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热线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13 07:48 点击:955980

  孔雀“见证”的爱情  新华社长春8月7日电(记者孟含琪)你的七夕怎么过?共进烛光晚餐?相约电影院?互送礼物表心意?   7日,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小乡村里,一对“90后”情侣以“孔雀”为信物纪念爱情。   在延边州和龙市头道镇镇兴村的养殖基地里,25岁的郑美玲正为心爱的孔雀喂食。“美玲,看我!”郑美玲抬起头,看到男朋友褚广鹏正在学孔雀走路,呆萌的表情和动作惹得她捧腹大笑。   褚广鹏从兜里掏出一个孔雀样式的项链,为她戴上。当着记者面,他不好意思地摸着鼻子轻轻说:“美玲,七夕节快乐!”   褚广鹏和郑美玲是国网和龙供电公司共产党员服务队的成员,在驻村扶贫工作中,二人经常吃住在村。在帮助村民脱贫的路上,他们相知相恋。象征着美好爱情的孔雀,是他们的见证。   2017年初,褚广鹏初来乍到时可见不到孔雀的影子。那时的镇兴村,房子古老破旧,道路遍布黄泥,农户家养的牛羊也无精打采。   褚广鹏跟着村干部走家串户,记录家庭情况、收入来源、致贫原因。从他们眼里,褚广鹏看到了想要摆脱贫穷的渴望。   为了扭转局面,当地政府组建了稻田养鸭专业合作社和天然农家肥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量化入股的方式让农民参与贵州热线

  全国已有红色旅游经典景区300个 红色旅游蓬勃兴起  新华社北京8月7日电 题:全国已有红色旅游经典景区300个 红色旅游蓬勃兴起   新华社记者余俊杰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举起握紧的右手,20多位来自北京某街道办的党员身着八路军军服,神情严肃,重温入党誓词。   这是记者8月初在北京延庆大庄科乡红色盛景旅游基地看到的一幕。   据了解,大庄科乡是一片带着红色基因的土地,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在此建立了抗日革命根据地。如今,这里依托红色资源,开发了特色鲜明的红色旅游项目,非常受欢迎。   大庄科乡是一个缩影。近年来,红色旅游在全国各地蓬勃兴起,一批批党员群众来到红色旅游基地,在革命先烈战斗过的地方重温历史,追寻荣光。   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推进红色旅游的政策指引下,各地政府积极引入社会力量“精确把脉”,深入挖掘革命历史、红色遗迹,开发出多种红色旅游产品——开辟行军路线,体验长征精神;探索党建活动新模式,提供个性化团队拓展活动服务;修缮红色博物馆、纪念馆,传播革命年代英雄人物故事等。   还有一些红色景区依山傍水,当地政府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大力发展观光体验和生态民宿等旅游产业,带贵州热线

西藏边防“夫妻警察”的双城生活  中新网拉萨8月7日电 (应俊 郑琦山)“一、二、三、四,一二三四……”操号声如军歌嘹亮,打破了普玛江塘夜晚沉积的宁静,清晨的第一束阳光,冲破云层的禁锢,投射在平均海拔5373米的“世界之巅”。   西藏出入境边检总站山南边境管理支队普玛江塘边境派出所的民警们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北京时间8点整,5373,一切安好。”出完早操,回到宿舍,该派出所副教导员袁浩杰习惯性地用手机给在山南边境管理支队勒布边境派出所工作的妻子陈颖发去了这样一条消息。   “勒布沟收到。”5秒钟的间隔,袁浩杰收到了妻子的回复。   “每天如此。”袁浩杰说道。   作为十八军后代,他在2011年大学毕业时,选择来到西藏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被分配到山南边境管理支队勒布边境派出所工作。   3年后,他在单位遇到了“未来的她”。 图为陈颖在辖区走访民众。 受访人供图   2014年,作为山南边境管理支队第一批赴边境一线工作的女干部,陈颖被分配到勒布边境派出所,与“未来的他”见到了人生中的第一面。   为尽快让陈颖适应工作岗位,领导便安排由骨干袁浩杰带着她熟悉部队内部管理和辖区有关各项工作业务。期间,袁浩杰每天带着陈颖在辖区民众家中挨家贵州热线

山东一女子将7岁女儿训斥打骂致死 嫌疑人已被刑拘  中新网8月7日电 据“邹平警方在线”微博7日发布警情通报称,山东邹平市一名7岁女童于8月3日被其母董某训斥打骂受伤,送医治疗后抢救无效死亡。8月4日,嫌疑人董某被刑事拘留。 图片来源:“邹平警方在线”微博   通报称,8月3日18时30分,邹平市公安局接到报警:滨州市人民医院接诊一名女童,身体有多处伤痕,后该女童经抢救无效死亡。   邹平市公安局立即组织刑警大队、派出所赶赴现场展开调查。经审查,该女童名叫郭某萱(女,7周岁),其父母均为淄博市高青县人,在邹平市租住打工。8月3日中午,因孩子吃饭习惯不好,其母董某遂将孩子叫到卧室进行训斥打骂,致使郭某萱身体多处淤伤,后送医院进行治疗,经抢救无效死亡。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贵州热线

两代红船守护人:于平凡处定义“不平凡”  (新中国70年)两代红船守护人:于平凡处定义“不平凡”   中新网嘉兴8月7日电(见习记者 刘方齐)“她是嘉兴的宝贝,是中国人的宝贝。”站在浙江嘉兴南湖的湖心岛上,年过六旬的张新志望着停泊在岛边的红船,恋恋不舍。   34年,作为红船第一代守护人,张新志与“她”相伴了大半辈子。 红船外景。 刘方齐 摄   新中国成立70年之际,越来越多游人寻找初心,来到红船启航地,乘船上岛,瞻仰“中国革命摇篮”的模样。身为“红船守护人”,张新志和徒弟李少敏的使命,则是将这份对红船的坚守传承下去。   一辈子守一艘船 关心成了“职业病”   1921年8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南湖的一条游船上闭幕,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这条游船因而获得了一个永载史册的名字——红船。   小船不大,全长不过16米,宽仅3米,据说当时进出均须低头弯腰,船体狭小只容促膝而坐。“一大”会议就在中舱举行。 李少敏在进行防台风红船加固。受访者提供   1959年南湖革命纪念馆建立之初,为还原历史场景,按照“一大”代表董必武的回忆,经反复考证,仿制出当年“一大”所用的游船,停泊在湖心岛岸边展示。1964年4月5日,董必武重访南湖红船时,曾题下诗贵州热线