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dns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01 15:25 点击:958927

  80后“奶爸”凌晨驰援 90后准新郎紧急待命  人民网电 10日晚11点,宁波江北民兵应急连接到上级命令,需抽调力量紧急奔赴台州临海救援。一时间,应急连集结地灯火通明,包括党员和退役军人在内的百余名民兵纷纷踊跃报名。最终确定20名民兵作为首批支援力量,其中就包括文教街道的80后“奶爸”黄科科。   “老婆,命令很紧急,我今晚就要去临海救援,女儿心脏彩照结果出来,马上告诉我。”今天凌晨一点多,黄科科悄悄发给妻子一段话后立即奔赴临海。原来,黄科科两岁半的女儿,前段时间体检时检查出心脏有杂音,需要到医院详查确诊。   但自从拉响台风警报后,黄科科一直在社区值守,检查巡逻积水、清理树枝杂物,已经近30个小时没合眼。虽然很担心女儿,但他还是依然义无反顾投身防台一线。   接到区应急连紧急通知支援临海时,黄科科又是抢先报名。“我是一名民兵,灾情就是命令,责不旁贷。”   随后,江北首批20名民兵和6艘冲锋舟,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车程后连夜抵达临海,简单部署后就开始投入抢险救灾中。在水深两三米的临海城区,黄科科和战友们开着冲锋舟,八个小时没有休息,快速转移了百余名当地受灾群众。虽然心中牵挂着女儿,但黄科科一直走在转公共dns

男子专程来汉挑战横渡长江 结果体力不支命悬一线  男子专程来汉挑战横渡长江  结果体力不支命悬一线  图为救援现场  武汉晚报讯(记者姚传龙 通讯员张春 唐维成 费保康)8月10日,武汉江面风急浪高,尽管天气条件并不理想,但依然有人选择横渡长江,结果遇险。10日下午武汉青山海事处天兴洲执法大队就顶着大风在江中救起一名遇险者。  8月10日13时25分,武汉青山海事处天兴洲执法大队接武汉海事局指挥中心电话:天兴洲大桥上500米左右有遇险人员求救。天兴洲执法大队当班队长曹为立即带领执法人员,赶往现场搜救。曹为一边组织执法人员在江面搜救,一边与指挥中心联系确定遇险人员位置。  13时28分,执法人员发现遇险人员,周围水流湍急,情况十分危急。执法人员凭着良好的驾驶操作技术驾驶海巡艇靠近遇险人员,使用救生杆、救生圈将遇险人员逐步拉近,通过缆绳系住遇险者,于13时30分将遇险人员顺利救起。  获救男子休息之后,执法人员询问得知:该男子姓邓,是一名游泳爱好者,从外地来汉畅游长江,从武汉长江二桥汉口岸下水后,横渡长江到一大半时,体力不支,无法呼吸,直到顺江漂流10余公里至天兴洲大桥上游水域才攀上浮标向过往船只求救,最后由天兴洲执法大队曹为、陈朝起等成功救起。  近期天气炎公共dns

  武铁恢复56列旅客列车开行  武汉晚报讯(记者王谦)记者获悉,因台风“利奇马”影响范围变化,8月11日武铁恢复56列旅客列车开行。   武铁方面提醒,随着台风影响减弱及影响范围发生变化,铁路部门正全力恢复运行秩序,可能会有新的列车临时恢复运行,请旅客关注铁路12306和车站公告。   目前,三大火车站均增设了退改签窗口,方便旅客前往办理退票、改签等,提醒已购买了停运列车车票的旅客可在30日内(含当日)持纸质车票到全国任意火车站退票窗口办理退票,在网上购买了停运列车车票尚未取票的旅客可在12306官网或12306手机客户端直接办理退票,退票时均不收取手续费。公共dns

武汉城市视频护航大城平安的“智慧之眼”  武汉城市视频 护航大城平安的“智慧之眼” 民警在研究视频信息   民警和技术人员在调试路面摄像头   它们是城市的眼睛,从日出到日落,从黑夜到黎明,每天24小时,不眠不休,时刻注视着城市大街小巷的人来车往。   它们被誉为武汉特殊的“城市卫士”“智慧之眼”。   它们就是新时代升级版的武汉公安城市视频监控系统。   至今年9月,武汉将达100万个视频探头总量,其中有10万个高清晰联网摄像头投入使用。   打造“智慧之眼” 武汉城市视频建设高质量发展   2008年是武汉城市视频建设元年,武汉公安正式大规模构建视频安全专网,实现零的突破。   2014年至2016年,武汉公安一方面继续建设城市视频探头,另一方面开发视频应用平台。彼时武汉市联网可调用视频探头数量4.6万个。   2017年起,武汉城市视频迎来三期建设,除了探头数量呈几何倍数增长外,还广泛应用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打造视频应用平台。   全市更换5000个型号老旧、清晰度不足的探头,新建摄像头全部融合热成像等技术,提升清晰度,夜晚能看清摄像头周边200米范围内的情况。   武汉市公安局视频侦查支队还在武汉1500个高点安装探头,形成立体视频防控网,能够和警用公共dns

神奇古井数百年不干  神奇古井数百年不干   村民不用自来水只用井水烧开水   神奇古井看上去并不起眼 李建群 供图   武汉晚报讯(通讯员何少清 陈蓓 记者李利民)武汉市新洲区道观河风景区桐子岗村的李家湾,有一口从不干涸的神奇古井。8月10日,在古井旁树荫下乘凉的村民刘良清告诉记者,入伏以来,他们那儿除了3天前下了不到一小时的阵雨外,其余20多天没下过一滴雨,但古井里的水一直都是满满的,而且总是清澈。   李家湾是青龙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庄,山上树木葱茏。古井位于村庄前烟火塘的北面,井口呈不规则圆形,直径不到2米,深有2米多。   古井是什么时候什么人开凿的?桐子岗村党支部书记徐建生介绍,李家湾有26家农户、130多人,绝大部分农户姓刘,还有几户分别姓李、姓陶,但不同姓氏村民现存家谱上都找不到相关记载。   今年83岁的村民刘良清至今还记得,在他祖父生前在世的时候,他曾向老人问起这个问题,祖父回答说古井是祖辈留下来的,据传有700多年的历史。至于古井是谁开凿的?祖父也答不上来。   刘良清说,他自从记事起,不论怎么干旱,也不管有多少人从井里取水用,古井里的井水一直都是满满的,而且总是清澈见底,冬暖夏凉。冬春天冷的时候,湾里的妇女公共d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