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婵玉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19 02:59 点击:967809

  上市公司半年报密集披露,由上市公司参股、控股的基金公司盈利情况也逐一浮出水面。据记者不完全统计,21家基金公司上半年实现净利润23亿元,与此同时行业分化加剧,头部公司显示较强的经营能力。另外,部分基金公司发挥自身优势,净利润大幅增长。  行业分化:头部公司优势明显  截至8月26日发稿,21家公募基金公司披露了2019年上半年盈利情况,其中包括华夏、招商、万家等。  整体来看,年初基础市场一波大幅拉升行情给公募基金贡献了较好的盈利收入。剔除未公布营业收入的招商、上银、南华,18家基金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合计65.59亿元,21家基金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合计23.26亿元。  不过,公募行业盈利分化依然显著,头部公司显示了较强的经营能力。从已披露的数据显示,华夏基金营收净利双双领跑,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9.12亿元,同比增长2.08%;净利润5.94亿元,同比下滑0.93%,显示出基础市场行情变化对业绩的影响。  上半年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的基金公司还有银华基金,为10.59亿元,同比上涨15.2%。  华安基金上半年营业收入达到8.45亿元,同比增长4.84%。对此,该机构股东国泰君安在半年报中表示,2019年上邓婵玉

  今年以来外资增持市值最多的科技股为隆基股份、立讯精密、广联达、中航光电、生益科技、光环新网、用友网络、恒生电子、环旭电子、三环集团等,上述股票今年以来平均上涨81%,大幅跑赢同期上涨14.82%的上证综指   进入下半年,A股掀起一轮强劲的科技股投资热潮,沪电股份、生益科技、立讯精密等个股接连创下历史新高。这背后的推动力,除了国内机构投资者,也不乏外资的身影。中金公司最新研报称,今年以来,外资增持市值最多的隆基股份、立讯精密、广联达等科技股平均涨幅高达81%,远超同期大盘表现。   一家知名外资机构表示,中国科技企业的长期潜力可能被低估。在投资方向上,除了占指数权重较高的科技蓝筹股,小型软件及服务企业中也蕴藏着较大投资机遇。   外资科技股持仓曝光   随着市场对科技股投资热情日益高涨,外资在A股的资产配置也悄然转向。近一段时间以来,外资一方面逐步减持早期获利颇丰的五粮液、泸州老窖、伊利股份等消费股,另一方面则加大了对科技股的配置力度。   中金公司的研报称,今年以来外资增持市值最多的科技股为隆基股份、立讯精密、广联达、中航光电、生益科技、光环新邓婵玉

   截至目前,我国沪深两市共有上市公司3757家,总市值达58.5万亿元。随着科创板开市和注册制试点稳步推进,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长期从事资本市场研究工作,参与起草了《证券法》,也是最早提出中国要进行产权制度改革、推行股份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学者之一。近日,74岁的曹教授向《证券日报》记者讲述了他眼中的新中国证券市场“成长记”。   “21岁”《证券法》   见证我国股票发行“三步走”   《证券日报》:在证券市场发展过程中,《证券法》发挥了重要作用。现行《证券法》于1998年12月份发布,经历了三次修正和一次全面修订,目前正在新一轮修订过程中。您曾参与《证券法》的起草工作,对于目前的《证券法(修订草案)》三审稿,您有怎样的期待?   曹凤岐:《证券法》从诞生到目前进行新一轮修订,经过了21年。   《证券法》起草是从1992年开始的,当时证券市场本身不成熟,法律体系也不健全。在历经重重困难和不断讨论修改后,到1998年才审议通过。《证券法》对于规范发展中国证券市场,邓婵玉

  那些独居的年轻人不该悄无声息地死去  一个不幸的消息,在网络文学圈流传开来。近日,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得主、知名网络作家“格子里的夜晚”(原名刘嘉俊)因突发心脏病去世,年仅39岁。相关报道称,因为独居家中,“格子里的夜晚”在逝世10天以后才被发现。  作家英年早逝,固然让人叹惋,更令人叹息的是,在临终时刻,甚至在去世多日以后,他都没有得到妥善的关怀与照拂。作家的独居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这一遗憾。  像“格子里的夜晚”一样独居的年轻人并不少见。据民政部统计,目前中国有超过2亿单身成年人,其中包括超过7700万独居成年人。另有数据显示,20岁到39岁的独居人群数量接近2000万。这2000万人很多像“格子里的夜晚”一样,一个人解决饮食起居,一个人处理生活琐事,甚至一个人走向人生终点。   网上曾经有人征集答案:你做过的最孤独的事情是什么。答案五花八门,有人说是一个人看电影,有人说是一个人吃火锅,还有人说是一个人上医院。显然,不同的人对孤独有不同的理解。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独居对个人生活会带来很大影响。  独居的状态,与人口迁徙和流动的大背景脱不开干系。人口向城市集中,是改革开放以来人口流动的邓婵玉

餐盒餐具外包装袋……我们吃出了多少外卖垃圾?  每天送达消费者手中的餐盒数千万个,写字楼外卖垃圾占比达60%-70%——   我们吃出了多少外卖垃圾?   一份不到30元的外卖餐食,产生的垃圾包括4个餐盒、2套餐具、1个外包装袋,其中,附赠的醋、糖等在丢弃时均未开封使用。本报记者 李 婕摄   随着手机下单叮咚一声响,几公里之外的餐厅后厨开始忙碌起来。快速盛装、密封、打包,跟随外卖“骑士”穿越城市街道,几十分钟后,美食即可抵达消费者手中。相关机构数据显示,中国外卖用户已超过3亿人。围绕外卖展开的这条产业让许多人受益,包括前所未有的便利、规模庞大的就业、更加丰厚的利润,但与此同时,也催生了超出想象的外卖垃圾——餐盒、餐具、纸巾、塑料膜、外包装袋……这些究竟有多少?我们跟不同城市的消费者一起算了算账。   看数量:   全国外卖用户增长到3.58亿,每份外卖中有多个一次性餐盒、餐具   生活在北京的“90后”高阳是外卖的忠实用户,几乎每天都会点单。这天上午不到10时,高阳又打开手机APP,花24元点了一份肉夹馍和一碗馄饨。因为上午10时以前还属这家店的早餐时段,价格更便宜,高阳特地提早下单。对于如何更省钱,这位老主顾已经了然于心。   大概半小时之后,外卖顺邓婵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