固定的外籍网格员例会的。  “昨天下午3点,在金陵家天下小区,德国人赫杰克和中国居民马某,因为停车位的事发生纠纷。我和朋友一起调解成功了。但希望警察能尽快和物业协调好停车位的规范管理。”来自德国籍的网格员古斯腾用不算很流利的汉语说道。  “最近在南师大校园里,有些非洲留学生在篮球场因为打球发生口角。”来自加纳的网格员皮蓬说道。  “昨天晚上,一位巴基斯坦留学生因为感情问题跑出去了,幸亏我楚萨迪

  大学选专业:面子重要还是里子重要  □ 汤平  对于很多考生而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是梦寐以求的目标。然而,安徽省亳州市第一中学的8名考生却集体放弃了两所名校的志愿,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据报道,8人中重点提到的两名学生,分别是袁梓琪与张金宇。   袁梓琪在高考前就通过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多轮考查,并得到清华大学降20分录取、北京大学降5分录取的优厚待遇。这样,他在高考分数672分的基础上再加上优录的20分加分后,成绩远超清华大学的录取线。但偏爱数学的袁梓琪最终选择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数学专业。“中国科技大学的数学专业是我刚跨进高中校园时的理想目标,也算是得偿所愿。”袁梓琪说。  张金宇高考分数683分,也超出清华大学的录取线,且得到了清华大学相关专业的录取承诺。但是张金宇喜欢的是计算机专业,虽然他原来的第一选择是清华大学,但由于该校的计算机专业在安徽省只招5名学生,以自己在全省的排名,无法如愿,而对其他专业他不感兴趣,只能放弃。后来通过打听,张金宇觉得上海交通大学的计算机专业更适合自己,于是便报考了。  同样,其他6名考生李莎莎、郭记、陈晋、段旭、汪天翔、靳博文,也都各有自己的想法,深思楚萨迪

  让走进校园的法治课“活起来”  □ 本报记者 周宵鹏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不过,要想在中小学落实好法治教育,赢得学生的欢迎,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今年六一前后,河北省石家庄市人民检察院“春晖”法治宣讲团的检察官们深入多个山区寄宿制学校,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走进贫困山区,关爱留守儿童”法治扶贫专项巡讲活动。听了检察官带来的鲜活生动的法治课,平时内向讷言的山区儿童也欢呼雀跃起来。   “法治课想要让学生切实听进去、参与进来,必须经过精心细致的准备。”近日,“春晖”法治宣讲团负责人告诉《法制日报》记者,检察机关拥有丰富的案例资源,只有将教育资源和司法资源整合好,让进校园的法治课“活起来”,才能在孩子们心中播下法治的种子,实现法治教育润物无声又有声的效果。  困惑:如何严谨还不枯燥  今年7月16日,石家庄法商中等专业学校暑期首场法治课进行中。听课的学生是来参加暑期夏令营的2019级新生,法治课成为这些离开家乡到城市就读职业学校的孩子们的第一堂课。  这堂课的主题是“抖动青春,去看高山楚萨迪

  一个车位引发三个官司  □ 本报记者  徐伟伦  □ 本报通讯员 周元卿 汤民华  随着城市不断发展,车位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很多居民都面临着“有车开、无地停”的窘境。北京市民刘露(化名)这几年为了车辆有地方停,先是私装地锁被判侵权,随后在立体停车位上经历了“惊魂”时刻维权成功,而没想到两年后自己的车位又因为物业服务纠纷被强行收回,这中间一波三折,屡次闹上法庭。这一次,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的判决支持了刘露的诉求,认定物业公司在刘露按标准交纳停车费的前提下,应继续向刘露出租车位。   私装地锁 “占位”被拆  刘露居住的小区系老旧小区,当初规划的停车位不足。物业公司在小区的公共区域设置了若干公用停车位,用于业主停放车辆,平时大家谁到得早谁就先停车,也都相安无事。  刘露平时下班晚,每次回到小区,车位都被占满了,这让刘露苦不堪言。不得已情形下,刘露便私自在房屋门前的一个车位上安装了地锁,每天回家把小轿车停放在该车位上。没想到周围邻居强烈反对,纷纷要求刘露拆除地锁。争吵了几次,刘露依旧我行我素。后来,邻居又找来物业公司,刘露自知理亏,一直拒绝接听物业公司人员的电话。平静了一段时间,刘露竟楚萨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